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6|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律――致李义山

[复制链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2 17:2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律——致李义山

浮生命似九连环,心苦熬为九转丹。
九九悲欣归一放,空空得失复何干?
泣诗锦瑟期尘拂,凝梦鲛珠隐玉盘。
花不伤春自开落,瓣香拈取沁心安。


心苦―心安,特如此安排,作呼应流转用。
尘拂――拂尘又称尘拂。
玉盘――月的别称。佛经把“真如佛性”比喻为月,佛经云“今我所说,犹月行空,清净无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2 17:25:39 | 只看该作者
李商隐曾正式皈依智玄大师,因患眼疾,昼夜虔诚礼诵大师所授《天眼偈》,不日疾愈如初,从此对佛法深信不疑,常追随大师住寺为“行者”。诗人后期的大量诗作,反映了他在佛法深透义理薰修之下,了悟人生苦空无常的实相见地,同时改变了他过去那种受伤、悲怨、颓废无奈的心境,而步人了—个开朗明快、自由自在的清净王国。李商隐死后,陕西风翔府的佛门信众,特地为李商隐也造了—尊手持拂尘的塑像,侍立在智玄法师的身旁,把他列入佛门“传灯录”,也了却李商隐临终“某志愿削染为玄弟子”的心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1

主题

3915

帖子

47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37
板凳
发表于 2017-11-12 17:47: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佛经把“真如佛性”比喻为月,佛经云“今我所说,犹月行空,清净无碍……”,让我联想到一首禅诗: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古今也不知有多少修行人于此开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2 18:13:08 | 只看该作者
结庐者 发表于 2017-11-12 17:47
佛经把“真如佛性”比喻为月,佛经云“今我所说,犹月行空,清净无碍……”,让我联想到一首禅诗:千江有水 ...

嗯,是有这样一联。佛经中有很多妙喻,《法华经》说“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自古开悟需要祖师或善知识印证,开悟的也不会做广告,所以这是没法实际得知。但经典有记载的倒是能列出大致数字。
另外,这一联,有解悟的,有开悟的,解悟不一定开悟,但开悟的一定解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1

主题

3915

帖子

47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37
5#
发表于 2017-11-12 18:44: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山海风云客 发表于 2017-11-12 18:13
嗯,是有这样一联。佛经中有很多妙喻,《法华经》说“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自古开悟需要祖师或善知 ...

是的,诸如“前三三后三三”之妙法,若无无上之般若智慧,恐怕连解释都难,更不提解悟开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主题

1301

帖子

33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8
6#
发表于 2017-11-12 19:14:32 | 只看该作者
花不伤春自开落,瓣香拈取沁心安。见禅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326

帖子

31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46
7#
发表于 2017-11-12 19:17: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结庐者 发表于 2017-11-12 18:44
是的,诸如“前三三后三三”之妙法,若无无上之般若智慧,恐怕连解释都难,更不提解悟开悟了。 ...

愿向两位请教:诸佛要教给世人的智慧,其初衷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1

主题

3915

帖子

47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37
8#
发表于 2017-11-12 19:24: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师曾咐嘱,佛不谈“空”,“空”本身也是相,住空也是住相。金刚经上佛说不住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楞严经上佛也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当然,这都是佛的般若智慧。般若有五等,是实相般若,是境界般若,是文字般若,是方便般若,是眷属般若。佛在般若那头,世人在般若这头,当真是“不可思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1

主题

3915

帖子

47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37
9#
发表于 2017-11-12 19:48: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棹五湖 发表于 2017-11-12 19:17
愿向两位请教:诸佛要教给世人的智慧,其初衷是什么?

诗兄言重,请教不敢当。说个故事吧。
曾经有位很有学问的出家人,确实有点学问,于是自己想要去注解佛经,就把这个念头告诉了自己的师父。师父说,善哉善哉,你很有学问,注解佛经是件好事情。师父不紧不慢地又端来一碗水,里面放了七粒米,又放了一双筷子,问他道,你知道我这是什么意思吗?答曰不知。师父说,我的意思你都不知,你能知道佛的意思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07:54:11 | 只看该作者
结庐者 发表于 2017-11-12 18:44
是的,诸如“前三三后三三”之妙法,若无无上之般若智慧,恐怕连解释都难,更不提解悟开悟了。 ...

嗯,这样的公案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18 13:13 , Processed in 0.1045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