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8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茶道与道家 -------请欣赏

[复制链接]

129

主题

4146

帖子

454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5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5-15 15:5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茶道与道家
http://www.teaw.com  2004-1-31  来源:Teaw.com

  天人和一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1、人化自然

  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以及人对“道”的体认。具体地说,人化自然表现为在品茶时乐于于自然亲近,在思想情感上能与自然交流,在人格上能与自然相比拟并通过茶事实践去体悟自然的规律。这种人化自然,是道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思想的典型表现。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不同,中国茶道“人化自然”的渴求特别强烈,表现味茶人们在品茶时追求寄情于山水,忘情与山水,心融于山水的境界。元好问的《茗饮》一诗,就是天人和一在品茗时的具体写照,契合自然的绝妙诗句。

  宿醒来破厌觥船,紫笋分封入晓前。
  槐火石泉寒食后,鬓丝禅榻落花前。
  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
  邂逅化胥犹可到,蓬莱未拟问群仙。

  诗人以槐火石泉煎茶,对着落花品茗,一杯春露一样的茶能在诗人心中永久留香,而万里清风则送诗人梦游华胥国,并羽化成仙,神游蓬莱三山,可视为人化自然的极至。茶人也只有达到人化自然的境界,才能化自然的品格为自己的品格,才能从茶壶水沸声中听到自然的呼吸,才能以自己的“天性自然”去接近,去契合客体的自然,才能彻悟茶道、天道、人道。

  2、自然化的人

  “自然化的人”也即自然界万物的人格化、人性化。中国茶道吸收了道家的思想,把自然的万物都看成具有人的品格、人的情感,并能与人进行精神上的相互沟通的生命体,所以在中国茶人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沙一草一木都显得格外可爱,格外亲切。

  在中国茶道中,自然人化不仅表现在山水草木等品茗环境的人化,而且包含了茶以及茶具的人化。

  对茶境的人化,平添了茶人品茶的情趣。如曹松品茶“靠月坐苍山”,郑板桥品茶邀请“一片青山入座”,陆龟蒙品茶“绮席风开照露晴”,李郢品茶“如云正护幽人堑”,齐己品茶“谷前初晴叫杜鹃”,曹雪芹品茶“金笼鹦鹉唤茶汤”,白居易品茶“野麝林鹤是交游”,在茶人眼里,月有情、山有情、风有情、云有情,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茶人的好朋友。诗圣杜甫的一首品茗诗写道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全诗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相结合,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声色并茂、虚实相生。
  苏东坡有一首把茶人化的诗:

  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中国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所以中国茶人最能领略到“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

(作者:Tea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266

帖子

37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沙发
发表于 2006-5-15 16:03:20 | 只看该作者
颇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266

帖子

37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板凳
发表于 2006-5-15 16:15:36 | 只看该作者
月华如水浸虚窗,
梅坞无声茶园涼。
此夕唯供诗酒兴,
叶茗风入湖西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873

帖子

96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67
地板
发表于 2006-5-15 17:55:05 | 只看该作者
可惜了我们的国粹和文化——茶道近代没有很好的流传发扬,却在别人的土地上得到了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264

帖子

30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7
5#
发表于 2006-5-15 20:05:17 | 只看该作者
谢过金灿小姐的文章,本人对茶道了解不多,在此可开了次眼界,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主题

4146

帖子

454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543
6#
 楼主| 发表于 2006-5-15 20:37:41 | 只看该作者
能给你带来一点点的快乐就是茗香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1973

帖子

227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71
7#
发表于 2006-5-15 20:50:54 | 只看该作者
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主题

4146

帖子

454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543
8#
 楼主| 发表于 2006-5-15 22:20:00 | 只看该作者
::: 在 瘦月 的贴子提到 :::
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                           ...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拿来精品同赏!!!!!!!!!!!!!!!谢谢瘦月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1973

帖子

227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71
9#
发表于 2006-5-15 22:24:58 | 只看该作者
我超喜欢这首诗,也很喜欢喝茶.虽然不喜欢元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主题

859

帖子

9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71
10#
发表于 2006-5-16 00:52:08 | 只看该作者
明·时大彬紫砂壶壶艺鉴赏

  时大彬:字少山, 明代万历、崇祯间(1573-1644)宜兴制壶名家。生于明万历间,卒于清康熙初年。
   大彬对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和铭刻等,均研究深入,成就卓著。  善用各色陶土,或在陶土中掺杂砂缸土、碎瓦片,有“沙粗质古肌理匀”之赞语。制壶极认真,稍不满意,就敲碎弃之,有时十不得一,都不满意,就一只不留。制壶特点,是紫泥中带有白点,而壶盖一经合上,随手拈盖提起,壶身不坠。作品朴雅坚致,后人称为“时壶”。
  大彬初仿供春,喜作大壶,后 改作小壶。这是紫砂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影响所及,直至今日,都以制作小壶为主。擅长创新,“千奇万状信手出,巧夺坡诗百态新”,“为前后名家不能及。”所制茗壶,初期请书家落墨,用竹刀刻出,后自己运刀成书,字体闲雅。其所制砂壶造型,主要有四方、梅花、菱花、八角、六方、僧帽、汉方、龙蛋和提梁等式。
作品:
-- 六方紫砂壶
   通高11.0厘米,口径5.7厘米,底径8.5厘米。一色赭红,坯体含有小砂粒,所以,虽经打磨,仍少平整,欠明润。壶身由六片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平面组成一个菱柱形体,形态自然,无衔接之感。壶嘴、壶把和壶口处于同一高度。壶盖圆形,中有圆锥形纽。这可能与时大彬的“天圆地方”的观念有关。整把壶素面无饰。只是壶底刻有“大彬”两字,无署款盖章 。
--雕漆紫砂壶
   壶身呈四方形,其足由壶身的四个面延伸而成,每边呈拱桥状,看上去毫无故作姿态之意。此壶全身外髹红雕漆,做工十分细腻, 。 壶身靠视线一面雕刻而成的“ 高士品茗图 ”十分传神,使品茗者更能体察到饮茶的乐趣。在这幅图中,天空的云彩,对面的群山,近旁的大树和流水,展现了一派具有超脱凡尘野趣的品茗环境。而高士半倚方桌,茶童近旁奉茶,更加平添了“茶不醉人人自醉”的气氛。
--三足圆壶
  通高11.3厘米, 口径8.4厘米。壶身呈球形,素面无饰。只是在壶盖面上,环绕壶纽饰有四瓣柿蒂纹。壶的底部有三只小足,与壶身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无粘接之感。壶嘴外撇,与柄对称。在壶柄下方的腹面上,横排阴刻“大彬”楷书。壶的通体呈褐色,面上有浅色针装颗粒,虽不细腻,却有“银砂闪点”之誉,后人称之为“砂粗质古肌理匀”。
  1994年, 邮电部发行的《宜兴紫砂陶》邮票中, 其中有一枚的画面就是时大彬的三足圆壶。它饮誉国内外,是明末紫砂器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每每为收藏家所称誉。
-- 僧帽壶
   通高9.3厘米,横宽9.4厘米。壶身的上部,口沿长有五瓣莲花,壶盖呈正五边形,边缘隐现在花瓣之中。盖钮为佛球状,犹如僧帽之顶。壶颈不长,紧接花瓣,好比是帽沿,如此造型,活像一顶僧帽,僧帽壶之名,也由此而得。僧帽壶的壶底为正五边形,再加上壶的嘴和柄的造型也非常奇特,整体给人以刚健挺拔,神韵自若之感 。
  --提梁壶

  --葵花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8 21:39 , Processed in 0.0751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