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82|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八期每周一首题图诗作业集合帖

[复制链接]

2066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7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0 18:48: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月求衣 于 2018-12-30 21:36 编辑

第八期每周一首题图诗作业集合帖

《题图.美眉》(新韵)
文/海边拾贝壳
柳腰花态罩红衫,半掩青纱步碎莲。
回首丰颊藏不住,梅花惊瞪叫真冤。

《题图.踏雪寻梅》
文/西窗听雨
一袭猩红舞,追风踏雪来。
崖前枝放蕊,映对两香腮。

《渔歌子》
文/邪魔老奴
那是谁家小姑娘?折枝遥寄有情郎。
青纱帽,粉腮帮,寒风不敌腊梅香。

【眼儿媚•题图】
文/摇光
芳迹无人探清幽,寒蕊自风流。竹吟疏影,梅怜红袖,先酿春愁。
相思欲寄天涯客,未语已含羞。多情只在,媚柔眼底,香雪枝头。

《眼儿媚》
文/一樽
雪蕊殷殷解轻柔,霜海泛兰舟。愫襟正掩,朱唇还抿,豆蔻堪留。
梨涡偏染秋棠醉,霓羽抱新愁。低眉只有,相思幽径,憔悴回眸。

《十六字令》
文/秋雁
梅,执手听霜妙目回。枝头雪,输却了香微。

《减字木兰花》
文/古月求衣
漫天皆白,雪里佳人胜玉璧。
翠竹芳菲,似幻如痴若影随。
梅花相伴,摘得一枝频顾盼。
何日缤纷?过罢寒冬便是春。

《阮郎归    访梅》
文/栖梧
疏尘寒处翦冰绡,风融香暗迢。芳亭廊外远霜桥,约来不待邀。
寻小径,弃轻轺,枝前相并娇。笛横吹雪漫飞娆,问花何寂寥。

《题图》
文/东方香茗
仕女寻梅冷艳香,芳魂醉雪景中藏。
天生一个仙人境,粉黛环肥出盛唐。

《昭君怨,题图》
文/愚读轩吟
白雪红颜清溧,乱絮接天风飋。蝉鬓几分明,理秦筝?
无奈寒梅消瘦,总是离愁病酒。顾影数窗花,各天涯。

《忆江南·反写仕女摘梅偷香图》
文/赵公子
​东坡上,暮霭数枝梅。浅草多情频自问,凌霜壁竹为谁开?​想是暗香随。
​轻飘雪,芳影独徘徊。纱帽红披斜盼语,东君请早寄江淮?​不误我郎归。

《题图  冬思》
文/安然
软阁重裘香帐闲,孤杯独箸剩雕残。
春来鲤素冬无柬,久看红梅斗雪寒。

《七绝    看图第一感》
文/遗恨
此图入眼即疯狂,带我情长奔大唐。
自古红颜多薄命,纵倾一国又何妨!

《题图》
文/最在烟雨愁
流连只为雪沉香,一目新衫裹玉裳。
细拈花枝轻顾盼,粉腮朱氅共梅妆。

《题图》
文/春风不度玉门关
簌簌声中冷蕊新,纤纤稚竹若芳邻。
玉人来此欲留影,却愧难修梅竹身。

《题图·梅嫔》
文/苍山如海
忽闻瑞雪扮梅嫔,瘦竹频头欲送亲。
莫道林生终不娶,未知冷蕊化佳人。

《七律.题图》
文/醉了
捧心欲古也寻梅,裘裹柔姿掩腻肥。
冷步罗浮分雪看,瘦怜枝影绾香依。
环儿不语嫌红艳,西子轻嗔笑白微。
折得江南无所寄,且留傲骨倚斜晖。

《 八期题图作业:踏雪寻梅》
文/江强
雪夜访仙踪,双娇闭月容。
相看两不厌,红粉喜重重。

《五绝   咏美人》
文/笛里关山月
玉洁犹羞雪,梅香正可欺。
竹心虽抱节,亦有折腰时。

《五绝~无题》
文/泉边闻韵
落雪使谁愁,相思画里囚。
折梅熏旧忆,何故一回眸。

《浣溪沙·题图》
文/何枝可依
破冷梅花昨夜开,谁人踏雪过桥来。吹香嚼蕊欲诗裁。
水畔轻敲无俗韵,风中细语共高怀。黄昏归却一枝偕。

七绝《题图》
文/凌零
雪润寒枝梅点色,风梳眉黛醉颜红。
折花犹恐人观窃,羞把香尘纳手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1922

