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天子船(一笑宣传版本~)
[打印本页]
作者:
净涵
时间:
2012-2-10 18:46
标题:
天子船(一笑宣传版本~)
李白说:天子呼来不上船,那么我们的奚何子便是可以呼天子上船了。
建炎三年(1129),帝在扬州。前面说了,这个皇帝不管哥哥和父亲在当俘虏,自己在逍遥快乐,坐上龙椅。
先是建炎元年,南逃扬州。建炎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元佑太后离开扬州,乘御舟到杭州避难,由御营统制苗傅带领所部8000人扈从。第二年二月初一,宋高宗又将皇太子和六宫送杭州。
在这段期间,表表前面提到过的奚何子。
自从和如晦约定了在竹西亭游玩,就一直没有机会。终于也等到了两个人都有空闲的时候,他们来到了前面提到过的“竹西亭”。
而此时的背景是南宋政权初建,赵构起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但不久即赶走李纲,同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逃到扬州,一意享乐。离下一场灾难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何子虽然年少,但是结识的朋友很多。也许是物以类聚,人以种分。应邀而来的第一人名叫曾几。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不过这时候他已经四十多岁了。
不过他这次没有时间过来,只是留下一首诗:
往岁出芜城,飘然一客星。
又从江北路,重到竹西亭。
楚岸宽围碧,吴山远借青。
圣时还旧观,歌吹月中听。
《南归题扬州竹西亭》
后便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历江西、浙西提刑。
这首诗还是作为一个引子吧。
如晦和慧娴也来了。敬德和妻孙淑卿。前面提到了敬德这个人脾气还是有些管不住自己的。淑卿早就是他要娶的,但是又迟迟不肯迎娶。经历了一些波折。
当然这个时候芍药现在并不是盛开的样子,有些颓败了。游戏规则还是按照何子以前说过的“击鼓传花”。
前面说了,这个游戏起源于北宋年间,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担任扬州太守期间,与友人宴饮,发明击鼓传花的游戏,用来助兴。
传什么花呢?当然要选择琼花了。何子这个人对花也是十分爱护的,所以准备新鲜的琼花对于何子来说太简单了。
淑卿有个妹妹,叫做梁媚,负责传花。这时候是未时(下午三点到五点),正好过了中午的困意,又没有吃饭的负担,作为没有什么直接收入的何子来说,是做东家的最好时间。
但是用于调节气氛,何子还是带来了自己可以泡茶的花,茶具,还有点心。这个点心叫做“宫饼”,就是现在吃的月饼。虽然过了八月十五,但是拿出来吃也不失礼仪。
在选择韵上面,大家意见不统一,随后何子说到一个人的一首诗,于是就定他这个韵了。
和人春雪
莫叹年来雪句迟,雪迟诗句更依微。
风来海国盐波涸,春人仙田玉气肥。
雏鹤暖娇摇羽脱,老龙枯痒退鳞飞。
天工人代如端的,安得吾能及九畿。
这个人命运和沈志差不多,选择是微之的路。他叫王令。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十七岁离开叔父,自立门户,在瓜洲安家不久,王令便只身到山阳县某家塾当先生。他本希望“生太平世,读书学古,自少壮期切切以自奋进,裨补当世之万一”,可现在“不幸穷蹇颠倒,不得比常流”以后几年间,王令从未参加科举考试。“自我之生,迄于于今,拘前迫后,失险堕深。举头碍天,伸足无地,重上小下,卒莫安置!刻瘠不肥,骨出见皮,冬燠常寒,昼短犹饥……”
另外还有一个事情,他是王安石的朋友。不过,英年早逝,年仅27岁。
一切准备就绪,就由何子出题目。题目是李白的“天子船”为话引,写这几年发生的一些事情,但是为了避讳,以花为托。花可以自选。先后顺序就靠梁媚的了。
再说这个梁媚比何子大一岁,诗词不是很在行,常年和姐姐淑卿在一起。敬德也有几分喜欢这个丫头的。
今天听了姐姐的劝告,并没有穿得太花哨。很朴素偏粉色的裙子。
梁媚想难为一下姐夫,于是让花先落到他手上了。敬德也不敢出丑,便押了一口菊花茶,做道:
倦日卷窗帏,船月芳菲。
画眉人去尽成非。
一座孤城穿菊甲,劈向春晖。
画栋有蔷薇,若水成围。
三千人燕作南飞。
想那东风吹不过,情重言微。(词寄浪淘沙)
梁媚觉得不好,便又穿给个姐姐。姐姐说:“你说他这个怎么不好?”
