本帖最后由 赵公子 于 2017-8-12 15:26 编辑
近日有一朋友突然从一个微信群里静退出来,估计群里很多人都不知道。后来经交流才发现,是在里面的有些人卷及的有些事情上,不能释怀,最后退出来的。在交流的言语当中,这位朋友似乎有些失落和伤感的感觉,感觉像别人负他什么,社会欠了他什么的,已经开始厌倦世俗的无情与无常。 开篇就引入如此负能量的例子,多少有些不好,可这样的事情,往往都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边,甚至自己也许常用有此般的感叹! 思前想后,总结了一翻,无非如标题所说,一切皆因我们的期望值过高了,而期望值过高的现状和原因无非以下几种。 一、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份量。 面对一些社会上的朋友,在你眼里,对方是有足够的能力帮助你,但当你发出求助时,对方却拖拖拉拉,甚至借口一大堆。 比如说,你曾经的工友或者领导,当年一起共事,还是很要好的,很合拍,也经常周末活动,家庭之间都偶有走访。但各自在工作岗位上分道扬镳后,再相聚,一提借钱帮助,彼此之间的联系就开始疏远了。 用人类史发展角度说,你要帮的忙对应你在对方心目中的价值,不相匹配,甚至相差甚远。用句社会学的话说,你在对方心目中的份量还不够。 二、高估了对方的能力及状态。 基于前面第一点的考虑,可能你会发现,朋友好多时候,要分类,诸如酒内朋友以,一般朋友,好朋友,生死之交等等。但不管理哪一种,其实也要看你这个忙,它本身事态的严重性、迫切性、难度系数等等。最后才好匹配对应类别的朋友,然后再去求助。可即便如此,最后也要理解和考虑对方的能力及状况。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亲兄弟(姐妹)俩,做弟弟的有难了,去找哥哥帮忙,但哥哥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试问又怎样去求弟弟呢?结果做弟弟的不理解,反而怨恨一辈子,还在背后说哥哥的坏话,这样显然是弟弟自己有问题了。 三、高估了自己的付出(付出不匹配)。 经过前面两种原因的过虑后,好多人以为就此完了,其实第三点才是最值得我们探讨交流的,因为前面双种情况,对于稍为有社会阅历的人来说,都能理解。可就是大家都是有阅历的人了,却还往往误入其中,迷茫而不自醒,痛苦得很。 举例说:一对情侣,男的自认为对对方很好,付出很大,牺牲很多。但当女朋友的却不以为言,反而觉得对方厌烦,自作聪明。甚至最后,男的希望女的能支持他事业,一起移居其它城市,最后导致分手,男的一方却百思不得其解,觉得对方无情无义,自私自利,不念及他前面的付出,十分痛苦难过甚至开始质疑所谓的爱情。 再举例说:在一个普通家庭里,孩子是独生子女,父母很努力工作,省吃省用,为了孩子的成长,学习,工作,找对象,自小都是万二分的投入。最后女儿跟着外国的男朋友在海外定居了,每年只回国一两次看她的父母,平时生活中除了打打电话之外,就没有别的联系了。父母慢慢老去,退休后两老很是郁闷,寂寞,本以为希望女儿长在留在身边,在安排好的单位上工作,跟预想的对象成家生活,一切都安排得如此周详美好。可一切都事与愿违,父母俩都终究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落到当下如此境地。 就像举例的一样,生活中会出现很多一厢情愿去“付出”的事情,却不懂对方是否需要,更没有思考自己给的东西,对方是否合适。正因为这种不匹配,导致了,你需要对方时,对方却并没有像你曾经的付出一样,回馈于你。所以古人说得好,施恩莫忘报!在我们想为对方好的时候,或者我们确实不清楚对方的需求,或者你只能一厢情愿的时候,但请不要妄贪图报,放宽心态,或许心理能更好受一些。 道一千,说一万,啰啰嗦嗦了很多,其实就是想和大家分享,对世间的万物百态,千万别有过高的期望值,或许当我们真能做到这样时,结果又往往会出奇的乐观向好! 正因为我们能有苏东坡“也无风雨也无睛”般的豁达心怀时,就不会出现期望值过高所带来的尴尬,就更不会容易衍生怨念! 最后,用一句:“怨念不可有”作为结语,和大家互勉。
2017-8-11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