帖子

39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55
沙发
发表于 2018-12-30 19:09: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期待,辛苦版主评委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板凳
发表于 2018-12-30 23:26:19 | 只看该作者
总评——

一、此次题图活动之图,乍看之下似令人忍俊不禁,实则为极富意境国画之一种特色也。

中国画注重“立意”与“传神”,最重视的是物象内在精神的传达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中国画盛用线条,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画是以线条构成为主要表现形式,而西画是以团块结构为主要表现形式。”这为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画提供了界定的形式原则。
中国人画人物,不用写实法而用象征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提出著名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亦可见国画崇尚之层次。

西洋画则讲究“尚真”。

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极注重透视法,以表现立体物,力求肖似真物;
讲究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
西洋画则严格遵照焦点透视的物理学原理,遵守时空界限,追求对象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为了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在绘画中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度、色性等科学法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学、色彩学等作为科学依据。

综上可见,此图按照国画传神尚意之传统去创造诗词意境为本。当然,按照别样角度创作也未尝不可,毕竟此次题图不限题目。


二、从意境上,因为是传统的经典题材——踏雪寻梅,折梅等,所以在诗词创作上极易陷入古人窠臼而不能自拔,难以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因此,特节选一篇有关欧阳修“意新语工”的现代论文以供揣摩领会——

欧阳修《六一诗话》有曰:“圣俞常语予日:‘诗家虽主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认为诗歌要将意境的创新与语言的工巧完美结合,才可达到诗歌艺术的最高审美境界。

欧阳修提倡构思精严,但又不能刻意雕琢,以致意涩辞坚。他指出: 强为则用力艰,用力艰则有限,有限则易竭。

欧阳修提倡的“意新”有两层含义:
一是写诗以意胜为善,力求出人意表,凡是人意中能到者则不写,运思造境避免落入前人俗套,并由此而尚“奇”。
二是造字用句要拨去浮言腴语,透过数层,避免熟字熟句。这样,即便是前人笔下早已写滥的题材或景物,也能写出新意来。当然,欧阳修也深知此中难处,宋初人往往只做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很少能达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境界。欧阳修直到去世,还对此诗学命题念念不忘,他在熙宁三年退居后,还借唐人常建的诗句继续思考其中的深意:

吾尝喜诵常建的诗句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放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晚来青州,始得山斋宴息,因谓不意平生想见而不能道以言者乃为己有。于是盖欲希其髣髴,竟尔莫获一言。夫前人为开其端,而物景又在目前,然不得自称其怀,岂人才有限而不可强?将吾老矣,文思之衰邪?兹为终身之恨尔!

造意之难,欧公深有体会,晚年集平生闲谈而作的诗话,还提到了进士许洞所言“不得犯”者,诸僧皆搁笔之事。



对“语工”的追求

“道前人所未道”就是说,要有独特新颖的语言.欧阳修要求诗意和诗歌语言都有新颖独创,诗歌之意在言外,情在景中,并且意味无穷。欧阳修说: 余尝爱唐人诗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则天寒岁暮,风凄木落,羁旅之愁,如身履之。至其曰“野塘春水慢,花坞夕阳迟”,则风酣日煦,万物骀荡,天人之意相与融怡,读之便觉欣然感发。谓此四句可以坐变寒暑。诗之为巧,犹画工小笔尔,以此知文章与造化争巧可也。

欧阳修所谓的“工”,有两层意思:

首先,从诗歌内容上讲,指能够细致入微的刻画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思和感受。例如: 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自喜为穷苦之句。孟有《移居》诗日: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乃是都无一物耳。又《谢人惠炭》云: 暖得曲身成直身。人谓非其身倍尝之,不能道此句也。

孟、贾二人由于政治上受压抑,生活贫困,他们能够接触到社会最底层的生活,所以,刻画得极其逼真。欧阳修认为,只有感情浓郁真挚,体会真切,并且表达的自然、浓郁、酣畅,不牵强,不做作,自然就会达到“语工”了。

其次,从诗歌艺术技巧上讲,诗歌语言要对仗工整妥帖,讲究格律,组织工致。欧阳修认为,只有做到锻炼无痕,气势连贯,音韵铿锵,才能称作是“语工”。

在《六一诗话》中,欧阳修对西昆体在诗艺上多有肯定, 西昆体的特色之一就是讲究精工雕刻。他认为西昆诗人一改五代卑弱荒鄙之风,讲求诗歌的艺术性追求,他说: 偶俪之文,苟合于理,未必为非,故不是此而非彼也。他一再称颂杨亿、刘筠“以文章擅天下 , 真一代之文豪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地板
发表于 2018-12-30 23:37:18 | 只看该作者
第八期作业分评——
(此次作业总体上稍逊于前几期,但亦有出彩之作。同时本着古来“意新语工”的追求,并为纠正意脉结构时有之轻微缺陷,此次评析较为严格)