“我是不懂,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穿兵带甲,为什么还会失败呢?”
“小丫头,有些事情咱们是改变不了的。”
“倒是这个画眉说得奇怪了。难道一国灭亡都要怪罪女子上面么?”
说着也这道:
杨树枝头动船微,结蒂绕城围。
欲言先泪,含苞却敛,雪霁尘霏。
如今事事商量也,何故梦相违?
惜还莲子,心当卿处,卿在蔷薇。(词寄眼儿媚)
梁媚还没有反应过来,众人却笑了:“好个无才的女子,尽想着自家的私事。”
“我又不是关心国家大事的人,凑什么热闹!”说着醋意十足的看着敬德。
“好了,我要传花了啊!”梁媚不想看热闹,就想着大家快点写词。
如晦又开起玩笑了:“我说你们两个,一个出这么刁钻的题目,一个本意是自己抛到谁那谁写词,你以为我们都是你哥哥、嫂嫂啊,灵感那么容易来?
“好姐姐了,你坐下喝壶茶,等我们想一会,给你做个长词出来好不好?”说着何子推着梁媚坐下,给她一碗茶喝。
“我说你是不是有些偏心,就她有茶,我们就没有茶喝了么?”如晦又开起了玩笑。
“你们说着,我也不写了。男人的事我们不管,说着拉起淑卿的手,一旁耳语去了。
“嘿,别扫兴啊,你们看这个竹西亭多好啊。还有好多故事呢。”何子见大家不理,也只好怏怏不乐。只好又回到梁媚旁边,搭起讪来,“姐姐喜欢什么牌子的?”
“什么牌子什么格律什么天子船我是不懂,你们玩你们的。”说着也闷闷不乐。
“怎么,我想出来的主意不好,还是哪里得罪姐姐了?”
“你到是说说,这什么蔷薇蔷薇的?”
“哦,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哪里的‘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对了,这个词牌我不懂,你能教我么?”
“那你先看看李白的《长干行》吧。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你讽刺我是不是?我可比你大的!”
“我可没说。”
这里玩笑着,却不知道,天子的船,又要向南行进了。
作者:
落落小米
时间:
2012-2-11 13:08
回头慢慢看,先问候小丫!
作者:
愚讀軒吟
时间:
2012-2-12 02:36
楼上的 稀客 好久不见...
作者:
净涵
时间:
2012-2-14 23:32
(女子何愁)
有几日不见牛哥消息,梁媚真的以为是何子的功劳。时常央着姐姐要来芍药居看何子。姐姐却说了不能和男子交往过甚之类的话,这几日看着姐夫也不知道在忙乎什么,所以梁媚只是淘气四处自己找乐子玩。
却说何子的芍药居是自己装扮起来的,也显得阔绰,却是不费些许钱财,只是这个孩子喜欢钻研奇异的东西来,时常忘记了吃饭之类,父亲留下的陪读舍儿,也总会耽搁一个照顾不周的罪名出来。他还喜欢庭院里漫步,饥渴的时候干脆折个花瓣,弄些冰碎渣子来吃。自己也不觉得什么。
自从曾几走后,他也没有出来过几次,倒是突然发了猛劲,想起读书考取功名来了。只是这几年仕途的路不好走,政策朝令夕改,也只能等等时机罢了。
他也闭了来找了他玩乐的兄弟,倒是有些孑然一身的意味。靠着前些年私塾的底子,竟然功夫也是与日俱增,倒是忘记了填写诗词之类的琐事。
又一日来了一个远房的表亲,说是最近有些拮据,打算在这边发展,讨了何子的芍药居住下,也是有个伴。
“奚子兄,扬州果然是好地方啊,以前包大人说‘淮南幅员数千里,最为富庶,财赋错出’果不其然啊。你我要是合计做些生意,岂不是很好?”
