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第十期每周一首题图诗词作业集合帖 [打印本页]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9-1-13 19:20
标题: 第十期每周一首题图诗词作业集合帖
本帖最后由 古月求衣 于 2019-1-13 21:03 编辑

第十期每周一首题图诗词作业集合帖

《清平乐  题图》
文/古月求衣
茫茫白雪,四下人烟绝,天上孤清悬皓月,映照红墙宫阙。
辉煌岁月几多,曾经统领山河。旧日皇城犹在,此时没了笙歌。

《采桑子    题图》
文/愚读轩吟
朱阑素裹冰轮满,一许痴情。难解痴情,谁在深宵把泪零?
晓星飞起平沙雁,寂寞长更。寂寞长更,总误心期总忆卿。

《太常引.题图》
文/桐影
依稀梦里过平遥。永夜荻花飘,玉镜转寒霄。更幽冽,添些寂寥。
朱栏白瓦,歌台舞榭。衡巷酒旗摇,村犬数声嘷。门深处,猜枚兴高。

《七绝   题图·寻古》
文/苍山如海
寻古谯楼访李唐,冰轮依旧角铃凉。
不闻羽衣霓裳曲,大地茫茫梦一场。

《蝶恋花.题图》
文/醉了
檐马泠泠风卷坠。豁眼山河,雪霰翻云碎。一夜倾城银白砌,惹谁引笛梅花吹。
孤月射辉千里外。底事沉浮,酒冷围炉焙。纵是严寒狂未霁,无如别恨思难寐。

《雪霁》
文/西窗听雨
阁榭亭台连雪野,山光晓色望无涯。
一轮跃跃原犹出,更尽长天万里霾。

《七律~两由之》
文/一醉千愁人
寂寂青山怪可怜,迢遥北向望长安。
不如柳尽芳堪尽,无那地偏心自偏。
顾影何难灯下问,寄身尚易发中摊。
凌寒未是今宵雪,入骨能知是月圆。

《无题》(新韵)
文/春风不度玉门关
朱门寂寂月光柔,飞雪中天送晚秋。
莫叹红颜容易老,青山一瞬也白头。

《题图》
文/一棹五湖
道是无情却有晴,昔来几度玉蟾生。
栏前一夜纷飞雪,错把朱城认旧京。

【题图】
文/青穹淡月
独在城头忆故人,两情相愿不沾尘。
那年此处浑无雪,唯有高天月一轮。

【题图  雪月同辉】
文/历阳勒氏
雪飞月照古来奇,难道天公故作诗?
红楼莫做桃源静,一扫尘霾醒悟迟。

《题图  瑞雪兆丰年》
文/江强
明月出凡尘,天官赐福人。
纷纷扬白玉,锭锭雪花银。

《天净沙》
文/晓风携夜露
依山傍水兴城,小亭檐角垂缨,圆月朱门雪景。风平浪静,换来天地清明。

《题图   采桑子》
文/凌零
倾城月舞纷纷雪,独自登楼,最怕登楼,梳罢新妆却白头。
无风偏起心头浪,见也难休,别亦难休,一曲阳关到汴州。

《题图》
文/遗恨
明月鉴于史,相思老在山。
楼台犹捧雪,謂我恋长安。

《秦楼月》
文/子弋
西楼倚。满城飞雪人难寐。人难寐。明明如月,盈盈如泪。
长安深处朱门闭,檐铃湿重寒霜里。寒霜里。宫墙东角,梅花凋未?

【七绝   雪夜空月】
文/邓君曙
茫茫宫阙透红墙,雁断溪山覆素妆。
独有冰轮檐角挂,西风疾疾夜鸣廊。

《题图  逢雪遥思》
文/栖梧
琼楼伫倚近黄昏,雪后云城水墨魂。
玉树庭间枝更瘦,银铃檐角语还温。
轻笼翠袖栖寒色,极望群山拭泪痕。
一念思将天上月,遥遥那处是梅村。

《七绝   雪夜月》
文/笛里关山月
白雪红楼玉烛光,欲眠澹月探寒床。
嫦娥应晓相思苦,还引离人梦故乡。

【五律•题图】
文/摇光
空悬白玉盘,照我影阑珊。
一夜梨花舞,千山暮色寒。
离怀伤逝水,风雪满长安。
忽起相思意,还教笔墨残。

《踏莎行·登楼别饮》
​续冰公子/文
​​薄雾迷云,远山对月。​等楼望尽长安阔。​风流千古事悠悠,​个中谁是真豪杰!
​​檐角吊铃,城头飞雪。​阳关一出音尘绝。​来年可识异乡人?​杏花村饮西风烈。

《秦楼月.题图》
文/何枝可依
音尘绝,高楼望断寒空月。寒空月,红墙深巷,几家圆缺。
香笺未解心头结,残灯欹枕萧声咽。萧声咽,关山梦里,漫天霏雪。

《浣溪沙  题图》
文/寥廓冬雪
梦里高台大雪飞。万家寂静曙光微。风铃檐下自闲垂。
望断依稀来客路。不知懵懂去时迟。空余月色写清诗。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9-1-13 22:06
第十期题图诗词作业分评(上)


《清平乐  题图》
文/古月求衣
茫茫白雪,四下人烟绝,天上孤清悬皓月,映照红墙宫阙。
辉煌岁月几多,曾经统领山河。旧日皇城犹在,此时没了笙歌。
——上阕如入图画俯瞰,勾勒全景。茫茫白雪,四下人烟绝,此处重重楼宇,却言“人烟绝”,似正以旧都空城立意,埋下伏笔。天上孤清悬皓月,映照红墙宫阙,壮丽而苍凉,暗蕴历史幽情。
下片咏史情怀。回首曾经盛世,而今“旧日皇城犹在,此时没了笙歌”,因上阕“人烟绝”,所以追忆往昔盛世繁华,相应以“笙歌”(歌舞升平)之人事衬托,对比对比之下,融入了深刻的历史沧桑感!


