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高阳台·另类乡愁 [打印本页]

作者: 西窗听雨    时间: 2017-11-3 19:04
标题: 高阳台·另类乡愁
本帖最后由 西窗听雨 于 2017-11-3 19:08 编辑

古云:万物土中生。土地向为农之本,食之出。然而其面积却越来越少,城镇挤占,乡村抛耕。于是,呼吁便沉重起来:“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刀耕火种春秋。千里荒毛,劬劳漫漫成畴。飘摇岁月终还始,命根儿,四序分筹。汗淋漓,青也难丢,黄也难丢。 
而今孰谓乡愁。望眼良田叠叠,挤占无休。背井淘金,抛耕处处何由。高天厚土成虚拟,似这般,前景堪忧。问苍生,饿殍千家,怎续风流。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7-11-3 19:20
汗淋漓,青也难丢,黄也难丢。
问苍生,饿殍千家,怎续风流。
――前叹一何苦!后问一何怒!
此词道得极是!开首莽莽而来,中间念念而叹,结尾隐隐而忧,拳拳眷眷之心,良可感也!。“而今孰谓乡愁。”――承上启下,点题!
思想性艺术性兼具,推精!
作者: 邪魔老奴    时间: 2017-11-3 20:22
别样乡愁,一样风流,祝贺加精
作者: 结庐者    时间: 2017-11-3 20:24
说几句有违风景的话,对与不对,都请莫怪。
上阙前半部看似质凝胚浑,却有点问题。农业大概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从开天辟地发端似乎有点扯远。
问苍生,饿殍千家,怎续风流。此言亦似有过之。温饱问题,是上个世纪的问题,现在都在奔小康。
农村抛耕,虽良田可惜,但也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小农在向大农转变,退耕还林,也是好事情。
作者: 一醉千愁人    时间: 2017-11-3 23:34
可问题上,退耕还林,只能承上不能启下,也就是说,再后一代,基本没什么人去打理了,林我没见得几亩,我们那边,荒草倒是长得茂盛,可是政策一直再边,农耕经济转化成市场经济不是阵痛就能过去的,土地的情怀和利益总是在为难。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7-11-4 06:29
本帖最后由 山海风云客 于 2017-11-4 06:53 编辑
结庐者 发表于 2017-11-3 20:24
说几句有违风景的话,对与不对,都请莫怪。
上阙前半部看似质凝胚浑,却有点问题。农业大概是新石器时代的 ...

结庐兄的质疑自是有其思考角度。
开头的混沌天地,我想作者本意应是强调土地农业与人类初始、生存与发现休戚相关,作为写诗,此种远推古来常见。
至于饿殍一词,估计出于前句是“问苍生”,是到结尾扩展了情怀,放眼世界不独国内,带有民胞物与情怀,如老杜秋风茅屋之叹。
至于涉及政策问题,话就宽了,没法细论。
其实这些问题,可以参考主席的《贺新郎 咏史》,开头从“人猿相揖别”开始到“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说人类历史充满了苦难和战争,我们都不会怀疑,但要考证说人类一直在战争来反驳,说原始社会天天找食物,哪能天天打仗?这么看这首词岂不如同古人戏说“春江水暖鸭先知”,鹅也先知,怎只有鸭?
主席曾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其实谁能质疑所列帝王的“文治”呢?(当然,我一点也没质疑主席的词,相反绝对佩服之至!说这话只是提供一个看诗词的角度)

综合来说,作者其实也点明了“挤占无休。背井淘金,抛耕处处何由”,只是从挤占和抛耕离乡角度说开来,写诗不是写论文面面俱到,多是就某一角度突发灵感而写。我们都写惯了固定模式的风花雪月,如此角度写实,写古来题材,既不落窠臼,又饱含深情与说理,故此一推提倡。

