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获奖作品欣赏

[复制链接]

282

主题

3250

帖子

325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5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01:0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佳作品奖


                    [blue] 《那些夏天里的传说》[/blue]


       至今我都无法解释,为什么我自己弄不清我自己的记忆到底是不是真实的。那些散散碎碎,浮在印象深处的故事,渐渐地都成了久远的传说。我想尽力去还原它原本的真实,然而越回忆越弄不清楚真相,于是我便不在乎了。
一,木槿花下的秘密
       我家老屋的庭院里有一株很大的木槿,紫色的。我印象里它总是开着花的,或者只有当它开着花的时候我才会记得它。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就像我记忆里柿子树总是落光树叶结满橙红色的柿子,香椿树总是刚刚钻出血红的嫩芽儿,不过有一样是例外的——那株无花果树。它的叶子硕大无鹏,满眼翠绿,花不必说了,可是从来都没有结出果儿来,所以我印象里,无花果树是只有叶子的,虽然这不是属于我的风格。
       我奶奶管木槿叫“木菊”或许也像“苜蓿”,当然我只有慢慢回忆她的声音,也许根本就没有符合她发音的字。那花总是静静的开在夏天,细直向上的枝头开着藕荷色的花朵。我时常去捡凋谢的花,每一朵的深处都有一滴苦苦的蜜。
      关于这棵木槿的秘密,隐藏在一个暴风雨的午后。
      我生命里的每个夏天,都会有无数的暴风雨,而那一次却记得尤为深刻。那是我第一次在《新闻联播》里注意到“台风”这个词,于是我断定眼前的天气就是台风。而我的家乡,遥远的北方,是几乎受不到台风的影响的。
      昏天黑地,暴雨如注,我躲在奶奶屋里的炕上,隔着玻璃惊恐的看着窗外风雨摇曳的木槿。奶奶跟我说那棵“木菊”是翻盖房子的时候种下的,在“木菊”的下面曾经塌陷下一个巨大的地洞。
      巨大的地洞?这个事情瞬间激发了我好奇心,我便不再关心花朵,开始追问那个深远的秘密。奶奶并没有小说家的特质,只是说父亲和叔叔曾试图发掘过,越挖越深,然而终于没有挖出什么。这个故事父亲的版本要更有吸引力,在一个暴风雨的午后,老房子的窗前突然陷下去一个深坑。陷坑就在房子地基边,然而我们房子却没有事。父亲和叔叔企图把这个大坑掘开,因为坑太深,而且就在房子的旁边,终于只能放弃。不过父亲说,下面的土仍然很松,这给我留下了无数的想象空间。
      后来我做过很多关于这个陷坑的梦,有的很恐怖,有的却意外发现了难以计数的宝藏。我曾经幻想那个地洞是通向另一个世界或地球的那一边的开口,然而我终于没有勇气去一探究竟,因为仅凭我一人和一把铁锹是做不到的,我还需要一个伙伴和一个可以钻地的巨型机器。当然我还要考虑到我家的房子,不然父亲肯定会把我从心爱的机器里揪出来,然后暴揍一顿的。我上初中后还梦见我的祖先在响马围村或日本鬼子扫荡时把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回后的原稿塞在一个空酒坛子里,悄悄地埋在了窗根底下……
                         二,小说、卧室和挂历
      很小的时候我是不爱看书的,所以那时我的视力很好,对美丽的事物有着出奇的兴趣。我常常游荡在周围的邻居间,伺机潜入别人家里搜集美丽的花种。
      后来我喜欢上了看书,而那几乎成了每个暑假的最好的消遣。小学五年级我用零花钱买了第一本“跟学习无关”的书,还是教养花的,这可以看出我的顽固,我甚至梦想成为一名园艺师。后来我又买了一本孙子兵法,可是只能看懂极少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我还是种花的料儿。不过自从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开始,我便不齿于再提起当花匠的理想。我想“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呢?”保尔柯察金,他那样的才是英雄!我想做一个保尔,不过我也想,假如我是他,修西伯利亚大铁路那一回肯定就冻死了。小考过后是一个漫长的暑假,我开始想看更多的俄国小说,当时高尔基是我心里最伟大的作家,不过在看完巴金的《家》、《春》、《秋》后,就不觉得是那样了。
      我记得那个炎热的夏天,我常常想跑到我姐姐的卧室里。之所以是“想”,是因为一般情况下我是进不去的,我觉得她的房间里总有股淡淡的香味,还有美丽的海报。海报多是歌星们的,那么多俊男美女里我最喜欢酒井法子的那张,所以每次进她的屋子我都偷偷地多看两眼,绝不敢声张。
