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所谓"新韵"存在很大的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弹的风铃    时间: 2011-9-3 07:22
标题: 所谓"新韵"存在很大的问题
本来读音很相近的en和eng不能通押,读音风马牛不相及的en和in却能通押!
明明en和in韵感就很差啊.
我觉得既然要声韵改革,就应该完全适应现代的普通话,普通话中en和eng是很容易混读的,en和in通押,读起来却一点也不上口.
最要命的是,词韵中en和eng也不能通押!
所以无论如何,这两个音都不能通押.
谁有en和eng能通押的韵书?我实在受不了了,好多东西写出来才发现不合韵,鼻子都气歪了
作者: 幽冥隐士    时间: 2011-9-3 07:50
这个问题我两年前就纠结过了,一直以为我读普通话和别人不一样呢。。。
类似的还有an/uan和ian的读音差异就很明显,新韵押韵差强人意也没什么可说的,毕竟是民国时期的产物了,用惯了古韵以后就见怪不怪了。我的原则就是假如用新韵,一定以自己读起来押韵为标准,推己及人么
作者: 嘟嘟零距离    时间: 2011-9-3 10:51
::: 在 小弹的风铃 的贴子提到 :::
本来读音很相近的en和eng不能通押,读音风马牛不相及的en和in却能通押!
明明en和in韵感就很差啊.
en、in、un的读音相差不远,下面诗中多见。这是正确的。另eng、ing也是同声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际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控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遢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灸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我觉得既然要声韵改革,就应该完全适应现代的普通话,普通话中en和eng是很...
最要命的是,词韵中en和eng也不能通押!
en、eng的音节本就不谐,无论是诗、词都不能同押,所以无论如何,这两个音都不能通押.
谁有en和eng能通押的韵书?我实在受不了了,好多东西写出来才发现不合韵,...
难道真有这样的韵书么?
作者: 孔磊    时间: 2011-9-3 11:57
an
quan
xian
是押韵的啊。
作者: 小弹的风铃    时间: 2011-9-3 14:14
::: 在 幽冥隐士 的贴子提到 :::
这个问题我两年前就纠结过了,一直以为我读普通话和别人不一样呢。。。
类似的还有an/uan和ian的读音差异就很明显,新韵押韵差强人意也没什么可...
嗯,是啊,呵呵
还有,ong、eng通压是参考了台 湾的口音么?普通话中eng和ong相近的只有 风 逢 等少数字吧,而且恰好都是平水韵一东二冬里的。内地人谁会把 声 庚  读成shong gong呢?
作者: 白衣客    时间: 2011-9-3 14:16
你刚好说反了。
an,uan,ian在普通话中发音是相似的,而en和eng无论在普通话还是几个大的方言语种发音都是不同的。
分不清en和eng有两个可能:一种是方言鼻音很重,把前者读成了后者,如陕西、山西部分地区,《东方红》“他为人民谋幸福”中的人民ren‘min当地人会唱成reng’ming。另一种是方言习惯中某些字缺少共鸣音,把后者发成了前者,但这种情况只限于少数字。如西南有些地方会把ke‘neng(可能)读成ke’len,把chengzi(橙子)读成chen‘zi,但feng’cai(风采)并不读成 fen‘cai。
作者: 小弹的风铃    时间: 2011-9-3 14:19
::: 在 白衣客 的贴子提到 :::
你刚好说反了。
an,uan,ian在普通话中发音是相似的,而en和eng无论在普通话还是几个大的...
分不清en和eng有两个可能:一种是方言鼻音很重,把前者读成了后者,如...
汗。。。还是白衣有才啊。。。
确实是这样,呵呵
山西人鼻音重,所以很多字en eng不分
作者: 小弹的风铃    时间: 2011-9-3 14:21
但 声 庚 并不能读成shong gong啊,为什么ong和eng能通压啊?
作者: 白衣客    时间: 2011-9-3 15:10
::: 在 小弹的风铃 的贴子提到 :::
但 声 庚 并不能读成shong gong啊,为什么ong和eng能通压啊?