我说的也只是一点感受,不见得全对全能解释疑问。期待大家多交流!
作者: amonk    时间: 2017-11-4 08:02
本帖最后由 amonk 于 2017-11-4 08:04 编辑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刀耕火种春秋。刀耕火种,为了食物,而食物的来源和口味记忆,是乡愁之始。
千里荒毛,劬劳漫漫成畴。漫长岁月的开垦经营,一代又一代人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便形成了家族群体记忆,这是乡愁之根。
飘摇岁月终还始,命根儿,四序分筹。并不是每一个季节都有收获,也有艰难煎熬的时候,有饿死,有亲人的生离死别。人类最难磨灭的记忆往往是艰难时刻的经历,天灾,饥荒,战争,这时最怀念没有恐惧的那段生活,家和家园,就成了乡愁的核心。
汗淋漓,青也难丢,黄也难丢。收获既是食物,也是繁衍的基础,农耕让人类产生对土地的依恋。 
而今孰谓乡愁。此一问,当在于大家已不再依恋土地。虽是工业文明的结果,但是这里质问的不是工业文明,而是对于家园土地的淡漠。
望眼良田叠叠,挤占无休。这是上层建筑的漠视。背井淘金,抛耕处处何由。这是底层百姓的漠视,抛耕的原因在于对财产流失和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宁可荒着,也不转让他人。
高天厚土成虚拟,似这般,前景堪忧。问的直接,不过觉得力度可以再加强。
问苍生,饿殍千家,怎续风流。随着农牧技术进步,食物已经不再是人类担心的主要问题,良性生态反而成了一大难题,也就欧洲和日本还不错,美国和中国都需要检讨自己。感觉结句略偏。
作者: 结庐者    时间: 2017-11-4 08:03
本帖最后由 结庐者 于 2017-11-4 08:56 编辑
山海风云客 发表于 2017-11-4 06:29
结庐兄的质疑自是有其思考角度。
开头的混沌天地,我想作者本意应是强调土地农业与人类初始、生存与发现休 ...

兄说的角度我十分赞同,不能所有的诗文都高屋建瓴,毫无遗憾。但就这个“角度”而言,也有千差万别。角度出类,不等于角度拔萃。
就本诗而言,非要让开头浑浑而来,不是不可以,但从盘古开始说农耕,感觉角度不怎么高明。假如从神农氏这个角度观望,不论从出发点看,还是从文化内涵上揣摩,都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至于结尾,违和感肯定是有的,也不是说非要写成社会主义式的和谐,归根结底还是角度问题。如兄所言,若从天下其他国家苍生去看,角度似乎顿时被拔高很多,但这也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每个国家的国情都不一样,诸如我国农村抛耕而饿不着的情况,在真的吃不上饭的其他国家如非洲某某国,我相信又是另外一种情形,不能作类比。且诗的乡愁主题已经约束,而“怎续风流”一句,也断不会续其他国家风流。“风流”一词也有着极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他国文明中也是很难找到这个文化符号的。如佛教中“般若”这个词,在佛经中我们也只能音译,不能意译,是一个道理。
山海兄所言及的主席词和鸭鹅论,也都是角度问题。不是说不能选一个角度,而是说能选一个更好的角度。这就好比摄影,出类拔萃的作品,必定有个出类拔萃的视角,当然后期的处理技术也很重要,处理不好,真弄个鹅先知就尴尬了。
小小声明一下,以上文字不论对错,都是言诗不言人,重在交流学习,这也是角度问题,以期有更多的不同角度的声音在诗坛上响应起,方为我意。
作者: amonk    时间: 2017-11-4 08:07
结庐者 发表于 2017-11-4 08:03
兄说的角度我十分赞同,不能所有的诗文都高屋建瓴,毫无遗憾。但就这个角度而言,也有千差万别。角度出类 ...

结庐所言,有一定道理。

作者: 结庐者    时间: 2017-11-4 08:30
一醉千愁人 发表于 2017-11-3 23:34
可问题上,退耕还林,只能承上不能启下,也就是说,再后一代,基本没什么人去打理了,林我没见得几亩,我们 ...

