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小令】《忆秦娥·相思何以浓如酒》 [打印本页]

作者: 吟之    时间: 2012-6-16 15:18
标题: 【小令】《忆秦娥·相思何以浓如酒》
                                                               忆秦娥
        愁永昼,登楼望断黄昏后。黄昏后,无人理会,有人消瘦。         请君试问堤前柳,相思何以浓如酒。浓如酒,迷了泪眼,湿了衫袖。

        经本站内和本站外各位朋友的指点,指出原作有二处不妥:一为“了”字为仄声,出律,二为“浓如酒”三字前二字皆为阳平,节奏稍快,与本词格调不符。吟之仔细斟酌,苦思冥想之后,进行了一番修改,修改版如下。同时也是试行版,望各位帮同切磋,为盼:

                                                               忆秦娥
        愁永昼,登楼望断黄昏后。黄昏后,无人理会,有人消瘦。         请君试问堤前柳,相思何以伤如酒。伤如酒,凄迷(或“涔涔”)泪眼,湿穿衫袖。
作者: 西厢待月人    时间: 2012-6-16 15:33
压仄声韵,不错!
作者: 吟之    时间: 2012-6-16 15:36
::: 在 西厢待月人 的贴子提到 :::
压仄声韵,不错!
呵呵,多谢支持鼓励!吟之奉茶问安!
作者: 独爱疏影    时间: 2012-6-16 16:17
欣赏!别后相思愁永昼!谁人醉酒?谁人消瘦?~~问好吟之!~~~
作者: 吟之    时间: 2012-6-16 16:24
::: 在 独爱疏影 的贴子提到 :::
欣赏!别后相思愁永昼!谁人醉酒?谁人消瘦?~~问好吟之!~~~
独自莫凭栏,相思最恼人。问好疏影!奉茶
作者: 英皇骑士    时间: 2012-6-16 20:12
金风玉露,暗香乱度,醉卧君怀,风流怎数
作者: 兰室清风    时间: 2012-6-16 20:18
欣赏学习!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2-6-16 20:50
::: 在 吟之 的贴子提到 :::
                                                               忆秦娥
愁永昼,登楼望断黄昏后。黄昏后,无人理会,有人消瘦。         请君试问堤前柳,相思何以浓如酒。浓如酒,迷泪眼,湿衫袖。
友情探讨:下片两个“了”字处似应为平声吧?
问好吟之!
作者: 吟之    时间: 2012-6-16 21:06
::: 在 英皇骑士 的贴子提到 :::
金风玉露,暗香乱度,醉卧君怀,风流怎数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可是这金风玉露的相逢,人间能有几人得?也不过是一场慨叹。吟之问好,奉茶!
作者: 吟之    时间: 2012-6-16 21:07
::: 在 兰室清风 的贴子提到 :::
欣赏学习!
您太抬举吟之了!吟之填词还是新手,还盼能得各位的指教呢。吟之奉茶,问安
作者: 吟之    时间: 2012-6-16 21:22
:::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友情探讨:下片两个“了”字处似应为平声吧?
问好吟之!
先生看的真仔细!呵呵,多谢您能提意见,吟之也说了,我最期待这种探讨,有什么意见都明明白白的提出来,然后大家共同切磋。那就探讨探讨,先从格上说。《忆秦娥》在《钦定词谱》中载有11格,吟之是依最常见的传为李白所做那一格填的。在这一格里,最后两个四字句,前一个要求第二字为平声,后一个标注第二字应平可仄,这是词格;再说“了”字读音,这个字在《词林正韵》中有两个读音,一个是在第八部平声二萧中,另一个在第八部仄声十七筱中。在前者中读音为le一声,在后者中读音为liao三声。前者作助词,或者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后者作了得、未了讲。拙作此二处之“了”,应是前者情况,读音应该是le,平声,而非仄声,因此也就没有出律。呵呵,再次感谢您的主动切磋!吟之希望以后咱们能有更多这样的切磋交流,让吟之能有进步,也让我在填词作诗的时候不敢有丝毫马虎大意。吟之奉茶,问候夏安!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2-6-16 22:02
