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知识讲座】《诗词联基本知识18讲》第十六讲

[复制链接]

2069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80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2-23 20:3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贴]【知识讲座】
诗词联基本知识18讲


本帖地址: http://club.bandao.cn/showthread.asp?boardid=137&id=829300

第二部份:学写诗词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十六讲 诗家语


  写诗要用“诗家语”。这是北宋大文学家、大政治家王安石提出来的。
  什么是诗家语,王安石没有下定义。“诗家语”按我的理解,就是“诗的艺术语言”,诗和其他文学样式是用同一种语言,但诗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又确有不同,这并不像新诗最早的“尝试”者胡适先生说的那样:“诗国革命何由始,要使作诗如作文”。诗的语言与散文语言到底有什么区别?历代文人学士比较能接受的共识是诗与散文在语言上有层次之分。明人苏伯蘅说:“言之精者之谓文,诗又文之精者”。《清诗话》收录了吴乔的《答万季埜诗问》有一段很精彩的文字:“问:诗与文之辩?答:二者岂有异?唯体制辞语不同尔。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啖饭则饱,可以养生,可以尽美,为人事之正道;饮酒则醉,忧者以乐,喜者以悲,有不知其所以然者。”酒与饭比,提升程度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当然更精致,更精美,更精华。
  这样说显然还很笼统,不够具体。最近吕进先生在《诗刊》上发表《诗家语——一种特殊的言说方式》认为:与散文语言相比,诗家语有三个不同之处。“它常常是不合法的,它常常是不合理的,它常常是无言的。”
  (一)诗家语常常是不合“法”的“法”。不是法律的法而是语法的法。就是说,诗家语往往是不遵循散文语法的,同时也是不精确的。精确的语言往往缺乏诗意。不论新诗、旧诗都是如此。①语序异常。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第一句:“轻轻地我走了”词序就是异常的。传统诗词中这种词序异常就更多了。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之八),“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比比皆是。② 句法异常。如岑参的《还高冠潭口留别余弟》“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独向潭上酌,无上林下棋。东溪忆汝处,闲卧对鸬鹚。”我们 读这首诗,有些感到前言不搭后语。前两句是说昨日山里来信了,现在正是耕种的时候。忽然来一句“遥传杜陵叟”,就把语气隔断了。第五句“独向潭上酌”更是完全脱节。如果用读散文的方法来读这首诗就不知所云了。③省略主语。传统诗词中非常常见。如杜甫的名篇《石壕吏》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写他的亲见亲闻,应该 说,句句的主语都是“我”字,但这首古风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我”字、“吾”字或“余”字。再如他的《望岳》后四句也应当都是我在感受、我在看,“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④拒绝精确、准确。有一个笑话,说是翁婿二人中秋饮酒赏月,岳丈爱做诗,对月吟道:“一轮明月照姑苏”,正要往下吟第二句,女婿说:“这句话不准确,月亮如何只照孤苏一城”,应该说“一轮明月照孤苏等地”。如果按女婿的话,准确是准确了,那还有什么诗味呢?
  (二)诗家语常常是不讲理的。所谓不讲“理”就是违反习以为常的生活逻辑思维逻辑,也就是通常情况下的反常。
  “无理而妙”是古代诗论的重要命题,妙就妙在“无”中更强烈地表现出诗味与诗美。张子野《一丛花》的最后两句“沉恨细思,不如桃李,犹解嫁春风”,春风如何能嫁?这是“无理”,共实诗人是说:春风守信,每年如期而来催开桃李,比不可靠的丈夫强;沈佺期的《杂诗》其三“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也是看似“无理”,而诗人的意思是:思妇在闺中痴望以抒怀 念之情的月亮,同时也在边营引起征人的思念,也是“无理而妙”。贾岛《题李凝幽居》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移石如何会动云根呢?原来诗人是说李凝的“幽居”在很高的山上,云雾缭绕,那云好象是从石上生出来的,搬动石头,岂不动摇了云的根子吗?所以诗的语言如果以习以为常的生活逻辑和思维逻辑去理解,那就是“无理”的。
  (三)诗家语常常是“无言”的。“至言无言”,诗是将“可述性的意义降低到最低程度的艺术,又是将可感性的诗质提高到最纯度的艺术”。诗在想象世界里是极端自由的,它不为外界所局限;但诗的语言又因为诗拥有最大自由而成为最不自由的语言。这是因为语言在感情世界、内心世界面前是苍白无力的,它不能说破感情的名称,只好“诗出侧面”,指引读者走进诗的世界。以“不说出”来代替“说不出”。如前一讲“含蓄”中所举的例子“鹦鹉前头不敢 言”,“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等等都是诗在笔墨之外,诗在诗外。有的诗落墨于情感之果,去写意,柳宗元的“千山飞鸟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也,这就叫意在象外;或落墨于感情之因写象,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是也,这叫做诗在意外。