存在有存在的道理,消亡也有消亡的道理,物竞天择,都是众生自己的选择。似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般,只为一口饭饱肚,我相信这不是大家要的生活。真回到那个时候,乡愁乡愁,真就愁到了。社会在进步,生活在富裕,祖国的山山水水,寸土寸地,各尽其能吧
作者: 鲁民    时间: 2017-11-4 09:19
欣赏并问候!
增广但存方寸地,贤文留与子孙耕。
高天厚土苍生晓,万物春秋风雨萌。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7-11-4 15:07
结庐者 发表于 2017-11-4 08:03
兄说的角度我十分赞同,不能所有的诗文都高屋建瓴,毫无遗憾。但就这个“角度”而言,也有千差万别。角度 ...

明白结庐兄用心。
方才说的也是一番解读和感受,有些地方是超出诗词范围的讨论,讨论多了就没边了,所以不适合展开了。
主要强调两点:一则是推的目的,此为当时主要动机,也都说过。记得前几年诗坛初步改动时,就有几位诗友说论坛诗词有些视觉疲劳了,内容和某些形式需要推陈出新,应与鼓励支持。当然,我并非说词作已经尽善尽美。
二则,就这词来讲,其情怀,我想都能品出来,国家也给耕地画了红线,国家担忧的其实我们写诗的也一样担忧,只是有的写了有的没写,有的写的好些,有的一般。这份情怀,于自古诗人都是可贵之处,于此推赏,应是好事。当然,前面说并非尽善尽美,也并非说写的不好。
基于此,所以做了推许。

论坛从复网本也不旺,大家多也回复平淡,这么讨论起来,倒也是好事。意外之得吧。
我也是尽着本分去做,做的不到的地方,大家多提点交流。
作者: 邪魔老奴    时间: 2017-11-4 17:02
本帖最后由 邪魔老奴 于 2017-11-4 17:36 编辑

俺生活在一个小山村
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山不转呢水也转
春夏秋冬四季分
双手撑起家中事
男耕女织不畏辛
男人白天去种地
女人夜晚纺织频
施肥浇水麦田绿
秋后收粮喜上眉
如今背井淘金去
万亩良田何人问?
老头盼儿归来日
老婆已是病缠身
有钱没钱常回家
毕竟岁月不待人
山珍海味莫如是
吃完拉出一坨粪
锦衣玉食何足贵
死后不过一座坟
有意怜悯苍生事
可惜势单力不均
闲来无事瞎胡闹
这般诳语君莫喷
送君两个大字滚


作者: 西窗听雨    时间: 2017-11-6 14:06
本帖最后由 西窗听雨 于 2017-11-6 21:54 编辑

      这首拙作引起大家如此热烈的讨论,这是十分难得的,也是颇为有意义的。首先说,此作实际是一次命题作文,就是“国土杯”古诗词比赛的初稿,然后修饰了几处。我的基本想法如同风云与老A 的评析,就是自土地的出现,以及这一过程中与人的关系,从而阐释土地的作用与本质。不管什么文明社会,生存是第一需要,而生存的前提是要有粮食,尽管科技的发展会制造一些“基因”“转基因”的东东,但终究非主流,且对于人类更有害处。因此,要粮食就需要赖以土地。不管社会如何进步,除非有一天进步得不需要在土地上种粮食,但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土地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需要。而今人们去追求“绿色食品”意义何在,我想无需我去论证。加之耕地面积日趋减少de国情,便产生了拙作。就词的艺术而言,语滑而淡,结句的单一化、程式化,都较为浅陋,并不是精华之作。风云之所以推精,我猜,鼓励的成分较大。但作为这类题材的试写,也应是风云考虑的成因之一。至于其他,因为是一首小小的词作,不可能有其他更大的宏旨。不管如何,在下谢谢大家。未一一回复,各位方家见谅。
作者: 东方香茗    时间: 2017-11-8 20:10
今天没白来!学习了!
作者: 西窗听雨    时间: 2017-11-9 09:45
东方香茗 发表于 2017-11-8 20:10
今天没白来!学习了!

