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式家长(婚姻篇)

[复制链接]

124

主题

833

帖子

8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4 15:3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式家长(婚姻篇)
  早就想写写这个主题了。这次初步打算,利用闲暇时间,写一个《中国式家长》系列,具体要写几部,说实话,我到现在心里还没谱儿。管他呢,先写起,就从“婚姻篇”开始吧,也许下一部会是“教育篇”。好,闲言少表,书归正传,请众位看官上眼。
  说到中国式家长,这可是个全世界范围内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话题。没办法,都是中国人,流着中国血,吃着中国饭,也做着中国事儿,骨子里的想法当然也很“中国”。作者写此,也非传播异论,抑或鞭笞不平,只是写实,与众位交流,切勿大惊小怪。
  先给大家看看《诗经·郑风》里的一篇,可能大家看过,叫《将仲子》(将,音qiang,一声):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翻译如下:

  求求你,我的仲子,别翻越我家门户,别折了我种的杞树。哪是舍不得杞树呵,我是害怕父母。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别翻越我家围墙,别折了我种的绿桑。哪是舍不得桑树呵,我是害怕兄长。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兄长的话,也让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别越过我家菜园,别折了我种的青檀。哪是舍不得檀树呵,我是害怕邻人的毁谗。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邻人的毁谗,也让我害怕。

  这篇国风很出名,“人言可畏”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现在“仲子逾墙”也大有成为新成语的势态。

  从这首诗中,虽然没有故事情节的铺陈,但是我们大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仲子是姑娘的心上人,二人私下交往,情投意合。然而,姑娘家长不同意他们在一起。二人却互相想念,所以仲子就想出这样一个办法,不走姑娘家大门,要偷偷从后墙翻进去见姑娘。姑娘也想见心上人,可是又怕自己家长知道,所以满怀矛盾心情的跟仲子讲述这段话。虽然诗中没明白的说自己也想见仲子,但字里行间却明明白白流露出了这个意思。她一边告诉仲子不要逾墙,还找出了一个借口和一个真实情况:“无折我树”、父母兄弟人言可畏。但是,谁看不出来她实际上非常想见心上人一面呢?但是,令她无奈的是,家长就是不同意两人在一起,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无从得知她的家长为何不允许她跟仲子来往,也许是姑娘家长早有打算,也许是仲子家贫,等等原因,反正我们不得而知。

  由此可见,只要家长不同意,两个人的情感之路就注定不会顺畅。这就奇怪了,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为何还要受到其他人的极大影响?

  诗经创作那个年代,实际上跟现在有些相像,那时候社会的世俗礼教还没这么多(孔孟之后才一下子出来那么多),男女之间还是可以自由恋爱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是后来才出现的词儿。比如《蒹葭》,比如《静女》,这些诗中都是写男女之间自由恋爱情况的。现在早已脱离了那些封建礼教,但是,也与那时候一样,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家长却一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干涉着儿女的情感婚姻事项。所不同的仅仅是,那时候是礼教形成的前期,现在是礼教废除后的余毒。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家长的想法,甚至是苦衷。他们无非是为儿女着想,想要儿女好,这是出于做家长的本能和天性,几乎没有什么不对。但是,说句貌似大逆不道的话,有时候,事实上却是,好心办了坏事。

  儿孙自有儿孙福,只要他们愿意,他们真正的心甘情愿,他们觉得幸福,为什么不可以呢?家长所考虑的出发点,是要给儿女基本的物质家庭保障,这也没错。只不过,对于儿女来讲,只要真正二人情投意合,真正的两情相悦,那么即便在一起受苦受穷,心里也是香甜的(当然了,对方的人品不能有问题,这才是最基本的保障)。

  比如那个凤求凰的故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相如一介贫寒,但文采风流,早已名动当世,在卓家一抚绿绮名琴,一奏凤求凰曲,声声诉尽对文君的倾慕之情。文君虽是富商大贾之女,但刚刚死了丈夫,新寡独居,对相如亦十分倾心。二人心有灵犀,情投意合,遂发生卓文君夜奔,与相如远走的故事。但文君的父亲卓王孙,家财万贯,尽管知道司马相如才气文笔冠绝当世,人品长相也都没得说,但就因相如疏于求官,始终清贫,而不同意二人在一起。还派人连夜追赶,终究未能阻止。后来相如和文君在市上开酒馆,文君当垆卖酒,日子清寒。有人告诉卓王孙,说女婿倒无所谓,女儿贵为小姐,却一袭粗衣,整日抛头露面,实在有损卓家声名。卓王孙见木已成舟,也觉此话有理,才送给女儿家奴仆百人,衣食用度丰富有余,作为当年的陪嫁。无论怎么说,卓王孙这个家长,虽然当初死活不同意,后来也毕竟为了女儿幸福着想,予以了默许。