这个人叫做韩宿,还是第一次来到扬州。看着这些繁华不免有些心动。另一方面也不好在此久住。
“宿兄尽管住下,钱财问题我自有办法,这几日我正在专心读书,咱们一起来考取功名,或许也是出头之路。”
“好的。只是之天气变化也未免太快了啊!”
“兄弟好笑,难道没有听说过人定胜天的么?”
再说牛哥这边认识杭州这边的人。上次叫小厮去打听何子的底细还没来得及有所收获。却遇到了那边的熟人,便匆匆离开了,却顾不得许多听何子胡说。倒是他手下的人被何子唬住了,没敢再动乱。
近段日子,原先留在徽宗身边的书画,也流传民间了。何子擅长模仿,所以后一段时间来何子,这边求斗方的也络绎不绝。便是不愁其他了。
几日下来,梁媚终于按捺不住,便来找何子。却是一身武家子打扮。
“何子弟弟,我来看望你了!”这次梁媚出现,也不那么拘谨了。显得落落大方。
“你这身打扮是找我比试的么?”何子头也不抬的说了一声。
“你这个书呆子,不懂得一些武艺怎么保存自己啊!”梁媚虽然带着责备,但是却是有些怜惜。
“那你就会一些了?”他终于抬起了头来。
“那是,那是,你出来,我教你一些防身的武艺吧。”
这句终于引起了何子的注意,出来看看这个女子。
“你是哪是会的这些?女孩子怎么喜欢这么呢?”
“我就是随便玩玩,想想以后也许有些用处啊!”说着竟然舞动起来,地滑石溜,竟然身轻如燕,虽然没有舞蹈好看,但是却是飒爽英姿。
“姐姐好功夫,既然前来了,是不是也一同出去玩玩呢?”
“当然就是找你出去玩的,你这个人是否有功夫陪同我出去呢?”
“那是要的,我回去收拾一下东西,你略等我一下。”说着便匆匆进屋了。当出来的时候,竟然也换了一身轻便的打扮。
“你又不会,又在这里穿成这个样子!”梁媚又是一笑。
“这不是和你搭配起来好看么,走吧姐姐。”说着要挽起她的手臂,梁媚躲开了。
“对了,前些日子你要写长词的,你怎么没有写呢?”
“这个怎么能说写就写呢,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说着他还煞有其事的说了起来。
“都说你是一个很闷的人,原来也这样无聊啊。”说着又插科打诨的嘲弄一番。
“你说,女孩子能有什么愁呢?不过是婚嫁而已,不是么?”
“那你不说男子就很多愁了么?我看你也是日日逍遥的么?我也没见的你愁苦啊!”
“你有几时见得我呢?”说着便走出来很长的一段路了。
“你见过那种通透玲珑的瓷器么?我倒觉得,女孩子很像瓷器,看得,碰不得的!”
“你说那种有划花、刻花、印花、素面的白瓷器?我见的多了,倒是十分喜欢色彩淡雅的,比如龙泉窑的瓷器。”
“上次去了竹西亭也没仔细看的,这次你要去哪里?”
“便街头上随便逛逛吧,你看这些小玩意看着不好看么?”说着拿着一个摊面上的一个链子就玩了起来。
“你喜欢我就卖给吧。”说着便去掏钱。
“不用你的,姐姐说无功不受禄,你又说女子无愁,我更不收你的东西。”说着自己拿钱买了下来。
二人正闲聊着,突然对面有脱缰的马飞了过来。让二人吓得个匆忙。梁媚看了看何子的样子,有一些可笑,便追马而去,行走中有垫脚的地方便踩一下。不久便追上了它。这还不算,他又骑在它的背上,拉稳缰绳。
“这是谁的马?”梁媚大声呼唤。
旁边赶来了一个衣着华丽,行为猥琐的人:“打扰小姐了,这是我家的马,刚才受了惊吓。”
“你是什么人,叫你家主人出来和我说话。”
“小姐玩笑了,我家主人怎么会见您呢。您收服了这马儿,小子感谢,但是我家主人是不会……”
正说着,一个人走了过来,拍了拍这厮的肩膀:“臭小子,出来就给我惹事,又怎么得罪这家姑娘了?”
