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繁华后的悲哀,盛世下的苍凉

[复制链接]

56

主题

73

帖子

25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6-7 10:5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上午读了一篇中篇小说《怕羞的木头》,载小说月报第六期。一气读完后,竟有些欲罢不能,居然觉得自己有话要说,像我这样既不是文学家也不是文字工作者,只拿小说当消遣的普通读者居然也有话说,会不会贻笑大方?犹豫了一下,还是写了以下文字,权作读后感。

  《怕羞的木头》写了三个同师门同寝室的女研究生的故事。研究生学历够高了,还是女的,她们能有什么事情呢?不外乎眼下的恋爱和将来的前途。作者正是游刃有余地拎着这两条藤蔓,轻轻从生活的土壤中往上一抖,便抖落出人与人之间步步为营的算计和功利思想。这正是当下我们生活状态的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记得有个朋友说过,看外国人的眼睛,能见度很高,很清澈很率真,还透着顽皮的孩子气,而看中国人的眼睛,像隔了道厚厚的屏风,永远看不真切。我们中国人向来受国学国风的熏陶,做人呢,要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如果把话说完了说全了,一是暴露自己的天真和幼稚,二是授人把柄将来会哑巴亏。名著《三国演义》和《水浒》整个就是工于算计,斗智斗谋,互相倾扎的斗争演义。很可悲的是,我们的生存现状,从单位到家庭,从名利到钱财,哪一样不是都渗透了人与人之间的算计?

  《怕羞的木头》轻轻地揭开温情脉脉的面纱下,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三个女研究生之间的纠葛、距离、防备。故事以恋爱为主线,牵出更深层的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人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个人阅历、家庭背景、受教育背景以及社会风气等等的影响。个人是渺小的,缺乏独立精神的个人更渺小。人心是险恶的,站在自己身边却不知道他心里怎么算计的人其心更险恶。作者没有描写她们的容貌,容貌的美丑在小说里并不重要。也没有写她们的求知过程、理想追求等等,学历的高低只是一个参照物。作者直接介入女研究生的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场景-----寝室。通过场景,让人物自己丰满起来。先是李韵,大白天带男友到寝室把结实的双层铁床弄得像颠簸的旧式大客车,这让赵小穗撞见,赵小穗听到呻吟声还以为李韵病了,傻傻的问,李韵,你咋啦?另一女研究生巫雨虹,夜里在床上煲电话粥。哧哧的甜笑,低低的絮语,幽幽的哽咽,说些暧昧的滚烫的话,全当赵小穗不存在似的。读到这里,便明白作者说羞涩的木头是谁了。赵小穗与男友处了四五年,实行着AA制,“守着最后的防线”,认定没结婚是不可以睡在一间屋子滚到一个铺炕上去的。她自嘲是《红楼梦》里的傻大姐,李韵却说她是大观园里的薛宝钗,宁荣两府里的那些破烂事,哪样不是心里清清楚楚的?

  作为小说里的一个形象,作者对李韵的刻画虽然不多,但还是很有典型意义。其典型性主要体现在她的油滑和世故方面,知道什么可以说,什么不能说。这不就是我们所谓的成熟吗?李韵在为人处事方面的成熟和得体散见在小说的对话描写中。李韵后来之所以搬出寝室与男友租房另住,是有她的心计的。她早知道夜里与巫雨虹煲电话粥的人是谁,但就是不对赵小穗说破,只点到为止,让赵小穗自己去琢磨。琢磨可是最考人的一门学问或艺术,颇具中国特色。李韵怕担是非,就搬出去了,任你巫雨虹把电话煲破,她都可以推得一干二尽。当得知省经委只要一个名额时,审时度势权衡之后,知道不会是自己,就赶紧决定做好眼前工作,把握好同窗友谊,储备感情投资。这种人,倒是很八面玲珑。不知累不累?


