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张口

[复制链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21:1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恶口的报应

    从前,舍卫城中有一个富翁,名叫师质,信奉佛教。有一天,他准备了美好的饮食,虔诚地供养佛陀和僧众。佛陀受过供养,又开示一番,就领着众僧回到精舍。归来的半途,佛和僧众在河边的大树底下休息的时候,从树上跳下一只猿猴,求借佛陀的钵具。猿猴接过佛钵后,速去速来,并且在钵中又盛满了甜蜜,双手恭敬奉给佛陀。佛陀接受后,又把它分施给众僧,令猿猴多得福报。猿猴看了,欢喜跳跃。过了不久,猿猴死了,转世为人,生于师质的家中。出生的时候,家里所有的食具,都满装蜜糖。师质夫妇觉得奇异,就此把他取名,叫做蜜胜。
    光阴如箭,岁月奔驰,一转眼,溜过了几年,蜜胜已长大了,他厌烦尘俗,要求父母,允许他出家,父母高兴地答应了。
    得到父母的赞许后,蜜胜到祇园精舍,投佛出家。因为他前世的善因,很快的证了果。
    有一次,他和同修比丘们出外度化的途中,感到热渴异常,大家都想有一杯饮料。这时蜜胜比丘,将空钵向空中一掷,然后,双手去接时,钵中已盛满着佳蜜,送给众僧解渴。回到精舍时,有一位比丘,就向佛陀请教道:“蜜胜比丘,过去修的是什么福?为什么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够方便求得蜜糖?”
    佛陀答道:“你们记得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猿猴,求借钵具,装了佳蜜,来供养佛和僧众吗?由于他的喜心施舍,死后就转生为人;由于他的诚心,供佛佳蜜,所以今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得到蜜。”
    佛陀说过以后,比丘又问道:“佛陀!蜜胜的前世,又是什么因缘,才堕生为猿猴呢?”
    这时佛陀的四周,已围绕着很多弟子,佛陀看了看他们后,才说道:“蜜胜会堕为猿猴,那已是五百生以前的事,也就是迦叶如来在世的时候,有一位青年比丘,在偶然间,看见另一位比丘跳过一条小溪,就笑他的姿态如猿猴一样,因此犯了恶语的罪,所以他堕落为猿猴。后来他知道自己的错,曾向那比丘求忏悔,免堕地狱受苦,并因此胜缘,猿猴能遇佛得度,今生也很快的证了罗汉果。”




发誓可不是闹着玩的

    八十年代末,我的一位同学在乡下的一个铁厂当秘书,给我讲了一个发誓的故事,让我至今记忆忧新。
    铁厂要过中秋节,节前,员工集体放假回家,给留守厂里的看门人买了五斤猪肉,让其过节时食用。当时,做饭的师傅与看门人都在场。不久,五斤猪肉不翼而飞,看门的说是做饭的拿了,做饭的人不承认,两人为此争吵不休。看热闹的人不明白究竟是做饭的拿了肉,还是看门的冤枉人,一头的雾水。为了证明各自的清白,正当午时,两个人在厂区的中心院子里烧香发毒誓:看门的人发誓说,如果是自己冤枉了人,让自己死在八月十五;做饭的人发誓说,如果是自己拿了肉,让自己死在八月十五。看热闹的人都觉得很可笑,没有当回事,一笑而过,也就散了。中秋节那天,做饭的师傅,真的死了,让人回想起这个故事来,不同的人又有了不同的猜想。
    对发誓不相信有结果的人,认为是巧合;对发誓相信有结果的人,认为是报应。
    这样的故事,在所谓的“迷信”的昔日农村,发生的累见不鲜,结果也是应验的多,巧合的少。

    中国的古代小说经典中,这样的故事层出不穷。隋唐演义中的秦琼与罗成发誓的故事,就很耐人寻味。秦琼与罗成是表兄弟,秦琼的剑神出鬼没,罗成的枪天下无双。两人发誓把自己的绝活教给对方。罗成发誓:教不完罗家枪,被乱箭射死;秦琼发誓:授不尽秦家剑,吐血而亡。罗成教秦琼的时候,留了一手回马枪;秦琼教罗成的时候,留了一手杀手剑。以后,在一次战役中,罗成被乱箭射死,在《薜仁贵征东》中,病重中的秦琼争夺帅印领兵出征,在举石狮的比赛中,吐血后不久而亡。应验了各自的誓言。

    过去的中国人,结婚要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拜天地的目的是把天地作为自己的证婚人,发誓对对方的终身负责,让天地神明作证,监督自己的行为,如有违背,将受到神明的惩罚。
    如果你能细心观察的话也许会发现,人们一生所发过的誓言都会在特定的时间及特定的场合内兑现。众多的事实都向人们讲述着誓言终究会兑现的道理。因此农村的老人说话一般都讲究忌讳,不该说的不说,也许就是怕无意中说错了话而遭到报应。不管是真心发誓还是随便说说敷衍,神只看你发誓的行为,只要发誓了就是签了合同,就要执行合同。

