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收获颇丰啊!
::: 在 一醉千愁人 的贴子提到 :::
细品,欣赏和问候,向往
::: 在 赵卓君 的贴子提到 :::
最喜欢第十二首。
即兴此水平,可见功夫深!
羡慕此游,问好楼主!
::: 在 贫道无德 的贴子提到 :::
结庐好游记。
::: 在 中国海哥 的贴子提到 :::
一路风尘一路诗~~
::: 在 幸福de大兵 的贴子提到 :::
藉凭斗酒千篇力,管领青天明月愁。寂寞形容书剑老,斜阳匹马说风流。
偌大池应小于海,来愁一例散无穷。
穆穆龙峤风瑟瑟,嵬嵬虎峡水滔滔。
巨笔老道,欣赏!
最喜欢李白故里和大理印象两律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洱海放生
你我相逢或有因,救君一劫避红尘。江湖满载风波恶,不及撑船打网人。
原“放”字改成“避”字。
二零一一年八月一日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当时即兴七首:
今日游李白故里,归来于馆下作
白也称仙更远游,长安歌舞一时休。靴听脱指金銮殿,墨忆研分妃子楼。
藉凭斗酒千篇力,管领青天明月愁。寂寞形容书剑老,斜阳匹马说风流。
二零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于四川江油
云南石林剑峰池,归于途中作
势同战伐总千军,林立寒池交不分。映水锋芒深伏怪,冲天剑气密裁云。
木从僻壤罗如阵,石迥荒郊散似坟。渐晚残阳红胜血,漫于绝域较斯文。
二零一一年七月三十日
滇池畔小憩
堤梧堤柳荫西东,碧绿波翻鸥鹭风。偌大池应小于海,来愁一例散无穷。
二零一一年七月三十一日
洱海放生
你我相逢或有因,救君一劫避红尘。江湖满载风波恶,不及撑船打网人。
原“放”字改成“避”字。
二零一一年八月一日
游丽江黑龙潭公园,遇雨作
料是小龙离有嘱,安排鱼虾看于府。花明柳暗夏阴阴,早为吾留一堤雨。
二零一一年八月三日
丽江.dinner
绿淹街巷有溪鳞,亲水是宜餐柳滨。雨织迷离丽江夜,灯挑浪漫五湖人。
犹传故事耳中幻,只剩楼台眼外真。谁点吉他添一曲,共于谈笑长精神。
二零一一年八月八日
大理印象
故事业凋零,繁街兀纵横。喧嚣任车马,自在见心情。
云控苍山白,川归洱海平。巍巍三塔瘦,暮鼓满孤城。
二零一一年八月十日归于火车上
今日补五首:
虎跳峡
粗缯大布出关豪,不尽长江走一遭。穆穆龙峤风瑟瑟,嵬嵬虎峡水滔滔。
势翻万马嘶声健,形走九天飞沫高。击楫中流渡难任,跃过谁恐兽呼号。
原“峰”字改成“峤”字,“取”字改“任”字
梅里雪山行
整装结队目标同,莽莽奔驰户外风。跌宕泥丸车马走,淋漓雨粟雪云通。
香巴拉境非传说,梅里神峰早奉崇。劳我闲人千里兴,高瞻不见日升东。
原“所”字改成“奉”字。原“仙”字改成“神”字
金沙江
浪卷金沙源滚滚,直劈大壑莽山开。万里长江流不尽,水从此处俱赊来。
澜沧江
一出国门名不同,中华身世在心中。鱼龙舍共泥沙下,泽被乡邻到始终。
题云南石林“阿诗玛”石像
销蚀千年身宛在,生离死别已蹉跎。奴家惟剩心非石,风雨不忘阿黑哥。
二零一一年八月十四日
::: 在 五龙闹海 的贴子提到 :::
首首有出彩处——推一把,请白衣版主细评、请古月版主复议。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当时即兴七首:
今日游李白故里,归来于馆下作
白也称仙更远游,长安歌舞一时休。靴听脱指金銮殿,墨忆研分妃子楼。
藉凭斗酒千篇力,管领青天明月愁。寂寞形容书剑老,斜阳匹马说风流。
二零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于四川江油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云南石林剑峰池,归于途中作
势同战伐总千军,林立寒池交不分。映水锋芒深伏怪,冲天剑气密裁云。
木从僻壤罗如阵,石迥荒郊散似坟。渐晚残阳红胜血,漫于绝域较斯文。
二零一一年七月三十日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滇池畔小憩
堤梧堤柳荫西东,碧绿波翻鸥鹭风。偌大池应小于海,来愁一例散无穷。
二零一一年七月三十一日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洱海放生
你我相逢或有因,救君一劫避红尘。江湖满载风波恶,不及撑船打网人。
原“放”字改成“避”字。