《采桑子    题图》
文/愚读轩吟
朱阑素裹冰轮满,一许痴情。难解痴情,谁在深宵把泪零?
晓星飞起平沙雁,寂寞长更。寂寞长更,总误心期总忆卿。
——小鱼兄于此皓月朱城之前亦能出相思之意,看来一年多来浸淫纳兰诗词之深啊。只是为啥不学纳兰“夜深千帐灯”般大气之作呢?哈哈

上阕,朱阑素裹冰轮满,收图于句,以朱阑素裹为背景,以冰轮满(圆月)为诗媒情麯,催生出“相思之意”。谁在深宵把泪零?对月如此,“难解”如此,一何情深。

下阕,晓星飞起平沙雁,凄清晨景衬托。“晓星”,承“冰轮”、“深宵”,推及到下句“长更”意,见通宵未眠,这寂寞长更,寂寞长更啊,我“总误心期总忆卿”,两短句重复颇为自然,颇有漫漫难捱之意,并非仅仅因为词律常格也。


《太常引.题图》
文/桐影
依稀梦里过平遥。永夜荻花飘,玉镜转寒霄。更幽冽,添些寂寥。
朱栏白瓦,歌台舞榭。衡巷酒旗摇,村犬数声嘷。门深处,猜枚兴高。
——此词将图片作为平遥古城进行刻画,仿佛氤氲入梦,进行了一次写生小品,极富古典气息和传统生活情趣。
上阕,依稀梦里过平遥,首句叙述,悠悠入梦,以下皆为梦境——永夜荻花飘,玉镜转寒霄,“飘”“转”二字静中写动、以动衬静,清旷幽寂,两句时空兼顾。“更幽冽,添些寂寥”,补写整体气氛
下阕,朱栏白瓦,歌台舞榭。衡巷酒旗摇,村犬数声嘷,有似工笔画,巨细兼到声色兼有,由远及近由面到点,镜头由散到焦,颇有次第。断句实则按韵句为宜,舞榭处逗,摇出句。
结句,门深处,猜枚兴高。为特写,为焦点,千里来龙到此结穴,由境到人,赋予前面画面镜头以灵魂,以极其温馨雅致的生活气息和传统情趣深深吸引读者,却又以“深处”二字作入园假山,给予读者以不尽的想象!此结句联系前面,有似姜夔《齐天乐 蟋蟀》由上阕到下阕出现“笑呼灯篱落,世间儿女”之词句,只不过姜夔是“以乐景写哀”之反衬句,桐影老兄此处为理想之中心句,用意不同。
猜枚,中国民间饮酒时一种助兴取乐的游戏。多用为酒令。其法是把瓜子、莲子或黑白棋子等握在手心里,让别人猜单双、数目或颜色,猜中者为胜,不中者罚饮。我们现在家族酒桌上还偶有此例。

此诗不做寄托,只以梦境形式进行了一次写生,却颇为亲切怡情,诗情模式有似刘长卿之“日暮苍山远”一绝;也可以说有寄托,寄托了作者心底理想的生活环境与方式。

太常引,仙吕宫宫调,又名"太清引"“腊前梅”等。词谱要求两结句倒数第二字定要去声,因此上片“寂”之入声宜为去声。结尾上三下四,上三为豆,不能断了语义。此调适于轻悠内容,亦适于婉约,遣字不需狠硬重猛。


《七绝   题图·寻古》
文/苍山如海
寻古谯楼访李唐,冰轮依旧角铃凉。
不闻羽衣霓裳曲,大地茫茫梦一场。
——此诗如题,借阅图抒访古之意,表达一种深深的怀古幽情!
寻古谯楼访李唐,冰轮依旧角铃凉,就图片中细节细致刻画,尤其“角铃”一物,想来大唐盛世之时,随风摇曳,悠悠细语,而今沉寂凄凉,默然无声,说不尽的历史沧桑~~

不闻羽衣霓裳曲,大地茫茫梦一场,霓裳羽衣曲,何等富丽悠扬,而今宫殿冰天雪地,真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此题画诗,偏着重通过图片细节从声音上书写感慨,仿佛读者面对的不是死寂的图片,而是亲临其境,其繁华衰落之始终一一亲历,如此得来的感慨不是一般深刻!


《雪霁》
文/西窗听雨
阁榭亭台连雪野,山光晓色望无涯。
一轮跃跃原犹出,更尽长天万里霾。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澹。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澹者不大。此三远也。”

前半作平远之大背景,刻画细致有层次。阁榭亭台连雪野,山光晓色望无涯,由近处之台榭逐渐远及雪野、山等,正是平远视之,其色对着诗句联想正“有明有晦”,画意“冲融而缥缥缈缈”也!
一轮跃跃原犹出,更尽长天万里霾。后半进行特写与大笔勾勒,前半取势平与横,后半取势纵与高,笔势雄放,语句立意高远!唯“原犹出”三字稍嫌费解。


《七律~两由之》
文/一醉千愁人
寂寂青山怪可怜,迢遥北向望长安。
不如柳尽芳堪尽,无那地偏心自偏。
顾影何难灯下问,寄身尚易发中摊。
凌寒未是今宵雪,入骨能知是月圆。
——两由之,题目新奇,鲁迅曾有“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之诗句,自有其意,且看此处作者何来“两由之”。

首联,寂寂青山怪可怜,迢遥北向望长安。言青山可怜,因其迢遥千里,只能北向长安望穿秋水,长安,此处为泛指,指代理想之地。首联运用比拟手法写山,有似老杜之“群山万壑赴荆门”,而写意则有似兴法,实亦衬人“可怜”,后面将提到。
“怪可怜”,纯用口语,绝句中多,律诗中少,不过这不是重要的,根据“两由之”题目,和第四句“地偏心自偏”,“怪”字何不用“亦”字,合上而照顾两全?如同老杜《野人赠樱桃》首句“西蜀樱桃也自红”之“也”字,将野人所赠樱桃与当年大明宫敕赐樱桃联系起来,感慨遥深!

