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性关怀——读<山居笔记>余秋雨观感

[复制链接]

33

主题

57

帖子

5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00:5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从余秋雨先生停笔后,我便最怕看他的文字。
        原因无外乎两者:一是愈看愈少,二是一看便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入眠。不过《山居笔记》的杂感还是要写下,原因是感触太多,必须一一记录。如下:
        当你的内心抛离出一种“人文性关怀”时,苦难的味道,也就变的愈发香浓且更具回味。这种“人文性的关怀”,不包涵普世价值,仅仅泛指着内心境况与自身切身利益的抛离。这个时候的人,才是最具有人格的人,也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健全人。这样的人并不会因为自身的虚荣与体态,影响到自己的本真信仰。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救赎,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解放自我。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完成这样一种内心体态与精神信仰的顿悟和转化。但绝大数人却被诸多因由杂陈下来。历史所给予我们带来的观感惊人地相似,想必并不是遵循着固有定律,而恰恰是这种“人文关怀”的不断前行与损耗和增减。
        在谈及到这里的同时,我们也总会想到在这个生态圈中的一些人。他们大多具备了这种人文性关怀的思潮,但往往却在最后的战役中失败,甚至遭人诟病。这一点,如果举一个例子,似乎就像极了苏东坡被贬黄州之前的“人文体态”。用形而上学,妄自清高,纸上谈兵这几个词语似乎都不怎么合适概括。
        事情回到最初的原点来求证,或许还要来看苏东坡在黄州后的别样体态。此刻的东坡先生,终于放下虚妄与不安,贴切于百姓,躬耕于田间,开始自己真正“人文体态”的升华与自我剖析,后来的赤壁赋也就慢慢的应运而生。
        思路在此打断,我们不得不反思到一个真正意义上可以评判,亦或是给予别人治世明理药方的人,再或是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文关怀的人。理应是在经受诸多困苦后,回归于自然大众,体察于生活的人。这种力量与人似乎就潜藏在人民大众中,不过我们也的的确确需要这样一个讲述人来让我们学习,这一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便是。
      文字写到这里,我不得不说秋雨先生的文字,着实让我体会到这样一种人文体态的升华与影射。但让人失望的是,我觉得我不需要这种“人文关怀”上的绝对完美。
        因为,此刻,我突然想到一个人,南陌。
                                      存辉 2012-6-3 凌晨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897
沙发
发表于 2012-9-15 02:44: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对风轻的支持,贵作宜发表在茗香,现代为迁移,望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主题

5426

帖子

5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99
板凳
发表于 2012-9-15 22:36:10 | 只看该作者
喜欢作品通常都是因为喜欢作者!欢迎问好新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7-30 19:42 , Processed in 2.07544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