  为什么诗家语会出现“无法、无理、无言”的现象呢?我以为主要是由于诗的外部形式和内在的要求所决定的。诗要求节奏感,诗必须服从格律,诗的篇幅小,要求精炼含蓄,诗要 求以抒情为目的形象思维,排斥逻辑思维,诗要求丰富的想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此等等,是造成诗家语不同于实用语的根本所在。
  既然我们了解了诗家语、实用语的不同以及它产生的原因。我们在写诗的过程中,就必须很好地掌握诗家语与实用语的不同,以及诗家语由于外在形式和内在要求所必须具有的特点写出有诗家语的诗作词作联作。把我们的创作水平提高一步。
  河南诗人张进义先生认为,诗家语的特点和要求有以下几点:
  1、形象性:用形象表现概念,是诗词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所谓“形象性”,是指诗词的语言应该是具体的可感的事物,不是抽象的不可感的概念,正确、顽强、刚直、廉洁等都属于抽象概念,是不可感的;而只有阳光、绿树、红花、飞鸟、青山、碧水才是具体的事物,才是可感的。所以在进行诗词创作时,总是寻找有代表性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总是寄情于景物,状物抒怀。例如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用春蚕的丝(思)、蜡烛的泪这些可感的具体事物来说明爱之真、爱之深,比说上一万句 “我爱你”、“我至死也爱你”强得多。诗家语是忌讳直说,要求用形象来表现思想感情,用形象来塑造美。有一个人,为了感谢组织对他的信任和提拔,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工作搞得有成绩,连续升了好几级”。诗中所叙述的事,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它的真实,感情也是诚恳的,但不是诗,而是实实在在的实用语言。如果我们用比兴手法咏物抒怀,可能会好一些,比如咏芝麻:春风春雨育新苗,喜见花开节节高。用春风春雨比作组织的信任,用花开节节高表示“连升好几级”,虽不算好,但这样写就是用形象表现概念。
  2、动作性:诗应当把形象写活。“诗家语”光有形象还不够,还必须有动作,让形象呈现动态,给人以动感,巧妙地运用动词,能使全诗生辉,否则象陶俑、纸花一样,形象再好也是毫无生气的。如:宋祁的《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前两例一个“闹”字,一个“弄”境界全出,后例一个“驰”字,一个“舞”字把景物写活了。就是静景也要用动词反衬。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夜静连“桂落”的声音都能听到,“月出”竟把山鸟都惊动了,可见这夜“静”到何种程度了。从以上诗中,可以看出动词的作用。
  3、色彩性:生活是多彩的,大自然是多彩的,所以,诗人写形象不能总是素描画、黑白 片,应该让形象充满色彩。因为色彩能有力表达感情。一般认为:红色:有血与火的涵义,又有喜庆的涵义;绿色:有春的信息、象征着和平宁静;蓝色:象水一样 清凉,象梦一样浪漫;黄色:象征庄严,富有、有丰收的感觉;紫色:象征雍容娴雅,成熟老练。另外,有些名词从字面上看不出颜色。实际上具有独特的色彩性。 如:玉、雪(白色)、金(黄色)、草、柳(绿色)等等。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既有鲜明的色彩对比,又抒发了喜悦的革命豪情,所以能引起强烈的共鸣。
  4、音乐性:明代诗论家谢楱在《四溟诗话》里说:诗要“咏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强调诗词寻求音乐与节奏的和谐,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格律诗词的押韵、平仄,只要遵守了就已具备了音乐美,但这只解决了韵律问题,还有个语言问题,那就是要自然、流畅,朗朗上口,如毛泽东的 《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脱口而出,自然天成。李大钊说过:“诗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形象自然,感情自然,来自语言自然,切忌拗口,造作、苦涩、生硬、更不能生造或拼凑辞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6792

帖子

683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838
沙发
发表于 2011-2-23 23:09:11 | 只看该作者
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板凳
发表于 2011-2-24 00:38:17 | 只看该作者
确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9

帖子

2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9
地板
发表于 2011-2-24 00:40:23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96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6
5#
发表于 2011-2-25 00:33:37 | 只看该作者
  某些说法似很欠攷虑.如(三)中提到:"诗要求...排斥逻辑思维",------无论仼何形式的文学艺术,都绝不能排斥人类的基本逻辑思維啊,诗语决不是疯话哩! 又"拒绝精确,准确"等语也非常非常欠妥的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31 12:21 , Processed in 0.08243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