      当然,那个时候的美女图片是不比现在少的,那时几乎家家都有挂历,画面也无非是些身着暴露的影视明星们。我所说的暴露远不是现在的那样,那时也顶多是一些泳装照,而泳装甚至连低胸的都少有,更不必说时下流行的比基尼了。我现在一直在揣测,挂一个半裸的模特能像“周老虎”的年画儿那样辟邪么。可能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于是扯了两张去叠“方堡”(我小时候的一种游戏,地位与玻璃球相当,纸质方形,互相摔打以将对方的方堡击翻为胜。现在,我已经不能确定当时的我是不是还在玩儿方堡了。)方堡那个东西,男孩子往往随身携带,以便遇上挑战者时可以随时开战。我带着我的美人儿方堡出去兜了一圈,斩获不少,太阳已经西斜,地面向上散发着热气。我走到烧饼摊,顺手拆开一个没用过的方堡,用它裹上两个硕大的肉烧饼,边吃边走。
     在我回家的路上,越吃越少的地烧饼后面渐渐显露出来一个半裸的女人的躯干,我那时第一次有了吃不下去的想法,而终于将她连烧饼一起丢在了垃圾堆里。
                      三,教书先生和西瓜李子
       我上小学那会儿是没有英语课的,而上了初中是要学英语的,所以家长们都送孩子去英语班。我家那时还没有分家,家里孩子多(六七个而已),都去英语班不如在家里请个老师,于是我们便有了间“私塾”。
      教英语的是本村的蒋老师,原先是在职高教俄语的,后来咱们跟苏联老大哥混掰了,他便自学英语,开始成了一名英语老师。
      他老人家的英语水平怎么样我倒是不敢说,但教我是绰绰有余了。关于英语课上的种种,我现在还不想多说。今天要说的,是另一个教过书的老头儿。
      初一结束的暑假,家里便没有再请英语家教了,于是“教室”便空了起来。我们一帮孩子也便自由了,可以守着电视看一天,也可以到处游荡了。家长们觉得这样不好,而且这时正好有个自告奋勇的,便一拍即合,开始上课。
      这个教书先生,其实是个亲戚,就是我叔叔的岳父。年轻时在县里有名的穆如中学当过教员,后来下海经商,在县城的老街上开一间屑小的饭馆,惨淡经营。我父亲回忆说,当年他的饭馆里最显眼的就是那句标语:“本店,本小利薄,亲朋好友,概不赊账!”。不过我在他自己口里听说的是,他的饭馆,三两的肉丝儿炒饼能给到半斤。有一个北京来的客人进门就要二斤炒饼,他说我先给您抄一斤您先吃着,不够再添,北京人一脸不屑。后来一斤炒饼那个北京人确实没吃完,临走时不停地道谢。
      炒饼的故事我后来在父亲那得到了证实,而且他的饭馆经营失败也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证据。
      教书是上瘾的,孔夫子指出的“好为人师”的毛病,人类几千年也没有改过。他给我们教的是中国古典诗词,而教材是一本盗版的《宋词三百首》和一小册正版的《宋诗一百首》。这让我有了一种真正念私塾的感觉,而且我觉得站在我面前的这个大肚子老头儿一定也是念过私塾的。
      他教的内容我大半儿都忘记了,只记得念过陆游的《钗头凤》还有岳飞的《满江红》,我好像是在那开始喜欢上的诗词,而且一发而不可收拾。
      暑假结束,也不用再上他的课了,我后来发现他那两本教材居然躺在我的藏书里。我甚至不知道那书是怎么跑到我那儿去的,但终于没有还他。因为我发现这个事的时候,他已经得了半身不遂,很快就卧床不起了。
      等等,我好想记起了那两本书的来历了。
      好像就是那个暑假结束后的一个周末,我去他家里,他那里栽了好多我喜欢的花木,我去看他春天种下的荷花,却始终只长出了铜钱大的荷叶。我疑心他在那只大瓦缸里种的仅仅是菱角,但谁知他的确在那里边放了藕、泥土、水,和过量的大粪……我记得我的那本关于养花的书里也写着——“土粪可以各半”,看来他土和粪的比例没有掌握好。
      我记得他院儿里有很多树,所以盛夏时屋子也是阴凉的。他给我看他填的《满江红》,我只记得一句什么“最好方城战”,方城就是麻将啦。之后他把那两本书拿给我,好像还说了一定要还之类的话。后来他带我到院子里,指着一颗带死不活的树苗对我说,这是一颗西瓜李子,是西瓜和李子嫁接的。就是长出的李子样子像西瓜一样,皮儿是绿的,上面有西瓜一样的条纹。我当时觉得这老头儿在耍我,李子长的像西瓜岂不是天大的奇事?但毕竟有几分好奇,心想既然莲藕能长出铜钱大的荷叶,李树怎么不能长出西瓜样的李子呢?
      这件事在我心里萦绕了好几年,直到他去世,那棵树也没有结出果实来。我去参加他葬礼的时候发现,那棵树因为碍事儿被砍了。
      后来我到南方念书,第一个外地的夏天,在学校外面小镇的农贸市场上,看见一个老人挑着一旦绿色的水果。我把他叫住,捏起一个葡萄珠儿大小的果子,翠绿的表皮上有着一条一条深绿色的纹理,想一个缩微了的西瓜!
      我那时真的希望天堂里,也会有这种——西瓜李子。




