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俗语入诗也风雅 [打印本页]

作者: 山阳诗翁    时间: 2012-5-17 10:32
标题: 俗语入诗也风雅
[left]
俗语入诗也风雅


    俗语即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人们在日常的口头交流或著文立说中,常用浅显的俗语来说明一些深奥的道理。在诗词创作中,我们同样可以灵活地运用这一手法,给诗词赋予更多的生活色彩。其实,俗语也是口语的一种。我们提倡用口语作诗,而俗语则是提炼出来的口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复杂的修辞,新鲜活泼,明白晓畅,富有情趣,将其引入诗中照样不失风雅。唐代诗人刘禹锡把格律诗和民歌结合,写出的《竹枝词》、《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多用通俗语句,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二首其一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词》九首其二)
    读着这样的诗句,仿佛是在和诗人对话,没有一点生分拘泥之感。当然,我们把俗语写进诗中,还要有真正的诗意,否则就会变成一杯白开水。
    笔者喜欢用口语写诗,常在诗中加进一些民间流传的俗语,现摘录几首共赏,以期引起更深的探讨:
                                                        满目絮棉谁在搓,飞来飞去乱穿梭。
                            织成锦被青畴暖,五谷欢欣我作歌。
                                                  ——《冬雪》)
                            寒气森森阴雨轻,凌空霹雳鬼神惊。
                            谁人做下亏心事,惹得天公怒气生!
                                                  ——《冬雷》)
                            水桶轻摇创大波,话资虽小闹心窝。
                            来而不往非常礼,忍看新封信口哦。
                                                  ——《闲忧四首》其一
                            裁纱破竹剪华英,扎盏龙灯送外甥。
                            巷尾街头通晓亮,照完旧岁照新程。
                                                  ——《元宵打灯》
    第一首借用农谚“麦盖三层被,头枕馒头睡”来描写雪景,既有优美的景象,又抒发了对这场及时雪的喜悦之情;第二首则把口头语“做坏事天打五雷轰”形象化,使冬天打雷这一罕见的天气现象和一般人的即兴联想结合起来,表达人们疾恶如仇、崇尚正气的思想观念;第三首对“来而不往非礼也”赋予新的内容,针砭那些爱占小便宜、见利忘义的社会现象;第四首以民间常用的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为载体,把元宵节打灯笼的风俗习惯融汇在诗中,使上元之夜的美丽景象跃然纸上,同时再现了民间大众那种眷恋旧年、期盼美好未来的朴素情怀。

(本文系《诗词百家》2012年第2期卷首语)[/left]
作者: 五龙闹海    时间: 2012-5-17 11:27
当然,我们把俗语写进诗中,还要有真正的诗意,否则就会变成一杯白开水。
这是关键点。
我本人支持“深入浅出”观点——觉得“用语浅显而诗意深遂”为上乘之作。个见。   问好!
作者: 沈狂歌    时间: 2012-5-17 12:32
同感!俗语入诗在绝句中的体现还是比较多的,在唐人诗篇中便有不少。
作者: 梅岭山客    时间: 2012-5-17 13:41
平中见奇方为上品,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2-5-17 17:29
确是!前些日子恰也酝酿写一篇关于俗语和现代物事入诗的创作体会呢,呵呵
其实只要以情运物、情景交融,用了俗语和现代物事恰恰具有一种特殊的亲切和感人力量,以前也试着将电话、火车、地铁入诗入词,也并无生涩龃龉,也一样可以和谐。
要之,有情有理,深入浅出,能感染人,就算成功么,常交流,待有机会细细探讨一番。
祝福楼主~~~~
作者: 山阳诗翁    时间: 2012-5-19 15:14
谢谢各位赏读,心有灵犀一点通。
问好大家!
作者: djunshu    时间: 2012-5-20 15:58
赞同此文观点!诗词应随时代而变,俗语本身就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如巧裁得当又不违反律韵,亦可为俗中雅音也!(著名词家蒋捷就常常将民间口语作白描式的入词)

                                 ———白发老翁
作者: 杠上开梅花    时间: 2012-5-24 13:32
万物咏成诗,闲情赋作词。

呵呵,伦兄?
作者: 时憩    时间: 2012-5-28 03:15
好!支持。诗词要表现时代现实,俗语口语离不得!
作者: 秋風慘淡    时间: 2012-5-28 18:30
诗人风范难得
作者: 兰室清风    时间: 2012-5-28 21:55
受益!敬茶!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