    一个作者写了他家发生的一件事:
    他的父亲干活,很辛苦的攒了点钱,借给了别人,想挣点儿利息。有一年春天,前院的邻居还父亲的150元钱时,父亲记错了帐,邻居少还了50元的本钱。80年代的农村,50元钱可不是个小数。父亲第二天找他家算帐,那家人不承认,指天指地的发誓,说借的就是那些钱,不会错,如果说谎的话,就让自家包的稻地赔个老底儿朝天,房子着火,女儿不正经。当时围观者很多,这件事后来不了了之,父亲吃了个哑巴亏。到秋天时,那家人房子着火了,许多人去救火。有人说:“骗人不得好报,房子着火了吧,天老爷不灭大傻瓜。”又过了半个月,听说他家包的稻田赔了,那年风调雨顺,别人家的都丰收了,唯独他家赔了。他自己发的誓在兑现着。由于他家更困难了,两个女儿先后辍学,去外地打工。几年后,听村里人说,他家两个女儿都在从事不正当行业。
    为了少还50元钱,随随便便的发誓,却没有想到,人在做,天在看,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现在的大陆,被无神论思想搞的什么都不相信,可以张口撒谎,甚至随随便便指天指地的发誓,真是太无知了。殊不知,对天地说出的话,天地有灵,会衡量的,人啊!不要随随便便的发誓,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啊!
    神是真实存在的,发的誓也是真实存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3 12:47:51 | 只看该作者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



     人的一举一念,神明都看的一清二楚。一个起心动念,都是未来果报的因。



     罗隐,唐末五代时浙江新城人,与后来成为吴越王的钱镠同时降生。他自号江东生,秉性聪敏,诗文超群,有“江东才子”之称。他二十七岁就在贡籍,“后来几次应试却几次落第,为什么总是所至不遇?只因昧了心说话被削了福禄,亏得后来改行从善,洗净骄傲之性,学做好人,才有了福份。



    罗隐幼年丧父,靠母亲织布度日,又兼唐朝乱离,生计无着,只得呆着脸向亲友家借贷,正是十叩柴扉九不开,向亲友一连告了几十处,大家都不睬。以后见了他的影儿,只道他又来借债,家家关门闭户起来。罗隐回来告诉母亲,母子二人非常气恨,这时遇到了一位相士对罗隐说:“子天庭高耸,地阁丰隆,鼻直口方,目若明星,有王侯之相,切须保重!”说罢而去。罗隐母子二人闻得此话,正忿恨这些亲友不肯借贷,便忿忿的发愿道:“可恨这些人的奚落,若明日果有王侯之分,定要报仇,定不让这些人活,方雪我今日之忿。”一连说了几日。



果然“人间私语,天闻若雷”。一日晚间,罗隐恍惚中见四个黄巾力士走到面前,对他说:“吾奉紫府真人之命奉请。”道罢,便把他撮拥而去,来到一处,只见烟云缭绕,瑞气缤纷,两旁列千百天丁力士,当殿中坐着一位神明。黄巾力士说:“奉命取罗隐来到。”那紫府真人便开口道:“罗隐,汝本当有王侯之份,与钱镠一样之人。汝怎便生不良之念,要不欲借贷不与之人活,以雪胸中之忿?明日做了一方之王,残虐刻剥,伤天地之和气,损下界之生灵,为害不浅。连日值日功曹将汝恶心奏闻上帝,上帝大怒,天符牒下,将汝所有王侯福份尽数削籍。”紫府真人说完后仍着力士送罗隐回去。



罗隐一梦醒来,急忙起来对镜子一看,竟改变了一个人:天庭偏,地阁削,口歪斜,鼻子塌。忙叫醒了母亲,备述缘故,母子二人懊恨无及,大哭了一场,真是一言折尽平生之福。



    过了一个月后,罗隐又遇着那位相士,见了吃惊道:“汝怎相貌一朝改变至此?定是心术不端,以致阴府谴责。”罗隐只得把前事说了一遍,道:“一念之差,折福至此,怎生是好?”相士道:“举头三尺有神明,举心动念,天地皆知。汝若举不善之心,便毒雾妖氛弥漫,上天怎么能不知道?相逐心生,心既不好,相亦随变,此是必然之理。但自今以后一心忏悔,改行从善,步步学好,也可能还有挽救的机会。”说罢,再三叹息而去。



    罗隐自此之后,一味学做好人,再不敢存一毫不肖之心,平日以教书授人为业,尽自己能力帮助他人。对于生活窘困之人,更是尽量周济,钱镠就是其中的一个。罗隐自数年改行从善以来,无一毫非礼非义之事,善念虔诚,果然文昌帝君托梦道:“子数年洗心易虑,事事可与天知。吾既重汝之改过,又爱汝之才华,已将汝近日之行止尽数奏闻上帝,上帝准奏。但今天下多事,未可骤与汝功名,待我慢慢注汝之禄籍可也。”说罢而醒。



    后来钱镠因剿贼有功,被唐昭宗封为镇海军节度使。钱镠见罗隐才华出众却未曾中得进士,又想报他周济之恩,于是派遣官员继了金银书币,鼓乐喧天,到新城聘他为掌书记,当日新城鼎沸,连原来借债不肯借的都一并来庆贺送礼,人情势利如此!后罗隐不计较个人得失,以道义为重,大度容人,尽力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民生的事。后来直做到谏议大夫,母亲与妻子都受了诰命。



    罗隐改行从善的故事给人以警示。人的一举一念,神明都看的一清二楚。一个起心动念,都是未来果报的因,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背后不可告人的私语暗算阴谋,人不知、天却知,字字如雷贯耳;暗地里做亏心事,神灵看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丝毫不漏。善恶有报是自然界的法则,福果苦果皆是自己耕作,无怨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2 04:30 , Processed in 0.4725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