《题图.美眉》(新韵)
文/海边拾贝壳
柳腰花态罩红衫,半掩青纱步碎莲。
回首丰颊藏不住,梅花惊瞪叫真冤。
——贝壳是以反常规的欣赏角度去创作的,前半柳腰莲步、红杉青纱~一个绝代佳人呼之欲出,后半猛转,语言也随着雅致清丽转为诙谐通俗。不过此角度写来,诗意不可避免要打折扣的。

《题图.踏雪寻梅》
文/西窗听雨
一袭猩红舞,追风踏雪来。
崖前枝放蕊,映对两香腮。
——前半想象画外意之前奏,一个舞字颇见翩翩其来之风致!后半常用之以花衬人笔法。

《渔歌子》
文/邪魔老奴
那是谁家小姑娘?折枝遥寄有情郎。
青纱帽,粉腮帮,寒风不敌腊梅香。
——姑娘家心思可猜不可知,所以“遥寄”之坐实应换为设想猜测更耐人寻味,如同太白之“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但见、不知两个词正引人无限遐想,如纯是是见与知两字意,则打折扣了。

【眼儿媚•题图】
文/摇光
芳迹无人探清幽,寒蕊自风流。竹吟疏影,梅怜红袖,先酿春愁。
相思欲寄天涯客,未语已含羞。多情只在,媚柔眼底,香雪枝头。
——上片之“先酿春愁”一句颇有致!句意启下。
下片之“未语已含羞”,画中自是相思之一人,自无人语,“未”“已”搭配似是对人,稍有不恰,
结尾化用宋代王雱词——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眼儿媚》
文/一樽
雪蕊殷殷解轻柔,霜海泛兰舟。愫襟正掩,朱唇还抿,豆蔻堪留。
梨涡偏染秋棠醉,霓羽抱新愁。低眉只有,相思幽径,憔悴回眸。
——雪蕊,豆蔻,梨涡,秋棠,虽有实有指代,却几乎四季并摄,终嫌杂糅,尤其于此特定题图中。
低眉只有,相思幽径,憔悴回眸。结尾有意味,似亦与上篇眼儿媚同受王雱启发。

《十六字令》
文/秋雁
梅,执手听霜妙目回。枝头雪,输却了香微。
——执手听霜意味别致!香微稍有趁韵之嫌。

《减字木兰花》
文/古月求衣
漫天皆白,雪里佳人胜玉璧。
翠竹芳菲,似幻如痴若影随。
梅花相伴,摘得一枝频顾盼。
何日缤纷?过罢寒冬便是春。
——何日缤纷?过罢寒冬便是春,结尾倒有雪莱诗理。
第四句之似如若三虚词稍嫌呆板。

《阮郎归    访梅》
文/栖梧
疏尘寒处翦冰绡,风融香暗迢。芳亭廊外远霜桥,约来不待邀。
寻小径,弃轻轺,枝前相并娇。笛横吹雪漫飞娆,问花何寂寥。
——约来不待邀,约邀意近,如此安排费解。
笛横吹雪漫飞娆,问花何寂寥。——颇有韵味!先横吹而后问,情理逻辑需酌。

《题图》
文/东方香茗
仕女寻梅冷艳香,芳魂醉雪景中藏。
天生一个仙人境,粉黛环肥出盛唐。
——仕女寻梅冷艳香,粉黛环肥出盛唐,老兄概括的很是符合实际风致!

《忆江南·反写仕女摘梅偷香图》
文/赵公子
​东坡上,暮霭数枝梅。浅草多情频自问,凌霜壁竹为谁开?​想是暗香随。
​轻飘雪,芳影独徘徊。纱帽红披斜盼语,东君请早寄江淮?​不误我郎归。
——壁竹,可是倚竹?
轻飘雪,芳影独徘徊。纱帽红披斜盼语,东君请早寄江淮?​不误我郎归。有似喃喃絮语遥遥祈愿,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想象到位!从语气品,莫误较不误为宜。
严格说,梅开二字于平水韵部同属十灰,然入词韵是划分两(半)的,一归三部一归五部。不过有晏殊之《浣溪沙》破例,可相对放宽。

