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2018《秋兴》活动——佳作奖《皂罗特髻》
[打印本页]
作者:
赵公子
时间:
2018-11-22 22:40
标题:
2018《秋兴》活动——佳作奖《皂罗特髻》
作品:《皂罗特髻》(钦定词谱)
(苏轼采菱拾翠)作者:笛里关山月
《皂罗特髻》(钦定词谱)
(苏轼采菱拾翠)
枕河听雨,问一路残荷,可知萍迹?
枕河听雨,滴滴成追忆。
随心去、枕河听雨,笔千毫、信手寒秋色。
枕河听雨,竟尽情倾述。
谁伴枕河听雨,正芦花伤泣。
任由我、枕河听雨,动情处、不觉青衫湿。
枕河听雨,寂寥风萧瑟。
点评及知识点提供:山海风云客
——《诗经》中《东山》有“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东山》的每段回环往复地吟诵,不仅仅是音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情节与情感的推进。此首亦有类似特色——从开始一句句下来,由问——忆——倾述——伤泣——寂寥萧瑟,情感层层深入至极!其中带句读的枕河听雨,前三字依次为随心去,谁伴,任由我。随心去枕河听雨,则随着枕听,追忆一幕幕随心浮现~谁伴,则泣泪滴下从回忆中清醒,举目眼下终是孤独。任由我枕听,则昔已如此,忆寻皆已如此,索性“未妨惆怅是清狂”,全寄予枕听之中罢~~
全词“枕河听雨”回环复沓,读来恍然如入江南乌篷船,雨中篷内凄迷听雨~~意象结构颇类现代诗《雨巷》。
词牌宫调与声情特点——
皂罗特髻,苏东坡首创,两宋仅此一首,后来元代、明代也无人以此词牌填词,直到清代才有人仿作。词中“采菱拾翠”一句重复七遍。“皂罗特髻”本就是北宋某地的民歌曲调,苏东坡偶听此歌,便记下曲调,后来以此曲写下了这首游戏之作。当时文坛并不知其曲,故而无人以此词牌填词,后来词曲分家,方才有词人根据苏东坡词的格律效仿而作。词中凡七见“采菱拾翠”。其“采菱”“拾翠”,大约分别是苏轼的侍女名,遂成是固定的格式。
此词与选调配合颇妙。
作者:
遗恨
时间:
2018-11-22 23:17
这首词这个句式感觉很新鲜,问好关山月,公子辛苦了
作者:
何枝可依
时间:
2018-11-25 09:15
很别致,赏学问好
作者:
笛里关山月
时间:
2018-12-3 20:25
感谢风云客点评,感谢各位评委辛勤付出。感谢赵公子发帖。本人自当继续努力。
作者:
笛里关山月
时间:
2018-12-3 20:28
遗恨 发表于 2018-11-22 23:17
这首词这个句式感觉很新鲜,问好关山月,公子辛苦了
谢遗恨雅赏。问好了。
作者:
笛里关山月
时间:
2018-12-3 20:29
何枝可依 发表于 2018-11-25 09:15
很别致,赏学问好
谢何枝可依雅赏,问好了。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