二零一一年八月一日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游丽江黑龙潭公园,遇雨作
料是小龙离有嘱,安排鱼虾看于府。花明柳暗夏阴阴,早为吾留一堤雨。
二零一一年八月三日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丽江.dinner
绿淹街巷有溪鳞,亲水是宜餐柳滨。雨织迷离丽江夜,灯挑浪漫五湖人。
犹传故事耳中幻,只剩楼台眼外真。谁点吉他添一曲,共于谈笑长精神。
二零一一年八月八日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大理印象
故事业凋零,繁街兀纵横。喧嚣任车马,自在见心情。
云控苍山白,川归洱海平。巍巍三塔瘦,暮鼓满孤城。
二零一一年八月十日归于火车上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今日补五首:
虎跳峡
粗缯大布出关豪,不尽长江走一遭。穆穆龙峤风瑟瑟,嵬嵬虎峡水滔滔。
势翻万马嘶声健,形走九天飞沫高。击楫中流渡难任,跃过谁恐兽呼号。
原“峰”字改成“峤”字,“取”字改“任”字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梅里雪山行
整装结队目标同,莽莽奔驰户外风。跌宕泥丸车马走,淋漓雨粟雪云通。
香巴拉境非传说,梅里神峰早奉崇。劳我闲人千里兴,高瞻不见日升东。
原“所”字改成“奉”字。原“仙”字改成“神”字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金沙江
浪卷金沙源滚滚,直劈大壑莽山开。万里长江流不尽,水从此处俱赊来。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澜沧江
一出国门名不同,中华身世在心中。鱼龙舍共泥沙下,泽被乡邻到始终。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题云南石林“阿诗玛”石像
销蚀千年身宛在,生离死别已蹉跎。奴家惟剩心非石,风雨不忘阿黑哥。
二零一一年八月十四日
::: 在 白衣客 的贴子提到 :::
说都不会话了。
::: 在 amonk 的贴子提到 :::
确是像喝大了---------------------------------------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石林那首,白衣兄长给的建议很值得思考!不过从我的这个角度写,算是“我手写我心”吧,中间两对联当时
对得特别的顺利,水到渠成,没有卡壳。。。也是值得思考的。。。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再说大理那首五律,小弟我可是经过细微布局的哦。前四句从眼前入手,先点了下诗人心内心外的小环境。后
四句则渲染了古城大环境(大理古城夹在苍山和洱海之间,三塔位于古城西北角),是想把诗人置于芸芸众生
的大千世界之中,刻画一种孤独悠哉的气氛。如此结构,在古诗中确实比较少见,不知兄长是否苟同小弟这样
的安排?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虎跳峡那首,“粗缯大布”既写描了诗人当时的着装,又比喻了江水的粗豪浑浊与不羁。尾联我是用了一种对
比的手法写的,“渡”是“击楫中流渡”,“过”是“效虎跃过”。面对汹涌澎湃的虎跳峡,想要划舟渡过,
是不可能的了!但要学虎跃过又有何难,大丈夫岂能怕对面有虎?。。。。其实虎跳峡挺宽的,跃也是跃不过
的。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梅里的颈联的确是草草带过的,就算彰显一下户外越野人的粗放吧,哈哈。。。懒得改去了。。。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金沙江的结论其实没有夸大,那个“俱”字是我特意放在后面的,只强调一个“赊”字,不强调前面的“从”
字,就是以免防止夸大的作用。要是把这个“俱”字放在“从”字前面,效果就不同了。大哥您说是吧?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阿诗玛那首尾句若不露点,我都不知道她在干嘛,读者就更难明白作者的心思了。前三句憋了大半天,不出出
气,不快活!其实也是我心里有所感,至今无个“奴家”想念我呢。。。哈哈,再闻兄长高见!
::: 在 amonk 的贴子提到 :::
系尖鞋头还系圆鞋头呀?