谢谢东方。
作者: 寥廓冬雪    时间: 2017-11-9 17:54
从头看到尾,心里很高兴。论坛能如此深入探讨,一大喜事也!大家都说角度,其实大家都各有角度,先不说作品如何,这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就值得推崇。作为一首词,本也包含不了太多,可能是越写越激动,结句也就偏了。
作者: 风流失意    时间: 2017-11-9 21:12
呵呵,此词观点不赖嘛!五行学说土生万物,生了食物能裹腹,种上房子住得安嘛!再种高楼就富裕嘛!中国这第二大经济体不是这高楼大厦撑着吗?
作者: 西窗听雨    时间: 2017-11-9 21:56
寥廓冬雪 发表于 2017-11-9 17:54
从头看到尾,心里很高兴。论坛能如此深入探讨,一大喜事也!大家都说角度,其实大家都各有角度,先不说作品 ...

谢谢冬雪临帖。至于结尾我不认为偏,只是很一般,未振起这倒是真的。问好
作者: 西窗听雨    时间: 2017-11-9 21:57
风流失意 发表于 2017-11-9 21:12
呵呵,此词观点不赖嘛!五行学说土生万物,生了食物能裹腹,种上房子住得安嘛!再种高楼就富裕嘛!中国这第 ...

呵呵,谢谢朋友能来。问好
作者: 风流失意    时间: 2017-11-11 22:07
最近发现这论坛有很多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虽说他们游走四方,到处赏玩风景,讴歌祖国壮丽山川,这是好事,值得夸赞,但是他们关心农民及许多弱势群体的疾苦跟感受吗?希望他们深入农村多作调查了解再来发声,不要以俯视众生的高姿态大喊大叫:社会在进步,我多伟大!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7-11-12 14:58
风流失意 发表于 2017-11-11 22:07
最近发现这论坛有很多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虽说他们游走四方,到处赏玩风景,讴歌祖国壮丽山川,这是好事, ...

大家只进行诗艺交流,不涉其它,问候风流老兄!
作者: 结庐者    时间: 2017-11-12 16:05
山海风云客 发表于 2017-11-4 15:07
明白结庐兄用心。
方才说的也是一番解读和感受,有些地方是超出诗词范围的讨论,讨论多了就没边了,所以 ...

山海兄辛苦!自恢复诗坛以来,兄勤勤恳恳地评贴回帖,费心费力地举办各类诗赛活动,功劳苦劳都是有目共睹的。有首诗说得好,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出门望晴农望雨,采桑娘子望阴天。做天尚且如此难为,做为版主,又岂能如所有人之意愿。我这“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让山海兄更加头疼了,这里谢罪了。

作者: 结庐者    时间: 2017-11-12 16:07
本帖最后由 结庐者 于 2017-11-12 16:09 编辑

在这里尤其要向西窗兄弟致歉,我信口开河,希望不要伤到多年的和气。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7-11-12 16:24
结庐者 发表于 2017-11-12 16:05
山海兄辛苦!自恢复诗坛以来,兄勤勤恳恳地评贴回帖,费心费力地举办各类诗赛活动,功劳苦劳都是有目共睹 ...

结庐兄这话就说外道了,诗词本就是很个性化而又最需要切磋交流的事情,不交流哪来的“得失寸心知”,哪来的精益求精出新意呢?众口难调才更需要提升去调。否则就会像东坡所言的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了。结庐兄且莫介意这些。大家都还长切磋琢磨,互通有无才是。结庐兄多想的话,我倒真是为难惭愧了!