  又比如,钗头凤的故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陆游与唐婉二人所和二阙《钗头凤》,千古读来,尤令人泪湿眼眶。我们简直不知该如何想,是感谢陆游的母亲将二人生生分开,导致二人终生郁郁,才有了这样千古动人的词章,还是该谴责陆母狠心拆散了本来很和谐幸福的一对鸳鸯!陆游与唐婉本来是远房表兄妹的关系,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二人相逢绍兴沈园,从此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二人情投意合,互相倾慕。最终如意,得以并蒂合欢,陆游娶了唐婉过门。本来,故事应该是非常美满的,二人从此过着逍遥的生活,你爱我,我爱你,陆游考取功名,唐婉相夫教子,二人衣食无缺,生活快乐幸福。然而,就如在牛郎织女幸福生活中突然横插一杠的王母娘娘一样,陆游母亲的突起风波,显得那么不合时宜。陆母说,唐婉太有才华,女子无才便是德,自己儿子和她在一起,整日里吟风弄月,不思进取,以致于耽误了儿子的前程,唐婉这个女人不是个好的(也许,真实的原因是因为唐婉不能生育……)。于是她充分使出了封建家长的所有权利所有招数,剜骨剖心,割肉剥皮,将已经连为一体的一对鸳鸯,残忍血腥的分开了。唐婉被她休了回家,回头还与儿子说,天下女子无数,比唐婉好的有的是,何必单单放不下这个坏女人。可她哪里知道,爱情,跟好坏无关。儿子喜欢的是唐婉的人,不是其他的什么理由。爱情没有理由,真爱不能去衡量,因为爱情不是买卖,不是挑选商品。陆母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她又给儿子说成了一门亲事,王家之女,让儿子结了婚。后来陆游考取功名,回乡闲游。偏偏又迷迷糊糊的来到了沈园,偏偏如此之巧,隔着花丛,又看见了已经改嫁的唐婉。老地方,老意境,二人四目交投,相顾无言,悄立良久,终于一言未发,各自分散。回去后,陆游一病不起。后来写成上面第一首《钗头凤》,去写在了沈园的白粉墙上,痕迹至今尚存。唐婉看见后,也于百般无奈中,写就了上面第二首《钗头凤》,以作回应。之后不久,唐婉抑郁成病,最终没能熬过思念,香消玉损,随风逝去,一缕香魂,千载幽幽。留下陆游,痛苦一生。直到陆游七十五岁,天涯为官,浪迹一生,告老回到故乡。然而大半生的浪荡,没能让他忘掉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即使如今老迈,回想起来,仍旧心痛。他每觉身体良好,便会拄着拐杖,到沈园幽径上走一走,草木宛在,亭台半存,可那半生萦绕梦里的欢笑和面庞,却再也见不着了。于是,他写下了《沈园怀旧》二首: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其二: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从今每有机会,他都要到沈园来走走。于是,两首《梦游沈园》,又被赋成: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最后一次来,那年他八十五岁高龄了。他依然眼含泪水,一颗老心,尤如新恨。他实在伤心了,实在无奈了,实在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了: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此诗成不久,这个虽名传千古的爱国诗人,一代才子,却带着同样千古感悲的凄凉故事,溘然长逝。从此世上无放翁……

  还是那句话,我们是该感谢陆母的狠心拆散,致使故事如此凄美,产生如此多的诗篇,还是该痛恨陆母的无情,以至于一个抑郁而终,另一个凄凄一世?

  ……

  也许从这两个故事中,相如文君、陆游唐婉,大家大概可以看到中国式家长对待儿女婚姻上的一些特点。而这,仅仅是微不足道的无数悲情故事当中的两个而已。

  我们不能说,古今所有的家长插手儿女婚姻,都会造成如此悲剧。我们不会忽略,也大有一些薄情的人从此绝了念头,过着家长所期望所安排的生活,不悲不喜,没心没肺。但是,家长们,那样的生活,是你们想看见的吗?幸福,就是这个样子吗?你的好心,确定办了好事吗?

  中国式家长,在儿女情感婚姻上的态度和做法,真的需要大家深思,需要重新审视,或者,需要改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641

帖子

64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41
沙发
发表于 2012-12-16 23:09:06 | 只看该作者
唉!读到得尽是遗憾,若情人能走在一起多美好,宁愿没有这么凄美的诗。


这个陆母,咋可以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尼,而今很多无才之女不见得就有什么好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833

帖子

8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23:34:28 | 只看该作者
::: 在 无暇小生 的贴子提到 :::
唉!读到得尽是遗憾,若情人能走在一起多美好,宁愿没有这么凄美的诗。


这个陆母,咋可以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尼,而今很多无才之女不见得就有...
我觉得吧,陆母要休唐婉的最大原因,就是唐婉不能生育,古代很讲究这个嘛。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只不过是陆母的借口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7-30 19:52 , Processed in 0.1423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