“老爷,是这家姑娘想要见您。”那人行为低声低气,梁媚看了不惯。
“我哪里敢要求见您啊,只是看他说话烦气;既然您来了,您就管好您的马儿驴儿的,别惊了旁人就好。”
“你这个丫头倒也直爽,你是哪家的?”这个后来的人表面很和善,却也是不是很正经。
“我是哪家您还管理不上的,何子弟弟,你快过来,咱们那边玩去,不理他们这些主仆!”
何子见梁媚说话不客气,便只好上前打个圆场,便带领他们离开了。
“这家小姐,我看你有趣,咱们也交一个朋友?”那人还是依依不饶,在二人离去时还是追上来问问。
“你就怎么觉得我还没有出阁,婚嫁?何子,咱们走,不理他们!”说着竟然大大方方拉住何子的胳膊腕子,径直走开。何子也不便说什么。回头看看后面两个人甚是滑稽,还商约这什么坏事。
“这么走了你不怕么?”
“怕什么,你再拿神啊、鬼啊的吓他们一吓不就成了?”走开很远的两个人又开起了玩笑来。
却说另一个地方也有这么一个女子,却是生平忐忑,令人怜惜。但是手能拎肩能扛的,丝毫不逊色这个男子,又生得眉目聪颖,颇得女子之态。幸得认识了一个浑身是胆的男子,以身相许,相信相爱。
再表这边沈志再回来汴京的时候,京城已经改名开封,所谓人走茶凉可谓也。汴京城外的形势险要处,设立了二十四所坚壁,又沿黄河设置了颇多的连珠砦,以连结活动在河东、河北等地的忠义民兵。宗泽屡求高宗回京,但都遭到了拒绝。
早在去年的7月份,宗泽便后背发疽,郁郁成疾了,并说:“我以二帝蒙尘,悲愤至此,你们多能歼灭敌寇,那我死而无恨。”还不断呼唤着过河。
宗泽去世,刚入棺,士兵便蜂拥而入,吊祭三日不绝,大厅也摆满了无数祭品。但是皇帝却以黄潜善与汪伯彦分任左右丞相而讪讪乐哉。不知危险又要来临了。
便是这般,当年看着一骑飞马逃离的九子龙子,派的杜充继任东京留守,一改宗泽所为。所谓是凤禽泽佳木而栖,前被宗泽招抚的义兵也因不满杜充的行为的也纷纷散去。原本叫爷爷喊妈的金兵又猖狂起来。
与此同时,又冒出来像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的人在杭州又开始起事。
女子何愁?这多少帝姬的荣辱,谁来偿还!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12-2-25 13:25
天子呼来不上船——天子船?
作者:
净涵
时间:
2012-2-25 23:10
(咫尺天涯)
如果说,世界上有距离的话,那是咫尺天涯,还是天涯咫尺?听说了汴京失陷的消息,穆瞻急急忙忙往回赶。他还记得,在汴京的不远处,有一个他心心念念的姑娘,在那里还有一个把他记挂心上的云梦。这些年,他走过了很多地方,见识了很多生生死死的命运折磨,他想,他该做出决定了。
可是梁园一梦,当他赶到的时候,什么都变了样子。只有顾家的房子空荡荡的住着那些孩子。打听消息,云梦也离开了这里,旁边还陪同着重真。
东风未歇,
一地梨花折。
阡陌败垣堆积,
厌厌是、千行血。
重泉鱼雁绝,
梦魂无处说。
凭槛问天何许,
当此际、山河咽!(词寄霜天晓角,穆瞻)
当此际、山河咽!还记得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及皇族四百七十多人,及文武百官两千多人北归,又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张邦昌是个“割地使”。金兵围开封时,他力主议和,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国,请求割地赔款以议和。归宋后,任河北路割地使。金兵一纸诏书说:“是用册命尔为皇帝,国号大楚,都于金陵(今南京市)。自黄河以外,除西夏封圻,疆场仍旧。世辅王室,永作藩臣。”金人警告他,到了初七,再不登基就杀大臣,纵兵血洗汴京城。于是张邦昌做了三十二天的皇帝。
那时候,张邦昌还说:“邦昌得知,二帝蒙尘,哀号欲绝,以身投地,欲殉家国。然而念及复兴之计,而是在不忍心,置家国而不顾……”于是他就当上了“皇帝”。