这是古代的读音,现在某些方言中还部分保留着古音。如风feng和翁weng在普通话中韵母是eng,但在广东白话中这两个字读音近似fong、wong,和平水韵中一东的其他字是叶韵的。再如“人”的韵母普通话中是en,而上海、浙江话中这个字的韵母是in,读音类似“您”,据说这是唐音。小日本儿从唐朝带回去不少东西,也包括这个字音,至今“人”在日语中仍保留有にん(nin)的写法。这样平水韵把它和因、辛归为同韵也就不奇怪了。
作者: 小弹的风铃    时间: 2011-9-3 16:26
::: 在 白衣客 的贴子提到 :::
这是古代的读音,现在某些方言中还部分保留着古音。如风feng和翁weng在...
哦,学习了,呵呵
谢谢白衣啦~~~~~~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1-9-3 21:00
拜读风铃帖子,觉得这类讨论很好!也来谈一些个见——
风铃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某些地方的方言有关。
我认为,按照标准的普通话,en和eng不能通押,en和in能通押,这本来很正常。
反而觉得在《中华新韵(十四韵)》中,“十二齐    i、er 、 ü”、“十三(支) (-i) ”、“十四姑  u”三个韵部很不合理。
1、明明是“i”作为韵母,不编入“十三(支) (-i) ”,却硬要和“er , ü”混在一起;
2、发音差别很大的“er 、ü”两个韵母编在一起,而发音相近的“ü、u”却被分开。
我也偶有新韵诗词作品,当遇到需要用“十二齐”韵部的场合时,只好尽量避免同一作品的韵脚同时出现“ i、er 、 ü”韵母的字。
同样道理,在古韵作品中,如果遇上用“上平:十三元”时,尽量避免同时使用“an、en”韵母的字。
作者: 小弹的风铃    时间: 2011-9-3 21:37
:::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拜读风铃帖子,觉得这类讨论很好!也来谈一些个见——
风铃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某些地方的方言有关。
我认为,按照标准的普通话,en和eng不能通押,en和in能通押,这本来很正...
反而觉得在《中华新韵(十四韵)》中,“十二齐    i、er 、 ü”、“十...
1、明明是“i”作为韵母,不编入“十三(支) (-i) ”,却硬要和“er , ü...
2、发音差别很大的“er 、ü”两个韵母编在一起,而发音相近的“ü、u”...
我也偶有新韵诗词作品,当遇到需要用“十二齐”韵部的场合时,只好尽...
同样道理,在古韵作品中,如果遇上用“上平:十三元”时,尽量避免同...
那个er貌似古韵中就是和i通压的,不过我觉得儿化音应该考虑进去吧,不应该这么简单分到i里面。
i和ü可真是囧大了,前所未有啊,没见过啥韵书这样分的,真不知道有啥理由能这样来。。。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1-9-3 22:04
::: 在 小弹的风铃 的贴子提到 :::
那个er貌似古韵中就是和i通压的,不过我觉得儿化音应该考虑进去吧,不...
i和ü可真是囧大了,前所未有啊,没见过啥韵书这样分的,真不知道有啥...
据查,《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目前只是在试行,相信以后会不断完善的。
作者: 探花不喝酒    时间: 2011-9-3 22:39
不要太受格律所限,情之所至,又如何拘泥于此,古人尚有自创词牌之能,今人又何必万事师从于前辈,如无一代代敢于创新的诗客词家,现在又如何有这么多的韵律    一家之言,不足为众兄长介怀
作者: 乔松    时间: 2011-9-3 22:58
貌似西北人都不分,我到现在也分不清,un读出来是ong,en读出来是eng
作者: 小弹的风铃    时间: 2011-9-4 06:49
:::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据查,《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目前只是在试行,相信以后会不断完...
i和v的问题早就发现了,到现在也不解决。。。。
他们的效率啊。。。呵呵。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