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第五期每周一首题图诗《霜树》集合帖 [打印本页]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8-12-9 20:57
标题: 第五期每周一首题图诗《霜树》集合帖
本帖最后由 古月求衣 于 2018-12-10 12:33 编辑
《七律.霜树》
文/一醉千愁人
霜树沉沉草亦寒,过鸿飞破暮云残。
正思明月当空照,不奈风花满眼看。
可解春枝拖欠易,未能白发补牢悭。
此时惆怅情多少,一半天涯一半钱。
《题图•霜树》
文/摇光
飒爽凉风卷晚秋,霜枫几叶数离愁。
凭谁共忆春华老,遗我相思雪满头。
《题图#霜树》
文/邪魔老奴
冷杀群芳万木秋,梨花一色染枝头。
寥寥野望春何处,我有相思君可留?
《题图----霜树》(新韵)
文/一樽
梨云凛冽罩银冠,直扯天风断雪山。
瀚海此时开巨浪,一枝指向玉门关。
《题图作业》
文/子弋
野旷冥昭暗,风号老木悲。
冬来须发白,凤去杳无期。
题图《霜树》
文/凌零
一树霜花已尽秋,谁思春色染枝头。
西风萧瑟苍茫处,怎怨冬君不挽留。
‘
《感题霜树图》
文/古月求衣
深秋一夜化新妆,满目青丝尽染霜。
岁月无痕云弄影,诗书有味墨添香。
人生易老天难老,意脉悠长韵更长。
待到春来冰雪化,百花怒放竞芬芳。
《题图.霜树》
文/桐影
琼树漫开六出花,银装素裹白无瑕。
眼前信是三登兆,梦境如斯梦不差。
《题图.霜树》
文/晓风携夜露
曾经碧玉折群腰,历夏经春任雨浇。
一袭红妆猫步急,琼花落处待明朝。
《霜树》
文/兰室清风
雪意凝妆不染尘,簪花谁见看花人?
年年为把东君约,立尽繁华是此身。
《题霜树》
文/遗恨
青衫公子是何人,终为相思误此身。
一袭白衣料应是,当年情债薄于春!
《题图》
文/江强
冰封三尺雪,天地两茫茫。
一白遮千丑,风尘百感伤。
《题图》
文/西窗听雨
紫霭浓云冻不开,刀风割面啸声哀,
相携立尽冰霜劫,会有晴明暖日来。
《题图.霜树》
文/苍山如海
秋娘昨夜试脂霜,巧为桑榆换玉妆。
老树不愁春色晚,琼枝素杪亦风光。
《题图.霜树》
文/安然
白云万朵碎青天,黛树千条染素棉。
遍地新霜心不冷,一杯煮酒笑寒年。
《题图》
文/愚读轩吟
云淡风轻树上霜!黄沙古渡两茫茫!
彩云惆怅知何许?我自题图望月凉!
