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人文性关怀——读<山居笔记>余秋雨观感 [打印本页]

作者: 杨辉字存辉    时间: 2012-9-2 00:55
标题: 人文性关怀——读<山居笔记>余秋雨观感
        自从余秋雨先生停笔后,我便最怕看他的文字。
        原因无外乎两者:一是愈看愈少,二是一看便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入眠。不过《山居笔记》的杂感还是要写下,原因是感触太多,必须一一记录。如下:
        当你的内心抛离出一种“人文性关怀”时,苦难的味道,也就变的愈发香浓且更具回味。这种“人文性的关怀”,不包涵普世价值,仅仅泛指着内心境况与自身切身利益的抛离。这个时候的人,才是最具有人格的人,也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健全人。这样的人并不会因为自身的虚荣与体态,影响到自己的本真信仰。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救赎,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解放自我。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完成这样一种内心体态与精神信仰的顿悟和转化。但绝大数人却被诸多因由杂陈下来。历史所给予我们带来的观感惊人地相似,想必并不是遵循着固有定律,而恰恰是这种“人文关怀”的不断前行与损耗和增减。
        在谈及到这里的同时,我们也总会想到在这个生态圈中的一些人。他们大多具备了这种人文性关怀的思潮,但往往却在最后的战役中失败,甚至遭人诟病。这一点,如果举一个例子,似乎就像极了苏东坡被贬黄州之前的“人文体态”。用形而上学,妄自清高,纸上谈兵这几个词语似乎都不怎么合适概括。
        事情回到最初的原点来求证,或许还要来看苏东坡在黄州后的别样体态。此刻的东坡先生,终于放下虚妄与不安,贴切于百姓,躬耕于田间,开始自己真正“人文体态”的升华与自我剖析,后来的赤壁赋也就慢慢的应运而生。
        思路在此打断,我们不得不反思到一个真正意义上可以评判,亦或是给予别人治世明理药方的人,再或是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文关怀的人。理应是在经受诸多困苦后,回归于自然大众,体察于生活的人。这种力量与人似乎就潜藏在人民大众中,不过我们也的的确确需要这样一个讲述人来让我们学习,这一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便是。
      文字写到这里,我不得不说秋雨先生的文字,着实让我体会到这样一种人文体态的升华与影射。但让人失望的是,我觉得我不需要这种“人文关怀”上的绝对完美。
        因为,此刻,我突然想到一个人,南陌。
                                      存辉 2012-6-3 凌晨感
作者: 邪魔老奴    时间: 2012-9-15 02:44
谢谢您对风轻的支持,贵作宜发表在茗香,现代为迁移,望见谅
作者: 墨韵    时间: 2012-9-15 22:36
喜欢作品通常都是因为喜欢作者!欢迎问好新朋友!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