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王峰
嶙峋峭壁紫岚浮,王者风标世罕俦。
往昔烽烟长扰扰,而今天地自悠悠。
波涵山影东西岸, 篙送涛声上下舟。
绝顶云飞遮落日,登高已倦且乘流。
大王峰又名天柱峰, 纱帽峰, 海拔530米, , 是进入武夷山景区的第一峰。雄伟秀丽, 气势非凡,彩云如带, 紫霭升腾, 颇具王者气慨, 故名大王峰。吾友历史学者秦刚老师则说, 大王峰乃是东越王馀善经常登高检阅他的水军或察看防御的地方, 才有大王之名。对面玉女峰下是东越王嫔妃们休憩嬉戏之所,故有玉女之称。此话也不无道理。清·王复礼诗曰:大王久已独称尊, 一柱擎天万古存。三十六峰皆拱向, 周遭罗列似儿孙。正是东越王的写照。
大王烽燧
思绪超音秦汉游, 闽王功业莽悠悠。
层层殿宇三更梦, 片片关河万里秋。
榭上狂歌呼越女, 帐中起舞拭吴钩。
烽台未见孤烟直, 一壑风光一览收。
武夷山闽越王城城墙的东南角的乌龟山上, 是烽燧遗址, 也称烽火台或烟墩。白天燃烟这是燧, 夜间点火这是烽。当时的崇溪流域的山阜丛林中为闽越先民主要聚居区, 烽火台是王城与外界联络的有效方法和主要手段。站在王城烽火台上向西北望, 可清晰看到大王峰。大王峰号称三十六峰之首, 朱熹赞它:“屹然天一柱, 雄镇干维东。”离王城很近,峰顶也筑有烽火台,一旦王城有事,狼烟一起, 此处就会立即举烟点火, 四处皆见, 彪悍的郊野越民拿起武器蜂涌而至, 大有全民皆兵之势, 向王城集中。 在西汉前期, 这里一定是烽燧数百里相望的壮观景象。
水光石
长篙竹筏泛晴川,一石嶙峋立水边。
石上波光波上石,为庄为谑闪翩翩。
又名晴川石, 位于铁板嶂前, 临溪而立, 高约数丈。此石奇妙之处是晴朗的日子, 璀灿的阳光将溪水的波光映射到岩石上, 变化万千, 启人遐思又美艳动人。这块岩石上石刻甚多。
石门 鲤鱼石
形似游鱼肩并肩,激流勇进各争先。
谁能跃过石门去,顷刻化龙飞上天。
古语云: 一登龙门, 身价百倍。是指每年春季, 有无数金鲤循黄河逆流而上, 聚集在龙门下, 顶着激浪, 奋力跳跃。 偶有跳过者即刻化为苍龙。在武夷山一曲尽处, 有一组鲤鱼跳龙门的景观, 名石门, 鲤鱼石。石门比作龙门, 鲤鱼石则是逆流跃跃欲试, 维妙维肖的一组像鲤鱼的石头。游人至此, 寓意将交好运, 飞跃高升。因为它是幸运来临的象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