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帝外经读后感----一二篇

[复制链接]

25

主题

361

帖子

3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20:5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既是响应之前长剑兄之帖:
“闲谈----就是玩儿情调。书评、读后感及其他”之作。

也是对净涵妹妹赠此书之情的回馈,如果读完此书后一点反应都没有,那愚兄就真是既辱没了古人之神文,也辜负了妹妹殷切关爱之情!





阴阳颠倒篇



黄帝闻广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叹广成子之谓天矣!退而夜思,尚有未获。遣鬼臾区问于岐伯天师曰:帝问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天师必知厥义,幸明晰之。

岐伯稽首奏曰:“大哉言乎,非吾圣帝,安克闻至道哉!帝明知故问,岂欲传旨于祀乎!何心之仁也?!臣愚,何足知之。然仁圣明问,敢备述以闻。窈冥者,阴阳之谓也。昏默者,内外之词也。视听者,耳目之语也。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始能形与神全,精与神合乎。”

鬼臾区曰:诺,虽师言微,实及其妙也。

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不外顺逆。顺则生,逆则死也。阴阳之原,即颠倒之术也。世人皆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谓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广成子之教,示帝行颠倒之术也。

鬼臾区赞曰:何言之神乎?然,请示其原矣。

岐伯曰: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视听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神,精不摇矣。探其原而保精,神不驰矣。精固神全,形安能敝乎。

鬼臾区覆奏帝前,帝曰:妙哉,载之《外经》,传示臣工,使共闻至道,同游于无极之野也。

陈士铎曰:此篇帝问,而天师答之。乃首篇之论也。问不止黄帝,而答止天师者,帝引天师之论也,帝非不知阴阳颠倒之术,明知故问,亦欲尽人皆知,广成子之教也。





  渐远补注

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是指调人体正气顺天地之正气而行,而逆天地之邪气而行.所谓颠倒,颠倒的是天地邪气的部分,并非连天地正气的部分也颠倒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什么都颠倒了,那么颠倒之术还有何意义呢

道者,于漆黑虚空之中,一点光行走所留下的或者说出现的路径也.

五行:五行之行者,行走也,通过顺行逆行的路径,阴阳之气互相交叉互相融汇,时分时合时增时减而产生各种生命的运动及变化也.

(阴阳之气即六经之三阳三阴之气,阳气为何分三阳阴气为何分三阴呢,从太极图的演变来看的话,阴阳气的生成均有从小渐多的过程,也就是说阴阳气有从一渐变三的过程。二指阳气或阴气最小与最多的中间点,一指阳气或阴气从刚生时的最小至少于二的范围,三指阴气或阳气不断生成后的旺盛阶段)

窈冥者:少阳气生之前的天门未开的厥阴之境地也(所谓少阳气,天门后文再作注解)






顺逆探原篇



伯高太师问于岐伯曰:天师言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也,其旨奈何?

岐伯不答。再问曰,唯唯.三问。岐伯叹曰:吾不敢隐矣。夫阴阳之原者,即生克之道也。颠倒之术者,即顺逆之理也。知颠倒之术,即可知阴阳之原矣。

伯高曰:阴阳不同也。天之阴阳,地之阳阴,人身之阴阳。男女之阴阳,何以探之哉?岐伯曰:知其原,亦何异哉!

伯高曰:请显言其原。岐伯曰:五行顺生不生,逆死不死。生而不生者,金生水,而克水;水生木,而克木;木生火,而克火;火生土,而克土;土生金,而克金;此"害生于恩"也。死而不死者,金克木,而生木。木克土,而生土。土克水,而生水。水克火,而生火。火克金,而生金。此,仁生于义也。夫五行之顺,相生而相克;五行之逆,不克而不生。逆之至者,顺之至也。

伯高曰:美哉,言乎!然,何以逆而顺之也?岐伯曰:五行之顺,得土而化。五行之逆,得土而神。土以合之,土以成之也。

伯高曰:余知之矣。阴中有阳杀之,内以求生乎;阳中有阴,生之内以出死乎。岐伯曰:逆而顺之,必先顺而逆之。绝欲而毋为邪所侵也,守神而毋为境所移也,练气而毋为物所诱也,保精而毋为妖所耗也。服药饵以生其津,慎吐纳以添其液,慎劳逸以安其髓,节饮食以益其气,其庶几乎。

