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渔歌子(隐括体新韵)

[复制链接]

15

主题

163

帖子

1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2:3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嗯, 隐括的原作是人间天上诗友的一曲《渔歌子》,已经“锁”了。
咱是很欣赏这首词眼界的:作品着眼于画屏在阳光映耀下色彩发生的变化,一种景象的动态美;落笔于“点绛唇”隐喻人工与自然的结合;有景深、有亮点,很不错!咱来借景学习一下。
正文:水秀山青画屏中,透窗斜晖落不同。翠竹淡,彩花浓,夕阳无笔点绛红。
原玉: 水秀山青挂画中,夕阳半落透屏风。绿柳素,粉妆重,稀沙笔墨点绛唇。
词谱(钦定词谱)⊙◎⊙⊙●◎○ ⊙⊙○◎●⊙○ ⊙◎● ●○○ ⊙⊙◎◎●⊙○
注:○平聲 ●仄聲◎本仄可平⊙本平可仄○平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9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800
沙发
发表于 2011-1-25 14:01:52 | 只看该作者
::: 在 随聊几则 的贴子提到 :::
嗯, 隐括的原作是人间天上诗友的一曲《渔歌子》,已经“锁”了。
咱是很欣赏这首词眼界的:作品着眼于画屏在阳光映耀下色彩发生的变化,一种景象的动态美;落笔于“点绛唇...
正文:水秀山青画屏中,透窗斜晖落不同。翠竹淡,彩花浓,夕阳无笔点绛红。
原玉: 水秀山青挂画中,夕阳半落透屏风。绿柳素,粉妆重,稀沙笔墨点绛唇。
词谱(钦定词谱)⊙◎⊙⊙●◎○ ⊙⊙○◎●⊙○ ⊙◎● ●○○ ⊙⊙◎◎●⊙○
注:○平聲 ●仄聲◎本仄可平⊙本平可仄○平韻
问好随聊几则!
关于《渔歌子》格律的友情探讨:
查《钦定词谱》,此调词谱的确是“⊙◎⊙⊙●◎○ ⊙⊙○◎●⊙○ ⊙◎● ●○○ ⊙⊙◎◎●⊙○”,对照该词谱,贵作格律无误。
但是查阅古人的《渔歌子》作品不难发现,几乎每一首的三个七字句中,其二四六字都符合律句要求,即二六字平四字仄,或者二六字仄四字平。
因此,在填该调的时候,除了对照词谱外,不能忽略第二四六字“◎本仄可平⊙本平可仄”之间的关系。愚见:“◎本仄可平⊙本平可仄”是一种变通手段,若某一个“◎本仄可平”的字用了平声字,相应地该句子其余两个字要同时变,以保证该句子不偏离律句要求。
以上见解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63

帖子

1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7:21:54 | 只看该作者
:::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问好随聊几则!
关于《渔歌子》格律的友情探讨:
查《钦定词谱》,此调词谱的确是“⊙◎⊙⊙●◎○ ⊙⊙○◎●⊙○ ⊙◎● ●○○ ⊙⊙◎◎●⊙○”,对照该词谱,贵作格律无误。
但是查阅古人的《渔歌子》作品不难发现,几乎每一首的三个七字句中,其二四六字都符合律句要求,即二六...
因此,在填该调的时候,除了对照词谱外,不能忽略第二四六字“◎本仄可平⊙本平可仄”之间的关系。愚见:“◎...
以上见解仅供参考。
问好古月求衣版主:
您说的是一个定格的问题。不错,从诗文格律的角度讲,确有平仄循环说,按此法,从三字句始就有平仄定格说法,无异议。但这种说法通常在律诗中成规。
问题:词作中出现的句是否按字数相同的律诗句型平仄定格。咱以为不妥,词虽被称为“诗余”,并不是因为与“律诗句型平仄定格”相同才被称为“诗余”的,而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词的长、短句型,押韵形式多变和音律搭配的特点,决定它在对文字的处理和表现手法上与律诗的不同。
至于如何处理《钦定词谱》中的“本、可”问题,咱想:那是作者的权力。但咱同意以“平仄循环”的方式处理。
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76