颔联,不如柳尽芳堪尽,无那地偏心自偏。前句大致描写当下凋零物事,“不如”“堪”于句中组合来,用意费解。无那地偏心自偏,前三句皆为“地偏”之细致写照,“心偏”又于意云何?此句承上启下,关键句!

颈联,顾影何难灯下问,寄身尚易发中摊。上承“心偏”,细写顾影自怜、客寄鬓白之意。发中摊,客愁体现于鬓发之意,古来愁白发,多用鬓字,因于鬓处先见易见,发字体验不如鬓字,本身又多意。
尾联,凌寒未是今宵雪,入骨能知是月圆。言孤寂寒愁入骨,惟有高天圆月知尔,寄情于月,写尽“心偏”只愁情。

这时回过头再看题目“两由之”,可知是“地偏心偏两由之”也,乃愁难禁而无可奈何之意,前三“地偏”由之,后四“心偏”由之,第四句中心句承上启下也,意脉大致如此!
按韵部,应标新韵了。奇数句之山,堪,难,寒,同韵脚字稍多。


《无题》(新韵)
文/春风不度玉门关
朱门寂寂月光柔,飞雪中天送晚秋。
莫叹红颜容易老,青山一瞬也白头。
——此诗借图片情景之瞬间体验,以诙谐笔调比兴手法抒发人生之普遍体验,感慨中也暗涵一份达观在。

朱门寂寂月光柔,大背景一句概括。整首诗只有前二字略涉及图片内容,但“朱门”二字取角度稍偏,未能概全,更多提现一种概念,形象性不足(朱门,指古代王侯贵族的府第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後泛指富贵人家)。感觉未若“朱楼”适合,富有立体感,富丽华美的楼阁之意,。
飞雪中天送晚秋,雪和晚秋同时出现,乍看似矛盾,中间着一“送”字,赋予一种时空瞬间变换感,同时为下文人生易老之感慨铺垫蓄势。

莫叹红颜容易老,青山一瞬也白头。此两句转句势足,合句意满,水到渠成相得益彰!尾句源于一副对联——
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
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人们常常慨叹人生易老江山依旧,而此时呢,红颜固然易老,你看青山,不也是如此么?林则徐《塞外杂咏》也有类似诗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可供一并参详。
此对联句单独看,只是构思新颖,诗意还不算充分,但一经作者安排入诗,在铺垫已足的前提下,再恰切运用“莫”“也”之虚词进行转折解说,把图片中原本一瞬间的自然景观赋予人类情感,以比兴手法抒发感慨和进行劝喻,诗味顿出诗意盎然,诙谐中尤有一份理趣达观在!

《题图》
文/一棹五湖
道是无情却有晴,昔来几度玉蟾生。
栏前一夜纷飞雪,错把朱城认旧京。
——道是无情却有晴,无情何谓?昔来几度玉蟾生,昔来,昔日何日如此挂心?几度玉蟾,每每对月(应“有晴”),赖以排解,其情何若?前半悬念重重。

栏前一夜纷飞雪,错把朱城认旧京。旧京,古都旧都之意。面对如此雪月,一时恍然错认是旧京,才醒悟原来此身久处朱城异地!照应前半悬念,结构有致!

【题图】
文/青穹淡月
独在城头忆故人,两情相愿不沾尘。
那年此处浑无雪,唯有高天月一轮。
——此诗极写相思之情、情意之高洁。

独在城头忆故人,两情通透不沾尘。首句书“独忆”,次句表高情深情。
那年此处浑无雪,唯有高天月一轮。以追忆形式再现昔日两情相愿。此处运用蒙太奇手法,此图如同当下之情景,在氤氲回忆中,浮现并叠加了另一幅相近场景:那年,此处,高天月~~唯独没有雪。在这蒙太奇手法中,如今身处此图境,有雪,有我,无君;昔日身处此处,无雪,我与君两情相愿,两幅场景叠相放映,不言相思而感相思之深。前半“无尘”伏笔,而后半“高天月”应之,更兼有“雪”,无尘意更近一层;同时前面“两情”,后面“唯有”,亦有照应。
此诗眼前景口头语,语浅情深,照应有致!


《题图  瑞雪兆丰年》
文/江强
明月出凡尘,天官赐福人。
纷纷扬白玉,锭锭雪花银。
——明月出凡尘,发端清高不凡,但相对于第二句,此句却是作为“(将)赐福人”之“天官”的陪衬背景出现,场面刻画富丽清旷!
纷纷扬白玉,锭锭雪花银,语意诙谐有似新年画,颇似专作贺岁诗而来!


《题图   采桑子》
文/凌零
倾城月舞纷纷雪,独自登楼,最怕登楼,梳罢新妆却白头。
无风偏起心头浪,见也难休,别亦难休,一曲阳关到汴州。
——此词写离愁别恨。
上阕,倾城月舞纷纷雪,大背景,独自登楼,叙述,有似戏剧开场;最怕登楼,抒情,并留下悬念,所怕何事?
梳罢新妆却白头,此句两解:一则“纷纷雪”,登楼伫立时间久,致“白头”,暗蕴心底意绪;二则因“最怕”,别有忧愁,登楼自有其不可遏制之状,直欲令人“白头”。一个“却”字作转,绾合上述两种情况,暗蕴愁绪逼人之甚!此句承“最怕”继续悬念,令读者追索欲解之。

下阕,无风偏起心头浪,换头首句仍不道破,极写心绪起伏不平,整篇到此蓄势已足。
见也难休,别亦难休,见,知不久将别,故难休;别,不知何时再见,故亦难休!一曲阳关到汴州,阳关,指阳关三叠之曲,古人离别经常传唱。汴州,联系前后,似应指词中人所在之地,非离去人所赴之地,故“到”字酌当更佳。

此词章法如上,前面大半含蓄蓄势,令人欲绝,后半直吐心声,令人愁闷低回,此其特色!