伯高曰:天师教我,以原者全矣。岐伯曰:未也。心死,则身生。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也。心过死,则身亦不生。生心之道,又顺之之功也。顺而不顺,始成逆而不逆乎。

伯高曰:志之矣,岂敢忘秘诲哉。

陈士铎曰:伯高之问,亦有为之问也。顺中求逆,逆处求顺,亦死克之门也。今奈何求生于顺乎?于顺处求生,不若于逆处求生之为得也。此一“逆”字,知者自知,迷者自迷。诸君,自扪其心知否?





渐远补注

五行者:人体之气在五脏中的五条复杂的路径行走(或者应该说人体之气在五脏中以五种方式运行。脏腑,阵法也,行于内,变化于内),阴气阳气在五行的行走成就了人类的生命运动。五径交叉之地,气与气相冲相汇而变幻.

人身之气血是有一定值的范围的,如行入于某一行径的血气多了(如金行之金气),就有行入于某一径的血气少(如木行之木气),血气少的一径产生的生命功能就不足。当少气的木行与多气的金行在五径的交叉之地相遇相冲,则虚弱的木气无法牵制或承受强大的金气的冲击,随金气牵引而去,则原本就少的木气就更虚弱了,木气的溃败,导致了木行应有的功能无发产生并发挥,于是在人体就表现为厥阴经的胁胀疝气目不明等症状。其余五行均类推。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因五行有滋润之气才相生

而金克水;水克木;木克火;火克土;土克金:因五行只有燥气无温润之气而相克

五行之顺,得土而化。五行之逆,得土而神。土以合之,土以成之也:土主意也,主念也!五行之气,得土一念而化也!如金主之气与木主之血,这些能量的交流是在相互经过地球的轨道,被地球吸收进入地核炼化后才转化成它们各自所需的能量物质,并被他们受纳的。简单点说,我们饮食的食物精华会分别进入五脏,而这些食物都是得土而化的,神奇的是土能根据五脏各脏的所需而将食物的精华分类送入各脏。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生者,顺而生,近而生,母生子子生孙也,即如春生夏,夏生秋,秋生冬,冬生春也。即如一棵树的先生芽次生叶再生枝后结果也.即如春生芽,夏叶盛,秋枝壮,冬果丰也。

金克水;水克木;木克火;火克土;土克金:五行相克者,季越季而克下一季,母越子克孙也,即春越夏克长夏,夏越长夏克秋,长夏越秋克冬,秋越冬克春,冬越春克夏,长远之克也

为什么近生远克呢,先说生吧,如一渠之水,灌之近田则满时,灌之远田则半。故,渠满则非只能满近田,亦可满远田也;渠水不满则近田尚难满,又如何灌远田呢

再说克吧,火之炎在其焰而非火之中也。春木之脏不足,其输于外之气必失温润之气,然在近之夏火接收春之木气之时必然只接收对夏有益的部份,无益的部分则卸至远之长夏也,故长夏受春之害于此可见矣!然如春无不足,夏受之有余,长夏受之尚丰裕,又怎么会受春之损呢!可见五行之相生与相克,在于五脏正气之盈与亏也。而所谓五脏正气之盈亏与否,无非看其脏气之润燥温凉之程度而已

如肝温凉有度润燥不偏是为正气足,则肝不止生心也,亦生脾,亦生肺,亦生肾也;如肝或偏寒热或偏湿燥或脉堵经塞风串火生是为正气不足,非独克脾,亦损心肺肾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361

帖子

3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4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9 12:1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天生育篇



雷公曰:人生子嗣天命也,岂尽非人事乎?岐伯曰:天命居半,人事居半也。

雷公曰:天可回乎?岐伯曰:天不可回,人事则可尽也。

雷公曰:请言人事之。岐伯曰:男子不能生子者,病有九;女子不能生子者,病有十也。

雷公曰:请晰言之。岐伯曰:男子九病者:精寒也,精薄也,气馁也,痰盛也,精涩也,相火过旺也,精不能射也,气郁也,天厌也。女子十病者:胞胎寒也,脾胃冷也,带脉急也,肝气郁也,痰气盛也,相火旺也,肾水衰也,任督病也,膀胱气化不行也,气血虚而不能摄也。