《昭君怨,题图》
文/愚读轩吟
白雪红颜清溧,乱絮接天风飋。蝉鬓几分明,理秦筝?
无奈寒梅消瘦,总是离愁病酒。顾影数窗花,各天涯。
——无奈寒梅消瘦,衬笔,句意曲折。顾影数窗花,各天涯,百无聊赖中正有无限情思在!
溧,飋,用韵过于险僻,况溧字本身为水名地名,无形容之意。

《题图  冬思》
文/安然
软阁重裘香帐闲,孤杯独箸剩雕残。
春来鲤素冬无柬,久看红梅斗雪寒。
——前半渲染索然落寞氛围,很到位!第三句一转道出无尽原委,第四句合得自然,而韵味不尽,点题!
第二句既已“孤”“独”又“凋残”,则“剩”字重复,占用诗意空间。

《七绝    看图第一感》
文/遗恨
此图入眼即疯狂,带我情长奔大唐。
自古红颜多薄命,纵倾一国又何妨!
——自古红颜多薄命,纵倾一国又何妨!所谓“有国堪倾直须倾,莫待无颜倾盆泪”啊!

《题图》
文/最在烟雨愁
流连只为雪沉香,一目新衫裹玉裳。
细拈花枝轻顾盼,粉腮朱氅共梅妆。
——细拈花枝轻顾盼,粉腮朱氅共梅妆,人梅刻画相得益彰!
拈平声,可用捻代替,一则捻包含拈的意思,二则捻同拈,而仄声,可解出律。新衫,玉裳,朱氅,衣意嫌繁复,如同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一律虽气象阔大高浑,其瑕疵正在写衣过繁。

《题图》
文/春风不度玉门关
簌簌声中冷蕊新,纤纤稚竹若芳邻。
玉人来此欲留影,却愧难修梅竹身。
——玉人来此欲留影,却愧难修梅竹身,古来多以花写人,此处以人衬花,角度别致,语句委婉富有雅趣。

《题图·梅嫔》
文/苍山如海
忽闻瑞雪扮梅嫔,瘦竹频头欲送亲。
莫道林生终不娶,未知冷蕊化佳人。
——莫道林生终不娶,未知冷蕊化佳人,将梅妻鹤子之妻意演绎成篇,起承转合,细腻生动,较有新意!“频头”二字意思含混,当酌。“未知”二字联系前面“莫道”二字,似用“可知”更为婉转切合口吻。

《七律.题图》
文/醉了
捧心欲古也寻梅,裘裹柔姿掩腻肥。
冷步罗浮分雪看,瘦怜枝影绾香依。
环儿不语嫌红艳,西子轻嗔笑白微。
折得江南无所寄,且留傲骨倚斜晖。
——此律亏醉了能构思得到、结撰得精,如同高明相声家讲笑话,自己不笑偏令观众捧腹,别具一番雅趣!

捧心欲古也寻梅,裘裹柔姿掩腻肥,——起势有致,伏笔于后。捧心欲古也寻梅,化用东施效颦之典而出新意;“腻肥”,肥前着一“腻”字,配合前面之“裹”字,工细绝伦,生动令人忍俊不禁。

冷步罗浮分雪看,瘦怜枝影绾香依。——此三四句分承一二句之意。

环儿不语嫌红艳,西子轻嗔笑白微。
——辗转顶针写来:环儿承首联颔联,“红艳”为梅,承“梅”“瘦影”,“西子”也即梅,字面承“捧心”而词意暗转上承“瘦影”,“白微”当指雪。不语而嫌,轻嗔而笑,下笔细致入微。

“折得江南无所寄,且留傲骨倚斜晖”,前句反用寄梅典故,细品之下,“无所寄”,能寄与谁?谁人解收?乃环儿自揣之心语也;傲骨承瘦影,何尝非“西子”?“倚斜晖”,一倚字颇见风采,亦何尝非“西子”?再回头想想开头“捧心欲古”,“欲”终作罢,效颦不得,亦折寄不得也。

《 八期题图作业:踏雪寻梅》
文/江强
雪夜访仙踪,双娇闭月容。
相看两不厌,红粉喜重重。
——构思很好,惜为结构所累:“双娇闭月容”之句意出现过早。第二句应当承第一句之“访”意而来,加以第三句恰当之“转”,结句访而终遇之情景,被第二句抢先,第四句反而重复了。

《五绝   咏美人》
文/笛里关山月
玉洁犹羞雪,梅香正可欺。
竹心虽抱节,亦有折腰时。
——背面敷粉反衬法写美人,效果更明显。
竹心虽抱节,亦有折腰时,意新语工,联想起《荷马史诗》如此吟颂海伦出场:海伦走了进来,她的美丽使老人们肃然起敬。