   另一个人物,巫雨虹却是人精。不过很冷,很无情。从她身上看不出半点女性的温暖和美好。她的冷酷主要体现有四处。一、对从前的男友很决绝,任他坐了半夜火车,顶风冒雪地赶来,就是不见。莫说好过一场,就是普通同学大老远赶来,也不至于如此无情吧?二、她不知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赢得了导师的青睐。两人关系如胶似漆。分明是刚刚分别,又电话追去赶来。绵绵情话就像采蜜归来的蜜蜂,嗡嗡地在寝室里盘旋不停。害得赵小穗书看不进,键盘前的十指也不听使唤。爱情,多么美好的字眼。可不知有多少人为眼前利益,受功利思想支配,生生玷污了这美好的字眼。求欢合好,动物也会,人是动物中最高级的一等,人的高级体现在哪里呢?当人的精神性融入爱中才会使人的动物性得以升华。否则,与动物有什么两样?巫雨虹与导师不顾校纪和道德的忘年恋,不会纯净到哪里。她是在预谋将来的毕业去向。导师在毕业论文答辩上会网开一面,或者找人捉刀代笔,更重要的是导师对用人单位有首席推荐权。后来,当得知愿望落空时,很果断地关了手机,对导师冷若冰霜。三、巫雨虹的冷,还体现在对师母的态度上。师母觉察了丈夫与女弟子之间的事后,不断打电话到赵小穗她们寝室。她故意不接听。赵小穗她们接听时,就让说不在。师母最后不得不亲自找到学生寝室来。赵小穗还在替她捏着把汗,她却小鸟一样扑进师母怀里,脸上堆着笑,甜甜地和师母聊起来,口蜜腹剑、暗藏杀机。谈话的空间余地很大,不把话说破。撕破了反没意思了。师母刚一走,巫雨虹就开始气急败坏歇斯底里,又是摔门又是踢椅,口里恶狠狠地骂:“这个人,不可理喻!简直是更年期综合症,疯婆子,老泼妇。”作者给我们描绘的这个巫雨虹,学历倒是高了,精神境界竟如此不堪!四、在明知道卢昌全是赵小穗相好了五年的男友,也要租也敢租来在师母家亮相,谎称自己的男友,后来还与卢昌全上床。上完床后还很恶毒地写邮件告诉小穗卢先生马上功夫不好等等。从这里,再次看到巫雨虹的人品。她的所作所为难道只是个别现象吗?如果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缺乏典型性,那这样的人物不算成功。像巫雨虹这样的人在当今校内校外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其典型意义令人深思。

   赵小穗面对这两个室友,一个说话藏头露尾,一个肆无忌惮,果真是木头吗?赵小穗不过是在一个大染缸里,守住自己的本色罢了!比如淳朴和善良。那两个在情事性事上对她不回避,却在将来毕业去向上一字不吐守口如瓶。她的人生理想不高,她清楚知道自己虽然治学态度和学习成绩都很优秀,但父母都是东北乡下大山里的农民,不可能有什么社会关系和社会背景。因此,她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大学老师,一个月拿两千多元的收入。爱情方面呢,是和相好了五年的男友卢昌全结婚生子,按揭买房供房,孝敬父母。卢昌全对她很体贴很顺从。这顺从主要体现在照顾她的感受。比如她坚持洞房花烛夜才把彼此交出去,坚持谈恋爱期间AA制。卢昌全读研究生时主攻明清小说,他把小说里那些斗智用计的细节背得滚瓜烂熟,在赵小穗眼里,就成了当代的诸葛亮,当代的智多星。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小穗痴心相爱的人,最后还是给她造成了致命的伤害。卢昌全笑里藏刀将计就计破坏了巫雨虹的毕业后去省经委的好事,他这么做也是为了把这位子留给小穗;然后又顺手牵羊和巫雨虹上了床。这在工于心计的卢昌全来说,算不上什么。他娶妻是一套标准,对待性又是另一套标准。这正是现代男人的一个通病!娶妻,是人生谋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已。男人要做的事情多着呢。因此,男人可以在外面寻花问柳,老婆则须在家贤惠恭良。一主持人问一名人,什么样的女人适合做妻子,名人笑答,傻傻的;又问什么样的女人适合做女朋友,名人又笑答,有趣的。电视节目也公开调侃,我们的社会道德与人生价值观念已经腐败成这样一种地步呢,实在是繁华后的悲哀,盛世下的苍凉。

   这样的现实很可怕,人心的腐败,灵魂的腐败,道德的腐败,社会的腐败无时无刻不包围着我们,浸染着我们。文学作品如果仅仅是限于揭露这些腐败,那会让人感觉很寒心很沉重的,生活都如此了,社会都如此了,小说还要继续把这些写给我们看,有什么意思呢?文学应该超越,应该站在更高的精神高度上,对我们的生活作悲悯的抚慰。在《怕羞的木头》中,作者表示的悲哀和抚慰虽然不多,但至少也有了一点可贵的觉醒。作者刻画了李韵的油滑、巫雨虹的冷酷和赵小穗的淳朴。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守住自己的本分,让人间多一些善良与真诚,少一些奸诈和虚伪,这可能就是作者小说命题和立意的真正含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沙发
发表于 2005-6-11 14:56:5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用情深,刻化细字里行间透出了对社会阴暗面的忧滤和深思。
       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使文章行云般好是流畅。看完了此文,我就想:作者你是不是太悲观了点?古时就有人说:“人不为己,天俎地灭”,当发现科技越来越方便我们的生活时,面对人心的变质——坦然吧,善良的人!
       因为我们无法阻止“巫雨虹”式的人影响原本简单的生活(因为她们还没有触犯刑法)所以,我们要引以为界(其实我想用此“鉴”),更多的是为涉世未深的或者还未涉世的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静地。
      作者这种“既不是文学家也不是文字工作者,只拿小说当消遣的普通读者居然也有话说”的想法,令小女子我很是不安“不知大方之家会否见笑于此些愚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8 15:29 , Processed in 0.11764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