《七绝·题图》
文/何枝可依
摇落秋寒景色殊,高擎风骨立荒芜。
天公许是生怜意,故赐霜毛护我颅。
《题霜树》
文/笛里关山月
出于毫末欲飞鸣,放眼青云身自行。
叶落酸风知险恶,星霜磨砺任枯荣。
《题图》
文/历阳勒氏
黑云压顶敢参天,不惧风霜改旧颜。
人寰顺道非王者,待得春来焕世间。
《霜树》
文/amonk
霜花皎皎倚云开,宝树婆娑白玉台。
晓日初生惊鹊梦,天河惆怅不重来。
《七绝.题图》
文/醉了
杪欲接云同月邀,琼枝素裹亦妖娆。
西风惩虐凋零叶,春待发时犹更骄。
《题图:霜树》
文/赵公子
上朝云密挡沧浪,环布群茅似抱伤。
银树铮铮风景异,人间何必又悲霜。
《霜树》
文/寥廓冬雪
暗锁彤云雾气茫,一丛枯树染寒霜。
纵然漫卷西风紧,心恋红尘盼暖阳。
《霜树》题图
文/东方香茗
碧玉琼枝一树花,朔风雕塑绽奇葩。
独孤野旷云低暮,伫立霜天月竟华。
岂是嫦娥舒广袖,犹如落雁抱胡笳。
人间自有仙人境,煮雪红泥热酒家。
《霜树》
文/青穹淡月
甘披凛冽霜,任尔朔风狂。
信那严冬后,堪闻春日香。
作者: 摇光 时间: 2018-12-9 21:28
一共23首,比上期还少了点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2-10 08:52
仅仅少了一首。不过这期比原来都出色不少!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2-10 08:53
总评——
此次题图作业较前两期题图诗整体水平提升明显!基本已不再受图画驱使,对着图画硬做言语上的模写肖像功夫,而是开始反客为主,熟练掌握题画诗的形神、虚实技法,炼意明显,注重兴寄,进一步赋予图画以情趣、理致、精神和灵魂。做了图画的主人,让图画来配合我的诗意,这是一个很可喜的整体变化!
并且,在对图画的观察力方面,整体氛围、局部的色调明暗和细枝末节都能根据立意加以选择地准确熔炼入诗。
分评——
《七律.霜树》
文/一醉千愁人
霜树沉沉草亦寒,过鸿飞破暮云残。
——云破月来花弄影分开融入两端。
正思明月当空照,不奈风花满眼看。
——霜树草寒之后,过鸿明月宕开渲染形容氛围,不耐风花拉回主题之图。
可解春枝拖欠易,未能白发补牢悭。
——可解春枝拖欠易,新奇!白发补牢,补牢一词终是勉强。
此时惆怅情多少,一半天涯一半钱。
——融入个人情感。
此律颔联颈联同构,乃“摞眼”之病。律诗的中二联对仗,故句式甚为关键。律诗一般要求颔联、颈联的句式结构不一样,否则称为“摞眼”,是作诗大忌。即使唐人,也有犯之。如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中的颔联、颈联为: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此四句此四句前四字结构完全相同,都是偏正名词短语加偏正动词短语。如果将“芙蓉水”、“薜荔墙”、“千里目”、“九回肠”都看成偏正结构,则四句话结构完全相同,是名副其实的“摞眼”。一犯此忌,诗句就显得呆板了。
《七律•霜树》
文/摇光
飒爽凉风卷晚秋,霜枫几叶数离愁。
凭谁共忆春华老,遗我相思雪满头。
——“飒爽凉风卷晚秋”,飒爽,有凉爽,凉意,和矫健挺拔貌之意,故“凉风”之凉须酌;“卷晚”二字音近且同调上声,卷字于诗意颇恰,故可换晚秋为“暮秋”。
第二句,霜枫——离愁,古有题枫赠远,如上期。“数”字颇佳,百无聊赖方去“数”,如同秦观之“砌成此恨无重数”,辛弃疾的“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不过,霜枫一词出现得很突兀——枫为红叶,此图玄素只二,艳色绝无,且搁此,看他如何挽救?
“凭谁共忆春华老,遗我相思雪满头”,前句亦转亦承(凭谁共与离愁),语意不断。然回头结合第二句之“离”字,百般琢磨比较之下,终以不出现为佳,如此方显结尾两句之力!古诗十九首有句“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到什么程度?——“雪满头”!前面“霜枫”突兀之病,有似围魏救赵般无形化解,且诗意亦转亦深,以此结尾,蓦然顿住,更无后语,颇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感,亦豁然点题切图!
此诗似用比拟手法,物我混一,诗情更显迷离深婉!
《题图#霜树》
文/邪魔老奴
冷杀群芳万木秋,梨花一色染枝头。
寥寥野望春何处,我有相思君可留?
——冷杀群芳万木秋,肃然冷寂之感扑面而来!梨花一色染枝头,以暖艳之笔挽转上句,正反两笔相得益彰!
