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秋兴》活动——三等奖《五律·秋邀》

[复制链接]

133

主题

1922

帖子

39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13:3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赵公子 于 2018-11-24 13:40 编辑

作品:《五律·秋邀》
作者:青穹淡月

《五律·秋邀》
流霜临市井,心意复徘徊。
雁影朝南去,秋声自北来。
溪泠山薮静,木落野芳开。
谁与吾同往,共斟篱下杯。

点评及知识点提供:白衣客

作品押平水韵上平十灰韵部

流霜:飞霜。“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
泠:形容水清澈。“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刘长卿
山薮:山深林密的地方。“乃储精山薮,历思河泽”——马融
野芳:野花。“野芳緑可採,泉美清可掬”——戴叔伦

赏析:通篇声韵流畅,末句孤平拗救更见工稳。词句手法均是五律典型,寄兴高远,弓马娴熟。通篇起自市井之实,结于篱下之虚,前者身,后者心,抑扬不言而自显。溪水清与山林静感触互彰,木叶落与野芳开形势相协,文笔洗练又不失细腻。对仗两联一工一宽,借小贴士特别说说颈联的宽对,很见功夫。全诗化南朝江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诗意,寄兴溪山,相邀林木野芳,对饮清泉白石,此乐何极!

小贴士:对仗的功夫
律诗要求有两联对仗,通常是颔联和颈联(有些特殊的格式如蜂腰格偷春格等对仗不同)。对仗是最直接见功夫的地方。对仗的基本要求就是同性词对同性词,注意不是同义词,不然就合掌了。初阶要求对仗要工,比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高阶则要求不能太工,太工则“纤巧”,《文心雕龙》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在不失“工”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宽”,究竟宽到什么程度只能自己理解了。杜甫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就是很好的例子,亲朋是具象名词,老病是虚象名词也可以说是形容词,一对孤而不是对二三。除此之外对仗还有很多高阶要求,例如动静相对,松紧相对,情景相对,虚实相对,大小相对(指字面格局。即下面说的宏微并衬),视听相对等等,就是不失工的前提下让两句尽可能有多维度的差别。
结合这首小诗欣赏一下非常好的颈联。先看视听相对,“静”是听到的,“落”和“开”是看到的,如“石溪水溅千声脆,云岭松遮一色鲜”。再看静动相对——“泠”、“静”对“落”、“开”;再看宏微并衬——溪山是宏,花木是微。还有“自对”(也叫当句对、互对)——溪泠对山静,木落对花开,这是一种高阶技巧,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都是这样的例子。最后一个特点是以形容词对动词,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说“不及物动词常常跟形容词相对”,这里上句的泠和静是形容词作表语,下句的落和开是动词作谓语,形容词前省略了系动词“是”,短短五个字藏了两个主谓从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3811

帖子

409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97
沙发
发表于 2018-11-25 09:09:4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10 01:25 , Processed in 0.06256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