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1|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定襄赋

[复制链接]

403

主题

1422

帖子

14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20:4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定襄赋

      当冀州昴毕分野(1),处忻定盆地东缘。山解兵机,围三面而西阙;水识大势,汇四河以东流(2)。北邻原平通塞外,西依州城达黄河,南傍盂阳近省府,东接五台沐佛光。西汉初年设县,名曰阳曲;建安后期迁制,改称定襄(3)。
        幅员偏小,八百六十平方千米;人文久远,一万数千有余春秋。古陶碎片,随处可逢;石器遗址,多埋地层(4);洞壁岩画,肇始农耕(5)。藏遗孤而有台,今留赵武路(6);淹晋阳而殒命,现存智氏村(7)。柏岭多情,石室曾藏吞炭漆身之国士(8);宝山无垢,深岩仍奉磨筓殉节之夫人(9)。东霍方池漾清波,温侯捉马(10);摩崖巨碑耸巍岭,秦朗铭功(11)。松台入云端,王摩诘读书之室仍在(12);遗山拔地起,元好问研经之地可寻(13)。洪福寺,国保文物上榜(14);关王庙,华北推首驰名(15)。回凤村斜阳长塔影,晨钟暮鼓消声(16);五仙山石殿远嚣尘,信徒香客留踪(17)。
        民朴俗淳,秉悲歌慷慨遗风(18);尚武崇文,多奋发有为精英。张玄宾得道谈玄,《云笈》记仙翁(19);贺惟忠功绩卓著,《宋史》载英名(20);孙九鼎经义夺魁,金源为文宗(21)。赵宜之哀国破,诗调悲凉情寄《修城》(22);刘紫微遁道门,画风高古图绘《流民》(23)。德才兼备,傅新德育人有方著有《诫勖箴》(24);文武双全,郑友周平叛遭嫉犹留《率真鸣》(25)。得二曲真传,樊孝弟讲学,门徒多隽秀,开一代文风,三晋称尊(26);承父辈教诲,巩懿修廉政,百姓受雨露,歌“十奇”之谣,四邑怀恩(27)。近代以来多国难,风云际会造英雄。贺炳煌兴学扳城隍,破除迷信施启蒙(28);续西峰举义应武昌,艰苦卓绝战大同(29)。联合票号办银行,齐梦彪饮恨(30);广搜遗文编《雪华》,牛诚修传薪(31)。早受真理,贺凯马列指导撰文史(32);请御外侮,范亭孙陵剖腹见丹心(33)。抗日救国,一波创建新军始牺盟(34);众志成城,青年参加八路请长缨(35)。守边区大门,基游队打出威名,樊金堂智勇足胜李向阳(36);求民族解放,千烈士甘做牺牲,陈志卿坚贞堪比赵一曼(37)。党创伟业多梁栋,国开共和五将军(38)。风流人物看今朝,振兴家国新长征。掌史志研究中枢,寒冰挂帅(39);定中医高教计划,张銧先行(40)。满腹经纶助改革,马洪理论创新(41);浑身铁骨挥彩毫,牛汉诗文逸群(42)。《花蕾》逾百期,百花齐放而更艳(43):《文史》创十年,百家争鸣以共存(44)。看今日之天下,属奋进之吾人。
       文化积淀深厚,传承创新有方。中元上坟蒸谷穗,为祭神农氏遗响(45);清明寒食禁火烟,乃念介子推冤枉。八音承有绪,献艺世博惊(46);高跷富传统,表演动京城(47);摔跤具渊源,奖牌夺金银(48)。大马社火酬龙母,演三国之分合(49);月明和尚度柳翠,开戏曲之先河(50)。北路梆子有源头,黄咀邱村(51);国初新团多名角,玉贵桂林(52)。面塑申遗成功,剪纸获奖联踵(53)。
        何方觅宝藏?富矿开智勤。沃野多平畴,良田四千顷。产粮素为大县,跨越谋转型,小杂粮基地建成;锻造久负盛名,法兰销五洲,支柱产业竞称雄。点石成金,石刻技艺精湛,名传九域(54);出神入化,木雕异军突起,誉满四溟(55)。旅游多景点,河边镇阎府堪称创业典型(56);教育有处所,西河头地道弘扬革命传统(57)。东峪风景区,山光水色景幽深,花椒核桃柿子年丰(58);凤凰植物园,草盛林茂人陶醉,李子油桃巨杏香浓(59)。干群意气奋发,建共同致富之小康社会。
      与时俱进,绘美好之蓝图;继往开来,多辈出之英雄。凭文化强县战略,藉全县人民拼搏精神,创不世之伟业,扬华夏之雄风。

