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山海风云客 于 2018-6-23 15:57 编辑
其一
直使红尘瞽目开,贤名不惜问高台。朱门莫奈何无解,白屋相期怨不该。
皂隶因为非也是,斯文难禁乐生哀。万般见此皆致敬,一物俨然领袖胎。
何人一见眼初开,信是悭奴葛朗台。铜硬磨穿绳贯孔,纸薄绘彩线中埋。
因多上演豪门怨,恨少常为百事哀。元晓无非身外物,哪堪梦里总萦怀。
——钱之为物,只是财富福报的一种标志,不必膜拜执求,亦不必鄙视切齿,这样不过是两种不同形式的重视罢了。全看人如何用,为所拘絷固然可怜,一概废弃又如何养家养身赈灾救苦?反过来说,对一些物事最大的轻视,是视而不见,反而不是远弃——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试问捉而掷去,究何心态?所以,两律文笔皆好不谈,所持态度,还是原唱之“葛朗台”“元晓无非身外物,哪堪梦里总萦怀。”较为客观中肯,劝喻之意隐现。和作反面着笔,用法别致,然用意激切。
其二
无形无影惹人愁,一似江河日夜流。才及春风凝草绿,又飞雪蕊映星眸。
青丝放纵犹余裕,白发珍稀怎驻留。掌底拢沙空用意,营营到底作何求。
如驹过隙惹人愁,可拟江河不倒流。挥手之间穿指缝,凝神片刻去深眸。
青春懵懂曾挥霍,迟暮忧忡难挽留。川上圣人空怅叹,烂柯一梦欲何求。
——光阴之叹,亘古而然!记得普贤菩萨警众偈尤为精警——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两律颈联后两字“眸”处之对仗皆失之工稳。然两颈联流走无间之态,甚可称道!
其三
巡空走穴觅无踪,雨夕晴窗错杂逢。态及温柔花月下,情趋恼怒浪涛中。
天公赠予周郎便,运数自由王勃通。功过是非都了了,此身做作可由衷。
漫言无影又无踪,春夏秋冬四季逢。人得意时浮脸上,船行浪里裹帆中。
松涛澎湃山中啸,竹影婆娑月下倾。趋众随波失自我,东西南北不由衷。
——风之情态,粲然两位笔下!“态及温柔花月下,情趋恼怒浪涛中。”两相对照,相反相成,自然之物结合人之情态,笔法别致!较原作之“人得意时浮脸上,船行浪里裹帆中。”半得半失,有青出于蓝之致。原唱之“松涛澎湃山中啸,竹影婆娑月下倾”之洒脱闲逸又迥出一境!倾字出韵。两作结尾之“功过是非”“趋众随波”皆总结收束,“由衷”而叹有余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