作者: 结庐者    时间: 2017-11-12 16:42
我这一搅和,不想还惊动了侠肝义胆之士,希望壮士不要激动。
作者: 结庐者    时间: 2017-11-12 17:38
山海风云客 发表于 2017-11-12 16:24
结庐兄这话就说外道了,诗词本就是很个性化而又最需要切磋交流的事情,不交流哪来的“得失寸心知”,哪来 ...

兄所言亦极是。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我辈吟虫真碌碌,高歌商頌彼何人。不复言,亦不必言。

作者: 西窗听雨    时间: 2017-11-12 18:32
结庐者 发表于 2017-11-12 16:07
在这里尤其要向西窗兄弟致歉,我信口开河,希望不要伤到多年的和气。

兄台不要想得太多,探讨是必要的,观点不一没关系。
作者: 风流失意    时间: 2017-11-13 06:16
哈哈哈…结庐兄弟不要冠以“侠肝义胆的壮士”折损俺,不过举国天天上演强征强拆的闹剧,你可以漠视,但这确是你我无法改变的事实,你若不信,可以到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田家镇、大法寺镇去体察民情。同时弱弱的问一句:60后、70后逐步进入老年了,现在四、五十岁还可以在大城市打拼、游荡,一旦进入六、七十岁的失地农民回到农村将何处何从?是靠政府这一月几十元的福利养老送终吗?不要看到城市大妈优雅的跳着广场舞,那就叫歌舞升平!沉思啊!EGM6
作者: 结庐者    时间: 2017-11-13 13:23
本帖最后由 结庐者 于 2017-11-13 13:26 编辑
风流失意 发表于 2017-11-13 06:16
哈哈哈…结庐兄弟不要冠以“侠肝义胆的壮士”折损俺,不过举国天天上演强征强拆的闹剧,你可以漠视,但这确 ...

如果你能封我八府巡按,再赐我尚方宝剑,重点是车票要给我买上,我就可以去体察一下民情了。
作者: 风流失意    时间: 2017-11-13 14:28
哈哈哈……搬砖来不?仅此而已!
作者: 赵公子    时间: 2017-11-13 17:26
春色满山头,大岭风光眼底收。
故土岁华情未老,长留,滚滚红尘多少愁。
展眼望银洲,万里河川始细流。
昔日乡关除弃屋,田畴,连片草黄不是秋!
作者: 赵公子    时间: 2017-11-13 18:17
本帖最后由 赵公子 于 2017-11-13 18:29 编辑

痛快,这样的论坛才是论坛,这样的诗家才是真正的诗家。
作为国民应有这样一份情怀。
我经常对自己说:如果一个文人墨客作家诗人,甚至是我等业余的业务的诗词爱好者,面对社会问题都不敢说半句,没有半点公义之心,那读书何用?(为了工作谋生而学习技能知识的读书不列入我说的范围),即使是我们目前能力不能改变什么,也不应该连最基本良心内在的气息都不敢发出,这样也等同让一些乱来的人就以为你是默许的。其实自己的一份小小的不同声音,至少能让身边的人感知,或多或少能影响一点人和事的,哪怕再渺小。
回到这个社会问题上,国家的复兴强大,我党和政府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不然我等吊丝连和平健康有饭吃在空调房里玩手机吐槽的机会都没有,这一切幸福都是国家和党政领导给予的,我等也是很是感激的,也应该支持国家的战略大方向发展(我本人也是这样做的)。
但不代表,我们在生活中,不能说出不同意见(正如胡适说的,如果一个国家的男人都越来越怕老婆,证明他的国家越来越开明民主)。也正因为我们渺小和身处老百姓一线生活,所以才能真正发出最接地气的声音反馈,也是最值得参考和聆听的意见,结果怎样,由领导代表来决定,因为我们老百姓没有这个能力和权利。
失意说的现象和楼主词意所担心的土地问题,确实存在,这不用跑多远,相信有城镇化的地方都容易看见。发展的目的是让老百姓过得幸福,但发展的过程让老百姓丧命流血利益受损,甚至让子孙耕地都没有了,那是可怕的,是毁灭性的自杀行为,也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因为耕地不像手机,重置一下就恢复回来,污染了,破坏了,就变不回来,这一点我相信我们伟大的领导是清楚的(土地不等于种地,种地不等于耕地,耕地不等于好地)。举个亲身经历,前年我在老家就出现过全村断水一断时间的问题,那主要原因是种植促生桉,和河道失于治理,因为没有种地耕田了,所以摊分的梳理的工作就没人做了,村委会镇政府的治理成本就加大了好多倍,加上其他综合原因,执行就难上加难。这里有社会发展必然关系,也有政策和执法的落地实施问题,我没能力改善就不多说了。
以上扯远了,因为诗词艺术这块水平有限,只有学习的份,不敢多言,向各位学习了。
但诗词本身就是要真善才有美,所以作者也是一样的,因此论坛的定位也是一样的,如果论坛因为“顾全大局”,而不能存真,那不开也摆了。但绝非允许煽动社会、诽谤政府的言论出现,因为这既是违法也是没良心的,这个我相信我们的管理人员和诗友们的水平能衡量分辨。

