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律】白鹭园(黄鹤楼体)

[复制链接]

234

主题

7238

帖子

74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22:1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闻言白鹭曾栖此,以故留名白鹭园。
白鹭飞穷天际外,沧波百顷水漫漫。
葳蕤草木深幽径,迢递楼城淡远山。
鸟遁音稀遗晚照,愁怀荡尽踏歌还。



此等七律体式曾涌现过多首名诗,虽然成就与声名当属崔颢《黄鹤楼》为最(是故姑且称之为“黄鹤楼体”),然余亦曾见相关文章考证沈佺期“龙池跃龙龙已飞”之诗方为滥觞,一并录叙四篇古人之作,以为拙诗之注。

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三章——沈佺期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光天天不违。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鹦鹉洲——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主题

1645

帖子

167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75
沙发
发表于 2011-4-9 22:19:42 | 只看该作者
葳蕤草木深幽径,迢递楼城淡远山。


欣赏,学习~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679

帖子

681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811
板凳
发表于 2011-4-9 22:28:0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问好隐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72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821
地板
发表于 2011-4-9 22:59:5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隐士佳作之余,有一点疑问:这种体式与《七律》的格律、对仗要求出入甚大,是否可以称之为《七律》呢?
以崔颢的《黄鹤楼》为例:首句“仄平仄平平仄仄”出律,三句“平仄仄仄仄仄仄”更甚,四句犯三平尾,这些都不符合《七律》的格律要求;颌联“不复返”与“空悠悠”失对,不符合《七律》的对仗要求。
又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首、颌、颈联之间失粘,也不符合《七律》的格律要求。
提出这点疑问,纯粹为了探讨——是否可以冠以《七律》之名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868

帖子

186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68
5#
发表于 2011-4-10 09:24:45 | 只看该作者
拜读,问候隐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1

主题

3915

帖子

47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37
6#
发表于 2011-4-10 11:18:33 | 只看该作者
好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63

帖子

1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3
7#
发表于 2011-4-10 15:47:18 | 只看该作者
:::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欣赏隐士佳作之余,有一点疑问:这种体式与《七律》的格律、对仗要求出入甚大,是否可以称之为《七律》呢?
以崔颢的《黄鹤楼》为例:首句“仄平仄平平仄仄”出律,三句“平仄仄仄仄仄仄”更甚,四句犯三平尾,这些都...
又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首、颌、颈联之间失粘,也不符合《七律》的格律要求。
提出这点疑问,纯粹为了探讨——是否可以冠以《七律》之名呢?
呵呵,有人说“诗以意胜,不拘其形”,想来可释吧?
本体中以崔颢的《黄鹤楼》享名,其实那句“空悠悠”依今律就乱了舞步。这类诗作较妥的释义是要做古风读,抑或做今体、古风的混合体读。其实,其出名多在于太白公的赏识。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唐肃宗其后的诗才趋于今体。
嗯,诗以律正,既然纳入七律众说不一,干脆直称“黄鹤体”好了……
随聊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主题

7238

帖子

74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65
8#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10:57:31 | 只看该作者
:::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欣赏隐士佳作之余,有一点疑问:这种体式与《七律》的格律、对仗要求出入甚大,是否可以称之为《七律》呢?
以崔颢的《黄鹤楼》为例:首句“仄平仄平平仄仄”出律,三句“平仄仄仄仄仄仄”更甚,四句犯三平尾,这些都...
又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首、颌、颈联之间失粘,也不符合《七律》的格律要求。
提出这点疑问,纯粹为了探讨——是否可以冠以《七律》之名呢?
回前辈——
这个问题好像争论挺多的了,我觉得意义不大。律诗有一个逐渐发展定型的过程,也有说法说其最终定型当在肃宗之后,所以以上几首都是在定型之前的作品,算是“律师界”的老前辈吧,即便他们和后来发展起来的纯正律诗有些出入,也不能就此剥夺其开山地位,而且律诗第二联好像在广义上是可以不对仗的吧?归类只是小问题,无非广义狭义。
当然我自己写的时候肯定是以一个后人的角度出发,尽量做到符合格律,颔联的处理是因为我欣赏这种写作手法和创作思路,并不是故意打破常规,致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主题

7238

帖子

74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65
9#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10:58:32 | 只看该作者
::: 在 随聊几则 的贴子提到 :::

呵呵,有人说“诗以意胜,不拘其形”,想来可释吧?
本体中以崔颢的《黄鹤楼》享名,其实那句“空悠悠”依今律就乱了舞步。这类诗作较妥的释义是要做古风读,...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唐肃宗其后的诗才趋于今体。
嗯,诗以律正,既然纳入七律众说不一,干脆直称“黄鹤体”好了……
随聊哦?
谢谢随聊先生,我和您的观点类似,不过崔颢的黄鹤楼即便归为七律也不是什么大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6

帖子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
10#
发表于 2011-6-15 21:23:1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9-11 06:01 , Processed in 0.19834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