雷公曰:然则治之奈何?岐伯曰:精寒者,温其火乎。精薄者,益其髓乎。气馁者,壮其气乎。痰盛者,消其涎乎。精涩者,顺其水乎。火旺者,补其精乎。精不能射者,助其气乎。气郁者,舒其气乎。天厌者,增其势乎。则男子无子而可以有子矣,不可徒益其相火也。胞胎冷者,温其胞胎乎。脾胃冷者,暖其脾胃乎。带脉急者,缓其带脉乎。肝气郁者,开其肝气乎。痰气盛者,消其痰气乎。相火旺者,平其相火乎。肾水衰者,滋其肾水乎。任督病者,理其任督乎。膀胱气化不行者,助其肾气以益膀胱乎。气血不能摄胎者,益其气血以摄胎乎,则女子无子而可以有子矣。不可徒治其胞胎也。

雷公曰:天师之言,真回天之法也。然用天师法,男女仍不生子奈何?岐伯曰:必夫妇德行交亏也。修德以宜男,岂虚语哉。

陈士铎曰:男无子有九,女无子有十,似乎女多于男也,谁知男女皆一乎!知不一而一者。大约健其脾胃为主,脾胃健而肾亦健矣,何必分男女哉。







渐远补注
然用天师法,男女仍不生子奈何?岐伯曰:必夫妇德行交亏也:所谓德行交亏,其实应指其人生之前期不按自然规律行事,如过劳耗气过思伤神纵欲伤精等,伤损了过多的人体之正气,以至精气神不足血精气过于衰弱,失去孕育的能力。

胞胎者:再生之地也,人能孕子新生,能延寿长生,均需胞胎之腑精气足








天人寿夭篇



伯高太师,问岐伯曰:余闻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厚薄,可分寿夭然乎?

岐伯曰:人有形,则有气。有气则有骨。有骨则有肉,有肉则有皮。形必与气相合也,皮必与肉相称也。气血经络,必与形相配也。形充而皮肤缓者,寿。形充而皮肤急者,夭。形充而脉坚大者,气血之顺也,顺则寿。形充而脉小弱者,气血之衰也,衰则危。形充而颧不起者,肉胜于骨也。骨大则寿,骨小则夭。形充而大,肉月囷 坚有分理者,皮胜于肉也,肉疏则夭,肉坚则寿。形充而大,肉无分理者,皮仅包乎骨也。肉厚寿,肉脆夭。此天生,人不可强也故。见则定人寿夭,即可测人生死矣。

少师曰:诚若师言,人之寿夭天定之矣,无豫于人乎?岐伯曰:寿夭定于天,挽回天命者人也。寿夭听于天,戕贼其形骸,泻泄其精髓,耗散其气血,不必至天数。而先天者,天不任咎也。

少师曰:天可回乎?岐伯曰:天不可回,而天可节也。节天之有余,补人之不足,不亦善全其天命乎。

伯高太师闻之曰:岐天师真善言天也。世人贼夭之不足,焉能留人之有余哉。

少师曰:伯高,非知在人之天者乎,在天之夭难回也。在人之夭,易延也。吾亦修吾之天,以全天命乎。

陈远公曰:天之天难延,人之天易延。亦训世延人之夭也。伯高之论,因天师之教而推广之。不可轻天师而重伯高也。










命根养生篇



伯高太师,复问岐伯曰:养生之道,可得闻乎?岐伯曰:愚何足以知之。

伯高再问岐伯,曰:人生天地之中,不能与天地并久者,不体天地之道也。天赐人以长生之命,地赐人以长生之根。天地赐人以命根者,父母予之也。合父母之精,以生人之身。则,精即人之命根也。魂魄藏于精之中。魂属阳,魄属阴;魂趋生,魄趋死。夫,魂魄皆神也。凡人皆有神,内存则生,外游则死。魂最善游,由于心之不寂也。广成子谓:抱神以静者,正抱心而同寂也。

伯高曰:夫精者,非肾中之水乎?水性主动,心之不寂者,不由于肾之不静乎?岐伯曰:肾水之中,有真火在焉。水欲下而火欲升,此精之所以不静也。精一动,而心摇摇矣!然而制精之不动,仍在心之寂也。

