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价茶叶

[复制链接]

59

主题

79

帖子

7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7:3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最近500克的西湖龙井头茶创出每斤18万元的天价,一款青花瓷容器盛放的信阳毛尖礼品茶,100克价29800元;销售商表示,名为“大器”的此类系列茶在河南公务消费市场中很受欢迎,“茶奢侈品”更多被定位在礼尚往来以及公务政务消费。

天价茶叶亮中华,量身定制输官家。浅斟细啜心神爽,漫打“飞的”逛天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1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814
沙发
发表于 2012-4-20 08:05:05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汤守道!
纵观你的作品,心里的话是说出来了,有些作品表达方式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否在格律上再下点功夫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142
板凳
发表于 2012-4-20 08:59:56 | 只看该作者
:::  :::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最近500克的西湖龙井头茶创出每斤18万元的天价,一款青花瓷容器盛放的信阳毛尖礼品
茶,100克价29800元;销售商表示,名为“大器”的此类系列茶在河南公务消费市场中很受欢迎,“茶奢侈
品”更多被定位在礼尚往来以及公务政务消费。    天价茶叶亮中华,量身定制输官家。浅斟细啜心神爽,漫
打“飞的”逛天涯。(在 汤守道 的贴子提到)
同意一楼意见。其实我挺喜欢守道的作品,实在、有时代感、贴近生活(可能短文也帮了不少)、引人关注。。。至于这类题材是否框入古典诗词我以为未必。命其为打油(张打油素以幽默入胜)?记得作者(汤守道)曾以“无名山诗草”为题发表了系列作品皆属此类。谨以新韵打油(简称新打油,自命的,呵呵。。。)和之:
十八万元算什么,能买一斤龙井茶。
五百克黄金怎地,还说朴素远奢华。(新韵打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142
地板
发表于 2012-4-20 09:43:1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介绍唐人张打油:
 人们常把一些以俚语俗话入诗,不讲平仄对仗,所谓“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诗   称为打油诗。为什么叫打油诗呢?   原来中唐时代,有一位姓张名打油的人,他就爱作这样的诗,在以诗赋取士的唐朝,他   的诗确是“别树一帜”,引人“注目”。如他的“咏雪”就颇有名:“江山一笼统,井口一   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咏雪”通篇无一个雪字,看来这位张打油作诗是动过   一番脑筋的。   不过张打油之所以闯出牌子,以至这类诗竟冠以他的名字称之为打油诗,还有一段轶   事: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刚进大殿,便看见粉刷雪白的照壁上面写了一首   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   锹。”大官大怒,立即命令左右,查清作诗人,重重治罪。有位师爷上禀道:“大人不用查   了,作这类诗的不会是别人,一定是张打油。”大官立即下令把张打油抓来了。   张打油听了这位大官的呵斥,上前一揖,不紧不慢地说道:“大人,我张打油确爱诌几   句诗,但本事再不济,也不会写出这类诗来嘛。不信,小的情愿面试。”   大人一听,口气不小,决定试张打油一下。正好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于是便以此为   题,要张打油作诗。张打油也不谦让,脱口吟道:“百万贼兵困南阳,”那位大人一听,连   说:“好气魄,起句便不平常!”张打油微微一笑,再吟:“也无援救也无粮,”这位大人   摸了摸胡子说:“差强人意,再念。”张打油马上一气呵成了后三句:“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这几句,与“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如出一辙。大   家听了,哄堂大笑,连这位大官也惹笑了,终于饶了张打油。张打油从此远近扬名。“打油   诗”的称谓也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清代有个新嫁娘,众宾客酒足饭饱之后,开始大闹新房,欢声笑语,热浪阵阵,直至深夜,还逼新娘吟诗一首,表达新婚之夜的感受。这真是强人所难。新娘无奈,终于口占一首:“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可是这一吟,非同小可,立刻产生轰动效应。众宾客哗然大笑,乐不可支,都说“好,好!”有的说:“新娘急了,时间宝贵!”说着乘欢而散。此诗妙在末句,虽为引语,但此时此地,别有新意,个中奥妙,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当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打油诗到了现代,更成为许多人的拿手好戏和取乐讽刺的工具,而且在内容和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要求和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打油诗的艺术风格没有改变。如1927年以后,蒋介石建立了蒋家王朝,收罗了各路诸侯,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但实际上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各怀鬼胎。