《题图》(新韵)
文/遗恨
明月鉴于史,相思老在山。
楼台犹捧雪,謂我恋长安。
——此诗虽写相思题材,却笔法老成高远,不着重于相思之人之事之情的直观抒发,一点而过,再点婉转;而着重于悠远清真之背景衬托,赋予相思以厚重沧桑感,别有风致!

明月鉴于史,鉴,照也,明月从古照至今,暗蕴相思亦似从古至今一般长久;同时,亦可引申此相思之情明月可鉴之意;特用“史”字,似特意表明相思亦是历史之必然一部分,与史共存!
相思老在山,老字作使动用法,“思君令人老”,老在这重重山间;同时,相思与山搭配,似有山盟海誓、相思重如山之意,甘心老于此事,可见相思之深之至!
此两句遣词造句之多意性,使得诗句高古厚重,內蕴丰富深刻,五言如此,确实别具一格!

楼台犹捧雪,读此第三句,再回看前两句,原来诗人始终于楼台独立之情景氤氲浮现。捧雪,凝视,怜惜?联想起?感慨时序?不得而知,只觉词句一转,必有后话。
謂我恋长安,似源于网上流传之“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某”诗句。引用来,同样暗作否定之语:与地无关,只关伊人!字面不置可否,而话里自有怀抱,颇有余味!
前半蕴理,后半白描,涉及中心词一带而过,确堪品味!


【七绝   雪夜空月】
文/邓君曙
茫茫宫阙透红墙,雁断溪山覆素妆。
独有冰轮檐角挂,西风疾疾夜鸣廊。
——茫茫宫阙透红墙,雁断溪山覆素妆。“透”字新颖,联系“素妆”,源于雪之覆盖,不言雪而雪意出。两句细致刻画大背景。
独有冰轮檐角挂,西风疾疾夜鸣廊。檐角挂月,景中蕴情,西风鸣廊,声中有人,两句结合“雁断”意象,含蓄蕴借,象中有意,意境凄寂悠远,引人遐思!前半紧密后半疏朗,意于象外!

老杜在《大云寺赞公房四首》有“夜深殿突兀,风动金锒铛”之诗句,锒铛,悬铃之意。图片中檐角挂有悬铃,如把“西风”与此悬铃结合来写,当意境悠然自远,极富神韵!周紫芝在《竹坡诗话》里说:“作诗正要为所见耳,不必过于奇险。”有一年他游蒋山(今南京紫金山),夜上宝公塔,时月未出,塔临大江,风动风铃,锵然有声,他忽然记起杜甫的一句诗“夜深殿突兀,风动金锒铛”,简直就像从自己眼下口中说出来的话一样。
此处想起这个典故,一则图中所有,联系邓君曙诗友结句借机道来同赏;二则联系图片和结句有一点感想,恰亦道来。


《七绝   雪夜月》
文/笛里关山月
白雪红楼玉烛光,欲眠澹月探寒床。
嫦娥应晓相思苦,还引离人梦故乡。
——此诗以图片为背景,极写离人思乡之情。
白雪红楼玉烛光,欲眠澹月探寒床。此两句句法模式有似王翰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前句背景物事,极尽冷艳华美之致;后句承之描写夜眠情景,“欲眠”二字一顿,“澹月探寒床”一体。“欲眠”,实则辗转难眠之意;“寒”字于整体风格氛围之外很是显眼,埋下伏笔,也暗蕴“心绪寒”之意。

嫦娥应晓相思苦,还引离人梦故乡。一转一合,语言流畅自然,而情致委婉蕴藉。结构意脉上,“嫦娥”承“澹月”,“相思苦”承“欲眠”“寒”,故第三句转中亦作解。“引”,指引接引,嫦娥殷勤致意,协助离人梦归故乡,济人之苦成人之美。

此诗笔法婉转,意脉流畅。唯相对于图片,意像不够阔大深远,联系白石《踏莎行》“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之相关句,如相应加入图中之“山”意,则背景和意象显得阔大深远,能更好地衬托离别之难相思之苦,相得益彰也!

【五律•题图】
文/摇光
空悬白玉盘,照我影阑珊。
一夜梨花舞,千山暮色寒。
离怀伤逝水,风雪满长安。
忽起相思意,还教笔墨残。
——此诗前半景后半情,写相思之意。

首联,空悬白玉盘,照我影阑珊。白玉盘之称呼源于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听名字即如此美好;而“空悬”二字一扫,只因“照我影阑珊”。开篇定下基调。
颔联,一夜梨花舞,千山暮色寒。承首联续写图片情景,流水对很是流畅,句意和感情色彩却相反,灵动绝美与冷寂寥廓结合,与首联一正一反同样模式,诗中意绪在此两组一正一反中已呼之欲出。
颈联,离怀伤逝水,风雪满长安。所以正而皆反,只因“离怀”。诗人所在之长安,也不再美好,却是“风雪满”之难禁!
尾联,忽起相思意,还教笔墨残。点明相思及对之无可奈何之意。“忽起”一词不恰,前半已有伏笔,而“离怀伤逝水”一句尤其道得明显,所以“忽”字需酌。