(1)        定襄属古冀州,按十二星次分野,属于二十八宿之昴毕。
(2)        定襄县三面环山,兵书有“围三阙一”之说。牧马、云中、同河于境内汇入滹沱河。
(3)        定襄西汉初设县,名阳曲。建安二十年(215),匈奴南侵,建制内迁,阳曲迁往太原,将原在今右玉一带之定襄迁往原阳曲,定襄县遂得今名。
(4)        绳纹陶、黑陶等碎片在县境内随处可见。已发现并被保护的石器时代遗址有白村、西社、横山等处。
(5)        近年在县境南山山洞内发现反映早期农耕文明的岩画,据考证有万年左右历史。
(6)        藏孤台村,村靠南山,村外有路名“赵武路”,为赵氏孤儿赵武曾经的藏身之处。
(7)        智氏村:智村,据旧县志记载和民间传说为春秋末期智伯故里。智伯联合韩魏围攻赵襄子于晋阳,并导晋水以灌晋阳城。危急之际,赵襄子用张孟谈计,离间并联合韩魏反攻智伯,智伯遂被杀。
(8)        柏岭:漆郎山又名柏树岭,在县境北部,上有石洞如室,为春秋末智伯家臣豫让漆身吞炭谋刺赵襄子的隐身之处。豫让前为范、中行氏家臣,曾言“范、中行氏以众人遇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遇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9)        宝山:定襄县南部七岩山,又名七宝山。山中有洞深约七十米,内奉宋封惠应圣母。圣母即代王夫人、赵襄子之姊摩笄夫人。代王被赵襄子谋杀后,夫人磨筓自刺而死以徇夫,故称。七岩山原建有北魏北齐之创建的多座佛寺,至今仍留有北齐赵郎奴造像等多处珍贵文物。
(10)        县内南王乡有吕布池。相传吕布为定襄青石村人,年少时为乡民护田禾。池内有龙马常出毁食庄稼,吕布追马于池边并将其活捉成为自己的坐骑。池以此得名。
(11)        南部丛蒙山上有摩崖碑。乡贤牛诚修先生编《定襄金石考》时考证为北魏尔朱荣登高铭功碑。近年由南北朝史学家殷宪先生考证为三国魏秦朗任并州监军时来此登高,其部下为其铭功所刻。此从后说。
(12)        南山老松台上有王维王缙兄弟读书之石室三间,内奉“唐居士王维之神位”石刻神主。老松台上还建有魁星阁和任城王居士室,室内奉“北魏任城王居士神位”石刻神主(已被打碎),据牛诚修先生考证此任城王为北魏时宗室拓跋度。
(13)        遗山位于县内神山村东,山上原建有佛寺,金诗人元好问(元为定襄王家外孙)曾读书寺中,并以山名为号。现遗山古建筑犹存魁星塔,二郎堂元代戏台。
(14)        定襄县北社东村洪福寺为宋代建筑,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大殿内佛像富唐代风格,尤其店内梁上所塑之十八个微型乐伎,堪称精美绝伦,不输于敦煌石窟所绘之飞天。
(15)        县城北关关王庙,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原为北宋徽宗时所建灵应王庙(奉唐代名将李靖)之西庑殿,原奉地官、水官等神,金代改奉关羽,据考证为华北最早之关王庙。其庙建筑结构独特,为难得之古建精品。
(16)        回凤村宋代砖塔,原为普济寺内之塔,今寺毁而塔存。
(17)        县城东35里之五仙山中有白佛堂,亦称百佛堂,建于宋代,原为三教合一之寺庙。现存石大殿,为依山仿木结构建筑开凿,最终成于明代,内雕大小石佛百尊,入选《中国名胜古迹概览》一书。
(18)        定襄古为赵地,民风淳朴,百姓性格多豪爽。自古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之说。
(19)        张玄宾为北魏道武帝时著名道士,定襄人。其善谈空无,“桐柏诸灵仙,亦不能折之。”《云笈七签》载其事迹。
(20)        贺惟忠:定襄人,周时为仪鸾副使,知易州,捍边有功。开宝二年(969),太祖(赵匡胤)驻常山,以惟忠为本州刺史,兼易、定、祁等州都巡检。尝中流矢,六年(973)金疮发而卒,太祖闻之嗟悼。惟忠性刚果,知书洞晓兵法,有方略。在易州缮完亭障,抚士卒得其死力,每乘塞用兵,所向必克,威名震北边,故十馀年间契丹不敢南牧。《宋史》卷二七三有传。
(21)        孙九鼎:字国镇,定襄青石村人,原为北宋太学生,入金后与弟九畴、亿于金天会六年(1128)同科考中进士,九鼎为经义第一。民间有“孙家一乳产三男,状元榜样探花郎”之说。九鼎曾任兵部侍郎等职,为有金开国一代文宗。死后因其有故国之思,被金统治者将其著作收罗焚毁殆尽。金亡后元好问编《中州集》,仅得其诗两首。《中州集》有传。
(22)        赵宜之,金著名诗人赵元,字宜之,号愚轩,定襄待阳村人。经童出身,考进士不中,曾任巩州陇西县主薄,后以失明去职。与元好问为世交,遗山六友之一。自少博通书传,作诗有规矩,深得当时赵秉文、李屏山等文坛泰斗及名家赏识。元好问称其诗“若其五言平淡处,他人未易造也。”因其身处下层,历经动乱忧患,故其作品能大胆地表现金末尖锐的阶级与民族矛盾,《修城去》为其代表作品。《中州集》收其诗33首,《中州乐府》收其词3首,《归潜志》存其诗1首,《定襄遗文汇抄》存其文1篇。
