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散序: 迷途
大悲阁上,笛声徐歇,余音袅袅。清风徐徐送来阵阵松涛,仿佛和鸣。刘道济收起了向来珍视的紫竹笛,凭栏远眺。已是初夏时分,天空分外澄明。一群群山禽在大悲阁后啁啾着飞过,投向山林。僧人们已开始晚课了,远远的还听得到他们悠扬的诵经声,间着有节奏的红鱼声,磬声。每每这时,刘道济就自心里,生出一种莫可名状的惆怅。对着茫茫云海里耸立的天台高峰,兀自便不知不觉的沉浸于幻想之中——往昔刘晨,阮肇,自从仙源归来之后,是否也曾常常对着那云山雾海引颈相望呢?二女是否也似高唐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仙凡殊途,访求无迹,想来多情也是徒然呢。道济若有所失的心——说来也大可奇怪,不过是眷恋一个虚无飘渺的幻影而已。一连好几个晚上,他都做着一个梦:到一个地方,会同一个以前完全不相识的人。这真切的梦境,竟叫他甚至于怀疑自己中了心魔,颠倒了神智。以前可从来就没有过这等事,现在何以致此呢?兴许因为迷惑,失掉清静本心?不然每次醒过来后,都又怎的忍不住生出一种绵绵相思,且更添一种牵挂而痛苦呢?一个青年文士做做这样风月春梦,也许并不算得什么稀奇,至多不过一种多情病罢。但道济对那梦中之人起着刻骨铭心的爱恋,却并不随时间消磨去,反是越来越强烈起来呢。
就在几天以前,道济写罢家书,稍感倦怠,因便起身,不觉惊异——何人山中吹笛?笛声清越,响遏流云,道济循声而行。渐渐的,又音声稀微,袅袅如丝,若隐若闻。水光山色,云起云灭。一时倒如入梦里。忽听得瀑声喧虺,便转过一个山头,眼前豁然开朗,碧绿一汪湖水,呈现眼底。自己所立的地方,正在山腰,是曲曲一条沿山开的小径。岭上青松郁郁,一面绝壁,正是挂着几缕水柱,下泻山脚的潭里。潭水泄入小溪,下注平湖。潭上有亭,亭边有寺,寺靠山面湖,其中古木森森,。
道济欣然赞叹:真好去处!。如何先前不曾得知,是何人隐居此处呢?且去游览一番罢。一边朝山下走,一边听那笛声,夹在瀑声里,不甚分明。待跨过溪上板桥,只见青石铺地,上刻莲花,逶迤松柏间。笛声忽然又清楚了。道济先是惊异,何人在此遣兴呢,驻足倾听,良久,叹息道:此曲不知是甚名目,向来不闻。道济因生出好奇,更想寻那奇士。须臾,不觉转到一处地方,忽儿寂寂无声了。只见一树侧柏下,葵花盛开于小窗前。日光自树隙洒下,点点可人。两只粉蝶在窗前上下翻飞,栩栩如梦。道济心下狐疑。忽听得旁边小门吱呀一声,从那门里,款款走出一个女子,体态窈窕婀娜,容色端正艳丽。在眉心却有一粒胭脂色的痣,醒目媚人。道济一时倒有些恍恍惚惚,站在那里,看那女子云鬓蓬松,双目惺忪,却感到心跳不宁。
——公子因何至此?
刘道济又稍稍瞥那女子一眼,见她脸似桃花,嫣然浅笑,却有些许落寞意思。只刚才惊鸿一瞥,便有隔世相约的记忆也似,倒又如遇故人。又听得这音声清婉,并无责怪唐突之意,心下莫名的欢喜,但一时又不知打哪里说起,所以有一瞬就结舌无语。
——某本来一时听人吹笛,寻声至此。不知转入此中来,并无他意……
那女子颜色一直温婉和悦,并无受惊的样子。听得道济此说,便低下头来。若有所思。
——如此说,公子应也颇知音律吧?
——不敢称。只是粗知一二罢了。适才笛声,姑娘可曾留心倾听?——似是寺中人所吹,但所识浅薄,实不曾确闻。幽怨沉郁,凄婉迷离,别具深情,不知吹笛究是何人?极愿一见。
那女子听说,呀了一声,忽然忸怩不安,脸飞红云。
——敢问公子尊姓大名?