帖子

7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6
地板
发表于 2011-1-25 18:39:22 | 只看该作者
渔歌子
水秀山青挂画中,夕阳半落透屏风。绿柳素,粉妆重,稀沙笔墨点绛唇。

是根据菲怡的《渔歌子》改编而成。

只不过改动的地方多了,和原玉不同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9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800
5#
发表于 2011-1-25 21:20:18 | 只看该作者
再问好随聊几则朋友!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有必要再作一些说明:
首先,我所提出来的探讨话题,其目标很明确,就是针对《渔歌子》这个词牌的格律,并没有涉及其它词牌。当然,也可以引伸到其他词牌类似情况。
其次,我的见解是查阅古人的《渔歌子》作品后提出的。说实在话,我是觉得《钦定词谱》编者有点“偷懒”,只是根据前人的作品汇总后就编写出“⊙◎⊙⊙●◎○”这样的格律,并没有附加必要的注意事项说明。
有点担心:假如片面强调按谱填词,出现“●●●●●●○”或“○○○○●○○”这样的句式也完全符合词谱了。但愿这是多余的担心,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90

帖子

9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0
6#
发表于 2011-2-6 17:51:32 | 只看该作者
有点担心:假如片面强调按谱填词,出现“●●●●●●○”或“○○○○●○○”这样的句式也完全符合词谱了。但愿这是多余的担心,呵呵!


七个字的诗和词的句子的平仄关系比例是3比4  可以是4个平3个仄,也可以是3个平4个仄。

五个字的诗和词的句子的平仄关系比例是2比3   可以是2个平3个仄,也可以是3个平2个仄。

比例1比6或者2比5(七个字)和1比4(五个字)的不符合古代诗词的基本格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63

帖子

1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3
7#
 楼主| 发表于 2011-2-6 19:11:35 | 只看该作者
嗯,咱先对古月版主说声抱歉:先前没有注意到4楼的帖子!
词谱对声律采取不定格式,是其本征多变的初衷,如果同律诗般确定则陷入僵化。
本版块有贴讨论过“连声”的问题,记得咱的意见是:律诗应避免“三连尾”;词作避免“四连声”,因在其失去音调的循环美。
词作中出现“四连声”或“三连声”跳单平再连声的情况,即使没有出律,也不为妥当,因在其触及了韵文的底线——缺失音调的循环美,无韵不成文。
欢迎府第周诗友参加讨论,不过,以平仄字量的比例来叙述韵文格律正确与否的观点当否?不错,律诗中通常是平仄字量相等的,拗,救的办法甚至可以说是平衡的手法。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韵文符合既有的格律才为合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9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800
8#
发表于 2011-2-6 19:38:19 | 只看该作者
::: 在 随聊几则 的贴子提到 :::
嗯,咱先对古月版主说声抱歉:先前没有注意到4楼的帖子!
词谱对声律采取不定格式,是其本征多变的初衷,如果同律诗般确定则陷入僵化。
本版块有贴讨论过“连声”的问题,记得咱的意见是:律诗应避免“三连尾”;词作避免“四连声”,因在其失去音...
词作中出现“四连声”或“三连声”跳单平再连声的情况,即使没有出律,也不为妥当,因在其触及了韵文的底线—...
欢迎府第周诗友参加讨论,不过,以平仄字量的比例来叙述韵文格律正确与否的观点当否?不错,律诗中通常...
问好随聊朋友!
感谢你继续就此话题进行友情交流,相信这样的交流对于霜天有百利而无一弊!
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是坚持初衷——本次讨论仅仅限于《渔歌子》这个特定范围。
我的目标很明确,是围绕《渔歌子》七字句的二四六字平仄关系进行探讨。为此,我查阅了古人大量《渔歌子》作品(当然,远不是全部),每一首的几个七字句都是符合“二六平四仄”或者“二六仄四平”关系的,完全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律句规律相符。因此我认为,《渔歌子》的几个七字句都应该是律句。
至于一三五字平仄关系,可供选择的变化很多,这里暂不讨论。
也许我罗嗦了一点,请别见怪!
祝你新年吉祥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9#
发表于 2011-2-7 08:59:2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各位友好探讨!
实际上,词谱(钦定词谱)⊙◎⊙⊙●◎○ ⊙⊙○◎●⊙○ ⊙◎● ●○○ ⊙⊙◎◎●⊙○是没错的。但这里应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说遵守古月兄所说的格律是正确的!开头你可以是两仄夹一平,也可以两平夹一仄(二四六字),但绝非是不遵守七言正常规律的随意平仄。参看诸多古代词作可发现规律的。
就好比说他有些词牌中的五言句——中平中仄平,第一三字似乎可以随意,但如果出现孤平,也多是不允许的。前后需要相互配合。
浅见。
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63