《秦楼月.题图》
文/何枝可依
音尘绝,高楼望断寒空月。寒空月,红墙深巷,几家圆缺。
香笺未解心头结,残灯欹枕萧声咽。萧声咽,关山梦里,漫天霏雪。
——此词怅叹离合悲欢之感。
上阕,音尘绝,高楼望断寒空月。音信断绝,望月寄托,氛围高旷冷寂。
寒空月,红墙深巷,几家圆缺。按照词律,“寒空月”自应叠韵,然重沓三字,意蕴已由个人望月转入普遍望月,而各生圆缺之叹。
下阕,香笺未解心头结,“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故寄托“香笺”,怎奈“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故又“残灯欹枕”,奈又听得“萧声咽”,萧字笔误,应为“箫”;此七字句根据句意应该上四下三断开读和理解,箫声为“几家圆缺”中之某家某人所吹,同意绪者不独“我”也,不然前后情景矛盾。
萧声咽,关山梦里,漫天霏雪。此梦亦非独“我梦”,这茫茫关山,有多少难禁离愁别绪者之梦魂冥冥来去,徘徊在这“漫天霏雪”中难以释怀~~

此词想象自己伫立于图片楼头,深入设身体验,推及于人,感慨深沉悠远,意境苍凉遥深,别具特色!
作者: 凌零    时间: 2019-1-13 23:26
风云客辛苦了,敬茶!
作者: 鲁民    时间: 2019-1-13 23:50
欣赏学习并问候!
作者: 遗恨    时间: 2019-1-14 00:57
风云大哥辛苦。尾句.謂我恋长安确实出自殊同.世人谓我恋长安,对其句很能表达我对长安之情,所以此处借用了,上期作业也用了,世人謂我心随柳!长安让我爱恨交织,无关风月,只在其身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9-1-14 06:25
《清平乐  题图》
文/古月求衣
茫茫白雪,四下人烟绝,天上孤清悬皓月,映照红墙宫阙。
辉煌岁月几多,曾经统领山河。旧日皇城犹在,此时没了笙歌。
——上阕如入图画俯瞰,勾勒全景。茫茫白雪,四下人烟绝,此处重重楼宇,却言“人烟绝”,似正以旧都空城立意,埋下伏笔。天上孤清悬皓月,映照红墙宫阙,壮丽而苍凉,暗蕴历史幽情。
下片咏史情怀。回首曾经盛世,而今“旧日皇城犹在,此时没了笙歌”,因上阕“人烟绝”,所以追忆往昔盛世繁华,相应以“笙歌”(歌舞升平)之人事衬托,对比对比之下,融入了深刻的历史沧桑感!

非常感谢风云兄的精彩点评!无以答谢,谨以小诗聊表心意——

妙手厨师小炒锅,堪将美味比鸡鹅。
休嫌只是寥寥语,中肯之言不在多。
作者: 春风不渡玉门关    时间: 2019-1-14 15:30
古月求衣 发表于 2019-1-14 06:25
《清平乐  题图》
文/古月求衣
茫茫白雪,四下人烟绝,天上孤清悬皓月,映照红墙宫阙。

古月兄此阙用语不多但韵味十足,更兼风云斑斑精彩点评,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作者: 春风不渡玉门关    时间: 2019-1-14 15:45
《无题》(新韵)
文/春风不度玉门关
朱门寂寂月光柔,飞雪中天送晚秋。
莫叹红颜容易老,青山一瞬也白头。
——此诗借图片情景之瞬间体验,以诙谐笔调比兴手法抒发人生之普遍体验,感慨中也暗涵一份达观在。

朱门寂寂月光柔,大背景一句概括。整首诗只有前二字略涉及图片内容,但“朱门”二字取角度稍偏,未能概全,更多提现一种概念,形象性不足(朱门,指古代王侯贵族的府第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後泛指富贵人家)。感觉未若“朱楼”适合,富有立体感,富丽华美的楼阁之意.
     写完自我感觉有哪里没对,斟酌很久也未知究竟,经风云斑斑一番评说甚是有理,改朱楼好。
飞雪中天送晚秋,雪和晚秋同时出现,乍看似矛盾,中间着一“送”字,赋予一种时空瞬间变换感,同时为下文人生易老之感慨铺垫蓄势。

莫叹红颜容易老,青山一瞬也白头。此两句转句势足,合句意满,水到渠成相得益彰!尾句源于一副对联——
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
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人们常常慨叹人生易老江山依旧,而此时呢,红颜固然易老,你看青山,不也是如此么?林则徐《塞外杂咏》也有类似诗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可供一并参详。
此对联句单独看,只是构思新颖,诗意还不算充分,但一经作者安排入诗,在铺垫已足的前提下,再恰切运用“莫”“也”之虚词进行转折解说,把图片中原本一瞬间的自然景观赋予人类情感,以比兴手法抒发感慨和进行劝喻,诗味顿出诗意盎然,诙谐中尤有一份理趣达观在!
      此联只是偶然得之,但深恐与古人之意暗合,曾一度想改过,后得古月兄转告斑斑之意又反复思量,最后决定保留。更让我知道原来还有林则徐之---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如此动人的佳句,多谢风云斑斑细细讲解与评说,让人受益菲浅,遥谢

作者: 春风不渡玉门关    时间: 2019-1-14 15:48
细细看了一遍,似乎漏评了雪姐的浣溪纱?还是专门留待第二轮?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9-1-14 15:59
春风不渡玉门关 发表于 2019-1-14 15:48
细细看了一遍,似乎漏评了雪姐的浣溪纱?还是专门留待第二轮?

风云客也太忙了,尚未完成的点评只能“未完待续”了!
作者: 苍山如海    时间: 2019-1-14 19:07
《七绝   题图·寻古》
文/苍山如海
寻古谯楼访李唐,冰轮依旧角铃凉。
不闻羽衣霓裳曲,大地茫茫梦一场。
——此诗如题,借阅图抒访古之意,表达一种深深的怀古幽情!
寻古谯楼访李唐,冰轮依旧角铃凉,就图片中细节细致刻画,尤其“角铃”一物,想来大唐盛世之时,随风摇曳,悠悠细语,而今沉寂凄凉,默然无声,说不尽的历史沧桑~~

不闻羽衣霓裳曲,大地茫茫梦一场,霓裳羽衣曲,何等富丽悠扬,而今宫殿冰天雪地,真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此题画诗,偏着重通过图片细节从声音上书写感慨,仿佛读者面对的不是死寂的图片,而是亲临其境,其繁华衰落之始终一一亲历,如此得来的感慨不是一般深刻!

