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知识讲座】《诗词联基本知识18讲》第十七讲

[复制链接]

2069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80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21:3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贴]【知识讲座】
诗词联基本知识18讲


本帖地址: http://club.bandao.cn/showthread.asp?boardid=137&id=829300

第二部份:学写诗词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十七讲  贴近时代


  清代诗人兼学者赵翼说:“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趋新”换句话说就是“诗与时进”。诗是诗人能动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产物。当代诗词作品要贴近时代,反映时代精神,不仅是提高作品思想性,充分发挥诗词的社会功能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需要,也是诗词作品本身进行革新,突破前人窠臼,增强艺术活力的需要。写诗词,允许也应该题材多样化。但反映时代精神的诗词应当是主流,任何文学作品,越是能充分反映当代社会本质的,就越能被社会承认和流传。
  写诗词要做到贴近时代,反映时代本质,我认为起码必须做到三点:题材新、感情新、语言新。
  (一)题材新:诗词创作离不开“言志”、“抒情”。要贴近时代,诗词的题材选择就必须 “言时代之志,抒人民之情”。发掘时代之美,吟诵时代之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诗词创作应当多选择反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改革开放,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劳动致富等题材,歌颂这些方面的新事物、新生活、新人物、新成就、新热点。同时,讽刺和鞭鞑损害这些方面的人和事。唤起人民群众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丑恶行为的愤慨,这就是时代的主旋律。闻一多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主潮”,换成今天的话就是“主旋律”。唱响主旋律,不等于都要写大题目、写时政。大题目能写好当然好,但小题目、某一点、某一侧面同样可以反映时代特色。这就是所谓的“一滴水能见大海”、“一粒沙见大千世界”。如彭振武先生的《滨州农场见闻》“欧花澳树非洲稻,北鹿南羊拉美牛,今日农家何等帅?鼠标一点购全球。”这农家完全是全新的农家,是代表了前进方向和具有时代特征的农家。再如曹德润的《花木乡竹枝词》“妹整花畦蝶绕衣,哥寻信息去关西,多情想起知心话,一擦泥巴打手机。”十分鲜明地塑造了创造新生活主人公的形象,折射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致富、勤劳致富的深刻内含。诗要有诗味,如果没有诗味,即便选写了重大题材,也不是诗。杨金亭先生在《关于诗词创作中的主旋律问题》一文中,曾例举过一首“诗”:“三中全会写新篇,决策英明喜放宽,坚守党章依旧贯,迎来四化换新天“这首诗,选的是时代重大题材,主题思想正确无误,平仄格律也已过关,但作品的全部内容,只是某一时期政治口号押韵合辙的说明。金亭先生讽之为“格律溜”,他说:如果把这类诗词“格律溜”比做一首未入门的乐曲,旋律尚未成熟,主旋律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感情新:情感性是文学艺术的审美特性之一,诗词之所以有味,就在于其中充满审美的情感,然而情感受社会生活、思想境界、道德观念等等的制约,有高、低、雅、俗之 别,时代不同,情感也有显著不同或完全不同。例如以黄昏作为意象,是历代诗人篇什中常见的内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是脍灸人口的名句,但句中充满的是哀婉失意,惆怅无奈之感。今人则完全不一样:“何须怅惘近黄昏”(朱自清),“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充满的是豁达之意、乐观之情,是时代的高尚感情。前面说过,贴近时代的诗词,选择的题材应该是歌颂新事物、新生活、新人物、新成就、新热点。那么,作品中所流露的感情 就应该是健康的、高尚的、向上的、纯洁的,启人心智催人奋进的。抒情不仅是抒个人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抒时代的感情,要把个人感情和人民的感情溶汇在一起。古人笔下经常出现的叹老嗟卑、悲观厌世、及时行乐、无病而呻以及为赋新词强说愁等等消极情绪与陈腐观念,与今天的时代感情是格格不入的,应当鄙弃。代之的应是精神和格调完全不同的感情。“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海内捐红豆,镶钟十二时。心针巡日夜,无刻不相思” (《红豆诗》钟振振),“荷枪日日更扶犁,万里荒原秀麦齐。四十四年家未返,子规偏向耳边啼。”(《军垦战士》成朝柱),或抒改天换地之豪情,或抒甘为孺子牛的心迹,或诉爱国之赤诚,或写公而忘私之壮美,感情真挚,形象鲜明,催人奋进。
  (三)语言新:现代语言是古代语言的延续与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前进,现在的日常语和语法已有了较大变化,作为当代文学作品反映当代生活的诗词,语言也应当变。诗的语言本以流畅自然为胜,艰涩阴晦的语言,即使在古代也常遭批判,因此,大部分的诗词用语是可以继承的。但若搬用已无生命力的古人语汇,如“折柳”、“玉漏”、“莲步”、“香车”等等,加之用一些僻典、僻字,一般读者已难理解,更不要谈意境、神韵和流传久远了。所以要求语言新,首先要唾弃那些已经没有生命力的过时的语汇和艰涩的僻典。以白话入诗,从目前来看还有一定难度。一是诗人素来接受的就是传统诗词语言,学的是古代诗词,做起来要用现代语,反差很大;而且现代语不如古代汉语简练,复音词多,不好入律。因此,该淘汰的要淘汰,该继承的还要继承。例如古代诗词中接近口语的文言或半文言,像“七八个星天外,雨三点雨山前”(辛弃疾)“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孟浩然)等等都是现代读者可以接受的容易理解的,应当为我所用。真正做到语言新,还应当提倡白话入诗,由于白话复音多,有些语汇不好入律,必须通过筛选、提炼,甚至改造,入诗后才能达到艺术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否则,纯以现代语入诗,就显得过于直白,毫无诗味。从目前诗坛情况看,白话入诗只要努力去探索,也绝非办不到。毛泽东有些诗就是白话入诗的典范,如“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缵。”“红旗跃过汀江,直指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聂绀弩的诗很多是白话或改造过的白话:如“文章信口雌黄易,思想锥心坦白难”(挽雪峰),“风里敞锅冰未化,烟中老眼泪先垂”易懂又有诗趣。裴中心的词比聂绀弩更进一步。他的《鹧鸪天》“六月乡村那得闲,锄禾当午日炎炎,填词几首要抽空,买酒一壶须凑钱。消暑地、小园林、绳床搬到曲塘边,忽然半夜倾盆雨,枕簟生凉正好眠。”另一阕下片:“高柳下、曲池旁,拖来苇席小绳床,无须落地摇头扇,水快风凉午梦长”。写归农生活通俗而不鄙俗。连电风扇这样的现代语汇,经过改造后也融入词中,十分自然。邵武市诗人张圣言的诗口语运用得极好,如“不分解放和开放,都认红星作救星”(解放军颂)“爱来乡下度双休,岳丈农家小院幽。大舅新车何处买,三姨老屋几时修,不须垆上多多酒,但喜盘中辣辣鳅。昔日车床收拾好,午间有枕便无忧”(双休日)。皆亲切感人,俗中有雅,饶有诗趣,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99

帖子

1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9
沙发
发表于 2011-2-24 21:40:10 | 只看该作者
嗯好先谢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31 09:44 , Processed in 0.3715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