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读唐诗钻牛角尖 [打印本页]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8-1-20 22:03
标题: 读唐诗钻牛角尖

读唐诗钻牛角尖

七律    朝台送客有怀
唐   许浑
赵佗西拜已登台,
马援南征土宇宽。
越国旧无唐印绶,
蛮乡今有汉衣冠。
江云带日秋偏热,
海雨随风夏亦寒。
岭北归人莫回首,
蓼花枫叶万重滩。

打算钻一钻第二句“援”字的牛角尖。
依格律,此处该用仄声字。
查《平水韵》表,“援”字平仄两读,分属上平十三元、去声十七霰。
此时问题出来了:
1、究竟“马援”的援字在唐代该属仄还是平?
2、假如我们用古韵写诗需用到“马援”一词,援字算平还是算仄呢?
请大家不吝赐教,谢谢啦!
作者: 囿狐綏綏    时间: 2018-1-21 01:45
本帖最后由 囿狐綏綏 于 2018-1-21 01:48 编辑

应该是去声。

一般再检查几条古人的用法(以律绝为准)就可以下论断了:
唐 李群玉 《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赵佗丘垄灭,马援鼓鼙空。
唐 贯休 《送谏官南迁》:瘴杂交州雨,犀揩马援碑。
宋 宗泽 《道逢乡人笑仆驺马之瘦》:据鞍非马援,叱驭岂王尊。
宋 苏辙 《次韵广州陈绎谏议和陈荐宋敏求二龙图二首》:董狐执笔何时易,马援征蛮未遽来。
宋 林逋 《送史殿省典封州》:马援疏蛮色,铜标何可穷。
明 王稚登 《海夷八首》:铜柱未曾标马援,玉门早已入班超。

大致也检查了一下,似乎没有平声的用法。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8-1-21 07:01
囿狐綏綏 发表于 2018-1-21 01:45
应该是去声。

一般再检查几条古人的用法(以律绝为准)就可以下论断了:

非常感谢小狐!引经据典,令人信服,获益匪浅!
再谢!握手!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8-1-21 07:15
由于我读古诗比较少,熟读的更少,所以读起来往往很多疑问,都是我孤陋寡闻之过!今后当好好补课才行!
作者: 囿狐綏綏    时间: 2018-1-21 09:14
古月求衣 发表于 2018-1-21 07:01
非常感谢小狐!引经据典,令人信服,获益匪浅!
再谢!握手!

古月兄客气了!
作者: 桐影    时间: 2018-1-21 09:46
晁说之
客舍光阴白发催,高援北斗梦徘徊。 岁暮
曹勋
清闲放意山林下,老援何能更据鞍。 被旨军前讲和得回

邓雅
马援薏苡何须载,陶令金英自可餐。 寄郭都事就觅藤杖
田登
马援铜柱风声远,陆贾新书计虑长。 刘尧夫宪副升广东大参
作者: amonk    时间: 2018-1-22 23:14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若有疑难轻带过,管它长称与长称。
作者: amonk    时间: 2018-1-22 23:15
本帖最后由 amonk 于 2018-1-23 00:44 编辑

看了小狐和桐影的举例,觉得古人也跟我们一样迷糊。所以,还是迷糊着过吧。哈哈!!
作者: 囿狐綏綏    时间: 2018-1-23 00:02
桐影 发表于 2018-1-21 09:46
晁说之
客舍光阴白发催,高援北斗梦徘徊。 岁暮
曹勋

平声的居然也有这么多。。。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8-1-23 05:44
桐影 发表于 2018-1-21 09:46
晁说之
客舍光阴白发催,高援北斗梦徘徊。 岁暮
曹勋

谢谢桐影兄弟引援,让我开眼界了!
同时也让我更加迷惑了!
管他呢,先握一握手再说!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8-1-23 05:45
amonk 发表于 2018-1-22 23:14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若有疑难轻带过,管它长称与长称。

居然可以成诗呢!
谢谢老A!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8-1-23 05:47
amonk 发表于 2018-1-22 23:15
看了小狐和桐影的举例,觉得古人也跟我们一样迷糊。所以,还是迷糊着过吧。哈哈!! ...