       [blue] 疏帘淡月[/blu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3250

帖子

325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5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01:06:50 | 只看该作者
优秀作品奖


                                                [blue]《月夜拾遗》[/blue]

夜里实在懊热,辗转总睡不着,索性搬了把椅子,到露台上乘凉。
    外面也没有一丝风,但是比起像蒸笼一样的房间好些,蛩鸣此起彼伏,声声入耳,到与房内电脑里播放的古筝乐曲配合得丝丝入扣。
    天穹暗沉沉地,铅灰色的薄云,铺展了整个天空,透过它们不断变幻的形态,隐约可见模糊的一轮月,在山巅上游移。
    玉泉山像个巨大的笔架,矗立在普厅河畔,山腰以上,是近两年退耕后补种的树木,已有了些清疏的轮廓。此时正是枯水季节,小河里早听不到大石板堵水坝潺潺的水响。
    斜靠在椅背上,调整出一个最舒适的姿势,把身体放松,搭在栏杆上的手指随着乐声,轻扣着拍子。
    闭上眼,仿佛看见了自己就是身着霓裳,玉指翻飞,在碧波绿竹间倾露忧思的乐人;又仿佛看到自己是轻舒广袖,斜系鼙鼓,在玉宇琼楼上,仗剑蹁跹的舞者。眉宇间,透露着孤清与落寞,亦透露着薄愁与刚毅。
    从夜幕里传来一曲《云裳诉》,道不尽红尘回首,世事多桀。筝音嘈嘈切切,一时又和风细雨,一时又悱恻缠绵,一时又铁马金戈,一时又悲凉难诉。心随着如泣如怨,忽伤忽喜的乐声,沉浮跌宕,迷乱摇移,无法自持。
    曲韵突换,顿时凄凉肃杀,眼前似乎压来漫天黄尘,千乘铁骑,惊得我猛睁开眼,急收魂摇魄荡的心旌。
    待定下神,才发现露台上已是清辉泄地,玉泉山银妆素裹,那轮圆月已破云而出。山风微拂,浓云已渐渐散去,淡去,只余几缕白练如纱,护持着高天银月。
    蛩声渐渐静去,清风一阵阵掠过,身上的褥热变得清凉。银辉披洒在山峦、沟渠、木叶、青瓦、粉壁之上,一切在白日里那么立体的物件,现在都变得朦胧静谧。院里的龙眼树上,一片片碧叶,泛着莹莹的光亮。邻家的猫窜上屋脊,拱背伸爪,然后惬意地把自己蜷成一团,沉沉睡去。
    暑气退了,困意却在美景里逃遁得无影无踪。突然间起了酒兴,然而实不敢冒母亲的疑惑和斥责去翻箱倒柜。罢罢罢,且以月华为浆,山河作盏,浮一白先。
    杯既得举,欲祝何人,突然想起了传说中的李爷。
    我的这片土地,边陲之上的弹丸之地,却也盛传着很多的英雄悲歌,风物奇情。
    玉泉山,又名李爷山,几百年前并无其名,自从一位揭竿而起的壮族汉子为抵抗压迫,谋求民族利益,百战落败后,死命固守的最后一块领地。
    这位李姓壮族汉子,是壮民心中的神诋,是普厅河的守护。人们拥戴他,追随他,出生入死,为重整旗鼓,与他同心同德,在玉泉山上固防布岗,誓与剥削阶级做长期奋战。
    山上有一株血藤,大如巨木,分为两股,一股延伸到山脚,为被困的将士汲取清澈的普厅河水,另一股,则为暗道指引,循着暗道,粮草被源源不断运到山上,解决了兵马的后顾之忧。
    山下一守便是数月,秉着饿死渴死反贼暴民的土司大为诧异光火,便派了密探前往侦缉,密探正巧在沟箐里撞上李夫人的亲兵,一个害羞的少女,避了人沐浴,便以名节胁迫,威逼出了血藤的秘密。
    血藤被泼上狗血,再用利刀巨斧斩断,从此山寨断了水源,断了后路。陷落之时,李爷不甘落入敌手受辱,怀着遗憾与未竟之志,引颈自刎,而泄密的少女,含着羞愤与悔恨,步李夫人后尘,坠崖殉主。
    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后人便称玉泉山为李爷山。而玉泉之所以得名,则是因了山间茂林深处,石崖之上沁出的一股暗泉,沿着长满野芭蕉、山药藤、蕉桃树、覆盆子的箐沟顺流而下,汇为小溪,流到山腰,在一处二十几米高的石壁上形成小瀑布。瀑布下是一个浅潭,细沙铺底,周围的谷壁上长满了金竹,人们来此汲水、淘米、洗菜、濯衣、冲凉。这是我们少年时代的一方乐土。
    甜美甘洌的山泉,滋养着一辈辈的山民,也滋养了我们这些因为政治成分避难的外来户。
    转眼,我的家族在这个庇护所里已衍生到第四代,随着政局的清明,时代的发展,我们被视为异类、低人一头的命运早已改变。而山上的玉泉,却因过度砍伐,过度开荒,导致了泉源枯竭,小瀑布的幽清秀美不复存在,只成了我记忆中一个无比清晰的岁月。
    如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在酷暑之夜,可以在院内或者浴室里舒舒服服地冲上一个凉,然后安安逸逸地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在门前的翠竹下聊家长里短,看着刚会学步的孩子跌跌撞撞。
    生活纵然还有苦恼,可毕竟是安定的,丰足的,还有什么比这些更重要呢?
    月从山的一侧慢慢遁去了,只剩柔柔的光被拖曳着,迟迟不去。房里的音乐不知何时已自动停止,此刻,真正的寂静来临,我对着高天上晕黄的月光,懒懒伸了个腰,回房,躺下,不多时,便酣然入梦。