非常感谢风云兄的精彩点评!辛苦了,敬茶!学到很多知识!吾之良师!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9-1-14 20:34
凌零 发表于 2019-1-13 23:26
风云客辛苦了,敬茶!

多谢凌零老兄雅意!遥致问候!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9-1-14 20:35
鲁民 发表于 2019-1-13 23:50
欣赏学习并问候!

问好鲁大侠!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9-1-14 20:35
遗恨 发表于 2019-1-14 00:57
风云大哥辛苦。尾句.謂我恋长安确实出自殊同.世人谓我恋长安,对其句很能表达我对长安之情,所以此处借用了 ...

遗恨兄弟之“恨”隐藏过深啊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9-1-14 20:36
古月求衣 发表于 2019-1-14 06:25
《清平乐  题图》
文/古月求衣
茫茫白雪,四下人烟绝,天上孤清悬皓月,映照红墙宫阙。

古月兄抬爱,多谢雅意!问好!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9-1-14 20:39
春风不渡玉门关 发表于 2019-1-14 15:30
古月兄此阙用语不多但韵味十足,更兼风云斑斑精彩点评,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

古月兄此词很是有致!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9-1-14 20:41
春风不渡玉门关 发表于 2019-1-14 15:45
《无题》(新韵)
文/春风不度玉门关
朱门寂寂月光柔,飞雪中天送晚秋。

春风客气了!古来化用不在少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仅仅改动原作两个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拿唐人成句入词,皆成千古名句,看所用如何,不必过于拘泥。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9-1-14 20:42
春风不渡玉门关 发表于 2019-1-14 15:48
细细看了一遍,似乎漏评了雪姐的浣溪纱?还是专门留待第二轮?

马上贴上下篇。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9-1-14 20:43
古月求衣 发表于 2019-1-14 15:59
风云客也太忙了,尚未完成的点评只能“未完待续”了!

马上贴出,多谢古月老兄体谅!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9-1-14 20:45
(接上)

《蝶恋花.题图》
文/醉了
檐马泠泠风卷坠。豁眼山河,雪霰翻云碎。一夜倾城银白砌,惹谁引笛梅花吹。
孤月射辉千里外。底事沉浮,酒冷围炉焙。纵是严寒狂未霁,无如别恨思难寐。
——此词由景入情写别恨。
上阕,“檐马泠泠风卷坠”,正可谓先“声”夺人,引人入胜!“风卷坠”,见风之劲。檐马,也名“铁马”,“风铎”,现代风铃的前身。源于中国古代的占风铎,主要用于占卜,古人也有用它判断风向的。
“豁眼山河,雪霰翻云碎。一夜倾城银白砌”,听声转意于视觉,故“豁然”,风卷雪乱,一夜之间倾城如粉妆玉砌,“倾城”不妨多义理解,兼绝美之意。
“惹谁引笛梅花吹”,吹,四声,名词。如此景致引入人事情景,在前面苍凉空旷的背景下转出一角清旷哀亮。
上阕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几乎俱全,布景极有次第,意脉清晰,顺畅自然!

下阕写酒浇别恨,寒夜难寐。
“孤月射辉千里外”,月光较为柔和,光线不似阳光光线万道,“射”字稍嫌硬涩,张孝祥有“素月分辉”句,曹植有“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陶渊明有“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句;冷峻些的有《花间集》魏承班“皓月泻寒光、割人肠”。综合来体会可感“孤月#辉”如何更恰,只是一点感觉。
“底事沉浮,酒冷围炉焙”,底事,不言明而意蕴更深;酒冷,暗示曾热,又何事冷却,又何事重温?皆有伏笔。
“纵是严寒狂未霁,无如别恨思难寐”,雪天的寒冷并不真冷,冷的是别恨,让人辗转难眠,寒意时时来袭,承前两句,同时遥遥照应上片气息。

整首由景到情,状景如在目前,写情见于言外,层层渲染层层深入,令读者不觉入境受其感染!


【题图  雪月同辉】
文/历阳勒氏
雪飞月照古来奇,难道天公故作诗?
红楼莫做桃源静,一扫尘霾醒悟迟。
——此诗就雪月并存进行丰富想象。
雪飞月照古来奇,难道天公故作诗?把图片非雪明月之矛盾共存想象为天公别出心裁。
红楼莫做桃源静,桃源,有避世自安、恬静自适之意,莫做,想来自有其一番道理在—— 一扫尘霾醒悟迟。桃源求避世静隐,只因尘世纷乱,难寻清平,如今天公安排如此美景奇境,再做消极避世,岂不如同世人皆醒我独醉,孤陋寡闻了。
此诗大意如此,想来作者自有一份祈愿寄托在也!


《天净沙》
文/晓风携夜露
依山傍水兴城,小亭檐角垂缨,圆月朱门雪景。风平浪静,换来天地清明。
——此词作工笔写照,表达一种心目中的理想情景。
中国自古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推崇一种社会模式——政治清明,安定和平;在位者清正廉洁,在野者有序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一派祥和。此词前面几句详细刻画图片景致,结尾两句融入个人情感,内心深处未常不是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感染了诗情,自然出之!