伯高曰:吾心寂矣,肾之精欲动奈何?岐伯曰:水火原相须也,无火,则水不安;无水,则火亦不安。制心而精动者,由于肾水之涸也。补先天之水以济心,则精不动而心易寂矣。

陈远公曰:精出于水,亦出于水中之火也。精动,由于火动;火不动,则精安能摇乎。可见精动由于心动也,心动之极则水火俱动矣。故,安心为利精之法也。





渐远补注


水需火之生:水无火之温,则不化气,不化气之死水怎么能沿经络而周身运行呢!

火需水相济:一盏油灯的燃烧,需要不断的添加燃料之油,火旺,需要的油料就多,油少,火就衰,油尽,灯就熄。

然济火之水者,非井水泉水之类也,井水泉水等皆外水,进入人体只循环一圈便通过毛孔尿道排出来了。

济火之水者,食物之阴性精华也!(比如花生之油之类,虽然我并不确定花生油是否便归入此“水”,以此比类只为方便说明。熟悉中药熟地的人就容易解释了,熟地中的油滋在中医的使用中便是用来补人体之水的)

水欲下而火欲升:

切记!在下之脏中,水在脏中的位置是在上的,火是在下的。水火势均力敌的话则互相牵制,火既升不上水面而水亦降不至火下,火既越不出水面水既钻不入火底,则水时刻在火焰之上。火蒸水,而得热气升腾,则气必随着经络脉络之管道循环运行于周身矣。而人体各部位所需的能量也便是这样被运输到达。放眼天下,无论是各政府之单位各企业之部门各机械之零件,它们所需的物料资料信息也不过如此运作而已,生命系统讲白了也绝脱不了常理。

而在上之脏中,水火的位置却是火上而水下,正好与下之脏相反的。但是这时你不能按常识的去理解在上的火的火焰依然是燃向上的。因为在上之脏的火焰正常的话是燃向它下面的水的,在上之火蒸在下之水,所蒸得的水气是从水下通过经脉进入下面的脏腑的。这样说也许你会觉得难以理解,其实,假如你这样去想的话就容易想得通了,我们都以为我们是头向上站着的,在地球另一面的人都是头向下站着的,那么我们烧的火是向上的,他们烧的火是向下的还难理解吗?所谓向上向下,不过是相对于所站者的角度所言而已。

再说五脏,左边自下而上是肾肝心,右边自上而下是心脾肺肾。我们应这么理解,每一脏都如同一个磁球,肾在最下,肾之气自然被在上四个磁球所吸向上,所以在下的火是燃向上的。而心在最上,心之气自然被在下四个磁球合力吸向下,故在上之脏的火是燃向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361

帖子

3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4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9 15:14:58 | 只看该作者
六:救母篇



容成问于岐伯曰:天癸之水,男女皆有之。何以妇人经水谓之“天癸”乎?岐伯曰:天癸水,壬癸之水也。壬水属阳,癸水属阴。二水者,先天之水也,男为阳,女为阴,故妇人经水以天癸名之。其实,壬癸未尝不合也。

容成曰:男子之精,不以天癸名者,又何故欤?岐伯曰:精者,合水火名之。水中有火,始成其精。呼精而壬癸之义已包于内,故不以天癸名之。

容成曰:精与经同一水也,何必两名之?岐伯曰:同中有异也。男之精,守而不溢;女之经,满而必泄也。癸水者,海水也,上应月,下应潮。月有盈亏,潮有往来,女子之经水应之故。潮汐月有信,经水亦月有期也。以天癸名之,别其水为癸水,随天运为转移耳。