“寥寥野望春何处,我有相思君可留?”前有“梨花”,此却“望春何处”,看似矛盾,细品之下释然——第一句肃杀而冷,第二句温馨而艳,正绝望中之希望,然此希望实又应题中之“霜”而又怅然若失,故而才慨叹“望春何处”。以“寥寥”二字把前两句之镜头一下拉远,亦颇显诗人之孤单冷寂。“我有相思”,由怅然引发深沉的相思出来,“有”字正见相思已久。“君可留”,寥寥原野,茫茫霜地,复有谁在?唯我与霜树,故君指霜树。留与霜树何意?——慰我?慰君?悬念唯留于读者,韵味不绝!
《题图----霜树》(新韵)
文/一樽
梨云凛冽罩银冠,直扯天风断雪山。
瀚海此时开巨浪,一枝指向玉门关。
——奇情恣肆!不做兴寄,且抒豪情。
梨云,梨花云。王建《梦看梨花云歌》:“薄薄落落雾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梨花云指梦中恍惚所见如云似雪的缤纷梨花。后用为状雪景之典。
此时,指向,二词掺杂日常语,稍嫌舒缓泄气(非是日常语即泄气,是此处不够省净而致)。牧童遥指杏花村,和牧童指向杏花村,两语相较则意趣可品。
《题图作业》
文/子弋
野旷冥昭暗,风号老木悲。
冬来须发白,凤去杳无期。
——冥昭暗,形容昼夜未分的混沌状态。屈原《天问》:“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冥明,昼夜之意。首句就图画光色明暗背景总体概括。风号老木悲,苍凉悲戚。两句宽对开头,一片沉郁悲凉之气笼罩,入手摄神!
“冬来须发白”,如果说“老木悲”多少还带有诗人主观的移情模式,此句则进展为比拟,甚至老木就如同人一般无别——有须发,且能白!此须发白正应上句之“悲”。“凤去杳无期”,点睛之笔!诗意如同风水学上所说的的“千里来龙,到此结穴”——前三句明明首句背景为辅,老木为主,到此结句处,才发现老木仍是宾,真主实是图画中并未出现之“凤”!凤,非梧桐不栖,则此老木被视为梧桐无疑。
老木因何而悲,因何而须发皆白,只因凤去,归来无期!而梧桐仍在,为何非梧桐不栖之凤却杳杳不归?——寄托深远,感慨不已,其寓意无法细说,却可品可悟可叹~~
正常来说,“凤去杳无期”是因,当前置;“风号老木悲。冬来须发白”为果,当居后,但作者反常处置,即显得反常生新诗意顿出!明末诗评家贺贻孙曾说:“诗有极寻常语,作发句无味,倒用作结方妙者。如郑谷《淮上别友人》云云,盖题中正意只‘君向潇湘我向秦’七字而已,若开头便说,则浅直无味,此却倒用作结,悠然情深,觉尚有数十句在后未竟者。”(《诗筏》) 所指的这种结句方法,称为发句倒用,其目的在于将即兴起咏的主题藏匿到后面,导引一种姿态另生、诗意盎然的境界。郑谷原诗为: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题图.霜树》
文/桐影
琼树漫开六出花,银装素裹白无瑕。
眼前信是三登兆,梦境如斯梦不差。
——前两句,琼树漫开六出花,诗句新奇有致!结合前后,琼——银——素——白,用字稍嫌堆砌。三登,谓连续二十七年皆五谷丰收。句意大致为瑞雪兆丰年。结句点出“梦境”,则前三句实为梦境描写与感慨,将图片作为梦境来写,角度别致!只是结句稍弱。
《霜树》
文/兰室清风
雪意凝妆不染尘,簪花谁见看花人?
