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3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放不下的尘土(写给步步惊心)

[复制链接]

24

主题

33

帖子

3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0:1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放不下的尘土(写给步步惊心)

       说来好笑,我几乎从来不看言情剧的。哪怕是在青春萌动的年龄,也最多看看《永不瞑目》这样的含有一点爱情成分的电视剧。多少年了,走过恋爱,婚姻,相守的岁月。本以为一个饱经爱情风霜的男人该不会轻易为情所动了吧。但没想到,一部《步步惊心》竟也让我步步沦陷了。

       这是改编自桐华同名小说的一部电视剧,现代白领张晓机缘巧合穿越到清康熙年间。她带去的除了现代白领格子求生的生存法则,还有自由洒脱的现代爱情观。而这一切,与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是那样的格格不入。当爱情在古典的尘土中意外绽放的时候。谁又能相信日日陪伴我们的当代价值观在那个尘封的岁月显得是那样的浅薄。

       从小到大,我们鄙视着古老文化的封建和世故。崇尚着欧美的开放和自由。但,当人们已经习惯了婚外恋,三角恋,劈腿等等模式,将从一而终撕成碎片的时候。张晓的一步穿越,却帮我们将那尘封的记忆打开。我们看到,一朵馨香的花,绽放在古典的尘土中,她的名字叫做马尔泰若曦。

       或许,马尔泰若曦是幸福的,幸福的让很多女孩都想着要穿越。苍凉漠北,有八阿哥陪她度过的温情时光。夏荷秋池,雨中厮守,有四阿哥与她相知,相爱。香消玉损,心凉如水之际,依然有十四阿哥陪她走完最后一段。

       曾经,马尔泰若曦是懦弱的。迷失了忠贞的现代女性,事事都要顾全自己。说出与子偕老的是她,弃八阿哥的也是她。比起若兰,守着伯仁的魂魄一生去苦行。比起明慧,为了爱人,家族去焚身。比起明玉,放下了高傲,成全了爷。比起绿芜,付出了十年青春还搭上最后的性命。若曦最多也只能算是相思而终。话别的那一刻,想到的还是忘却,还是逃避。

       后来,马尔泰若曦是刚强的。面对康熙的赐婚,她能够平静的说出那句:奴才不愿意 的时候。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是一个现代女子的选择。当她为了爱情宁愿选择死亡的时候,当她为了那个人默默承受着煎熬的时候,当她承受着煎熬还不敢让那个人知道的时候。我曾经迷茫,她,究竟是马尔泰若曦,还是张晓。

       但终究,马尔泰若曦是可怜的。一生向往自由的她,却被禁锢在紫禁城中半生,直到终老。步步为营的她却步步沦陷。爱他,却不能容忍他。怨他,却无法恨他。避他,却日日想他。相逢何必曾相识,相识何必曾相知。相知不知相思苦,不如当初不相逢。或许,相知,相爱,相守。能做到的只有那尘封岁月的女人们。之于若曦,不过三寸天堂。

       最终,若曦还是回到了张晓,面对都市的霓虹,她已不再是张晓,而是马尔泰若曦。那个尘封的时代拿走了她少女全部的青春和魂魄。而留给她的只有拍不掉的一丝尘土,但它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因为照在暖日下,也只得三寸日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332
沙发
发表于 2011-11-19 21:24:57 | 只看该作者
《步步惊心》,看的是小说,没有看电视剧,很感动于若曦临终前的期盼,那点点滴滴的回忆,留下了伤痛,也留下了美好,相爱不能相守,阴差阳错,终于两隔。这剧,楼主是用心看了,用心解了。
问好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33

帖子

3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09:20:33 | 只看该作者
谢枫儿,薄情转是多情恨,相思尽是多情累。书可解,情无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7
地板
发表于 2011-12-11 01:29:39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去看看!谢谢推荐!相逢何必曾相识,相识何必曾相知。相知不知相思苦,不如当初不相逢。或许,相知,相爱,相守。能做到的只有那尘封岁月的女人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1093

帖子

1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93
5#
发表于 2011-12-11 19:14:51 | 只看该作者
我也看到一篇《步步惊心》的观后感,分享一下吧。

步步惊心:穿越时空的爱恋

《步步惊心》大结局后,我有些按耐不住,总想写点什么,要不怎么对得起我洒下这许多的眼泪和这些天的废寝忘食。

以前从没有看过穿越剧,前段时间《宫》的大名如雷贯耳,但每番打开电脑想看的时候,却又总觉得看不下去,就放下了,再没有碰过。虽然学的中文,但并非文学爱好者,只爱看小说聊表心情。小说看多了,能让我动容的渐渐少了。《步步惊心》是先看过电视,又读的小说,神志恍惚,真真切切体会到了那种被人拿去了魂魄的滋味,纵然百般心情,千种心痛,竟不能抽离其中。