后金国退兵之后,张邦昌脱下帝袍,去除帝号,他不在正殿办公,不自称朕。见到康王后又“伏地恸哭请死”,谓“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
还是不提他了罢。
这年秋天,兀术等追擒宋高宗不成,议立刘豫为藩辅。九月,金太宗遣专使携玺绶宝册,立刘豫为大齐皇帝,世修子礼,奉金正朔。置丞相以下官,改元阜昌。初都大名府(今河北),后徒汴京。
比起张邦昌来说,刘豫还是比较有骨气的。诏曰:“今立豫为子皇帝,既为邻国之君,又为大朝之子,其见大朝使介,惟使者始见躬问起居与面辞有奏则立,其余并行皇帝礼。”
这就是“儿皇帝”。向金兵行使儿子的礼节“世修子礼”……
汴京一片伤心地。
云梦的消息也没有了,只是通过了那些孩子的言语听说,微之他们去了临安,于是穆瞻也赶了过去。
这边,紫玑看大家都有事情做,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想起多年前,和穆瞻的一点点故事来。
还是引来吕本正的这首:
踏莎行(吕本正)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她当时还是一个孩子,经常在微之家附近玩。那时候,穆瞻也正巧随母亲偶然经过这里。也是这个时候,穆瞻也认识了沈志。不过沈志还是不认识紫玑。紫玑的父母后来也在战争中失去了联系。
那日她正在母亲寄居的房子外边玩耍,正是冬天,她垫着脚步想去折一支梅花。
穆瞻刚刚又从沈志那边跑了出来,经过了这里。他笑着走过去,对紫玑说:“它长得好好地为什么要折断呢?”
“为什么不可以?”小玑一笑。
“它在上面是活着的,折了便死了,没有生气啊!”
“可是我觉得它可爱啊!”
“它被折断了,就很快死去了,又怎么说可爱呢!”
两个小孩不停地辩解,没有答案。穆瞻也便找个理由离开了。不久,沈志也离开了梁园。
微之的笛声很好听,这个孩子也经常去听。但是没有敢去看看吹笛子的人长什么样子。但是却打听到了穆瞻的名字。
穆瞻却不会音乐。是个很普通的调皮孩子罢了。
几年以后,紫玑长大了,又见过穆瞻一次。只是当时穆瞻长得标致许多,紫玑不由害羞。可是一霎那间,穆瞻便消失在眼海里面了。
再回来,她不知道穆瞻为什么突然慌慌张张地给她送了一个东西,又匆匆离开了。
她有些失望。但是还是对他说了谢谢。
后来穆瞻的消息断断续续,还听说,有一个云梦姑娘,托他照顾了许久,还不断念叨他的名字。
或许无缘。而且几次试探,穆瞻早就忘记他了。
然而心里却是放心不下。听说了他的很多消息。这次终于鼓足勇气,来找那个吹笛子的微之。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微之果然名不虚传,笛子也吹得那么好。还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妻子。
她小小的心思一直不好意思说,终于听说汴京要失陷了。便鼓起勇气,让微之他们带走她,或许通过微之还能见到穆瞻。只要见到就可以了。
或许,穆瞻已经折了属于他的梅花。
梦里相依拂素弦,
醒时别后泪如铅。
思君恰似多情月,
犹自霜天寂寂悬。(相思,穆瞻)
在微之的家里又寄住了几日,穆瞻终于决定也去临安。在这里虽然有他很多的回忆,但是终究看不到雪花了。云梦在哪里?那个死去的姑娘,那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姑娘,那个……
还记得多年前,这里有不能折的梅花。
于是穆瞻又恢复到从前的穆瞻。那个游走四方,寂寞执剑得穆瞻。风也潇潇,雨也匆匆。不知道还有谁记得,还有谁忘记。
一枕萱庭十二楼,
真人独自觅清幽。
听风笑看凡尘事,
驾御云轩碧宇游。(无题,漂泊记,穆瞻)