(23)        刘紫微:定襄邱村人。道士,金元时画家,擅山水人物。画作有《流民图》、《尧民野醉图》等。与元好问等过从颇密。元好问有《紫微刘丈山水为济川赋》、《题刘紫微尧民野醉图》诗。
(24)        傅新德:字明甫,号汤铭,定襄城内人,明万历戊子(1588)乡试第一,己丑(1589)进士。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时,祭酒员缺,掌监事,作《诫勖浅言》。后任北京国子监祭酒,“遇违教者惩戒之,士无不服”,多所建树,朝中皆谓“他日必为台辅”。惜于万历辛亥(1611)七月英年早逝,享年43岁(华岁,下同)。另有《傅文恪公全集》十卷存世。
(25)        郑友周:字仁甫,号毅轩,定襄龙门村人,明万历壬辰(1592)进士。为官清廉,任四川保宁理刑三年,刑清政简,全国考选为理刑第一。万历丁未(1607)升川南道副使,正值“土官安尧臣、阎宗传等结党焚掠,川大乱。”在上任途中,接巡抚乔璧星命,让其带兵平叛。遂带兵“由川东深入,会夷兵,捷二十余阵,收天台屯二十处”,成功地平息了叛乱。乔巡抚欲趁机占领少数民族领地邀功“以图廕子”,“公力止之,恐劳民伤财,拂乔意,功不叙。”“然考天下卓异,清官三十余,公居副使首。”升陕西参政,负责神木防务,“治兵有法,御敌有方,诸夷胆服,三年竟无侵扰。”后遭诬陷去职,万历癸丑(1613)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二岁,有诗集《率真鸣》传世。
(26)        樊孝弟:字林卿,定襄人。为清初三大儒之一李二曲(李颙)入室弟子,活动于康熙中后期及乾隆前期。“为学务期实践,以孝弟为本,以忠恕为要。”学成后讲学牧马河滨,其弟子中举人进士者数以十计,在晋省甚至华北影响颇大,其学术深受督学嵇曾筠赞赏。本县乾隆早期的四名进士皆为其弟子,为本县开了一代风气,所谓“山西文风数二定(定襄与平定)”之说,很可能就是那时形成的。
(27)        巩懿修:字恭甫,号惺斋,别号兰汀,定襄东作村人。其父巩献德为樊孝弟高足,乾隆庚辰(1760)举人,以学识渊博精通文律著称于时。懿修少承父教,七岁能诗八岁能文,十二岁考中秀才,于乾隆壬子(1792)以第二名中举,第二年中进士。历任浙江龙泉、淳安、秀水、乌程县知县。在任“蠲逋赋、革弊端、决讼除奸、劝农桑、通沟渎、进贤课士、遇凶荒,抚流亡,发仓赈饥、立婴社、建义学、惠鲜鳏寡。民尝有‘十奇三异’之谣”(韩文绮《定襄巩乌程侯传》——韩文绮为杭州人,比巩小六岁,曾任江苏巡抚等高官),有能吏之称,神明之誉。著作存世的有诗集《图南集》与《图南斋箸卜》以及词二首,文若干篇。
(28)        贺炳煌(1882—1928):字耀斋,定襄南兰台村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于光绪33年(1907)毕业归乡,与同归者齐宝玺(定襄龙门村人)成立定襄同盟会,秘密从事反清活动,贺并任县劝学所长,大力兴办新式学堂,使小学堂在全县得到普及。办学时,曾为作校址而将县城城隍庙中神像毁掉。
(29)        续西峰(1880—1926):名桐溪,号寒泉,以字行,现定襄西社村人。18岁中秀才,22岁入山西大学堂读书。光绪31年(1905)赴日本加入同盟会,返乡后从事秘密反清活动。辛亥革命后,与贺炳煌续范亭弓富魁等同盟会员,组建忻代宁公团,被阎锡山命为团长,于当年(1911)11月28日誓师北伐,12月2日取应州(今应县),3日下怀仁,4日进大同。清总理大臣袁世凯闻讯,急调军30营与骑兵一镇围攻大同。西峰沉着应战,坚守40馀日,直至次年一月15日山西咨议局和清军谈判达成和议,公团方撤出大同,返回忻州。续西峰追随孙中山,反对军阀割据,直至去世。
(30)        齐梦彪(1859—1932):字炳南,定襄龙门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为副贡,父亲为岁贡,哥哥为生员。因家境困难,早年进入太谷县自成信票号学徒,因表现优异受到重用,升为京庄会计。后调赴广东,任职十年,升为执事。在京任职最久,因其人情练达,刻苦好学,不仅为票号经营获利最多,且深得朝廷大员翁同龢等的赞赏,称其为品学兼优。后自成信票号总经理主动让贤与梦彪。北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逃难路径太原,以其在经济上曾给予大力帮助,被封为四品衔。梦彪为当时票号行业颇有远见卓识的难得人才。清末,他看到外国银行来中国开办业务,即刻意识到落后的票号经营方式难以抵御其竞争,遂提出山西票号联合办银行的主张。可惜的是财东们意识不到危机的来临,没人响应。宣统三年(1910)梦彪辞去总经理职务回家养母,同年票号歇业。1918年阎锡山委梦彪为官钱局会办,继而筹办山西银行,并被选为协理,任职10年之久,后以年老辞职。