容成曰:其色赤者何也?岐伯曰:男之精,阳中之阴也,其色白。女之经,阴中之阳也,其色赤。况流于任脉,通于血海,血与经合而成浊流矣。

容成曰:男之精亏,而不溢者又何也?岐伯曰:女子阴有余,阳不足,故满而必泄。男子阳有余,阴不足,故守而不溢也。

容成曰:味咸者何也?岐伯曰:壬癸之水,海水也,海水味咸,故天癸之味应之。

容成曰:女子二七经行,稚女不行经何也?岐伯曰:女未二七,则任冲未盛。阴气未动,女犹纯阳也,故不行经耳。

容成曰:女过二七,不行经而怀孕者,又何也?岐伯曰:女之变者也,名为暗经,非无经也。无不足,无有余,乃女中最贵者。终身不字,行调息之功,必长生也。

容成问曰:妇女经水,上应月,下应潮,宜月无愆期矣。何以有至有不至乎?岐伯曰:人事之乖违也。天癸之水,生于先天,亦长于后天也。妇女纵欲,伤任督之脉,则经水不应月矣。怀抱忧郁,以伤肝胆,则经水闭而不流矣。

容成曰:其故何也?

岐伯曰:人非水火不生。火乃肾中之真火,水乃肾中之真水也。水火盛则经盛,水火衰则经衰。任督脉通于肾,伤任督未有不伤肾者。交接时,纵欲泄精,精伤,任督之脉亦伤矣。任督脉伤,不能行其气于腰脐,则带脉亦伤,经水有至有不至矣。夫经水者,火中之水也。水衰不能制火,则火炎水降,经水必先期至矣。火衰不能生水,则水寒火冷,经水必后期至矣。经水之愆期,因水火之盛衰也。

容成曰:肝胆伤而经闭者,谓何?岐伯曰:肝藏血者也,然又最喜疏泄。胆与肝为表里也,胆木气郁,肝木之气亦郁矣。木郁不达,任冲血海皆抑塞不通,久则血枯矣。

容成曰:木郁何以使水之闭也?岐伯曰:心肾无咎不交者也。心肾之交接,责在胞胎,亦责在肝胆也。肝胆气郁,胞胎上交肝胆,不上交于心,则肾之气亦不交于心矣。心肾之气不交,各藏腑之气抑塞不通,肝克脾,胆克胃,脾胃受克,失其生化之司,何能资于心肾乎?水火未济,肝胆之气愈郁矣。肝胆久郁,反现假旺之象,外若盛,内实虚。肾因子虚,转去相济涸水,而郁火焚之。木,安有余波,以下泄乎?此木郁,所以水闭也。

鬼臾区问曰:气郁则血闭,血即经乎?岐伯曰:经水,非血也。

鬼臾区曰:经水非血,何以血闭而经即断乎?岐伯曰:经水者,天一之水也,出于肾经,故以经水名之。血闭者,经水则失动生之源,故血闭经断矣。

鬼臾区曰:水出于肾,色宜白矣,何赤乎?岐伯曰:经水者,至阴之精,有至阳之气存焉,故色赤耳,非色赤即血也。

鬼臾区曰:人之肾有补无泻,安有余血乎?岐伯曰:经水者,肾气所化,非肾精所泄也。女子肾气有余,故变化无穷耳。

鬼臾区曰:气能化血,各经之血不从之而泄乎?岐伯曰:肾化为经,经化为血,各经气血无不随之而各化矣。是以肾气通则血通,肾气闭则血闭也。

鬼臾区曰:然则气闭宜责在肾矣,何以心肝脾之气郁而经亦闭也?岐伯曰:肾水之生,不由于三经。肾水之化,实关于三经也。

鬼臾区曰:何也?

岐伯曰:肾不通肝之气,则肾气不能开。肾不交心之气,则肾气不能上。肾不取脾之气,则肾气不能成。盖交相合而交相化也。盖一经气郁,气即不入于肾,而肾气即闭矣。况三经同郁,肾无所资,何能化气而成经乎?是以经闭者,乃肾气之郁,非止肝血之枯也。倘徒补其血,则郁不宣反生火矣。徒散其瘀,则气益微反耗精矣。非惟无益,而转害之也。

鬼臾区曰:大哉言乎!请勒之金石,以救万世之母乎。

陈远公曰:一篇救母之文,真有益于母者也。讲天癸无余义,由于讲水火无余义也。水火之不通,半成于人气之郁。解郁之法,在于通肝胆也,肝胆通则血何闭哉!  正不必又去益肾也。谁知肝胆不郁而肾受益乎,郁之害亦大矣。