金兀术部大军追击宋高宗不获,驻留两淮。宋廷担忧兀术秋后再次过江南侵,令张浚在陕西发动攻势予以牵制。张浚即积极进行军事部署,命令各路宋军分道进兵关中,收复失地。金人闻讯,立即调兀术部入陕,并增益娄室部兵力,派右副元帅讹裡朵监军,统一指挥陕西军事。
作者:
净涵
时间:
2012-2-25 23:14
(适应)
虽然南北差异不大,但是适应起来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小孩子。这些日子虽然相对稳定了,但是住所还是没有安稳下来。葛云决定,在没有孩子的情况下,先去教教乐谱,微之虽然不大同意,但是女孩子的申请手续没有那么麻烦,所以成了最先的收入来源。不久,微之又做起了私塾工作。
顾颜和紫玑觉得反正现在还有余钱,不如先卖水果。这时候的天气正好适合吃水果。再说微之对于耕种之类也熟悉,等到院子的土可以翻动了,便可以自己种。不过现在航运发达,过往的人总会下马,尝一口的。于是莫愁坊还没出来,倒是有了一个水果小摊了。顾颜终于可以知道李师师包橘子是怎么个可人的状态。
光是从季节上入手就有很多变化,四月的樱桃,五月的杨梅,枇杷,六月的桃子,荔枝,七月的葡萄、枣,九月的香橙子,十月的蜜橘。还有:罗浮橘、洞庭橘、花木瓜、余甘子、赏花甜、亢堰藕、青沙烂、陈公梨、乳柑、鹅梨、甘蔗、瓯柑、橄榄、匾橘、香枨、茶果仁就有:榛子仁、括子仁、松子仁、橄榄仁、杨梅仁、胡桃仁、西瓜仁。密煎:蜜金橘、蜜木瓜、蜜林檎、蜜金桃、蜜李子、蜜木弹、蜜橄榄、昌园梅、十香梅、蜜枨、蜜杏、珑缠茶果。
沈志被何子带着,一心只读圣贤书,整日聊着有着没着的理论。另外好像还关注着别的事情。
不过秋晨和博轩就有得忙乎了。这段时间来得不打是时候,各地的口音都有,在管教孩子上面还要颇费一番心思。另外丝绸好像更受欢迎,他们在考虑是不是不再开染坊了。
不过万事开头难,在口音和叫卖上面这几个人都不擅长。何子甚至还打算弄一个买东西赠诗的友情合作,不过只是开玩笑而已。
对了,有关最新的国家的事情,除了口头传播,还有一个东西:进奏院。从宋太祖开始,进奏院的官员改由中央委派,主要职能是向地方传达中央的政令。宋代进奏官员最多时有一百多人,他们的主要经费是皇帝划拨的,其中最大的一块是镂刻雕版的费用。这些进奏官员定期把朝廷政令刻成雕版,由驿马送到地方,然后印成纸张文本给地方官观看。
《宋会要辑要》上所说的进奏官将信息“录与诸处剳探人会报”。
梁媚说现在又在招兵,问大家谁去。沈志看了一眼顾颜,觉得暂时没戏,只好应付着:“囤积居奇……”于思和钱钧已经屁颠颠的跟着走了。
最后是何子最上心的考试制度。
由于受战争的影响,三年一开科场的制度被打乱,太祖以来,凡是无“大逆人缌麻以上亲”,本人非“不孝、不悌、隐匿(服丧)、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及“被废疾者”,皆得什伍相保,于本贯投牒自进。但是也有例外,“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科举考试由唐代的州县发解试、礼部省试二级,发展为发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而殿试是为了防止“结党”。
考官子弟、亲属、门客的别头试,有官人的锁厅试,考官的锁宿制度,试卷的封弥、誊录制度,以及禁止挟带、替身、燃烛夜试等一系列防弊措施。
时间上面的安排是,每值科举之年的三月,下科诏表示开科取士之意。当年八月五日举行发解试锁院,因路途遥远,福建用七月,川、广用六月。每个州郡的解额有定数,少的数名,多的十数名至数十名不等;来年春天正月,举行省试,进士科录取者称奏名进士。三月,举行殿试。
神宗以前,发解试和省试都分三场举行:第一场试诗、赋、杂文各一首;第二场试策五首;第三场试帖经、墨义若干条。每天各一场。殿试试诗、赋、论三题,当天考毕。变法以后,保守派与变法派对科举制度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是考经义还是考诗赋上。
