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关于马蹄韵》

[复制链接]

69

主题

733

帖子

7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22:3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鄙人觉得,关于“马蹄韵”,下面这篇文章讲的比较好,比较透彻,现贴出来供联友们学习、研讨。本人读过此文后,去粗取精,归纳了几条,觉得还比较实用,也算体会吧,有的地方属个见,尚需诸位批评、探讨:1、所谓“马蹄韵”主要指的联句句脚(这很重要,是前提);句中平仄受句脚平仄制约。2、所谓“正格”是指对联每边最后两句句脚平仄相反。由此可以推及单句联末两字平仄相反即为正格。也就是说,依“马蹄韵”要求,无论是单句联,还是多句(相对于单句,即每边两句以上)联,正格只有一个,余皆属变格。如五字单句联(出句),仄仄平平仄是正格,其余均属变格。如三句联,平平仄为正格,余属变格(多句联以句脚为准)。3、两个“平仄杆”(算是个工具,像个标尺,可直接拿来量、套)。上联正格马蹄韵句脚“平仄杆”: ……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变格“平仄杆”:……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不管多少分句的上联,每一分句句脚字,用“平仄杆”自后向前截取即可。4、一句联或多分句联的末分句(注意是末分句),字数为奇数者,两个“平仄杆”均适用;字数为偶数者,只适用第二种“平仄杆”。5、多分句联任一分句(末分句除外)句内马蹄韵“平仄杆”引入:不管多少字的分句,用任意一种“平仄杆”的任意地方(而不必从最后)向前截取一截,均符合马蹄韵规则。6、多分句联,各分句间首尾平仄相同亦合马蹄韵(愚见,需探讨)。“马蹄韵”根本是平平、仄仄轮流交替,各分句间株连,即“仄顶仄,平顶平”,这是指的句脚,而前句尾与后句首相接,没谈什么规则。个人认为还是依马蹄韵规则相接为好,只是不必太严格,后句首字与前句尾字平仄相同即可,这与律诗之粘不同。当然,从该文章中看,即使后分句首与前分句尾平仄不同亦与“马蹄韵”规则不悖。
以下是要转载的文章全文:

                                  关于马蹄韵
                              [朝歌汉] 2006年国庆

    一副对联的好坏,一要看思想内容是否健康,二要看艺术形式是否完美。对联的艺术形式最核心的
两点,一是对仗工整(包含了字数相等),二是平仄协调。这一讲我们重点学习“平仄协调”问题。
    第一讲校长给大家讲解了判断汉字平仄声的常识和平仄相谐的基本要求。第二讲副校长为大家进一
步解析了1、3、5不论,2、4、6分明的要义、联律方面的禁忌以及多分句联句句内平仄问题。这既体现
了联律的重要性,同时,对我们深入学习“平仄相谐”要素,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单就平仄而言,如
果说四声只是如何区分平仄的问题,格律则是如何安排平仄的问题。
一、“马蹄韵”一词的由来
    先有马蹄韵的实践,后有马蹄韵概念。
    对联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对联的格律起源于古四声,从现有资料看,古代人并没有明确界
定“马蹄韵”一词,但其多数联作心领神会地遵循了马蹄韵规则。马蹄韵一词是余德泉教授经过对上千
年来联作声律的考察,总结出来的。
二、什么叫马蹄韵?
    我们先解析一下“马蹄”和“韵”,自然就会得出“马蹄韵”概念 。
⒈什么叫韵?
    “韵”由“音”+“匀”构成,顾字思义,“韵,和也”(见《说文新附》)。“和也”省略了主
语,其主语是“音”!“音和曰韵也”(见《玉篇》)。何谓“和”?就对联而言,“异音相从谓之和
”(刘勰语)。异音即平仄,平仄交替才能产生节奏,音和谐而有节奏,方为对联之韵。由此得出结论
,对联之韵是由平仄音的不同排列构成的。
⒉“马蹄”的含义。
    这里的“马蹄”是指马蹄行进规律。马之行步,后蹄总是踏着前蹄蹄印走,每个蹄印都要踏两次。
细察马之行进规律,总是左右脚轮流迈进。若以左边(或右边)的马蹄为平,另一边的马蹄为仄,左右
轮流行进,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
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也可以把一字和二
字联的音律,看作是马蹄韵的特殊形式。
⒊什么叫马蹄韵?
    马蹄韵(又叫马蹄格),是以马蹄行进规律为喻,对对联格律的一般规律的总结,是对联格律的最
标准形式。这种平平仄仄交替变换的联律,其句脚节奏规律和联内音节点规律状如马蹄行进之规律,故
名马蹄韵。马蹄韵包括句脚规则和句中规则。句脚规则和句中规则是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不能割裂。
句脚规则,指若干分句组成的对联一边,每个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规则。句中规则,指一个联句(分句
)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

⒋几点注意事项:
    句中平仄的安排秩序,受句脚平仄安排的制约。
    联句句脚马蹄韵特征最为明显。句脚的平仄应严格遵守马蹄韵,否则就会导致明显的不和谐。
    句脚平仄有正格与变格之分。句脚正格是指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同,反之,称为变格,
即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同平或同仄。句脚正格读起来铿锵有力。
    句中使用马蹄韵,其平仄没有正格与变格之分,也就是说,1、3、5不论规则,不适用马蹄韵联句。
    对联格律的最标准形式是—马蹄韵,马蹄韵最标准的格式是—偶数句正格之马蹄韵。
    竖向(上下两联)的平仄,总是对立的。上联某句末是平声的,下联相对的地方就是仄声;反之亦然
。横向(同一联各句间)则总是连珠的。即古人所谓“仄顶仄,平顶平”。
三、句脚马蹄韵规则公式
⒈上联正格马蹄韵句脚规则图(下联平仄与上联相反)
  ……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4↑
     │ │ │ │ └───────┘
     │ │ │ │        5↑
     │ │ │ └─────────┘
     │ │ │          6↑
     │ │ └───────────┘
     │ │            7↑
     │ └─────────────┘
     │              8↑
     └───────────────┘