(31)        牛诚修(1874—1954):字明允,号松台山人,定襄待阳村人。参加贺炳煌、齐宝玺成立之定襄同盟会,其书斋雪华馆成为当时革命志士聚会之所。曾任县参议、猗氏县长。抗日时,日寇慕其声望,曾以军刀架在脖子上威逼其出任伪职,仍不为所动。其醉心于地方文化建设,搜集整理县内文化典籍遗文金石碑版,编辑出版了《雪华馆丛编》与《定襄金石考》6卷。《雪华馆丛编》收入了金元以来定襄49人的专集和零散诗文,成为民国年间山西所出的三部丛书之一,且是唯一的县出丛书。《定襄金石考》使元朝及以前的大量碑碣经幢等文字资料得以保存。
(32)        贺凯(1899—1977):字胜轩,贺炳煌子。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后因遭通缉党组织转入地下而失去组织联系,但仍未停止革命活动。曾任教于太原、南京等地。教学之余钻研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字学和《诗经》,1931年由北京文化学社出版《中国文学史纲要》,被周扬称为“中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我国现代文学的具有划时代价值”的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教于山西大学,历任副教授、教授,中文系主任等职。主要著作还有《中国文字学概要》、《中国文字学参考书》、《诗经研究》、《楚辞中的重言词和联绵词的应用》、《楚辞中的神话故事考》等。
(33)        续范亭(1893—1947):名培模,号恕人,以字行,现定襄西社村人。1909年考入太原陆军学堂,同年加入同盟会。曾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二混成支队参谋长、第六军混成旅旅长等职,与邓宝珊组建新编第一军,任中将参议。1935年冬赴南京呼吁蒋介石抗日无果,留《绝命诗》5首,与12月26日到中山陵剖腹明志,经抢救脱险。“七七”事变后积极抗日,曾任暂一师师长等要职。1947年9月12日病逝,毛泽东赠送了“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的挽联。
(34)        一波:薄一波(1908—2007),定襄蒋村人。1925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36年受中共北方局派遣回山西,与阎锡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抗日统一战线,改组并领导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为抗日战争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和力量。1937年抗战爆发后,建立山西抗日新军,并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一纵队政委。不久奉朱德总司令的指示,率部开赴晋东南,参与了创建太岳抗日根据地。
(35)        1937年抗战爆发,定襄有成千的青年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战队伍。
(36)        樊金堂(1920—2002):定襄中学学生,定襄砂村人。1936年加入牺盟会,193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4月定襄基游队成立,同年10月任大队长,有勇有谋,作战勇敢,为晋察冀边区有名的战斗英雄,其机智勇敢的抗日故事至今仍流传于定襄五台等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同年11月,被任命为21兵团后勤处处长(师职)。后曾任沈阳农学院总务处长,太原市市政工程局副局长(保留师级待遇)等职。1983年离休。
(37)        陈志卿(1931—1941):定襄镡(读chán)村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在县城高小读书,建议学校举行了爱国游行,并领唱抗日歌曲,高呼抗日口号。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5月加入共产党。1941年春,任定襄三区妇救会主任,同年10月执行任务中与日军相遇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当有人转告她组织正在设法营救她时,她让带话人转告组织:“告诉同志们,别因我一个人,给党带来损失。”就义时,昂首挺胸,坚决不跪,敌人将她按倒,她又站起,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时年22岁。另:战争中定襄县共有1063人牺牲成为烈士(据《定襄县志》)。
