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薯CEO 不该是“标榜”的对象

[复制链接]

344

主题

6991

帖子

69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16:5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北夕

       就读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今年25岁的李铿锵在旅游时发现红薯商机,遂摆摊开始卖烤红薯,月收入超过1.5万的他,筹集资金开起10家连锁店,并考虑做红薯CEO。(据1月4日《三湘都市报》)

       初看此新闻,觉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因为多年前早就听闻了清华毕业生做猪倌的传说,然而这样的实例在不胜枚举之下,依然有着其探讨的必要,再用另一个老生常谈的话说,这些越来越多的实例恰恰是中国当今“猥琐教育”和“畸形文化”最直接的表现,但实不该被做出“标榜”,加以推崇的。

     无论是做猪倌还是卖红薯,都言之凿凿的将“就业难”摆上桌面,似乎“就业难”造就了这些传奇,实则“就业难”只是一个相关部门自打嘴巴的伪命题。从宏观的角度看“就业难”,我们的教育部年年用数字游戏证明就业并不难,且有着逐年趋增之势,然而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一大堆这又是一大现实。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越来越多的新型企业,越来越多的专业化岗位,依然在招兵买马时一将难求,甚至一个小卒也未必有合适的人选。所以不难发现,相关部门的统计与现实矛盾,学历教育与求职意向矛盾,显而易见这是教育的问题,是学习与现实不接口,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教育依然是一副我行我素的伪素质教育,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是正常的,想必一个岗位谁当老板都不愿给一个脱离实际、啥都不会的大学生,哪怕是研究生,所以在求职时工作经验成了另一道门槛,而大学生也就感觉到“就业难”。故而,“卖红薯”只是“就业难”这种伪命题的表现,真正造就“卖红薯”、“猪倌”的实则是猥琐的当今教育。故而,一则“大学生卖红薯”的新闻背后,是教育的失败,对失败产物下的个体再度的标榜,那就显得病得不轻了。

      说畸形的文化,首当其冲什么是“畸形文化”?我不是啥文化大家,更不是什么专业人士,无法在这里仓促地给你一个诠释,但不能否认“凤姐能走红”、“犀利哥能火”就是“畸形文化”最直接、最典型的表现。同样“公务员热”也是“畸形文化”氛围下的产物,总感觉除了公务员其他的都不是个正经活,找不上根正苗红的单位就不算是个就业,然而公务员成了唯一的香饽饽后,在毕业生前仆后继的路上,又有多少人能通过这个“科举”考试而吃上皇粮?所以“就业难”的问题也就出来了,“大学生卖红薯”也就成了新闻了。在这个金钱网络时代,人们的价值观悄然变化后,“大学生卖红薯”被推上言论的风口浪尖,明显是“畸形文化”的杰作,这种偶然的成功(还尚未成功)势必是不占主流的就业方式,回首当年的猪倌,如今已成了传说,所以新闻中的李铿锵,也仅仅是一个人在战斗,只能说精神可嘉,个人创业也值得鼓舞,但绝不能成为鼓动其他大学生择业的一则实例。

      “大学生卖红薯”自有他的可圈可点之处,然而这是在“猥琐教育”和“畸形文化”下才会发生的新闻事件,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网友或其他人,都不该对此做以推崇误导别人,看到人云亦云的“毕业后我也去卖红薯”,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6991

帖子

69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9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16:56:5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看到的,感觉不错,转来分享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10 17:38 , Processed in 0.0596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