渐远补注





当五行星之能量经太阳吸收再流经地球时孕的是男子(地球与五行星之间有太阳隔着之时),因地球吸收的多是经太阳温化的五行之气。是故男子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当五行星之能量经月亮吸收再流经地球时孕的是女子(地球与五行星之间有月亮隔着之时),因地球吸收的多是经月亮冰凉过的五行之气。是故女子阴常有余阳常不足。

气血津液等的阴阳应该各分开来看的,也就是说你可以将气分成阴气阳气来看,血分成温血凉血来看,但不应该说气属阳血属阴,因为这样边界不清地学中医只会搅乱概念,最终学得浑浑厄厄。津可以化气,气可以生血,他们的关系是父子母子之关的关系,并非兄弟姐妹的关系。因为你可以说兄弟属阳姐妹属阴,也可以说父属阳母属阴。但父子辈混合来分的话就将阴阳搞乱了,因为假如你说气是父,血是女,那么气属阳血属阴的话,那么我说气是母,血是子,那么气就属阴血就属阳了。还有父子或母女的关系呢,那就成了重阳重阴的关系了。

故,一般情况下气血津液之阴阳应分别区分对待,这是言其常。在特定的情况下将气血津液之阴阳摆在一起来看的话,那就是言其变的时候了,初学中医还是先明其常吧。

气血之阴阳分开来看待之后,再来看其各自的阴阳吧。



阴气,阳气;气本同一气,因为假如我们吃很多种食物也好,这些食物所化的气也只能化为阴气和阳气,只吃一种食物的话,它也会同时化为阴气和阳气,而不会说只化为阴气或者阳气的其中一种。

既然本来只有一种气,那么气为什么呈现出冰凉的阴性和温热的阳性之两面性来呢,皆因气入于阳地而变阳气,入于阴地而化阴气也。如同是室内的气,通过火种(比如暖气机,或暖电风扇的暖灯等),气就会变温暖呈阳性;而通过冰种(如冷气机,空调冰柜之雪种等)之后的气就会变寒冷呈阴性。

故气本同一气,气本不分阴阳,但在经过藏于五脏六腑之内的火种冰种的炼化之后,一分为二,一化阳一化阴也。故,人如阳气虚或阴气虚,先看哪一脏腑之火种冰种快没了,补上衰弱的种子,再补之以气便可以了,如气不虚而单纯只是阴虚或阳虚者,也可只补之火种便可以了。当然了,这是言之于没有什么杂病,单纯虚的前提下而说。



女子阴有余,阳不足,故满而必泄。男子阳有余,阴不足,故守而不溢也:因女子生来便受月之阴气,阴气盛则水自有余,冲壬脉装不完,自然有余则泄。故女之经,满而必泄也。男子生来便受太阳之阳气,阳气中有火热的成份,男子之精受此火蒸炼,多余的水份自然早随毛孔及尿道而散,故男子之精,守而不溢。然也非绝不溢,假如男子壮旺有余,则精气自有余,健康而自遗者便属精气有余则自溢之者也。同理,如女子血气虚衰,则也会常出现经少甚至无经水的情况。明白了这些,那么之所以女子阴有余,阳不足,之所以男子阳有余,阴不足也就不言而自白了。

另外补充多一点的就是,月亮在地球前挡住五行星的角度,挡之正则所生之人则为纯阴之坤女,角度有所偏则属少阴之位或厥阴之位或太阴之位,决定了所生之人先天的阴性阳性。太阳所占的角度亦不外如此。故古人的所谓占星断位以求子法应该与吾所说之理差不了多少的了(虽然我从未看过这方面的书,但我相信就是如此)。



容成曰:肝胆伤而经闭者,谓何?岐伯曰:肝藏血者也,然又最喜疏泄。肝喜欢疏泄,是因为肝是生少阳气的地方,少阳气生就必然要向外发散,不能向外发散而郁积于肝脏的话,就会过热,过热就会化火蒸干肝脏内的温润之气只剩干燥之气了。肝是生气的地方,今既然因自身的郁火造成生的都是伤润气的燥气,那么传至其余五脏就只会损伤五脏了。

另外补充的是之所以是肝藏血而不是它脏藏血,因肝要生少阳之气,那么血只有藏于肝肝才有生成少阳之气的源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7-30 19:54 , Processed in 0.1072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