年年为把东君约,立尽繁华是此身。
——将霜树比拟为靓妆待人女子,很是别致!雪意凝妆不染尘,簪花谁见看花人?两句近景着墨,兼似有特写取像。簪花谁见看花人,反问句颇有自伤幽独之意。
年年为把东君约,年年为约东君,则暗示年年有约不来。立尽繁华是此身,前句“年年”感觉似可贯通到此句——年年立尽繁华,“此身”二字上应开头。年年如此“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年年“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只落得“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终将会有“岁既晏兮孰华予”之叹~~
《题图》
文/江强
冰封三尺雪,天地两茫茫。
一白遮千丑,风尘百感伤。
——前两句为第三句蓄势。一白遮千丑,似是好事,然风尘百感伤,何哉?岂非遮之而千丑实不曾消,故百般感叹此风尘中事乎?如为此,则确有百感伤在!
三,两,一,千,百,数字连缀而下,感慨似有无尽。
《题图》
文/西窗听雨
紫霭浓云冻不开,刀风割面啸声哀,
相携立尽冰霜劫,会有晴明暖日来。
——读此诗,不禁想起鲁迅《秋夜》散文开头名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名句引发了广泛的评论和研究。这劈头一句即以奇特的重复修辞格凸现枣树,如奇峰突兀,赫然而立,十分醒目。这种特写镜头式的表现手法有的认为表现了一种倔强和绝望中的坚强,有的认为表达了一种孤寂悲凉空虚~~也有的认为其实就是鲁迅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现实的糟糕至极的处境进行调侃。如果合二为一地品味,则强调了两株枣树在特定恶劣环境下孤寂地傲然独立、凛然不可侵犯的精神风貌,形成了全文整体意境中的骨脊,特别鲜明突出。
西窗老兄此绝亦颇类似,与图相得益彰:前两句浓笔描画了阴沉冷酷的环境,此环境越恶劣,则后两句“相携并立待暖日”之深意越鲜明深刻,颇有似老一代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心!想来西窗老兄应该也读过鲁迅这两句,并试着理解鲁迅先生所要表达的部分潜台词,乍遇此图,展开联想,炼意炼句,遂于三四句予以揭示和预言——相携立尽冰霜劫,会有晴明暖日来!当然,也可能是暗合。
《题图.霜树》
文/苍山如海
秋娘昨夜试脂霜,巧为桑榆换玉妆。
老树不愁春色晚,琼枝素杪亦风光。
——比拟手法写树,换自古悲秋怨秋为媲春,情调不俗。老树不愁春色晚,相应于首句“秋娘”,“晚”字似调为“尽”字方恰。霜——玉——琼——素,如前一绝用字同病。
文/安然
白云万朵碎青天,黛树千条染素棉。
遍地新霜心不冷,一杯煮酒笑寒年。
——对句开头,展开图画,摄于诗句,为后面抒情铺垫。“碎”“染”二字位置为句眼,于拟人于后半感发而细酌,当更佳。
遍地新霜心不冷,一杯煮酒笑寒年,前句一转尚好,结句突兀无脉,游走意散,当酌。
《题图》
文/愚读轩吟
云淡风轻树上霜!黄沙古渡两茫茫!
彩云惆怅知何许?我自题图望月凉!
——黄沙古渡两茫茫,好句!
