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佳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3 17:46
标题: 佳人
本帖最后由 山海风云客 于 2018-1-3 17:53 编辑

七律——佳人

啼笑情亲合宿缘,已成消息两茫然。
更期后会知何世,稍解相思是冢前。
泪染春花红一掬,发摩碑石白同年。
低眉祈复人安否,咫尺音容接梦烟。


原作非此题目。听《大唐诗圣》插曲《佳人》以及剧情发展,有感而改此题目。权作为后续相关剧情的题词吧。

佳人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3 17:49
本帖最后由 山海风云客 于 2018-1-4 17:43 编辑

数日前看完《大唐诗圣》电视剧,被其中几个主要人物深深感动,尤其好是背景音乐响起时。其中一奇女子杨莹,是杜甫刚入长安时结识的朋友,曾把他的作品通过杨贵妃呈给玄宗令杜得到赏识,并催促想积极为朝廷举荐人才。后不满父亲指定之婚,并且逐步看清父亲所作所为,失望之下离家出走,与结识的一批江湖武人开始了漂泊生活。事迹也更揭露并行刺安禄山,失手后更与一群江湖人物把杜甫从叛军占领的长安救出,受箭伤而截肢。后被青青父亲所救一起入蜀,病死蜀中。

在蜀中时,将杜甫所有诗作刻印成集,最后在杜甫离开蜀中时青青把几大箱诗作交给了杜甫。据青青转述,杜甫曾说杨莹能读懂杜甫的所有诗作,是一生知己。

杨莹,从她出身高贵最终流落草莽,有说她是剧中安排的杜甫诗作《佳人》的原型。而杜甫当着病重的杨莹的面吟完这首佳人后,杨莹悲叹,这首诗是杜甫自己的写照,佳人是杜甫自喻,杜甫引为知己。

虽则此人物为剧中虚构,然清人黄生说:“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唐诗解》亦云:“此诗叙事真切,疑当时实有是人。然其自况之意,盖亦不浅。……”纵使虚幻,却也如真。而且,演员也百度不到资料,如同真的随角色仙去,不禁令人感慨!某种程度上,也认可这种情形,如同陈晓旭的林黛玉。人生本如戏剧,戏剧又何妨不是人生?
假如杜甫真如此剧中生过,也算一种幸运……
作者: 一棹五湖    时间: 2018-1-3 19:50
欣赏!我还没看过这个电视剧,在哪有高清的下载?
作者: amonk    时间: 2018-1-3 22:26
更期后会知何世,稍解相思是冢前。人生之悲,莫过如是。
泪染春花红一掬,发摩碑石白同年。渲染细腻,甚为感人。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4 08:38
一棹五湖 发表于 2018-1-3 19:50
欣赏!我还没看过这个电视剧,在哪有高清的下载?

百度,或优酷视频啥的都可以。《大唐诗圣》2006年版的。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4 08:39
amonk 发表于 2018-1-3 22:26
更期后会知何世,稍解相思是冢前。人生之悲,莫过如是。
泪染春花红一掬,发摩碑石白同年。渲染细腻,甚为 ...

老兄雅评。问好!
作者: 鲁民    时间: 2018-1-4 08:56
欣赏并问候!好诗好文。
作者: 结庐者    时间: 2018-1-4 14:15
本帖最后由 结庐者 于 2018-1-4 14:41 编辑

兄好诗!颈联真哀感顽艳,凄入肝脾,如若把“发摩”改成“鬓磨”,取“耳鬓厮磨”意,未知可否?尾联略嫌拖沓,未能点睛破壁。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4 16:39
鲁民 发表于 2018-1-4 08:56
欣赏并问候!好诗好文。

鲁大侠雅赏!那首《佳人》背景歌乐更美!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4 16:47
本帖最后由 山海风云客 于 2018-1-4 17:06 编辑
结庐者 发表于 2018-1-4 14:15
兄好诗!颈联真哀感顽艳,凄入肝脾,如若把“发摩”改成“鬓磨”,取“耳鬓厮磨”意,未知可否?尾联略嫌拖 ...

好久不见结庐兄,安好?
兄弟雅评!抬爱了。原作不是这题目,看了影视直接改的,原题“清明”,姑且原封挪来用了。剧中杜甫和杨莹是很纯粹的知音关系,有情有义的奇女子,耳鬓厮磨不适合啊。单纯字来说倒也可。
结尾是对应“茫然”“后会”和“稍解相思是冢前”,而寄希望于相接梦中,以期更“解”,呼应意脉在此。
作者: amonk    时间: 2018-1-4 18:37
山海风云客 发表于 2018-1-4 16:47
好久不见结庐兄,安好?
兄弟雅评!抬爱了。原作不是这题目,看了影视直接改的,原题“清明”,姑且原封挪 ...

与绝不同,唐人律尾似多平实,鲜有浓笔者。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4 19:11
本帖最后由 山海风云客 于 2018-1-4 19:31 编辑
amonk 发表于 2018-1-4 18:37
与绝不同,唐人律尾似多平实,鲜有浓笔者。

与其说浓笔,莫如说凄笔。其实用什么笔看篇章需要。
说到笔触,老兄如果细读,相对于整篇,老杜七律结尾亦不少浓的,比如悲凉的
“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

古雅的“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其它生活中的如“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其实结庐兄说的结尾点题是对的,因为题目佳人在那,而佳人之意一直未明现。所以特注明,开始是别的题目,清明,看到电视剧直接挪用改的,用意于与视频及之后的镜头联系。




作者: amonk    时间: 2018-1-4 19:59
山海风云客 发表于 2018-1-4 19:11
与其说浓笔,莫如说凄笔。其实用什么笔看篇章需要。
说到笔触,老兄如果细读,相对于整篇,老杜七律结尾亦 ...

诗读得少了,这些都没见过,要认真学习!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8-1-5 07:25
amonk 发表于 2018-1-4 19:59
诗读得少了,这些都没见过,要认真学习!

一般看熟了固定一类诗作有所心得后,可以再品品其它种类其它诗人的,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体悟,对于不断精研提炼,有很大助益。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