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沈狂歌 的贴子提到 :::
喜欢这味儿!赏读!问好朋友!
::: 在 白五娘 的贴子提到 :::
暮至秦淮上,来寻古帝京。
不闻商女唱,但向酒家行。
去后烟水满,归时沙月明。
琵琶两三次,数柳一舟横。
::: 在 五龙闹海 的贴子提到 :::
前两联用典而不隔,后两联分别用了两种拗句,救得无可挑剔——熟手之.
::: 在 鲁民 的贴子提到 :::
江帆万里行,司马泪曾经。
暮色初灯上,又思商女情。
::: 在 无伤 的贴子提到 :::
淡淡的,喜欢这感觉
::: 在 白五娘 的贴子提到 :::
1.什么叫拗句?
去后烟水满,归时沙月明。
琵琶两三次,数柳一舟横。
2.我可不是什么熟手···
3.不是新朋友,换了马甲而已。大概两年多没来了吧,又在这里遇见,别...
::: 在 五龙闹海 的贴子提到 :::
拗句就是指格律诗句的格律没有按照常规平仄规律。拗句有小拗和大拗之宮.
按律句常规,“水”处应用平声字却用了仄声字,这就是“拗”。恰好下宮.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这种拗救格式,在李冲的《诗词韵律》中称为“丑类”特殊形式。
这句“三”处应仄而用平,也是拗。但这属于常用变格。据王力先生统计.
如温庭筠的《送人东游》: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又如:“欲把西湖比西子”等等。
哈哈,还不快快报上大名?
::: 在 白五娘 的贴子提到 :::
但是“三”字的后句并没有救上啊?相信我,我是无意为之。况且前两句...
名字嘛,估计你也不记得了,我记得你就行了。
谢谢你的回复,受教了。
::: 在 五龙闹海 的贴子提到 :::
“三”句,是本句自救——常见变格,上面已经说过,就不再赘述了。
名字嘛,当然要尊重你的意见。但,现在这个名字会让大家称呼起来有些.
::: 在 白五娘 的贴子提到 :::
还是不太明白,我悟性不太好。现在这个名字为什么称呼起来比较困难呢?
::: 在 五龙闹海 的贴子提到 :::
容易与“爹”、“娘”、“叔”等长辈称谓混淆。
::: 在 逦清定律 的贴子提到 :::
学习着,问候朋友^_^
::: 在 沧海龙吟 的贴子提到 :::
拜读,学习。
::: 在 才尽更断笔 的贴子提到 :::
喜欢。
::: 在 zhumen 的贴子提到 :::
喜欢
::: 在 白五娘 的贴子提到 :::
暮至秦淮上,来寻古帝京。
不闻商女唱,但向酒家行。
去后烟水满,归时沙月明。
琵琶两三次,数柳一舟横。
::: 在 白五娘 的贴子提到 :::
老大,你可来了~:+很久很久不见啊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