于是鲁迅先生写了四句《南京民谣》打油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揭露国民党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格调幽默风趣,语言通俗如话,生动形象。解放战争后期,著名诗人袁水拍有一首《咏国民党纸币》的打油诗,也很有意思。诗云:“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满合适。”这是对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幽默讽刺,反映国民党的经济危机和政治黑暗。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   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各个年代现实的打油诗,如五十年代,有一首《干部下乡》的民谣打油诗:“下乡背干粮,干活光脊梁。早上挑满缸,晚睡硬板床。”反映的是解放初期干部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吃苦耐劳的精神。陈毅外长写了《咏原子弹》的打油诗:“你有原子弹,我有原子弹,大家都有弹,协议不放弹。”这是针对美国政府的核垄断、核讹诈和核威胁的,表明中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七十年代,“文革”动乱中,许世友将军写了《莫猖狂》打油诗:“娘们秀才莫猖狂,三落三起理应当。谁敢杀我诸葛亮,老子还他三百枪。”矛头直指江青反党集团,表示坚决要保护邓小平同志的决心。1974年,文化名人夏衍在狱中,模仿清代《剃头》诗写了《整人》诗:“闻道人须整,而今尽整人。有人皆可整,不整不成人。整自由他整,人还是我人。试看整人者,人亦整其人。”揭示了“文革”中林彪、“四人帮”整人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作者处逆境而达观、洒脱的心态;同时说明这些蓄意“整人者”绝没有好下场,觉醒了的人们也将“整其人”,叫他们永世不得翻身。“文革”之后,大文豪郭沫若在悼念被迫害致死的阿英同志时,写了《咏臭老九》的打油诗:“你是‘臭老九’,我是‘臭老九’。两个‘臭老九’,天长又地久。”发泄了对“四人帮”残害知识分子的愤懑之情。   打油诗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假丑恶的感应,当然也有对真善美的感应,但主要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只要有可笑可恨之事,就会有幽默风趣、冷嘲热讽的打油诗应运而生。龙?成的《新好了歌》云:“本人也盼党风好,惟有官位忘不了!只要职务升三级,权术自然不搞了。本人也盼党风好,只有车子忘不了!且等‘上海’换‘奔驰’,特权即刻取消了。……”反映了党内一种奇特现象,对那些口是心非、两面派干部进行了幽默的讽刺和调侃,读来可笑而又可恶。党风有问题,社会风气也有不正的地方。在改革开放中,曾经一度有些人借考察学习之名,行公款旅游玩乐之实,于是有人仿效南宋林升传世之作《题临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了一首“公款歌舞”的剥皮打油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公款歌舞几时休?香风薰得“诸公”醉,九州处处作杭州。”讽刺那些肆意挥霍人民财富的所谓公仆们。   打油诗是典型的俗文学。也许正因为这“俗”,一些“正统”文人才把它视为旁门。但文化名人周作人说:“思想文艺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更有勇气和生命。”周作人对旁门文艺的高度评价,也适用于对众多名人打油诗的评价。许多精彩的打油诗确实比好多正统的诗歌更有意思。打油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还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诗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讥讽,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而且很多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   咏雪. 唐-张打油   天下一笼统,   井上一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777
QQ
5#
发表于 2012-4-20 10:28:0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受益,天价茶叶无非又是一次炒作,这年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2162

帖子

247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73
6#
发表于 2012-4-20 13:55:15 | 只看该作者
::: 在 鲁民 的贴子提到 :::
转帖介绍唐人张打油:
 人们常把一些以俚语俗话入诗,不讲平仄对仗,所谓“不能登大雅之堂...
分享。学习。又长见识。谢谢鲁先生,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2605

帖子

26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05
7#
发表于 2012-4-20 15:33:1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也很喜欢这种形式的。
学习三楼!
问好汤守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9-7 13:02 , Processed in 0.07489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