作者: 西窗听雨    时间: 2017-11-14 08:18
赵公子 发表于 2017-11-13 18:17
痛快,这样的论坛才是论坛,这样的诗家才是真正的诗家。
作为国民应有这样一份情怀。
我经常对自己说:如果 ...

谢谢公子,问好
作者: 西窗听雨    时间: 2017-11-14 08:24
赵公子 发表于 2017-11-13 17:26
春色满山头,大岭风光眼底收。
故土岁华情未老,长留,滚滚红尘多少愁。
展眼望银洲,万里河川始细流。

我们那里抛荒弃耕者十之四五,挤占的十之一二,可种植土地寥寥。奈何?
作者: 赵公子    时间: 2017-11-15 16:20
西窗听雨 发表于 2017-11-14 08:24
我们那里抛荒弃耕者十之四五,挤占的十之一二,可种植土地寥寥。奈何? ...

这是我年头回老家登上家乡的大岭山上去,写的。都已荒废一大片了。
作者: 赵公子    时间: 2017-11-15 16:22
西窗听雨 发表于 2017-11-14 08:18
谢谢公子,问好

其实论坛很需要结庐兄,风云兄,失意兄这样的人,能说出自己对诗词学习的感受和见解,好让其它诗友学习交流。
作者: 西窗听雨    时间: 2017-11-16 11:26
赵公子 发表于 2017-11-15 16:22
其实论坛很需要结庐兄,风云兄,失意兄这样的人,能说出自己对诗词学习的感受和见解,好让其它诗友学习交 ...

是的,再谢公子。
作者: 风流失意    时间: 2017-11-18 06:04
古训有云:荒山不可失业!不要以为暂时有点荒芜,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想方设法的强征暴敛、霸人田地,这是极端变相的圈地、囤积土地现象。诸位细思,这年头,要是农民自种一亩三分地能够养家糊口,谁愿意背井离乡、四处奔走,跟家人异地分居,变成名符其实的城市游魂呢?再则,你们以政府的名义征去也罢,总要以国家的标准支补偿款吧,同时也要为那些失地农民办好失地保险吧,而往往只是仅给一部分补偿款,甚至不给,那失地保险就更不用谈了。那岂不是让那些失地农民承受城市的消费,却又享受不了城市的福利呢?说好的公平正义哪里去啦?地处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大法寺镇西畈村800多亩湖地被政府强征、准备建设污染环境的化工工业园区,至今没有一分钱补偿款到户,有部分群众阻拦他们施工,却被当地派出所公安干警无情的拷走了,这就是以法治国,带着人民奔小康的中国某个地方的现状。沉思啊!
作者: 江雨飞舟    时间: 2017-11-20 15:01
野处有曲的味道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