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2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难言的磨难

[复制链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1 21:1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创立唯识学的那位尊者无着,曾入山闭关十二年,专修弥勒菩萨观想法,期望见到弥勒菩萨,领受菩萨的教法。然而,十二年的苦竟然连一个吉祥的梦兆都未获得。当他彻底放弃希望,出关下山时,在路上遇见一条生蛆的烂狗,奄奄一息,于是他生起了忘我的悲心,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喂狗,又准备用嘴吸掉狗身上的蛆,这样既不伤狗也不伤蛆。当他这样做时,那只狗却变成了光芒灿烂的弥勒菩萨!无著对菩萨说:“你为什么不早一些示现?”弥勒菩萨说:“从一开始我就一直跟你在一起,但你的业障使你看不到我,你十二年的修行使业障减轻了,所以能见到那条狗,由于见到烂狗时你生起了彻底的慈悲心,进入了忘我的境界,业障完全净化了,所以你就能见到我。你若不信,可以把我放在肩上,看别人是否能见到我。”无着这样做了,结果,所有的人都说无着的肩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位业障较轻的老太婆说他肩上扛着一条烂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主题

1255

帖子

125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58
沙发
发表于 2010-12-12 02:35:32 | 只看该作者
好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08

帖子

10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8
板凳
发表于 2010-12-12 13:42:50 | 只看该作者
乱读故事,不懂佛学。真的不为抬杠,希望能够共同探讨!

只是在想,蛆离开了狗的身体是否能够活下来。蛆和狗都是平等的生命吧,为何取其一而弃其一呢?
割自己的肉给狗吃会不会加重狗的罪孽啊?
是否忘我了除了业障便可以渡人少受尘世之苦?
如何知道那些看不到弥勒佛的人肩膀上没有坐着一位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532

帖子

5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2
地板
发表于 2010-12-12 13:50:22 | 只看该作者
哎!难道都看破红尘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7776

帖子

788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888
QQ
5#
发表于 2010-12-13 10:57:14 | 只看该作者
佛是一种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18:06:23 | 只看该作者
::: 在 玉枕石 的贴子提到 :::
好喻...
实际是真的,不过看作是比喻也可~~`
祝福玉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18:16:50 | 只看该作者
::: 在 澜音 的贴子提到 :::
乱读故事,不懂佛学。真的不为抬杠,希望能够共同探讨!
——要的就是这种态度啊!真心探讨,不怕如何说;真正值得思索的,不妨深入~~~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缺少对一些人生迷惑的长期深刻思索,所以,人生的意义往往也就无形中被因循忽略~~~
只是在想,蛆离开了狗的身体是否能够活下来。蛆和狗都是平等的生命吧,为何取其一而弃其一呢?
——其实,这是一个关注点和最初心的问题。看完后的首要关注点,在于我们是否去善待一些身边的人,进而生灵了?人最可贵的往往在于最初那一刻心思~~~
那人舔伤口的最初心思直接为了病狗,并没多想,至于蛆的处境,我想他不是不关注,而是解决当下的最初一念解决之后,他肯定会有进一步想法与动作~~
割自己的肉给狗吃会不会加重狗的罪孽啊?
——这其实也像世间一样,一个愿奉献,一个不是抢夺,如同契约,所以谈不上什么罪孽的,这可以作为日后的一个话题了~~~
是否忘我了除了业障便可以渡人少受尘世之苦?
——人得度最终取决于自己,不过,佛家讲因缘,有因还要有缘,自家种因,外在是缘,所以,度人,实际还是自度~~另外,度人少受尘世之苦,不见得是自己非要已经大彻大悟,还是那句话,机缘——。《能改斋词话》载: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有名叫琴操的歌妓善于对应,深得东坡赏识。一日“因琴曰:‘我作长老,尔试来问’。琴云:‘何谓湖中景?’东坡答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琴又云:‘何谓景中人?’东坡云:‘裙拖六幅潇湘水,鬓过巫山一段云。’琴又云:‘何谓人中意?’东坡云:‘惜他杨学士,憋杀鲍参军。’琴又云:‘如此究竟如何?’东坡云:‘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琴操大悟。即削发为尼。”东坡用般若说把一个烟花女子一步步度入了空门,在此中扮演的恰是维摩诘角色。这里苏东坡是凡人,但也有说是再来人的~~但侧面说明,有时候,机缘完全可以让凡人度有缘人的~~~
如何知道那些看不到弥勒佛的人肩膀上没有坐着一位菩萨?
——这个涉及到一个很深的道理:十四不记——
此词又名十四不可记、十四难。即   1、世界恒常存在。(“世有常”)   2、世界不会恒常存在。(“世无常”) 3、世界恒常而又不恒常。(“世亦有常亦无常”) 4、世界非恒常非非恒常。(“世非有常非无常”) 5、世界有边际。(“世有边”) 6、世界无边际。(“世无边”) 7、世界有边际而有无边际。(“世有边无边”) 8、世界非有边际非无边际。(“世非有边非无边”) 9、生命即是物质身体。(“命即身”) 10、生命与物质身体并非同一。(“命异身”) 11、佛死后还存在。(“如来死后有”) 12、佛死后不存在。(“如来死后无”) 13、佛死后存在而又不存在。(“如来死后亦有亦无”) 14、佛死后非存在非不存在。(“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依《杂阿含经》卷三十四所述,佛陀对外道以颠倒之见问难的十四个问题,皆不置可否,不予明确的答复。《大智度论》卷二称之为“十四难”,该卷曾解释佛陀不回答的理由,是因“此事无实故不答。诸法有常无此理,诸法断亦无此理,(中略)故佛不答”。   总之,这十四种问题是外道由于断常一异等妄见而产生的邪执。其中前十二项是就有无等四句而言,后二项是就一异而言。新译《华严经》卷二十一,更将前十二项就世间与我加以区分,而成十六种。
为回答此类问题,佛陀说了著名而睿智的“箭喻”——http://baike.baidu.com/view/2762395.htm

不知我如此探讨您是否满意?不敢说是回答,只是述而不作,所以不是回答,用了“探讨”。
祝福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18:19:00 | 只看该作者
::: 在 雪色残月 的贴子提到 :::
哎!难道都看破红尘 ?
这个倒不一定,个人机缘不一样。当下,如果到那步了,让你不看破你也不愿意;没到那步,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去看破的~~~
看破红尘,实际并非消极意义,也并非最终远离红尘,而是有着最大的积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18:19:35 | 只看该作者
::: 在 神送的死命 的贴子提到 :::
佛是一种境界
确实~~~
也是每人都可以,也必将都达到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10 17:33 , Processed in 0.1132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