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一出玩杂记

[复制链接]

44

主题

260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21:1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一出玩杂记

长天

        讲了一些呆板的之后,记几处好玩的地方。
        明孝陵·四方城。南京遗留的古建筑以城门为多,称城的甚少,四方城是难得的一个。虽称为城,实则为明孝陵的一座碑亭,内为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但其建筑瑰丽,气势恢宏,尽显皇家气派,可能是亭已不足以形容了,才称之为城。
        “四方城”是个很有意思的名字。一般的城呀、楼呀的都起个或雅致或豪迈的名字,这个倒好,四方城,让你怎么也搞不明白它是做什么用的。但这也是个容易引人注意的名字,叫起来上口,公交站牌和交通图上又都有标示,不象孝陵的其它建筑最多注个孝陵景区就完了(孝陵卫则是附属的外围建筑了),因此专门拉着老婆跑了老远从外金水桥出来看,至于看完后没有零钱乘公交,附近又没有小店可换,一直走到快到中山门时才换钱上车,想起来都觉得笨得要死,不过打的要10块钱,真用了也够心疼半年的,哈哈。又扯远了。为什么讲这个名字有意思?城和门有什么区别,城者,围也。钱钟书的《围城》说的什么意思,外面的想进来,里面的想出去。“四方城”象征皇权,外面想进来的应不在少数。里面的呢?就是因为外面想进来的太多了,里面的整日提心吊胆。纵观中国历史,一个朝代最危险的时期有两种,一种是天灾人祸,几代昏庸,外敌入侵,民间动乱,但这种时期,帝王通常怕的不多,因为他们已建国多年,君臣麻木,听惯了太平粉饰之辞,只要对方的刀还没有到脖子上,是只会讲大话,而感觉不到惧怕的。帝王最怕的是第二种时期,就是建国后的第二、三代。历代王朝直接威胁到皇权的政变多出在这种时候,盖因国家初定,根基未实,旧君死新君威未立,而那些当权的王候将相多自出征战之中,稍不注意,易起兵戈乱宫庭,所以柏杨先生将这一时期称为“瓶颈”时期。创朝帝王多明智,就因为能预见这些而惧怕。朱元璋对此更是草木皆兵,在世乃大杀功臣,谁知天不遂人所愿,当年皇长子早亡,皇长孙朱允炆继位为帝,是为明第二代皇帝,他继位后认为众亲王(他的叔叔们)权力过重,尾大不调,欲集权中央而削藩,先后五位亲王被杀或废,燕王朱棣恐而怒,起兵,胜,为明第三代帝,史称成祖。在这种情况下,朱棣给他老爹建了这个宏伟的四方城和神功圣德碑(那个阳山碑材本也是做这个用的)其用意可知。我想朱元璋若地下有知,宁肯不要这神功圣德碑,从四方城中跳出来吧。
        如今,四方城顶已去,壁上杂草生,比“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尤有过之。见之,只叹城形已毁,而心中围城未去,多少人仍为争权不择手段,甚至弄的血雨腥风。
        明孝陵·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就是前面说的朱棣亲笔写给他老爹的那块碑。建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碑高8.78米,碑文2746字,详述明太祖一生事迹功德,是现今南京地区所见的最大的一块石碑。本朝称颂本朝,儿子称颂老爹,一个屠夫称颂另一个更老更凶的屠夫,没有什么好看的。
        明孝陵·治隆唐宋。也是御笔亲书,这一块就不一样了,这是后一朝皇帝表彰前一朝的。具体是康熙第三次南巡时干的好事(没有别的意思,真的是一件很出色的事),表彰的对象仍是那个和尚出身,却嗜杀成性,可共患难但不可同享福的朱元璋。说的是他的丰功伟绩可以与唐宗宋祖相提并论。这四个字,实话说是过了,唐朝为中国开创了多少疆界,太宗皇帝的大臣乃直谏之臣,可谓盛世明君多贤臣。宋太祖对功臣怎么做的,那叫杯酒释兵权,君臣皆安。但这四个字写的好,好就好在写过了。在我看来,这四个字甚至可为万世师表,当为万世所学,所警。学什么,学得是人家的策略。中国封建社会前后3000年,王朝(王国)更迭数十上百次,后一朝皇帝大举祭祀前一朝皇帝的有几个,能把前一朝帝王葬了就不错了,而象清朝这样盛大祭拜,公开表彰,并立存后世的,就我所知仅此一个。不是清帝满族不熟悉汉文化,不懂规矩,也不是他们笨,表彰明太祖那么好,你还推翻明朝做什么,授人口实。恰恰相反,是他们太聪明,太熟悉汉族文化底韵、汉族人脾性和当时汉族人在想什么了。他们深知汉人自谓高等,不甘给异族“蛮人”为奴,反清复明的活动此起彼伏,才聪明的做了这件事。你们不是明朝的子民吗,我祭拜明朝皇帝,以此表明对明朝的敬重,在当时,对明朝的敬重就是对汉人的敬重,可谓用尊敬堵住了当时士大夫们的嘴,压住叛乱的领导阶级;注意,他们不是祭拜的明朝最后一任帝,而是第一任帝,儒家思想在汉人中根深蒂固,儒家思想有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崇古,明末民从受迫疾苦颇深,我现在来拜你们思想中开国的圣明君王,是向他们学习,表达要做明君圣主的决心,给民众一个盛世的盼望,久乱思安,有这么个美好的希望谁作皇帝与下层民众的直接关系不大,民心安动乱则无基础,可谓釜底抽薪。这一举动看似尊明,实则为清,且一举多得,所以说实在出色。我的见识浅薄,不一定对,大家商讨。这是我们所要学的,那么要警的呢?先说个笑话,说明朝时,边境上一人与当时的后金汗国(清的前身)的官员关系甚好,一天一个后金汗国官员悄悄的拿一本书给他看,说是军中说谋略的秘密教材,那人一看,大笑,什么呀,是《三国》,说中国到处都是。这是个笑话,不足为凭。把它放在这里想讲什么呢,中国常将自己称为天朝,将周边国家民族视为尚未开化的四夷(到后来清朝也犯了这样的毛病,且更重,重的离谱),讲别人夜郎自大的人,自己又何尝具备若谷虚怀。结果怎么样,清朝一进来,人家不是末开化,随便学了一点做的便比你好。正反两面警醒我们:一是要讲谦虚,二是要重学习,这两点无论是对于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来说,都太重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主题

4146

帖子

454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543
沙发
发表于 2006-6-8 08:41:59 | 只看该作者
把它放在这里想讲什么呢,中国常将自己称为天朝,将周边国家民族视为尚未开化的四夷(到后来清朝也犯了这样的毛病,且更重,重的离谱),讲别人夜郎自大的人,自己又何尝具备若谷虚怀。结果怎么样,清朝一进来,人家不是末开化,随便学了一点做的便比你好。正反两面警醒我们:一是要讲谦虚,二是要重学习,这两点无论是对于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来说,都太重要了!------------月影
月影游玩时不忘记思考,深刻,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1973

帖子

227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71
板凳
发表于 2006-6-8 15:37:59 | 只看该作者
很厉害!!!佩服!这种时时思考的精神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260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6-6-8 17:58:29 | 只看该作者
谢过楼上,我觉得也好,就贴上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1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5#
发表于 2006-6-8 21:21:40 | 只看该作者
看完文章觉得对四方城和背景历史有了很深的认识,真是佳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8 22:43 , Processed in 0.25011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