《五绝~无题》
文/泉边闻韵
落雪使谁愁,相思画里囚。
折梅熏旧忆,何故一回眸。
——折梅熏旧忆,此句颇佳,画面与画背之情景氤氲浮现~~

《浣溪沙·题图》
文/何枝可依
破冷梅花昨夜开,谁人踏雪过桥来。吹香嚼蕊欲诗裁。
水畔轻敲无俗韵,风中细语共高怀。黄昏归却一枝偕。
——上片写踏雪寻梅。
先写梅花破寒开放,接以踏雪寻梅,倒装结构,先声夺人,突出见梅之惊喜。“昨夜”二字见一直关注梅花之意,庆幸昨夜开放今朝得见!吹香嚼蕊欲诗裁,纳兰有“吹花嚼蕊弄冰弦”之句;吹花嚼蕊本身词意即有反复推敲声律、词藻之引申意,故“诗裁”之概念叙述可调换,以丰富内涵。黄昏归却一枝偕,由开头之“昨夜”反推为清早寻梅见梅,到结句“黄昏”方才归来,暗从一天时间表惜梅共梅之兴;“一枝偕”,不写一剪寒梅,而以比拟手法写梅偕同诗人归来,正承“风中细语共高怀”来,亦远承上片词意而来,意脉清晰顺畅!
此词甚佳!作为题图,不言人之清雅丽质,人之而清雅丽质自现,对于人物而言,属于“背面敷粉法”。意脉结构讲究承转照应,下片偶有意新语工之致!
下片写梅前雅兴,及一剪梅归。
水畔轻敲无俗韵,联系上片结句,品味诗意,当是指推敲诗韵;同时,还可指图中敲竹琢磨。风中细语共高怀,人花相契花解语,比拟无限雅兴!

七绝《题图》
文/凌零
雪润寒枝梅点色,风梳眉黛醉颜红。
折花犹恐人观窃,羞把香尘纳手中。
——雪润寒枝梅点色,润,点,颇似作画之势。本是题画,于画中偏又化出作画意,殊为别致!观窃,香尘,纳,用词用字稍有不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773

帖子

276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761
5#
发表于 2018-12-31 00:21: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风云的速度越来越快了啊!一篇总论与分评看下来,感触颇深,越发觉得自己作业没有写好,有负风云的殷切辛苦,不禁汗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773

帖子

276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761
6#
发表于 2018-12-31 00:24: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下片之“未语已含羞”,画中自是相思之一人,自无人语,“未”“已”搭配似是对人,稍有不恰, 结尾化用宋代王雱词——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我细细想来,觉得你说的对,确实用词不妥。既然如此,你不妨直说应该改用什么字,那我不就要省事多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415

帖子

596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962
7#
发表于 2018-12-31 10:20:44 | 只看该作者
辛苦风云客了!这画我就看到大头柳腰,怎么看都不成比例的。还好有青纱和回头,所以只能写成这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1356

帖子

20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8
8#
发表于 2018-12-31 14:24:19 | 只看该作者
风云客辛苦了!谢谢点评!

——莫道林生终不娶,未知冷蕊化佳人,将梅妻鹤子之妻意演绎成篇,起承转合,细腻生动,较有新意!“频头”二字意思含混,当酌。“未知”二字联系前面“莫道”二字,似用“可知”更为婉转切合口吻。
点评恰切,受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6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783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1 19:07: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月求衣 于 2018-12-31 19:08 编辑

《减字木兰花》
文/古月求衣
漫天皆白,雪里佳人胜玉璧。
翠竹芳菲,似幻如痴若影随。
梅花相伴,摘得一枝频顾盼。
何日缤纷?过罢寒冬便是春。
——何日缤纷?过罢寒冬便是春,结尾倒有雪莱诗理。
第四句之似如若三虚词稍嫌呆板。

知我者风云客也!
拙作本来早就拟好,皆因腹内词穷,这句在脱稿前纠结了好些时间,始终未能觅得合适的句子,实属权宜之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10#
发表于 2018-12-31 20:35:05 | 只看该作者
摇光 发表于 2018-12-31 00:21
风云的速度越来越快了啊!一篇总论与分评看下来,感触颇深,越发觉得自己作业没有写好,有负风云的殷切辛苦 ...

雅趣娱乐,不辛苦,轻松些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7 09:43 , Processed in 0.07745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