自徽宗宣和五年(1113)开科场以来,按以往科举制度三年一试的规定,靖康元年(1126)当为开科之年。钦宗自身难保,对科举已无遑顾及。建炎元年(1127),南宋建立,在金兵的追击下,宋室南迁,国事维艰,驻跸之地无定……扬州立足以后,于当年十二月初一日下诏诸路,开科取士。
南宋诸路于建炎二年春天由提刑司负责举行类省试。各地类省试合格的正奏名进士,于八月二十三日在扬州参加殿试。而下一次考试是在明年。
而这一时期,像沈志他们一样外来人口也不在少数。统计起来也着实费力。
五月初,岳飞到达清水亭以西十二里的牛头山扎营,夜里令百人敢死队穿黑衣混入金营中扰之,金兵惊,自相攻击杀伤。
终于穆瞻也赶到了这边,大家互相认识以后,何子又想出新的游戏了。他说,古代的女子很多,不妨大家每人找出一个女子来,一人写点什么。具体时间嘛,何子说,等我搜集好资料,另行通知。
梁媚知道这个消息也匆忙赶来,对何子耳提面命:“知道我墨水不多,你还玩这个游戏,上次的长调你还没写呢!”
“我说了有准备时间嘛,我教你……”何子又开始坏坏地笑。
这边紫玑看见穆瞻来了,有说不出的惊喜,可是却又不敢开口。穆瞻通过介绍,认识了这两个“奇怪”的女子。停顿了他的一段羁旅生涯。
再不久以后,大家又看见了新的故人。只是,杭州的奢靡,大家总是不适应。总觉得,这样的奢靡背后,如同汴京的烟花,一闪而过。玩笑归玩笑。还有好多书要看,过一年,又是可以考试的时间了。
而过年过节的各种讲究和应酬,掩盖的朝廷不断逃离的种种灰暗。窗外,飘雨。今天不适合再盖房子了。收工。
作者:
净涵
时间:
2012-2-25 23:19
::: 在 才尽更断笔 的贴子提到 :::
天子呼来不上船——天子船?
额 主要是天子那时候太窝囊了
仅以这点献给两个浪漫而有趣的活宝……另对何子说:祝福线性代数和高数去私奔,过上幸福而快乐的日子……让校园更加适合生存吧~~哇哈哈。
(拷问良知)
初期的南宋,皇帝四处逃窜,很多策略还没有完善。百姓只有自顾自各自营生,但是哪个能够长久呢。那句话,不是日子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还好柳烟他们的生意做得还算可以,留下很多可以活动的钱币。
但是在钱财使用上面,又相当的麻烦。在北宋,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至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八十多年间所铸行的钱币都是不减重的正常小平钱。但是后来,在庆历五年(1045年)铸行庆历重宝当十钱以后,从此“折二”、“折三”、“当五”、“当十”的通货膨胀铸币。又因为巴蜀的铜钱与铁钱混用过于笨重而不便于携(如但四川用铁钱,钱重价轻,如买一匹绢竟需要2万个小铁钱,重达130斤),后因无法兑现及诈伪问题﹐“争讼数起”,“以至聚众争闹”等诸多问题,便出现了交子(据说交子的前身可能是飞钱,飞钱亦称为便换,是在中国古代唐宪宗时代产生的一种汇兑制度。)所以交子普遍认为出现在四川……
另外前面说的年号庙号很多的宋朝,又几乎每个号都发行一种钱币,导致使用起来不统一。而且还具有地域性,举个例子:宋元通宝: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铸。背穿上有星月纹,其纹或在穿左、穿右、穿上、穿下。版别甚多。又有铁钱,但主要流通于四川。
这样对于沈志他们这样四处流窜的人来说是极大的不方便。
但是对于商人,还有一样东西,会子:“会子”的名称产生于北宋,是一种取钱物的凭证。见于记载的有会子、钱会子、铅锡会子、寄附钱物会子等。钱会子和会子的意思一样。铅锡会子是出卖铅锡给政府后所得的取钱凭证。
