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七律】饮酒(兼喻尼采) [打印本页]

作者: 南有乔木    时间: 2012-7-5 11:14
标题: 【七律】饮酒(兼喻尼采)
霞飞七彩月天寒,若旧蒹葭待忘川。疑卷重帘尘是处,错缘锦瑟泪无端。
梦崖白马犹追忆,壶角青鸾自寄欢。回首重来三世畔,心知此路为徒然。







(新韵)释义同前几首,今不注。
第五句(改前第二字为“隙”)出律,需救否?若不改”隙“字,当如何救。请教。
另有问题,见楼下。
作者: 东江秀士    时间: 2012-7-5 16:01
无救。不要标七律。
作者: 西窗听雨    时间: 2012-7-5 16:58
霞飞七彩月天寒,若旧蒹葭待忘川。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平。

疑卷重帘尘是处,错缘锦瑟泪无端。
平中中平平仄仄,仄中仄仄仄平平。

梦间白马犹追忆,壶角青鸾自寄欢。
仄平仄仄中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回首三生还石上,心知此路为徒然。
中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中平平。
只能改隙,即是光如此出律还是存在,故乱改了一下,差不多了未变主旨。另当标新韵!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2-7-5 21:52
同1楼。
又是多日没见,问好南有乔木!
作者: 沈狂歌    时间: 2012-7-5 22:39
也同一楼!不过这诗俺是很喜欢滴!
问好木木!
作者: 寿州刀匠    时间: 2012-7-5 23:04
想学曾缄先生吗,意境可追,平仄努力
作者: 南有乔木    时间: 2012-7-6 17:03
南木一并谢过!
另,有人说,不合律的诗能都称为拗律。有人说,有拗有救才为拗律。
或言,前者为广义,后者为狭义。孰对?

杜诗拗律中多有 中仄中仄仄平仄,中平中平平仄平 句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亦常有上句2、4为平,6为仄。下句2、4为仄,6为平句。
此种可称为定式?
作者: 南有乔木    时间: 2012-7-6 17:04
南木一并谢过!
另,有人说,不合律的诗能都称为拗律。有人说,有拗有救才为拗律。
或言,前者为广义,后者为狭义。孰对?

杜诗拗律中多有 中仄中仄仄平仄,中平中平平仄平 句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亦常有上句2、4为平,6为仄。下句2、4为仄,6为平句。
此种可称为定式?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2-7-6 18:13
拗律,大致有几个特点:
一、一首诗中,拗句相对较多
是否为拗体诗,有的以全部为句子为拗句做标准,根据事实,此语太过,不能由拗句数量来决定。不过,一首拗律中,拗句的数量还是较多的,比如黄庭坚的拗律中,一首中有五句以上拗句的占绝大多数;杜甫的也有此情况。
二、用拗律,基本是刻意为之
有的为对仗中对专名,有的是对对仗的妥协,更重要的,是追求音律、节奏的奇峭之美,恰到好处与诗情和内容和谐统一,读古人拗体即能体会一些。
三、拗律虽多拗句,但上下句讲究音律和谐,配合相救,当然也有不救的
古人作诗很早就讲究“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音,则后需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四、时有失粘


从此来看,乔木兄此律除一“隙”字平仄不合,余句字词皆合律,亦无失粘,从声情来看乔木兄亦未想用拗体。基本就是中规中矩的七律,所以,此诗不能称之为拗体,而是一首有一字出律的七律,此字需要改正方好。

当然,古人创作拗体,也并未像西方逻辑学那样严格的定义内涵、外延,也只能综合大体规律来论,不可胶柱鼓瑟或者削足适履,古人没有严格定性定量的东西,同时无关大体的事情,我们大可不必非此即彼了~~~~
也只是一点浅见,多交流。

几日不见,祝福乔木兄~~~~
作者: 南有乔木    时间: 2012-7-11 10:04
::: 在 山海风云客 的贴子提到 :::
拗律,大致有几个特点:
一、一首诗中,拗句相对较多
是否为拗体诗,有的以全部为句子为拗句做标准,根据事实,此语太过,...
从此来看,乔木兄此律除一“隙”字平仄不合,余句字词皆合律,亦无失...
乔木本未想写拗律,因为不想改“隙”字,找了一下格律书,见无上联第二字出律可救法式,也不知道是否有其他救法,故请教一下大家。

另如改第六句第二字为平来相谐,不知可否?
当然,古人创作拗体,也并未像西方逻辑学那样严格的定义内涵、外延,...
如果此诗不改,恐怕就既不能称为拗体也不是律体,也可以说是既是拗体(不刻意不规范不确切的拗体)又是律体(有一点点出律的律体)了:a
几日不见,祝福乔木兄~~~~
问侯,山海兄!
作者: 白衣客    时间: 2012-7-11 21:58
此作若作为律诗来看,出律之处无解。“中仄中仄仄平仄”的句式不是律句,而是不拘句,也就是病句。唐人病句的例子很多,但多数的“不拘句”流畅自然,并非故意而为之。简单的说,二四六分明第六字在特殊的拗句格式中是可以变通的。而第二、第四字不行,每句中第二、四字必须前平后仄或者前仄后平,X仄X仄XXX或者X平X平XXX的都是病句。除了标准的律句和一三字五字变化的准律句(拗句),有三种特殊格式(引号中表示固定用法):
1,孤平句的拗救:X仄仄平“平”仄平;二四六关系不变。
2,(仄)仄(平)平仄“平”仄 VS(平)平(仄)仄仄平平;二四六关系为仄平平VS平仄平。
3,(平)平(仄)仄平仄仄 VS(仄)仄(平)平“平”仄平;二四六关系为平仄仄VS仄平仄。

希望对您有帮助。
作者: 南有乔木    时间: 2012-7-13 20:19
::: 在 白衣客 的贴子提到 :::
此作若作为律诗来看,出律之处无解。“中仄中仄仄平仄”的句式不是律...
希望对您有帮助。
白衣兄客气了,敬茶!
书上格律虽全,但于初读之下于拗律病句等未尝深会,劳楼上诸位释义,已略识三分,南木还要多读读此类诗才是
作者: 南有乔木    时间: 2012-7-13 20:23
::: 在 寿州刀匠 的贴子提到 :::
想学曾缄先生吗,意境可追,平仄努力

想起曾先生的双雷引,录下几句

双雷阅世已千春,为感相知岂顾身。
不复瓦全宁玉碎,焚琴原是鼓琴人。
一般风流资结束,人生何似长眠乐。
后羿轻抛彃日弓,嫦娥懒窃长生药。
郎殉瑶琴妾殉郎,人琴一夕竟同亡。
流水落花春去也,人间天上两茫茫。
作者: 逦清定律    时间: 2012-7-13 23:00
来学习,问好乔木
作者: 逦清定律    时间: 2012-7-13 23:01
探讨有助学习,问好乔木并学习讨论o(∩_∩)o
作者: 南有乔木    时间: 2012-8-1 19:11
::: 在 逦清定律 的贴子提到 :::
探讨有助学习,问好乔木并学习讨论o(∩_∩)o

问好定律姐!
好久没去茶社叻,不知道还记不记得书谿墨生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