——岂敢。某彭城刘道济的便是。
那女子沉吟片刻,低语道
——公子不知,适才曲子,小女子听说原无名目。先外祖父来看家慈,乘舟过翁山,闻一奚奴在海边吹笛。婉转曲折,如慕如思,黯然伤神,不禁下泪,因记大略。也不知他终究是何人。其时小女子不过五六岁,在家每每听外祖吹此曲,就痴痴入神,以是略略记得。刚才胡乱所吹便是。呕哑啁折,还望公子不要笑话才是。如不嫌冒昧,可否室中稍憩,略略容小女子讨教呢。。。。。。
道济大惊喜,然谦恭道:
——惭愧!只恐怕问道于盲。
道济进了小室。窗前日色忽明,葵花金光熠熠,浮于青碧侧柏叶边。一张书桌就在窗前,桌上一张莹白剡藤纸上,墨迹娟秀可爱,却是用钟繇笔意所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落款“光化x年x月x日惜惜沐手敬书。”道济看那笔迹,想这惜惜应就是女子的名字了,不禁赞道:
——好书法!
那女子让道济坐在桌前,淡淡道:
——长老嘱咐,也乐于修此功德。书何足道呢。
却从袖间拿出一支笛子,粗若笔管,长不过数寸,光可鉴人。
——此是那奚奴故物。先外祖临去时,见我喜欢,便赠予我了。平生与外祖相见仅此一次。其时去人,想来如在昨日,即今却。。。。。。
那女子有些哽咽,道济也唏嘘不已。便从那女子手中接过笛子来看时,沉沉如铁,正与自己紫竹笛相似,只略小些。便生好奇。道济从自己怀中拿出紫竹笛,比较着仔细端详了一会,却懵懵懂懂,不明就里。末了在小笛身上发现浅浅镌刻“独孤”两字。不禁失声道:
——某听说笛神李暮在越州逢独孤翁而叹服其艺。独孤翁隐居越州,后不知所终,事迹隐秘,殊少人知。莫非这便是独孤旧物?物不能语,往事无痕。徒令人怀想。如真是,此笛百年相传,实可宝贵。
那女子也便黯然。道济叹口气,便把笛子还给那女子。那女子略一踌躇,接过笛去,见她稍一吸气,便轻启朱唇,音声徐振,婉转明丽。道济见她曼妙身姿,似隔秋水。心下不禁疑惑:是梦呢?还是不是梦呢?一时微风掠过侧柏葵花,也从那女子身上送来一缕淡淡芳馨。道济不由生起感动,发出柔情。也不知道今夕何夕了。盯着那女子,道济暗暗惊异自己的爱欲忽生。若得此女终生相伴,又是何等美事啊。道济不由轻轻叹口气。男女之情,一至于此,殊悖常理。虽然,不舍的情思,便这一刻如离离原上草,春风吹更生了。
渐渐如入冥蒙,笛声滞涩欲绝。道济若有所悟,这女子全不是一个生人。一时那么熟悉,就似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般。昔时如何分散,如何常常相念,如今竟又重逢了。道济这样想象,冥冥中心生欣喜与悲凉。忽听得窗外有人长吟:万念落虚空,由来一梦中,劳君今记取,吾亦忘吾踪。从恍惚中定睛看时,一阵大风自窗外吹进,卷起桌上经卷,直贴到道济脸上。待揭开经卷时,那女子却果然杳然无踪。窗前侧柏葵花兀自摇曳不停。这一惊让他思绪混乱,心里生起一股令人战栗的寒气,假使这女子竟是自己的妻子,自己何处觅得她去?道济马上追出来看,已不知女子去向。但闻笛声袅袅不绝,只见高树沉沉摇碧。道济忽然觉得人生不如意处,都来心底。意欲呼唤,却做声不出。听得那袅袅笛声悲咽欲绝,不禁的泫然泣下了。又返回小室,见窗前先前抄经的剡藤纸反面,莫名其妙有一行字:何处觅知音?何处结同心?十三人,三十一人,又七人。宝积古寺里,闻我吹笛声。道济俳徊久之,终究不晓意思。
读孙光宪<<北梦琐言>>有幽窗梦一条,感而为此,才浅意芜,不知所云.下此再上另一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