问好吟之!
再探讨:
我也查过《词林正韵》,“了”字的确是平仄两读,但是在“平声二萧”中只有“明了”一解。
至于“作助词,或者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之解释,只是在《汉典》中才能查到。
《词林正韵》编撰于清嘉庆年代,按照那时候的语法,“了”字是否已经作助词用了呢?值得探讨。
另:即使按现代语法,“了”作助词时的读音是“le”,念轻声。此读音既非阴平,也非阳平,当然也不是上声和去声。查《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也只有“上声”一读。因此,“了”字在此场合究竟是平还是仄,也值得探讨。
以上问题,恐怕不是你和我力所能及的了。期待正解!
作者: 吟之    时间: 2012-6-16 22:36
:::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问好吟之!
再探讨:
我也查过《词林正韵》,“了”字的确是平仄两读,但是在“平声二萧”...
至于“作助词,或者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之...
《词林正韵》编撰于清嘉庆年代,按照那时候的语法,“了”字是否已经...
另:即使按现代语法,“了”作助词时的读音是“le”,念轻声。此读音...
以上问题,恐怕不是你和我力所能及的了。期待正解!
是啊,您说的我也考虑过,确实没办法最终确定,我写的时候也是没有十分把握的。这个问题我再继续斟酌,若此处有错,则立马改过。如果不能确定,那么有更好的改法的话,也最好改一下,免得混淆视听。多谢先生费心切磋!呵呵,这样的探讨吟之非常喜欢,期待日后更多的探讨,更多人的探讨。吟之问安
作者: 囿狐綏綏    时间: 2012-6-16 22:48
其实判断平仄不仅仅可以借助韵书,也可以通过前人的诗词。记得姜白石有一首《鹧鸪天》: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游人缓缓归。
看了,迷了,湿了,仄声也。
问好两位!
作者: 吟之    时间: 2012-6-17 00:30
::: 在 囿狐綏綏 的贴子提到 :::
其实判断平仄不仅仅可以借助韵书,也可以通过前人的诗词。记得姜白石...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看了,迷了,湿了,仄声也。
问好两位!
姜白石于格律最精,得您指点,吟之改过!现在晚了,吟之精神不逮,待天明再来斟酌修改。吟之在此谢过!也同时谢谢古月先生!道声晚安
作者: 墨韵    时间: 2012-6-17 06:34
欣赏好词,更欣赏真诚的评论与交流!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12-6-17 12:22
的的深浓!
作者: 吟之    时间: 2012-6-17 13:57
::: 在 墨韵 的贴子提到 :::
欣赏好词,更欣赏真诚的评论与交流!
呵呵,多谢鼓励支持!吟之最爱这样的交流,因此希望日后也能得到更多这样的指点。于填词一块,我的确是个新手,太多太多不明白的地方了,还希望大家不吝赐教。吟之奉茶,问安!
作者: 吟之    时间: 2012-6-17 13:59
::: 在 才尽更断笔 的贴子提到 :::
的的深浓!
这四个字为何意,吟之的确不知,还盼先生稍加解释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12-6-17 14:03
::: 在 吟之 的贴子提到 :::
这四个字为何意,吟之的确不知,还盼先生稍加解释
相思的确是够深够浓。
作者: 吟之    时间: 2012-6-17 14:17
::: 在 才尽更断笔 的贴子提到 :::
相思的确是够深够浓。
哈哈,原来是作此意讲,吟之一门心思以为跟我这“了”字出律有关呢,先入为主了,惭愧惭愧。多谢先生赐教!我还在斟酌这两个“了”如何改。奉茶,问安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12-6-17 14:39
来/他或可
作者: 吟之    时间: 2012-6-17 15:12
::: 在 才尽更断笔 的贴子提到 :::
来/他或可
哎呦,改后才看到先生留言。先生这二字也好,“来”我考虑过,觉太平。“他”没想过,因是说我。先生再看看,看吟之修改后的试行版如何,欢迎继续提意见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