从头到尾对剧中人物很是牵挂,总想着他们的命运会是怎样,晚上做梦也会梦到他们,手机铃声也换成了《三寸天堂》,就连看到木兰花的图案都有莫名的感伤,可见我中毒已经很深了。看到最后竟是悲剧,好悲的剧。虽然剧中也有过天真烂漫、轻松活泼,可随着剧情的发展心情愈来愈沉重,让人心疼、心痛、痛彻心扉,若曦来到并不属于自己的时代,她知道所有人的结局,却唯独不知道自己的结局;她无可奈何地看着和自己有情有义的人走向他们的悲剧,而制造者是自己最爱的人;她一直想当一个旁观者,却落到了风暴中心(若曦最后总把所有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其实老八设计对付老四是迟早的,不管有没有若曦的提醒,她来到古代其他人的命运都是注定了的,她又何必给自己上了这么沉重的枷锁呢,八爷那是何等聪明之人也)……但我觉得一切的悲,都不如若曦香消玉殒来得彻骨。

真正开始应是太子求赐婚那次吧,太子未废时,欲纳若曦为妃,这个小女子为反抗拖延时间,大病一场从此留下病根。每一次听御医给若曦诊断都特别揪心,那次大雨罚跪事件后,太医说长期忧思恐惧太过,每多损抑阳气,而且气郁化火,内耗肝阴,以至阴不能敛阳,脾、肝、肾三脏都伤及。这次又邪寒入侵,五内俱损……经历浣衣局数年劳作,与胤禛相见无期,却在艰苦的条件下始终记挂着对方,表情声音语气逐渐变得沧桑深沉,出来后太医说常年忧思在内,气结于心,五脏不通达,以至五脏皆损。“体内更有寒毒之气,积重难返,若一切遵照臣所列,臣可保十年无虞“。去做十四福晋之前,太医又诊断,“如今已过去一年多,本应还剩八年多,可今日我只能说如果一切都好的话,也只能有三四年的了”。而最后太医诊断都是油尽灯枯,就这样若曦就逐渐地从一个健康灵动的少女,逐年变成风中残叶,最终随风消逝,不知道当年若曦看落叶的时候是不是也想到自己的命运。而我只是觉得,若不出现以后的种种,太医真能保若曦十年的寿命也就够了,毕竟掐指算来雍正在位也不过十三年光阴,可谁又曾想到她凋零得如此之快呢?上学的时候,老师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掉给人看,确实。

我喜欢若曦,不管她是否移情别恋,不管她最初出于什么目的要嫁给胤禛,这些已经不重要了,毕竟人都有固执现实的一面。胤禛都不在乎,我们何必总在打嘴仗呢,她永远都不可能像明慧爱八阿哥那样去爱胤禛,她爱胤禛与胤禛对她的爱全然不在一个境界上,就如同胤禛那句“她都是为了别人,我都是为了她”。当然,这也是胤禛的无奈,明慧与若兰那样完全为爱付出的女人,胤禛或者根本入不了眼,对不了他的胃口。

再翻看小说时,我已经看不到书中的其他人物,对我而言,这只是一本写胤禛和若曦的书。我看不到其他人,也不想去看其他人,不管他们是否可悲可叹可敬可爱可憎可恶,就如同若曦的心境:没有了外物所隔,在我心里只剩下胤禛和我,我和胤禛,我自私地把其他人全部忘记,只留下他与我相关的一切。第一次没有任何人可以打扰他和我,第一次我什么都不顾忌地开始爱他。我最享受的嗜好就是燃一柱香,泡一壶茶,微眯着双眼回忆他和我的一点一滴。一个笑容,一句讥讽,一声叹息都会反复品味,他在我脑中越发分明。若曦的离开是因为爱,相爱容易,相处难,他们之间有着太多的血腥,胤禛是她的爱人,其他人不也早是她的亲人了吗?她那么善良,怎么能忍受自己的亲人朋友走向悲伤的结局,而始作俑者又是自己深爱的人,纵然那人有千般由万般理,“她这一辈子的左右为难,痛苦一直都是为八哥,为你们”。一直都说爱情的花朵不能用鲜血浇灌,面对着这样的血海,又让她情何以堪呢?于是她走了,以生命为代价才保全了爱;对于胤禛来说离去的若曦,在经年的岁月中不老、不死、不病,永远如昨。爱人,始终是离去的那一个,他也知道若曦命不久矣,知道若曦一直渴望出宫,希望宫外的生活能让若曦放下包袱多活几年,所以忍痛让她走了,还她自由。也许胤禛也觉得自己的江山还没有坐稳,为消灭劲敌还需要一番腥风血雨,才让她暂时离开,不必亲眼目睹这其中的悲哀,可他不知若曦的生命已几近尾声,再相见已天人永隔。

