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忆西湖

[复制链接]

24

主题

33

帖子

3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16:2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追忆西湖

        偶尔想起西湖,大多是一些破碎的诗文,还有苏翁他老人家留下的两条土坯子——后人所称的苏白二堤。但总归是一种向往吧,就算是对古老江南文化的一个交代,也应该撑一把花伞,荡舟湖心,念那段——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或者再学学渔翁采藕,赤着脚丫,哼着粗制烂造的曲调,闻闻江南的憨气。

        这样的憨气不只属于江南,我也见过掩映于北方农间古老庭院的憨气。呆呆的高粱垛子耷拉着脑袋,看着直                        立的烟筒喘着粗气。矮实的婆姨被鸡鸭围在院子中央,抓两把米哄他们下蛋。直等到满面尘土的庄稼汉从血色残                阳舔过的地平线下走来,烟筒的粗气开始变得轻柔。透过隐隐的纸窗,饭香伴着女人香和昏暗的油灯一起变得模糊。一天就这样走向了第二天。岁月,平静的可以自己燃烧。人,已经失去了激情的本能,一切归于原始。

        这就是西北的憨气,和他们的祖先一样粗狂,不懂得打理。如今的他们,捧着青瓷碗喝稀粥,用太师椅堆高粱棒子。就是光景好的下家也只知道用堆满土豆的洗衣机显显阔绰。千年文化厚实了老墙根下细细的积土,却浅薄了一代又一代子孙文化的食欲。

        这怎么能不让我怀念他呢——当年的苏老头子——被贬斥到了杭州的他,将女人们的洗衣池子妆点了浓浓的女人味,并自我陶醉: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慢慢的,杭州商贾云集,直到被冠以“上有天堂,下游苏杭”的美名,一切皆因西湖之美所致。无怪乎南宋后主偏安一隅,置半壁江山于不顾“直把杭州做汴州” 了。

        或许,现时的青年已忘了那段《忆江南》,我依稀记得这么几句: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好一副水墨丹青的《江南晚春》,不光是诗画连绵的细致,还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文化浓香。当看到她的时候,已经是在十月桂花霜满树的吴越之地了。这首写在普通绢扇上的《忆江南》散布于离西湖不远的大大小小的绸缎庄里,和那里的丝绸一样标满了测试外地人智商的价钱。和不远处如丝绢般涌出的人群相映成趣。

        华灯初上的时候,我们走在灯火通明的夜市。开始重复当年外地商人初入杭州的脚程。古朴的店铺举着老字号的招牌,打着橙色的绸布灯笼,盯着经过这里的傻瓜。满屋子的旗袍,绢袙,做工精细的面料向你展示着曾经的审美和对穷酸的闲言碎语。但终归,她只能躲在十八世纪孤独的角落中赔笑,羞涩的招揽吃腻现代文化荤菜的小姐们和肯为她们一掷千金的公子阔少。

        所不同的,只是当年的富商换成了我们这些只懂得脚程,不懂得钱程的书生。老板娘和我的朋友寒暄了几句,因为价钱谈不拢,我们走开了,留下她那张被穷酸拉长了的脸,隐约消失在江南古镇发黄的记忆中。

        不过说到这里,我想说说苏堤。这段苏翁当年的杰作,让我们走了很长时间,总想找点诗中提到的感觉。日暮西山,两边碧水如翠,岸边的矮草挽着睡莲,依那湖水荡漾。隔岸,远处朦胧的群山,隐约在水天相接的云幕深处,牵着三三两两的渔舟摇曳在水的那一边,留下曲苑连绵的倒影,等待一段古越琴风。不觉想起了连横的《西湖游罢以书报少云并系以诗》:
                                                          一春旧梦散如烟,
                                                         三月桃花扑酒船。
                                                          他日移家湖上住,
                                                           青山青史各千年。
        西湖之美古人以西子同论,这不禁让人感叹苏翁当年的不解风情,短短三年便拂袖而去。空留一段未完的佳话,任这一湖秋水寂寞千年。