四句分开各为雅句,合则诗意不相连属,想是炼意未能圆融。
《七绝·题图》
文/何枝可依
摇落秋寒景色殊,高擎风骨立荒芜。
天公许是生怜意,故赐霜毛护我颅。
——首句开头摇落秋寒,意如宋玉《九辩》开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次句“高擎风骨立荒芜”,在如此肃杀荒寂背景下,霜树如此高挺屹立,岂不自有风骨在?然回过头来,“景色殊”三字把开头四字背景拉回到欣赏图片角度,而不是身临其境之意,试想——前句背景如彼,霜树格调如此,相反相成,故此三字当酌。
前两句如此反差,所以“天公许是生怜意”,如何呢?“故赐霜毛护我颅”,此“怜”与其说可怜,毋宁说因敬重霜树这般而怜。有句话讲:负伤的英雄往往比凯旋归来的英雄更受人欢迎。逆境中的英雄也是如此,自助者天方助之!此诗即可见此理。
《题霜树》
文/笛里关山月
出于毫末欲飞鸣,放眼青云身自行。
叶落酸风知险恶,星霜磨砺任枯荣。
——出于毫末欲飞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放眼青云身自行,高出云外,本是云行,运用相对法写为树身自行,联系“欲飞鸣”,拟人意味表现树之高瞻远瞩自由独立之风采。
叶落酸风知险恶,星霜磨砺任枯荣,第三句一转,踌躇满志而遇挫折;星霜磨砺任枯荣,此句一合,经历了前两句的肯定——第三句的否定——第四句再肯定,恰如人生从青少年到中老年之历程,最终笑看风云砥砺前行~~
《题图》
文/历阳勒氏
黑云压顶敢参天,不惧风霜改旧颜。
人寰顺道非王者,待得春来焕世间。
——有抗上造反之气。
人寰顺道非王者,历来讲究王道至上,此句非之,结合“改旧颜”“焕世间”“敢参天”,老兄题此树如同黄巢题菊,惜文采逊之。
《霜树》
文/amonk
霜花皎皎倚云开,宝树婆娑白玉台。
晓日初生惊鹊梦,天河惆怅不重来。
——霜花皎皎倚云开,宝树婆娑白玉台,颇有佛经讲法至佛土庄严之情形。
后半想象日出惊梦,灵鹊梦中正赴天河搭桥,惊醒后惆怅不已。整首想象力丰富奇幻。然后半“晓日初生惊鹊梦,天河惆怅不重来”与前半虽有一定联系,终嫌有隔勉强。前后各配两句,一绝可成两绝。
(待续)
作者: 摇光 时间: 2018-12-10 08:58
风云这速度也太快了吧,昨晚也熬夜不成?
作者: 愚讀軒吟 时间: 2018-12-10 10:08
《题图》
文/愚读轩吟
云淡风轻树上霜!黄沙古渡两茫茫!
彩云惆怅知何许?我自题图望月凉!
——黄沙古渡两茫茫,好句!
四句分开各为雅句,合则诗意不相连属,想是炼意未能圆融。
呵呵高人哈 
确实故意的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8-12-10 10:52
由于我的疏忽,收集过程漏掉了东方香茗的诗作,谨此致歉,并补收录,请大家多多谅解!
作者: 云慕枫 时间: 2018-12-10 11:14
也题霜树图
独立苍茫久,飞霞对夕霏。
冬君无意过,霜叶作新衣。
作者: 凌零 时间: 2018-12-10 11:25
山海兄漏掉了我那首抄袭的点评!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2-10 11:47
提前了一天让古月老兄发来评析的,保证同步对诗友和论坛都好些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2-10 11:48
小鱼兄要作试探呐?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2-10 11:49
好的,收到。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2-10 11:49
待续中一起收录评析。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2-10 11:50
没有漏掉,是有待续,过后的七首再上传。
作者: 凌零 时间: 2018-12-10 11:56
山海风云客 发表于 2018-12-10 11:50
没有漏掉,是有待续,过后的七首再上传。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2-10 11:57
看不到留言啊?是图片么?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8-12-10 12:32
还有一首漏了,马上补录!
作者: 愚讀軒吟 时间: 2018-12-10 19:28
不是的 第一眼看到图片时觉得云淡风轻何来霜;第一句本来是问号
作者: 凌零 时间: 2018-12-10 21:50
山海风云客 发表于 2018-12-10 11:57
看不到留言啊?是图片么?