帖子

1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3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15:21:34 | 只看该作者
好哇!细致的探讨词作的方法确确实实“对于霜天有百利而无一弊”。为您对诗词研讨求真的精神表示钦佩。
欢迎山海风云客诗友参与讨论!!!
说明一点:首帖是隐括体,这种题材有个默认:就是尽量留下原作的词句,以示对原作的尊重,咱素以为,友好是以文会友的首要,其它的稍逊。
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项一直很多,咱的个见:它只限用于诗体,准确的说应当是仅限于今体诗,即律诗;而在律诗内,它也限于七律形式;就是在七律范围内,它也仅限于作品所用声调的变格。所谓“分明”,就是不准许在诗作中变格,亦改变此格的声调,必须按照句型的声调要求写作;所谓“不论”就是准许在诗作中变格,其核心的内容是对“不论”的条件进行限制。类如平仄脚句型第五字为平声格、平平脚句型第五字用仄声等等。符合上述条件的,称为律句,所谓律句,就是符合七律七种基本句型及其变格形式的句子,否则为非律句或拗句。
咱提请注意:它有两个条件:一是律诗限用平声韵,一是禁犯“孤平”。而在词作中没有这种要求。
在渔歌子》词牌的范围内讨论其中“七字句”的音节组合,在咱看来意义不是很大:一者,需要足够的《渔歌子》作品数量来支持符合“律诗律句”的观点,坦率的说,那是很困难的,首帖所用的词牌源自《钦定词谱》,按该谱时限,应在康熙五十四年七月十六日(公元1715年),距今已有290余年,其间的《渔歌子》作品数量(可见或不可见)难以统计。
您的思路,让咱想起一位老师的观点:他认为词句虽是长、短,但其用的主要还是律句(律诗的句法):五、七句是绝大多数;三字句是七言律句的尾三字,四字句是七言律句的前四字,六字句是七言律句的前六字。并以此作为词所以称为“诗余”盖因其句法是律诗的继承者。以此来说,七言的二四六字、五言的二四字都应做到“分明”,这个“分明”说的是必须确定,您的观点雷同。
坦率的说,律诗与词各有自己的律句,词的律句可以被定义为“词作”组句的一般性方法。它的基础是《句内的音节组合》概念,形式上不是将律诗的律句拿来用,而是“融入”,亦即介入律诗律句进行组合的组句方法。通常采用上/下的形式,譬如:七字句上三下四、八字句上三下五、九字句上三下六、十字句上三下七等等,同时也规定了一些词句特殊的声调,如六字句可以是仄平平仄平仄或平平平仄平仄;七字句可以是仄仄仄平平平仄或仄仄仄平平仄平等等,都是词的律句。说白了,就是将律诗的整句拆分为基本句,再重新组合。这种句称为词律句。
上述意见能不能解释您的问题?咱认为可以:如果有人在《渔歌子》词作中的七字句完全符合律诗律句的基本型,有两种情况,一是把律诗律句拿来照抄,一是拆分与组合的是同一律诗律句。
如有不当,恭请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30 06:51 , Processed in 0.0739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