⒉上联正格马蹄韵句脚规则公式(下联平仄与上联相反)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请注意:
①公式下面的省略号表示,如果上联有九句,则首句句脚平仄还是仄;如果上联有十句,则首句句脚平
仄又为平,以此类推。
②马站立而未起步时,句脚便呈单仄单平状态,加上句中平仄安排规则与每边多句者无异,因此每边一
句的对联,仍视为在马蹄韵范围。
⒊从上联正格马蹄韵规则公式我们看出,每边超过一句的正格,句脚对马蹄韵的运用,偶数句与奇数句
有所不同,分为下面三种情况:
   ①正格为偶数句者,其首句和末句的句脚为单仄或者单平,中间的联句在两句或两句以上者,句脚
保持连珠,而且在上联末句仄收、下联末句平收的前提下,呈如下规律:以“二”(即:两分句联)为
基数,凡加上四的倍数句(如六句、十句等),上联句脚皆为平起(即首句句脚为平声字);以“四”(即
:四分句联)为基础,凡加上四的倍数句(如八句、十二句等),上联句脚皆为仄起(即首句句脚为仄声字
)。列表如下: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 4句:仄平平仄
  每边 6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 8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10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12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下联句脚与上联平仄相反。
  ②正格为奇数句者,除末句句脚为单仄或单平外,其余皆为连珠,而且在上联末句仄收、下联末句
平收的前提下,呈如下规律:以“三”(即:三分句联)为基数,凡加上四的倍数句(如七句、十一句等
),上联句脚皆为平起(即首句句脚为平声字);以“五”(即:五分句联)为基数,凡加上四的倍数句(
如九句、十三句等),上联句脚皆为仄起(即首句句脚为仄声字)。列表如下: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九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十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十三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下联句脚与上联平仄相反。
⒋上联正格马蹄韵句脚“平仄杆”: ……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这个“平仄杆”就是教材中列举的第一个“平仄杆”,即:上联正格马蹄韵句脚“平仄杆”。不管多少
分句的上联,也不管是偶数句、奇数句,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这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
截,皆符合马蹄韵句脚规则。
⒌教材中的第二种“平仄杆”: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是马蹄韵的变格。同理,不管
多少分句的上联,也不管是偶数句、奇数句,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这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
取一截,亦符合马蹄韵句脚规则。
正格和变格都属于马蹄韵范畴。其区别在于正格句脚的联作,读起来倍感铿锵。
四、句中马蹄韵规则公式(上下联平仄相反)
⒈单句联或多分句联的末分句,其句中马蹄韵规则公式(此为上联,下联平仄相反)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受唐朝以来律诗的长期强烈影响,第二种格可变通为平平平仄
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与五言句同理,第二种格可变通为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以上(含八言)之平仄视节奏而定。

⒉(上联)一句联或多分句联的末分句,其句中马蹄韵“平仄杆”的引入(下联平仄相反)

①字数为奇数者,既可套用教材列举的第一种“平仄杆”,也可套用第二种“平仄杆”;句脚字从任一
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皆符合马蹄韵句脚规则。
②字数为偶数者,只适用教材列举的第二种“平仄杆”。句脚字从该“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
,皆符合马蹄韵句脚规则。
⒊多分句联(不管上下联),除末分句外,其他任一分句的句中马蹄韵规则公式(上下联平仄相反即可

二言句:仄仄
        平平
三言句:平平仄 平仄仄
        仄仄平 仄平平
四言句: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八言以上(含八言)之平仄视节奏而定。
③(不管上下联)多分句联任一分句(末分句除外)句内马蹄韵“平仄杆”引入
    在这种前提下,不管多少字的分句,只要从教材中的任意一个“平仄杆”的任意一个地方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无需从最后依次向前截取。
    在上下联对仗工整、结构相应的前提下,决定马蹄韵在句中运用规则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每句的字数,二是句中的节奏。就是说,字数不同的联句,有不同的平仄运用规则;字数相同而节奏不同者,平仄运用规则也不相同。

编后感(待商榷)
    1.马蹄韵是最标准的联律(并不排斥其他联律形式的存在)。开篇已经言明,先有马蹄韵的实践,后有马蹄韵概念。马蹄韵是对中华对联实践的理论总结。古代人并没有明确界定“马蹄韵”一词,但其多数联作自发地、心领神会地遵循了马蹄韵规则。既然是自发的,就难免有时候宽对(各种各样的情况),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但毕竟不是主流。理论产生于实践,是对实践的一般概括,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余德泉教授的“马蹄韵”理论不正是这样吗?但愿大家积极主动地以“马蹄韵”指导对联实践。网校的学员应该时时以“马蹄韵”创作对联作品。
    2.马蹄韵就是马蹄韵。若依马蹄韵创作对联,无论是句脚还是句中都必须遵守此规则,不可句脚遵守,句中以“1、3、5不论”论(极特殊情况除外),那样的话,就不叫马蹄韵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c0e1f70100dcp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7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786
沙发
发表于 2012-3-29 23:26:26 | 只看该作者
好帖,来学习!
问好香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2605

帖子

26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05
板凳
发表于 2012-3-30 13:43:41 | 只看该作者
同楼上,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14 03:24 , Processed in 0.0714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