不知道什么情况,我发上来就没有字啦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2-11 12:15
补录的都收到了。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2-11 12:16
(接上)
《感题霜树图》
文/古月求衣
深秋一夜化新妆,满目青丝尽染霜。
岁月无痕云弄影,诗书有味墨添香。
人生易老天难老,意脉悠长韵更长。
待到春来冰雪化,百花怒放竞芬芳。
——深秋一夜化新妆,满目青丝尽染霜,前句留下很大空间,后句一句总体形象概括与说明,这开头模式,联想起红楼梦芦雪亭联诗之开头—— 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颇相似。
岁月无痕云弄影,诗书有味墨添香。
人生易老天难老,意脉悠长韵更长。
这两联,接首联,承转两偏差——首联比拟手法引入秋树,颔联忽然转向自己感慨岁月与人生雅趣,此其一;颈联应转,然前句仍是承岁月句谈人生,后句承诗书句谈雅趣,意思分别对应重复,且未作转语,诗意仍停留在颔联,此其二。
待到春来冰雪化,百花怒放竞芬芳,尾联又回到首联秋树情景,并作引申,同时渗入人生感悟,情景理俱含,虽为好,却与中间二联又嫌突兀。
大致中间两联关联,首尾两联关联,这种结构,怀疑古月老兄在创作构思时,是本欲首尾四句作一七绝,后来中间突发异想又加进两联变成七律。只是感觉,不一定符合实情。
《题图.霜树》
文/晓风携夜露
曾经碧玉折群腰,历夏经春任雨浇。
一袭红妆猫步急,琼花落处待明朝。
——曾经碧玉折群腰,此句妙极,此霜树也曾“碧玉妆成一树高”,往日风采,耸动众芳,令得群体折腰!颇有似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开头之“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而一“曾经”(杜之“昔有”)一现,即知后续话长,不知往下如何接得?
惜“历夏经春任雨浇”,此一承“曾经”,暗有惜芳之意。
“一袭红妆猫步急,琼花落处待明朝。”第三句转的够远,理解有些费劲:是红妆人疾步去看霜树,在琼花飘落中期盼明朝?还是把昔日的霜树形容为一袭红妆的样子进行想象,人猫步急忙去看?还是这两句倒装,到了明朝时,人猫步急着去看霜树一袭红妆的样子?
总之,绝句第三句之转不能太远跨度太大,以致结句“合不回来”,这样就涉及前期秋兴词中说的镜头跳跃的问题了。
《题霜树》
文/遗恨
青衫公子是何人,终为相思误此身。
一袭白衣料应是,当年情债薄于春!
——青衫公子是何人,终为相思误此身,“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衫公子在哪?与谁相思而误?误到如何情形?开头抛出悬念。
一袭白衣料应是,原来青衫公子在这,误到已变为如此样貌,变得如此,几乎不敢确定,所以“料应是”。他到底和谁,怎么误的?
当年情债薄于春!原来方面薄情于春,欠下情债,以致如今如此!另外还可以理解为——霜树欠春的情债,比春欠霜树的情债“薄”,春更对不起霜树,霜树为相思误此身。
此绝诗情随结构起承转合极为有致,步步设置悬念,引人深入读去,构思与想象丰富,别具特色!
题图《霜树》
文/凌零
一树霜花已尽秋,谁思春色染枝头。
西风萧瑟苍茫处,怎怨冬君不挽留。
——此似为唱和邪魔兄弟。
一树霜花已尽秋,谁思春色染枝头,已尽是霜秋,复谁枝头染春色。
西风萧瑟苍茫处,怎怨冬君不挽留,莫非是说:萧瑟西风已经拦阻住春色,霜色苍茫,又岂能怨到冬君不予挽留呢?语意诙谐,这春秋冬三人都出现了,关系有点特别啊。
《七绝.题图》
文/醉了
杪欲接云同月邀,琼枝素裹亦妖娆。
西风惩虐凋零叶,春待发时犹更骄。
——杪欲接云同月邀,特写镜头,枝梢接云邀月,见树之高!琼枝素裹亦妖娆,远景镜头,见树之整体风貌!