若曦的绝笔,胤禛含泪读信的那一段我反复看了好些遍,差不多都能背下来了,很佩服作者的文笔: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当一人轻描淡写地说出"想要"二字时,他已握住了开我心门的钥匙;当他扔掉伞陪我在雨中挨着、受着、痛着时,我已彻底向他打开了门;当他护住我,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时,我已此生不可能再忘。之后是是非非,不过是越陷越深而已。话至此处,你还要问起八爷吗?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从别后,嗔恨痴念,皆化为寸寸相思。不知你此时,可还怨我恨我?恼我怒我?紫藤架下,月冷风清处,笔墨纸砚间,若曦心中没有皇帝,没有四阿哥,只有拿去我魂魄的胤禛一人!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曲阑深处重相见,日日盼君至。如果说若曦临死前真的能放下得以解脱,真的想把所有人都忘记,我怎么也不信。闭目后,便更是天人永隔,若曦的心里,是千万个不舍,是魂牵梦萦的眷恋。这唯一一封敞开心扉的信,寥寥数句,承载了多少刻骨铭心的爱。


此生太累,顾念几多;此生落寞,轻言别离;惟余午夜流连,那梦中的相会如此之近,仿佛从没分开。可梦回之时,只有空旷的床畔和冰凉的夜。若曦写这封信是不是也后悔离开了,走到生命的尽头,那个本该相忘于江湖的人却还是希望能见上一面,如果两人在一起的时候若曦自私一点会不会有不同的结局?如果胤禛不赌气,及时看到那封信,两个人的遗憾会不会少一点?结局让我看得心痛,为他们疼得不能呼吸。但转念一想,在胤禛的眼中若曦是最美的,她一定不愿他看到自己形容枯槁的样子,若曦不也说“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不见面未尝是件坏事。但又总觉得若曦总讲“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她总劝人放下,自己却总放不下,好心疼啊!

最终的结局没有对与错,只如十三爷所说造化弄人吧,胤禛终究是大清的统治者,是万民仰望的皇帝。多年的隐忍,为了曾经失去的一切,为无法释怀的深仇,而若曦终究无法抛却一切前尘往事。那么,相见不如想念,如此,便已足够。此生,有憾,但无怨,更无悔。

近来也因为电视的关系,总上网搜索雍正的生平画像等资料,也让我对雍正有了更多的认识,不管历史上是否真有若曦这个人,但剧中他们的爱情是真实的,是刻骨铭心的。不使手段怎能统治江山呢,万事总要付出代价,总要有血腥、厮杀。就算剧里面他对皇位发狠的争夺,背叛了康熙,虽说是他的理想,不也是皇位还承载了若曦和十三的命运吗?毕竟自古以来没有谁是十全十美的,帝王也不例外,我们只需知道历史证明他的确是一位勤政爱民,痛恨贪官污吏的好皇帝就可以了。只是很悲催的是雍正当皇帝已经四十四岁了,皇位也仅仅是坐了13年,不知道是康熙和乾隆的大幸还是他的不幸,至于其他,就连历史学家都研究不透的事情我们又怎能说得清。

在此不得不赞扬吴奇隆演的四爷,已无法用言语表达,不动声色、冷静理智、霸道、有智有谋、攻于心计、善于经营,睿智如此,隐忍如此,冷静如此,深情如此,纵然百炼成钢,在若曦面前也都化作绕指柔。他看若曦的每一个眼神,都是那么的意义深刻,或怜,或痛,或怪,或爱。这样一个为爱隐忍付出的完美男人,这么一段痛彻心扉的爱恋,让人好心疼啊。很多细节,我都不忍再去翻看:太子向康熙要若曦后,所有人都不敢接近若曦时,四爷承诺娶她;当离弦的箭向若曦飞去,他飞身替她挡住;他站在城门之上,看着马车将他此生最爱的人越带越远,抓着曾被若曦握在手中的辫子,哭出声来;得知若曦的死讯,他流着泪说马尔泰若曦没有朕的允许你不准死;与十四争抢若曦的骨灰,绝望痛心地说我们回家;若曦和十三爷走后,他孤寂悲凉的望着远方,感叹道“他们都走了,只有我了”,从此心中再无爱恨,九重三殿谁为友啊,形单影只,终于成孤家寡人了。以上这些我都是流着泪看完的,我竟再想不出一个男人还能怎样的好,也想不出一个男人还能经历怎样的痛,爹不疼娘不爱,有个亲弟弟还天天对他吹鼻子瞪眼,随时准备着打击报复,经过一段痛彻心扉的爱恋后还是让爱人于指尖滑落。

觉得《步步惊心》无论小说还是电视都挺成功,上网查了一下那段历史,果然如大家评价很尊重史实,演员挑选的也好,感觉刘诗诗不是很惊艳的那种,但像一块温和的玉一样耐人回味。刚开始觉得她眉眼之间很像刘亦菲,后来看着看着也很像董洁。戏里面大家感情戏都演得很投入,角色拿捏得也很到位,服装也很好很精致。

唠唠叨叨这么些,随心而就,无逻辑可言,辗转已午夜时分,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愿能拈花一笑,能从这虐心情节中抽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5-15 16:31 , Processed in 0.07393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