        [blue]平山湖[/blu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3250

帖子

325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5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01:09:30 | 只看该作者
优秀作品奖

                       [blue]《一梦千年》[/blue]

     舍了这一世的繁华,只为寻你,穿越千年的守候,只为赴你之约。记忆的坟墓在岁月里荒芜,却在流星划过的一瞬,疯长出野草。这可是你的呼唤,在唤醒我沉睡的思念?黑暗里仿佛看到你晶亮的眸,闪耀着炽热的火焰,燃烧了千年的积淀。终于,在灼痛里,我看到了自己沉睡的容颜。刹那的美丽,交映出凄美的缠绵,执你的手,许下这千年的诺言。

        迷醉与空气里的气息,即使,寻不到你的踪迹。拼凑着梦里的点点滴滴,即使芳华渐老,也要演绎落花成雨的美丽。遥远,不是你我的距离,闭上眼,你就在我心里。奈何桥上的低语,隐藏了孟婆的秘密,忘记,却成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掬香为盟,你拈花而立,那眼底的落寞,可是为我堆积?多想就这样与你相依,用我的温柔,抚慰你心底的孤寂。江舟听雨,你我诗酒相酬;长夜无眠,你我剪烛轻语。红尘的萧索消融在云淡风轻的日子里,洗尽铅华,我心足矣。

        渐行渐远,你温暖的笑慢慢模糊,迷蒙的夜隐藏了你的身影,只有那晶亮的眸,灿然若星。遥遥的,与你举杯相邀,前世今生,携手同行!拥着你的笑,我安然入梦,这一梦,已千年。



        [blue]幽幽灵枫儿[/blu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3250

帖子

325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5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01:12:23 | 只看该作者
风格人气奖


                     [blue] 《那个夏天的故事》[/blue]


     那个夏天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每每想起,还是感慨万千。

     那年夏天我回到了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省会城市——太原。已经离开四五年了,朋友们相见自然十分亲热。送往迎来,应酬不断。那天中午,几个人聚在一家酒店吃饭、聊天,杯盏交错,欢声笑语,好不尽兴。直至带着微醉的神态走出大厅时,才发现下雨了。只见那雨,如幕如帘,深厚沉重,有如瓢泼,亦似倾泻,直下得天地间水雾缭绕,浑浑沌沌,万物顿失形状。一时间,大家都愣住了。一位开玩笑说:“老天爷的脸变得也太快了,说不高兴就哭起来了。”玩笑归玩笑,无法回家了,却是现实。一伙人只好又聊开了大天。又过了大约半个小时,看看天亮了些,雨小了些,街上有了车了,便各自叫了出租车相互道别。