另外还有钱引:钱引是北宋的一种纸币。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改交子为钱引。用以代替贬值的交子。钱引意即兑换钱币的凭证。三年换发一次,称为一界。钱引上印有界分、年限以及面额等,并饰以各种图案花纹。
但是这些还不是主要矛盾,现在还没有引发大的钱荒。主要的问题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作为商人,又要面对一个信用问题。
都说,无奸不商。但是在大家都困难的时候,当个奸商,实在不是人道的事情。但是,可能是利益所趋,这时候确实有奸商。比如:“注水肉”。
后人记载:(杭人)喜作伪,以邀利目前,不顾身后,如酒搀灰,鸡塞沙,鹅、羊吹气,鱼肉贯水,织作刷油粉。
但是全靠卖果子,做私塾谋取钱财来说,又是经营相当困难。不过好在秋晨博轩有过经营染坊的经验了,虽然对于临安的市场还不是很了解,但是有关信用、货的进出方面还多少有些经验。不久以后,便又做起了老本行。
“知耻近乎勇”正是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大家才可以更加知道如何防假,如何靠自己的努力。另外还要分期支付欠下齐贤的钱。
这个时候人口混杂,良莠不齐,各种制度不完善,秋晨倒是突然看出来这与汴京多少有些区别的。所以一直在考虑,除了“雪霁”以外,如何再次推广出去自己店面?不能和卖水果一样四处吆喝啊。
很久以前,秋晨就在考虑一件事。女孩子都是爱美的。衣服的款式图案都有规定要求,怎么样能够出奇制胜呢?在梁园是要照顾莫愁坊的名声,加上是柳烟的店面,不好说什么,现在有机会了,而且丝绸似乎更受欢迎,养蚕似乎也是一个出路。
另外就是孩子娇气,太过粗糙的面料怕是承受不起,怎么样应付孩子呢?
葛云现在接触的人多,处处需要精心打扮,微之虽然不大愿意,但是又不能说些什么,只是希望赶快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知道了秋晨的这些想法,葛云提出了这样的建议:“现在资金少,要是做这些奢靡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倒是不如从小首饰开始。等过段时间,大家都稳定了些的时候,我去看看女孩子喜欢什么样子的首饰,然后四处看看,低价多买来些,作为买你们东西的赠品。以后如果有市场了,再来想想其他也不迟。”
秋晨觉得也对,便专心陪博轩染布了。前面提到,梳髻,钗儿也成了每个妇女必不可少的饰物,还有玉簪、金钏、珠钿,首饰有、银、铜等金属制品,也有玉石制品。钗有话头、素式、连二、连三、短钗等款式。平时妇女们喜爱在头上插鲜花,栀子花被视为珍品。还插着雪柳、玉梅、闹娥、蝉、蜂、蝶、灯毪儿等等,而这些东西的原料,秋晨都能想办法弄到,无非是些丝织物或桑皮。金属饰品之类完全可以用精致的木材替代,这方面,大家都喜欢研究,没事的时候一人画出一个样式便是了。
另一方面,大家传言,这次的考试可能会因为战争,推延一年。而还有很多人,把时间放在找门路,不努力研究上面,大家都觉得,这次考试一定可以“鱼目混珠”,毕竟大家辛苦那么多年,都不容易。
何子和沈志终究无法过了自己这一关,只是时常互相考问,引经据典的能力,穆瞻也旁听了许多,但是毕竟是心无法淡定下来,多是看些兵法、易经之类的书,至于紫玑时常的偷看,也并没有太在意。
于思他们这边还是主要是训练为主,等待调配,但是出现了一种现象,当官的人也开始租地,赚取一些军费,虽然上面民文禁止了。还有就是大家都喜欢种菜,他们那里也有一个菜园子,可以供平时大家的伙食。
日子开始了相对的平静,顾颜又开始四处打听大哥的消息,但是听说那边战争上的还算可以,不对和嫂子的矛盾却又开始了。大哥的立场开始不坚定,是家庭,还是事业,是国家,还是命运。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