西风惩虐凋零叶,一转,树如上述如此,竟被西风这般对待!不过,结合“春待发时犹更骄”,第三句为纯粹描写状态,转折意味不见,和第四句之抒发情感联系稍疏。如果调整“惩虐”之纯粹情态为评述兼情态词“枉虐”——西风枉虐凋零叶,则与第四句恰相配合。第四句“犹更”之搭配当酌。
《题图:霜树》
文/赵公子
上朝云密挡沧浪,环布群茅似抱伤。
银树铮铮风景异,人间何必又悲霜。
——上朝云密挡沧浪,上朝,意有古代之上朝,亦有有江淮官话昨天之意,此处又是多音字,加之(挡)沧浪多意,此句用意晦涩。
环布群茅似抱伤,霜树被群茅环布,似独自“抱伤”,抱伤虽可懂,然这么搭配仍略显不协调。
银树铮铮风景异,人间何必又悲霜,转合甚好,铮铮银树别具风骨,即是难得之风景,人们又何必对它身上之霜耿耿于怀呢?诗情应受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影响,一词再细酌些诗味当更佳!
《霜树》
文/寥廓冬雪
暗锁彤云雾气茫,一丛枯树染寒霜。
纵然漫卷西风紧,心恋红尘盼暖阳。
——暗锁彤云雾气茫,一丛枯树染寒霜。渲染阴沉肃杀之背景氛围,以及霜树当下处境,为后文蓄势。
纵然漫卷西风紧,心恋红尘盼暖阳,一转一合,揭示出霜树追求理想境地不畏寒霜之精神。
心恋红尘盼暖阳,盼字相对于整体要表达之精神来说力度稍弱,盼终只是,结果是不可预定的,感觉如换为“待”字,则坚贞自信之精神顿出。
《霜树》题图
文/东方香茗
碧玉琼枝一树花,朔风雕塑绽奇葩。
独孤野旷云低暮,伫立霜天月竟华。
岂是嫦娥舒广袖,犹如落雁抱胡笳。
人间自有仙人境,煮雪红泥热酒家。
——碧玉琼枝一树花,朔风雕塑绽奇葩,霜寒中如此,别具一美!花葩同义而连押,不妥。
独孤野旷云低暮,伫立霜天月竟华,承首联,为霜树设定舞台展示,一俯一仰,意境开阔高远!“竟华”二字当酌。
岂是嫦娥舒广袖,犹如落雁抱胡笳,颈联一转,转中有承——嫦娥承霜天月,落雁(表面词意,内涵指代昭君)承旷野云。将霜树形貌否定式比喻为嫦娥广袖,落雁胡笳应是比喻风吹树声。
人间自有仙人境,煮雪红泥热酒家,结尾两句宕得过于疏远,合的力度不够。
也题霜树图
云慕枫
独立苍茫久,飞霞对夕霏。
冬君无意过,霜叶作新衣。
——独立苍茫久,飞霞对夕霏,久,则朝霞夕霏,如此循环可见久。独立久,何为哉?有悬念。
冬君无意过,霜叶作新衣,前独立为待冬君乎?既来过,赐霜为衣,或自着霜衣相待?
《霜树》
文/青穹淡月
甘披凛冽霜,任尔朔风狂。
信那严冬后,堪闻春日香。
——甘披凛冽霜,任尔朔风狂,正所谓“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信那严冬后,堪闻春日香,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春花扑鼻香”!
以树表志书豪情,霜树为我代言!
(分评完毕)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8-12-11 15:16
山海风云客 发表于 2018-12-11 12:16
(接上)
《感题霜树图》
“大致中间两联关联,首尾两联关联,这种结构,怀疑古月老兄在创作构思时,是本欲首尾四句作一七绝,后来中间突发异想又加进两联变成七律。只是感觉,不一定符合实情。”这结论下得准确极了,简直就象孙大圣那样,钻进你的体内,把你的内心世界看得一清二楚。钦佩至极!