        走的累了,有车夫上来搭讪。这是一辆普通的脚踏式三轮摩托车,车子有点破,锈迹斑斑的后架加了座子,可以坐两个人。车夫已近五旬,他告诉我们前面结伴的游客,一人二十块,二人不悦,后来又降到十块。总算成交,于是这样穿梭来往,我们看到了奔跑在苏堤上鱼贯而行的黄牛兄弟。无独有偶,这让我想起了年初在北京恭王府附近的黄包车。带着旧毡帽,小打扮的北京老哥们绝对比苏堤大哥要专业的多,皇城根的味道十足。当然了,价钱也要贵很多,当时说是一百二十块钱。我们没有理会,扬长而去。但之后追在我们后面扬言只要二十块钱的车把式,却着实吓得我们满街跑。

        跟他们比起来,苏堤大哥还是实在的多。只是我突然感慨当年苏老头出色的商业运作才能。想想看,当年他老人家就懂得搞个西湖的项目带动整个杭州的经济发展,直至今日,从楼外楼的金包子,到夜市古店的漫天要价,甚至我们苏堤大哥本身都从他老人家这里受益。而我们那些皇城根的老哥们也只受用了天朝上国的皇恩浩荡而已。苏翁一人之造化,可见一斑。

        说到这里,倒是很想西北的乡下,很想去过过那可以自燃的生活。想想看,如今的名胜景区哪一个不是抓着文化这把米骗游客下蛋。连苏堤这样小的土胚子都不例外。相比之下,西北农村的婆姨们多多少少还给了鸡鸭一个纯净的生存环境。而看看现在杭州的游客,哪个不是行走在欺骗与盘剥中。可怜的文化,在经过蹩脚的加工之后,变成了旅游产业用以钓客的诱饵。而曾经本属于本民族瑰宝的传统服饰却只敢躲在阴暗的角落里靠着西湖的美色仗势欺人。

        西湖,曾经的底蕴,一任商业的扩张,淡的如天边的浮云,不知飘到了何处。只是现代慵懒的都市贵族酒足饭饱后一味素淡的清汤。最多,也只是浮华尘世对古典文明的一点点记忆。这让我想起了日韩两个民族将中国的儒学典籍奉为经典的那种崇敬。两个可怜的文化贫瘠的国度,哪怕是剽窃的文明,也会奉为珍宝。
而我们扬言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大国却每每将祖先创造的瑰宝唾弃,利用和出卖。每当看到即便让西方人自己都认为的垃圾食品被同胞视为上品的时候,当同为戏剧的国粹被无情的冷落,而冠冕堂皇之士宁愿打瞌睡也对意式洋戏(歌剧)趋之若鹜的时候,我真的在怀疑我们的社会和价值观是否也在沦为垃圾。一个民族一旦丢失了自己的文化,他该如何找回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存在。还是让我正告那些学者:

        省省吧,那些赞美西湖的佳句,浮生西湖,所能做的,只有追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主题

4960

帖子

498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980
沙发
发表于 2007-11-19 16:32:3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美文,去年的时候有幸去过一趟杭州,在西子湖畔领略了一下独特的景观,那儿的景致的确让人心生爱恋,秋风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33

帖子

3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16:40:37 | 只看该作者
      说到民族文化的没落,遍地皆是。而诗话江南的灵魂——西湖的没落,实在让人触目惊心。如果说民族的产业撑起了民族的崛起,那么没有文化的的民族崛起之后,迎接他的将是是迅速的堕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82

帖子

18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2
地板
发表于 2007-11-19 19:02:37 | 只看该作者
每当看到即便让西方人自己都认为的垃圾食品被同胞视为上品的时候,当同为戏剧的国粹被无情的冷落,而冠冕堂皇之士宁愿打瞌睡也对意式洋戏(歌剧)趋之若鹜的时候,我真的在怀疑我们的社会和价值观是否也在沦为垃圾。。。。

同感!

还是让我正告那些学者: 省省吧,那些赞美西湖的佳句,浮生西湖,所能做的,只有追忆。

这。。。本人认为应从不同角度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972

帖子

9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72
5#
发表于 2007-11-19 20:18:07 | 只看该作者
同意3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15 12:13 , Processed in 0.07023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