(38)        五将军:定襄有胡云贵、王晓、史进前、范富山、智生元先后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将军,为全省开国将军最多的县。
(39)        寒冰:梁寒冰(1909—1989),定襄卫村人。著名历史学家,方志学家。1931年加入共产党。建国后曾任天津市常委兼文教部长、天津师范大学校长、河北省文教部长兼河北大学校长、华北局宣传部副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党组书记兼副所长、中国地方志协会会长等职。组织并编纂了《中国历史大词典》,主编了《中国解放战争大事记》、《中国现代大事记》、《历史学理论辑要》等。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革命史教学提纲》、《唯物论与唯心论》、《新编地方志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等。
(40)        张銧(1917—2005):定襄邱村人。“七七”事变时就读于山西西北炼钢厂采矿冶金科所办中专且面临毕业,国难当头之际加入共产党并毅然放弃学业,参加了八路军。后被派到白求恩学校学习,毕业后当军医。历任团卫生队长、师医务主任、国家卫生部教务科长。1957年受卫生部委派到北京中医学院,拟任党委书记兼院长。反右开始后因同情被打成右派者,改任教务长。随即兼任工会主席,被国务院特批而成为北京中医学院的第一个教授。1958年主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成熟的中医高等教育计划方案,并在当年卫生部召开的全国中医高等教育会议上受到一致好评而推向全国。直至现在,中医高等院校仍基本上沿用的是该教学计划。在任多有建树,尤其对中西医结合及中医基础教育有较大贡献,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唯一的一所中医重点大学和被列入211计划奠定了基础。是我国中医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41)        马洪(1920—2007):原名牛仁全,著名经济学家,定襄待阳村人。1936年参加牺盟会,1937年加入共产党。1939年毕业于延安马列主义学院。是中共十二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经济研究工作,在经济改革、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战略、工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等领域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积极倡导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中国国情出发,发挥市场体制作用,探索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所主持的《2000年的中国》是制定“七五”计划和长远规划的主要参考文件。著作宏富,主要有《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经济结构与经济管理》、《试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战略》、《中国经济调整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战略》、《马洪选集》,主编有“当代中国”等丛书。
(42)        牛汉(1923—):定襄西关村人。原名史成汉,著名诗人,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笔名牛汀,曾用笔名古风。1940年开始发表诗作,1942年发表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注视。1948年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同年进入解放区。解放后初期在大学、部队工作。1953年调北京,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室主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文学杂志《中国》执行副主编(主编丁玲)。出版有诗集《温泉》、《祖国》、《在祖国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主题