作者: 遗恨 时间: 2018-12-11 21:18
风云大哥辛苦,问好问好,
作者: 赵公子 时间: 2018-12-13 23:02
认真学习,感谢风云客的热心赏评。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2-14 10:57
古月老兄抬爱了,也是就诗的历来要素——立意、结构和意脉去琢磨分析的感觉罢了,其实也没啥神奇的。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2-14 10:58
遗恨诗友客气,多谢雅意!问好!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2-14 10:59
公子客气,尽自己的心思去做了,到与不到,还请指正。
作者: 寥廓冬雪 时间: 2018-12-17 09:46
风云辛苦!有精力也有能力,点评到位,专业,谢谢啦!
作者: 晓风携夜露 时间: 2018-12-17 22:18
风云老兄辛苦了
按您点评提示,修改如下。
曾经碧玉折群腰
历雨经风任自娇
一袭红妆羞二月
冰肌曼舞渡春潮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2-17 23:18
得大姐认同,风云感激并努力,不负大家心意!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2-17 23:31
羞二月的改动好了些,第四句可保留,语意明晰,整句相对于第三句正好为倒装的状语。第二句也可保留,因为经过风雨,秋已不能“任自娇”了。
原诗只是第三句转的突兀过远,别的句子都还没问题的。只是一点感觉,具体还由老兄最终琢磨定夺。
作者: 何枝可依 时间: 2018-12-20 09:11
赏学风云客老师精彩点评,辛苦啦
作者: 何枝可依 时间: 2018-12-20 09:40
本帖最后由 何枝可依 于 2018-12-20 10:16 编辑
《七绝·题图》
文/何枝可依
摇落秋寒景色殊,高擎风骨立荒芜。
天公许是生怜意,故赐霜毛护我颅。
——首句开头摇落秋寒,意如宋玉《九辩》开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次句“高擎风骨立荒芜”,在如此肃杀荒寂背景下,霜树如此高挺屹立,岂不自有风骨在?然回过头来,“景色殊”三字把开头四字背景拉回到欣赏图片角度,而不是身临其境之意,试想——前句背景如彼,霜树格调如此,相反相成,故此三字当酌。
前两句如此反差,所以“天公许是生怜意”,如何呢?“故赐霜毛护我颅”,此“怜”与其说可怜,毋宁说因敬重霜树这般而怜。有句话讲:负伤的英雄往往比凯旋归来的英雄更受人欢迎。逆境中的英雄也是如此,自助者天方助之!此诗即可见此理。
“景色殊”三字把开头四字背景拉回到欣赏图片角度,而不是身临其境之意,试想——前句背景如彼,霜树格调如此,相反相成,故此三字当酌。老师这么理解完全正确,试改个
《七绝·题图》
文/何枝可依
摇落秋寒岂在乎?高擎风骨立荒芜。
天公许是生怜意,故赐霜毛护我颅。
老师句句详析,真真受益不少,只是首句构思和老师理解稍有不同,本想私下和老师沟通一下的,知道老师喜欢清静,还是来这里方便哈
摇落秋寒景色殊,高擎风骨立荒芜。
构思的时候,首句是写大背景,然后转向特写。从我的角度看,万物凋零荒凉萧肃,虽然“我”一样也凋零,不似繁华时,但“我”幸有风骨,自能傲然于天地之间。这两句可作转折关系理解,可否?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2-20 11:59
古月老兄跟我说过,我记得微信加了,可能何枝可依未看见。
改的也可。按照初始构思的话,景色一词因为是客观名称,感情色彩不具,所以如果全面背景的话,可以把景色处改为图片中有的或暗存的大背景物事,这样就和谐了。
作者: 何枝可依 时间: 2018-12-20 21:31
有道理,还没找到个合适的韵字来表达,谢谢老师哈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