学郑板桥,呵呵!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8-1-23 05:49
囿狐綏綏 发表于 2018-1-23 00:02
平声的居然也有这么多。。。

看来此字平仄可以随意了,但愿如此!
再次感谢小孤!
作者: 结庐者    时间: 2018-1-23 08:40
翻一翻古汉语字典就知道了:作“攀援,引”解释时读阳平yuan,作“助”解释时旧读去声yuan。还有读去声huan,如《诗·大雅·皇矣》:帝谓文王,无然畔援。“畔援”,跋扈的意思。
作者: 结庐者    时间: 2018-1-23 08:44
本帖最后由 结庐者 于 2018-1-23 08:51 编辑

汉伏波将军“马援”的“援”,读去声yuan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古人写诗向来随意行比较大,不比做学问精深仔细,模棱两可的字模棱两可的用的例子不胜枚举,碰到这种问题如果想弄清楚的话,与其旁征博引古人诗句,我觉得还是翻一翻专业的古汉语字典比较可靠。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8-1-23 10:41
结庐者 发表于 2018-1-23 08:40
翻一翻古汉语字典就知道了:作“攀援,引”解释时读阳平yuan,作“助”解释时旧读去声yuan。还有读去声huan ...

谢谢结庐兄弟详解,获益匪浅!
握手!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8-1-23 10:43
本帖最后由 古月求衣 于 2018-1-23 11:19 编辑
结庐者 发表于 2018-1-23 08:44
汉伏波将军“马援”的“援”,读去声yuan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古人写诗向来随意行比较大,不比做学问精深仔 ...

这个牛角尖果然值得钻!
往后遇到新的“牛角尖”还得继续钻!
作者: W566938    时间: 2018-1-23 11:16
我是来学习的,支持老A兄意见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8-1-23 11:20
W566938 发表于 2018-1-23 11:16
我是来学习的,支持老A兄意见

同感!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23 15:04
其实唐代诗人还是很严格精细的,通过诸多案例,唐代在马援用于格律诗句上的,几乎毫无例外的均用作仄声,宋代如桐影兄两例为平声,其余多仄,明元清基本用仄,连元词《沁园春》一句“看健如马援”也用仄。元代经过蒙古统一,音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但在诗韵上还是依照旧律严格的。
这是一种总结。
第二,如同结庐兄弟的古汉语字典,查古代读音区分。
第三,研究古文化字音等事,还需要额外考虑相关文化常识,古人先有名后有字,名与字往往是有内在关联的,比如说杜甫字子美,苏轼字子瞻,想来马援应不例外。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援作救助之意为仄声,渊,本意指回旋的水,引申指深潭、深水,又引申指深、深厚。文字如同名字中间的犯字。
觉得马援的渊字作救助的仄声是适合的。史书记载:马援曾作督邮奉命押送一囚犯,因可怜他,私自将他放掉。后来马援种田放牧收获颇丰,长叹说:“凡是从农牧商业中所获得的财产,贵在能施救济于人,否则就不过是守财奴罢了!”于是,把所有的财产都分给兄弟朋友,自己则只穿着羊裘皮裤,过着清简的生活。
马援一生为国尽忠,救国救民,马革裹尸,追谥马援为忠成侯。

如此看,历来马援入诗句作仄声是有来由的。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8-1-23 16:30
山海风云客 发表于 2018-1-23 15:04
其实唐代诗人还是很严格精细的,通过诸多案例,唐代在马援用于格律诗句上的,几乎毫无例外的均用作仄声,宋 ...

特别鸣谢风云客的详解!
您辛苦了!
敬茶!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