《秦楼月》
文/子弋
西楼倚。满城飞雪人难寐。人难寐。明明如月,盈盈如泪。
长安深处朱门闭,檐铃湿重寒霜里。寒霜里。宫墙东角,梅花凋未?
——此词以图片为所思之地,以想象中之“西楼”为自己所在之地,表达思念之情。
上阕,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衬托思念者之情绪。
开篇“西楼倚”,一幅倚楼望远情景浮现眼前,次句“满城飞雪”点明地点时令,“人难寐”点明缘由。前两句定下基调。接着叠韵一句“人难寐”,重沓自然,暗蕴辗转难眠情状。
“明明如月”,完整借用曹操《短歌行》诗句,意思基本亦用原意,忧愁如月,既写了明月,又融入了心绪;“盈盈如泪”,盈盈状飞雪,比喻为泪落,亦是情与物象融合。

下阕,以社会景物为背景,点明所思之地之事。
“长安深处朱门闭,檐铃湿重寒霜里”,细致刻画所思之地——图片,总体背景和细致之处。
“寒霜里。宫墙东角,梅花凋未?”化用王维“寒梅著花未”诗句诗意,表明所思,以物指代,经过前面种种铺垫烘托,结尾点明立意!

此词前自然物事做背景,为思念者所在,后社会物事作背景,为所思之地,结尾又以自然物事之梅绾合两项,层次清晰,意脉完整!


《题图  逢雪遥思》
文/栖梧
琼楼伫倚近黄昏,雪后云城水墨魂。
玉树庭间枝更瘦,银铃檐角语还温。
轻笼翠袖栖寒色,极望群山拭泪痕。
一念思将天上月,遥遥那处是梅村。
——立意如题。

前半“逢雪。

首联,琼楼伫倚近黄昏,雪后云城水墨魂。作者深入体验图片,并进行创作前的神思,图片为实境,自己为实境中人。“水墨魂”,在当假为真的情形下,反过来将“假之真”再次形容为“假”(水墨),仿佛本来就是真一样,此真入境之笔!

颔联,玉树庭间枝更瘦,银铃檐角语还温。玉树有枝能“瘦”,银铃能“语”似“温”,比拟手法状景欲活,令人悠然入画!“瘦”“语“”温”正隐逗题目“遥思”之意。

后半“遥思”。

颈联,轻笼翠袖栖寒色,极望群山拭泪痕。恍然佳人出画,泠然凄然,“思”之情状跃然纸上!

尾联,一念思将天上月,遥遥那处是梅村。前句即“思将天上月”之意,“一念”嫌赘。思将之将,联系前后似动词携带意,携带将欲何如?——遥遥那处是梅村,中间似缺一字(动词)联缀,“遥”或“是”字可调之。“遥遥梅村”,意象意绪悠然自远,饶有余韵!

此律前后两解紧紧围绕题目,前景后情逐步深入,起承转合,章法井然有序,意脉流畅清晰,极个别处圆融更佳。

《踏莎行·登楼别饮》
​续冰公子/文
​​薄雾迷云,远山对月。​等楼望尽长安阔。​风流千古事悠悠,​个中谁是真豪杰!
​​檐角吊铃,城头飞雪。​阳关一出音尘绝。​来年可识异乡人?​杏花村饮西风烈。
——此词立意如题。
上阕写“登楼别饮”之前奏——登楼。
“薄雾迷云,远山对月。​等楼望尽长安阔”,开篇写登楼所见,由自然景致到人事景致,由远及近,意境开阔高远,为后文蓄势。等楼,应是登楼?
“风流千古事悠悠,​个中谁是真豪杰!”登高生感,古来心路!怀古感今,慷慨激昂,颇有“天下英雄出我辈”之气!同时也为“别饮”暗中奠定了不同于“歧路儿女沾巾”之意态。

下阕写“登楼别饮”之中心——别饮。
“檐角吊铃”,不禁想起“梦驼铃”歌曲,悠远深情,牵人心绪!“城头飞雪”,苍凉而缠绵,“今我往矣,雨雪霏霏”,别饮之大背景如许!
“阳关一出音尘绝”,此去茫茫大漠,前路如何?终于难以抑制别恨,脱口而叹!
“来年可识异乡人?​”,来年不知你我何处相见,可还记得?发问悲愁欲绝,想来眼中泪欲下矣~~
“杏花村饮西风烈”,你我切莫伤怀,且在这烈烈西风中饮下这杯杏花村,慷慨别过,保重!一转难抑之悲情,恢复慷慨旷达,正照应上阕风致!
整个下阕读来,颇令人接续联想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尾四句之感——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词整体应该说是彻底改造了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之诗情,换韵味悠长、语老情深、气度从容为激昂慷慨、旷达豪迈!情感上兼有《阳关三叠》之深情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之旷达。遣词造句方面,七言较四言运用得好,四言对句锻炼不够工稳精警,词中四言对句最讲究此种,此处是需要尽善尽美的地方。


《浣溪沙  题图》
文/寥廓冬雪
梦里高台大雪飞。万家寂静曙光微。风铃檐下自闲垂。
望断依稀来客路。不知懵懂去时迟。空余月色写清诗。
——此词似将图中之城作为一个人生驿城来写,于中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上阕雪中万象布景铺垫。
“梦里高台大雪飞,万家寂静曙光微”,高处俯瞰之视角,雪后欲曙,万象净洁冷寂。“风铃檐下自闲垂”,风铃闲垂,时响时静,欲语不语,引人遐思!