     我住的地方在市区的边缘,地势较低。离得很远就看见那里水流滔滔,道路隐在其中,越来越难走了。好不容易开到小区边,司机说:“不敢再往里走了,怕车熄了火。”我只好出了车门,那水就已经没过了膝盖。雨还在下,虽已没有了刚才的势头,却也还不小。忙跑到窗户底下以为可以避雨,岂知这高楼是没有屋檐的。迷迷茫茫找不到路,只好深一脚浅一脚,踉踉跄跄往前走。满眼都是水,雾蒙蒙、阴凄凄。一个人在风雨中蹒跚,几分孤寂几分无奈涌上心头,甚至有了几分悲壮。恰在这时,路边小杂货店中传出了热情的呼唤:“避一避再走吧,看着了凉。”几句方言带着亲切,听在耳里眼睛发酸,顿时感到一股暖意。忙走了进去,才发现这里早已人满为患了,屋子里的水也没了脚面而且还在往进涌,几个人正拿着盆和簸箕往外泼。我感激地挤进来,想道个谢,满屋子男男女女却不知谁是主人更不知谁是喊话的人。大家轻松平和地议论着这多年未见过的大雨,不急不躁。我的心情立时也宽慰了许多。

     雨终于停了,人们纷纷出了屋。地上的水势如潮,滚滚涛涛颇有些大河奔流的样子。一时半会儿怕是下不去,我决定趟水。水面上有些浮出的栏杆那是道路的标记,也就成了我行动的指南,好在还有些人也下水了,我不再孤单。待我觉得应当上便道的时候,标记没有了,没膝的水混混浊浊,看不清水下,只好探索着走。这时只听有个人对我说:“往边上走吧,那里有个大坑,是前两天才挖的。”我本能地往旁边趟去,没顾上看看说话的人,恍惚中似乎是个站在楼门口的中年男子。终于到了我住的楼门前,已是一身泥水狼狈不堪了。赶忙上楼宽衣洗澡喝姜汤然后是蒙头大睡。

     第二天早上起来,站在窗前眺望,大水没了踪影,阳光下,道路虽然泥泞却是十分分明了。那一家小杂货店正红红火火地做着买卖,昨日已成梦境。突然一洼浑水映在眼前,那正是我昨天绕开的地方,忙下楼一看,那坑足有半间屋子大,孩子们拿着棍子在搅着坑里的水,一米多长的棍子探下去却只见拿棍的手,看来这坑至少有一人深。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猛然想起昨日情景,若没有那句指点,今日我在哪里?想想真是后怕,我却连那人的模样都没看清更别说姓氏名谁了,一阵内疚,一阵怅惘,我的脸有些发烧。

     此后的几天里,我也曾多次在附近徘徊,想找到那位恩人,向他致谢,可惜直到离开那里,都没找到。其实即使见到了我也未必能认出来,因为我根本就没在意,那人就在我不经意间用一句寻常话语让我避免了一次危及生命的险情。

     这个夏天的故事,让我每每想起心中都不平静。不仅仅是因为在那风雨中,在我感到孤独无助甚至面临危险时,那些素不相识的人用他们纯朴的关爱给了我温暖给了我力量甚至给了我回避危险的机会,更因为他们发自内心的善良所折射出的人性的自然之美让人感动。我觉得他们就是眼下社会的醒世箴言,是庸碌人生的一剂良药。



        [blue]寥廓冬雪[/blu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5560

帖子

575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59
5#
发表于 2009-7-6 09:26:22 | 只看该作者
再赏优秀作品!苍雪辛苦啦!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838

帖子

8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8
6#
发表于 2009-7-6 10:24:11 | 只看该作者
很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6875

帖子

687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875
7#
发表于 2009-7-6 10:57:4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都好棒 美文 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1360

帖子

136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60
8#
发表于 2009-7-6 20:55:51 | 只看该作者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2793

帖子

294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41
9#
发表于 2009-7-7 07:37:5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083

帖子

108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85
10#
发表于 2009-7-13 23:33:25 | 只看该作者
呃!又来晚了。
幸好诸般佳作早已拜读。
(最喜欢雪斑斑的新头像[em: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5-19 00:57 , Processed in 0.07676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