3001

帖子

30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01
沙发
发表于 2012-12-16 21:39:50 | 只看该作者
先生真大手笔!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9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796
板凳
发表于 2012-12-16 21:49:48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
久违了,问好岳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主题

3401

帖子

3638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638
地板
发表于 2012-12-16 22:08:43 | 只看该作者
喜读岳檀先生大作,收藏细品。上月与霜天诗友小聚,还谈到久未见您的作品了。我在临汾的蒲县下乡近八年,故对山西很有感情。也有定襄籍知青朋友。他姓银,据说定襄这个姓人数不少呢。据他说,他的爷爷曾参与山西响应武昌起义的活动,且收到过孙中山先生的电报。惜03年这位同学去世,未能进一步了解详情。希望多见到您的大作。顺祝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696

帖子

80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01
QQ
5#
发表于 2012-12-16 22:16:47 | 只看该作者
了解深刻,文字有感情。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2978

帖子

302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21
6#
发表于 2012-12-17 16:23:32 | 只看该作者
先收藏,慢慢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5

主题

1277

帖子

162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24
7#
发表于 2012-12-17 18:50:46 | 只看该作者
纵古谈今,洋洋大观,好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5560

帖子

575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59
8#
发表于 2012-12-17 19:24:53 | 只看该作者
先生好赋!不由得想起当年的定襄行,殊不知其历史文化如此深厚!问候老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3

主题

1422

帖子

14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22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21:07:42 | 只看该作者
先将没有放下的注释补上:

(42)        牛汉(1923—):定襄西关村人。原名史成汉,著名诗人,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笔名牛汀,曾用笔名古风。1940年开始发表诗作,1942年发表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注视。1948年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同年进入解放区。解放后初期在大学、部队工作。1953年调北京,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室主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文学杂志《中国》执行副主编(主编丁玲)。出版有诗集《温泉》、《祖国》、《在祖国面前》、《爱与歌》等诗集10馀部,《童年牧歌》、《滹沱河和我》、《我仍在苦苦跋涉》等散文集7部与诗话集2部。其中,诗集《温泉》获中国作家协会优秀诗集奖。2003年牛汉获马其顿共和国“文学节杖”奖,2004年获首届“新诗界国际诗歌奖北斗星奖”。
(43)        《花蕾》:县文联所办文艺季刊,创刊于1984年5月,已出115期。
(44)        《文史》:《定襄文史》,定襄政协所办刊物,创刊于2003年。
(45)        据专家考证,定襄为神农氏活动过的区域,中元节定襄蒸面羊馈赠晚辈与蒸谷穗上坟烧纸的习俗,即肇始与祭祀神农氏。
(46)        定襄八音会,源远流长。尤其是宏道地区史家班,明朝就已经享有盛名,并被皇亲陕西巡抚李楠定为家族专用乐班。2010年上海世博会,定襄八音会曾在闭幕式上吹奏《大得胜》,深受好评。
(47)        定襄高跷秧歌,不仅历史悠久,且水平高,1989年山西省举办两会一节,获金奖。同年国庆节期间,曾赴京表演而获得好评。
(48)        定襄为全国有名的摔跤之乡,据说在宋金时期摔跤就已经在民间盛行。自被国家列为比赛项目后,在国内、国际大赛中涌现出了数以十计的夺金摘银高水平选手。
(49)        宏道地区北社、南社等流行的大马社火,为自元明以来就有的祭祀龙宫圣母的主要仪式,其节目皆为三国故事。
(50)        定襄以前流行较普遍的“月明和尚度柳翠”(民间俗称“大头和尚戏柳翠”)、“五鬼闹判”等为历史悠久之傩戏。据著名戏曲史专家、山西师大戏曲研究所首任所长黄竹三教授考证,此类傩戏为“泛戏剧化形态”,是戏曲形成的重要源头。
(51)        黄咀村在同治年间即立有戏班,名扬晋北,为北路梆子的形成影响颇大。邱村于清代在玉皇庙内设有东西廊房两个打戏班,培养出了北路梆子一代名角金兰红等戏曲人才。
(52)        在定襄解放初期,名艺人高玉贵即在政府的支持下联络抗战时隐居的戏剧界名角,于1950年成立了定襄县剧团,其中名角颇多,如高玉贵(九岁红)、高三贵(七岁红)、贾桂林(小电灯,旦角)、董福(狮子黑)、董翠花(狮子黑妻,武生)、六六丑等。后忻县地区成立北路梆子剧团,定襄剧团成为其主要班底。
(53)        定襄面塑历史悠久,风格独特,2008年申请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定襄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水平颇高,多名艺人的作品在各类大赛中获奖。
(54)        青石村、宏道镇贾庄等村的石雕工艺历史久远,代表作有胡明珠的五台山龙泉寺石牌楼、伍秋月的仿原平朱氏牌楼等。河边镇石刻砚台闻名遐迩。九域:九州。
(55)        宏道镇晟龙木雕厂为新兴企业,其仿古建筑木雕产品,远销国内外。四溟:四海。
(56)        阎府:河边镇阎锡山旧居。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开发为旅游景点。
(57)        西河头上地道:西河头村地道,挖掘于1947年,武工队和民兵曾依托此地道作战多次,取得过较大战绩。1964年开放后,曾接待过6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3900余人的参观。现在已建成红色旅游景点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58)        东峪风景区:在县域东部滹沱河谷地,风光优美,且盛产花椒、柿子、核桃。
(59)        凤凰植物园:即凤凰山植物园。在县境西北受禄乡凤凰山麓,占地14600馀亩,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植物园。园内有800亩大的采摘基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3

主题

1422

帖子

14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22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21:27:36 | 只看该作者
问古月老兄及众位吟长好!谢谢垂赏。
最近差不多一年来写的东西不多,也很少上网,故而何诸位久违了,今后力争经常来看看大家。

回九色鹿吟长:我也在临汾呆过三年,不过是上学。定襄是有姓银的,我也有过一位姓银的同学,不过,定襄姓银的不多,和定襄相邻的忻州多。所谓相应武昌起义的活动在忻定原五代(忻州、定襄、原平、五台、代县)一代主要就是我这篇赋文中提及的续西峰为首的忻代宁公团进军大同并坚守49天那件事。问好!

回寥廓冬雪女史:不知你女史是什么时候来定襄的?如果还有熟人,说不定还可以代女史找找呢。问好!

欢迎大家有空来定襄旅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22 03:57 , Processed in 0.08021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