下阕引入人生体验与哲思。
“望断依稀来客路”,于此净洁冷寂之中听着风铃,思绪飘然飞跃,雪地上来客留下的足迹遥自远方,不知何所来~~
“不知懵懂去时迟”良久,又似恍然间,不知来客又何时或迟或早离去,足迹遥深向远方,不知何去~~两句结合,颇令人深深思考人生!
“空余月色写清诗”,空留我月下久久伫立,若有所思这写下清诗。

严羽《沧浪诗话》中有一非常精锻段落:“夫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及其致。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此词亦有似如此,以形象思维和丰富敏感的语言艺术演绎一段浓缩的人生场景,读者透过这段场景和形象思维,去品味、感动和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而方式又是品读当下的一种直观体验。
作者: zuile    时间: 2019-1-14 23:03

《蝶恋花.题图》
文/醉了
檐马泠泠风卷坠。豁眼山河,雪霰翻云碎。一夜倾城银白砌,惹谁引笛梅花吹。
孤月射辉千里外。底事沉浮,酒冷围炉焙。纵是严寒狂未霁,无如别恨思难寐。
——此词由景入情写别恨。
上阕,“檐马泠泠风卷坠”,正可谓先“声”夺人,引人入胜!“风卷坠”,见风之劲。檐马,也名“铁马”,“风铎”,现代风铃的前身。源于中国古代的占风铎,主要用于占卜,古人也有用它判断风向的。
“豁眼山河,雪霰翻云碎。一夜倾城银白砌”,听声转意于视觉,故“豁然”,风卷雪乱,一夜之间倾城如粉妆玉砌,“倾城”不妨多义理解,兼绝美之意。
“惹谁引笛梅花吹”,吹,四声,名词。如此景致引入人事情景,在前面苍凉空旷的背景下转出一角清旷哀亮。
上阕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几乎俱全,布景极有次第,意脉清晰,顺畅自然!

下阕写酒浇别恨,寒夜难寐。
“孤月射辉千里外”,月光较为柔和,光线不似阳光光线万道,“射”字稍嫌硬涩,张孝祥有“素月分辉”句,曹植有“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陶渊明有“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句;冷峻些的有《花间集》魏承班“皓月泻寒光、割人肠”。综合来体会可感“孤月#辉”如何更恰,只是一点感觉。
“底事沉浮,酒冷围炉焙”,底事,不言明而意蕴更深;酒冷,暗示曾热,又何事冷却,又何事重温?皆有伏笔。
“纵是严寒狂未霁,无如别恨思难寐”,雪天的寒冷并不真冷,冷的是别恨,让人辗转难眠,寒意时时来袭,承前两句,同时遥遥照应上片气息。

整首由景到情,状景如在目前,写情见于言外,层层渲染层层深入,令读者不觉入境受其感染!



——
山海客娓娓道来!点评犀利精湛到位!引人入胜。辛苦了,学习了,感谢中~
作者: 赵公子    时间: 2019-1-15 00:29
感谢风云客。伤心之人必有怀抱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9-1-15 11:38
zuile 发表于 2019-1-14 23:03
《蝶恋花.题图》
文/醉了
檐马泠泠风卷坠。豁眼山河,雪霰翻云碎。一夜倾城银白砌,惹谁引笛梅花吹。

醉了抬爱,多谢鼓励!不到之处还请指正。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9-1-15 11:39
赵公子 发表于 2019-1-15 00:29
感谢风云客。伤心之人必有怀抱

公子客气。有怀抱有真性情方有真诗!相信公子!
作者: 寥廓冬雪    时间: 2019-1-15 14:22
知道风云很忙很累,但每次却又很期待看到评论。因为这评论不仅贴切而且有所启迪!谢谢啦!
作者: 春风不渡玉门关    时间: 2019-1-15 21:52
山海风云客 发表于 2019-1-14 20:42
马上贴上下篇。

是我太心急了,原来是风云斑斑故意为之,分为了上下集,辛苦了!
作者: 愚讀軒吟    时间: 2019-1-16 11:49
采桑子    题图》
文/愚读轩吟
朱阑素裹冰轮满,一许痴情。难解痴情,谁在深宵把泪零?
晓星飞起平沙雁,寂寞长更。寂寞长更,总误心期总忆卿。
——小鱼兄于此皓月朱城之前亦能出相思之意,看来一年多来浸淫纳兰诗词之深啊。只是为啥不学纳兰“夜深千帐灯”般大气之作呢?哈哈

上阕,朱阑素裹冰轮满,收图于句,以朱阑素裹为背景,以冰轮满(圆月)为诗媒情麯,催生出“相思之意”。谁在深宵把泪零?对月如此,“难解”如此,一何情深。

下阕,晓星飞起平沙雁,凄清晨景衬托。“晓星”,承“冰轮”、“深宵”,推及到下句“长更”意,见通宵未眠,这寂寞长更,寂寞长更啊,我“总误心期总忆卿”,两短句重复颇为自然,颇有漫漫难捱之意,并非仅仅因为词律常格也。
呵呵  夜深千帐灯  故园无此声啊 山一程  水一程  风一更   雪一更   纳兰又何尝不是在相思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9-1-16 18:49
寥廓冬雪 发表于 2019-1-15 14:22
知道风云很忙很累,但每次却又很期待看到评论。因为这评论不仅贴切而且有所启迪!谢谢啦! ...

冬雪大姐如此说折煞风云了,多谢大姐鼓励,我继续努力!遥致问候!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9-1-16 18:50
春风不渡玉门关 发表于 2019-1-15 21:52
是我太心急了,原来是风云斑斑故意为之,分为了上下集,辛苦了!

也不是故意,确实时间紧张,又不想敷衍,所以后七首晚了一天。多谢春风!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9-1-16 18:51
愚讀軒吟 发表于 2019-1-16 11:49
采桑子    题图》
文/愚读轩吟
朱阑素裹冰轮满,一许痴情。难解痴情,谁在深宵把泪零?

小鱼兄的相思味与此不同,糖分太多,岁数大了不适合总吃啊
作者: 愚讀軒吟    时间: 2019-1-17 02:53
山海风云客 发表于 2019-1-16 18:51
小鱼兄的相思味与此不同,糖分太多,岁数大了不适合总吃啊

实践证明老年人相思 能有效防止老年痴呆病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9-1-17 14:20
愚讀軒吟 发表于 2019-1-17 02:53
实践证明老年人相思 能有效防止老年痴呆病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