::: 在 白衣客 的贴子提到 :::
势同战伐总千军,林立寒池交不分。映水锋芒深伏怪,冲天剑气密裁云。
木从僻壤罗如阵,石迥荒郊散似坟。渐晚残阳红胜血,漫于绝域较斯文。
同前所述,这一首的结转精当、巧妙,尤其是“漫于绝域较斯文”一句,不仅和前面的诸般兵戈锋芒之大象做好很好的承接,而且变相道出诗人虽惯于斯文依旧内心亦为之震撼生出狂野之气,很好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说的前六句宜从“不同的体会层面”是指这六句尽管富于比兴但仍限定在了“形”的维度上,如果能挖掘其他的维度诗会更为深远些。
大理印象
故事业凋零,繁街兀纵横。喧嚣任车马,自在见心情。
云控苍山白,川归洱海平。巍巍三塔瘦,暮鼓满孤城。
兄弟一解脉路清晰了很多,但如不经解释,理解到这种精微程度还是有难度的。律诗的句子宜有情有景,而这一首带有主观色彩的情句太单薄(只有第1、4句),当然也可能是位置摆放上还有斟酌的余地。个人感觉5678句中有至少一句情句作为呼应还是很有必要的,否则下半段全是景物,呼应扣题上对前后情景的契合度要求就会很高。
如以下几首杜诗五律:
萧萧风色暮,江头人不行。村舂雨外急,邻火夜深明。
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中原有兄弟,万里正含情。
1、2、5、6、7、8句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5、6、7、8句
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雪岭界天白,锦城熏日黄。惜哉形胜地,回首一茫茫。
7、8句
虎跳峡
粗缯大布出关豪,不尽长江走一遭。穆穆龙峤风瑟瑟,嵬嵬虎峡水滔滔。
势翻万马嘶声健,形走九天飞沫高。击楫中流渡难任,跃过谁恐兽呼号。
虎跳峡一首后两句是我没理解。我的感觉是——虎跳峡虽传说中虎能跃过,或者由此能想到对面有虎,前面数句和“渡难任”主要还是说江之急、峡之险,我以为末句是该写“人敢不敢纵身一跳”了,可看到的是“跃过谁恐兽呼号”,逻辑上从“虎敢跳人敢不敢跳”的问题转到了“人敢跳怕不怕老虎”的问题,一下子懵了。
难得率性一回,这样的句子不严但真,挺好!
金沙江
浪卷金沙源滚滚,直劈大壑莽山开。万里长江流不尽,水从此处俱赊来。
个人浅见不代表正不正确,惟愿以此探讨。“结论略有些大”不是“从”和“俱”的问题,而是“赊”的问题。用赊字一方面主体、客体应该是相互独立的,另一方面这个字是个带有主观成分的字,即事物的关系是相互可以选择的,或有其他可能性的。对于自然景物存在变数的清风、明月、浮云可以赊,山、海、河流用赊则不太合适。如果非要说水赊连用,还是应能变通体现赊字的本义。例如写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的秦岭——“赊得汉水注长江”,或者站在黄河改道后的河边——“赊来天水泽苍生”。金沙江实际上就是长江的前一段,长江处在必须“被给予”的地位,这已非是赊的关系。所以尽管是夸张,我仍觉得这首诗最后一句字词的用法有些险。如果是我写好了前三句,第四句也想表达同样的意思,我可能会写成“万里长江流不尽,水合多少此中来?”。
题云南石林“阿诗玛”石像
销蚀千年身宛在,生离死别已蹉跎。奴家惟剩心非石,风雨不忘阿黑哥。
这一首我当初是觉得转句写的非常漂亮,配的结句平淡的有些配不上。但想想你说的是对的,还真不能接别的。
::: 在 五龙闹海 的贴子提到 :::
加了!
::: 在 春风燕来 的贴子提到 :::
拜读陟彼高冈老师精华,欣赏白衣版主精评,感受了高手互动.........
::: 在 麦秀 的贴子提到 :::
确实精品!学习!
::: 在 幽冥隐士 的贴子提到 :::
来吸一吸兄之灵气。我是科研搞多了,写诗的热情就没了,可悲啊~
::: 在 情若诗词 的贴子提到 :::
今词古律,或许是诗词的一个发展趋势!!你们可要努力推进哦!嘿嘿
喜欢,学习,问好!
::: 在 hunterraan 的贴子提到 :::
才高八斗,功夫在走!
收藏学习,问好高冈!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有些地方是我写的晦涩了点,难为兄长了。白衣中肯的意见越多越好,小...
话说得这么有艺术,看来大是有些装:D
::: 在 陟彼高冈 的贴子提到 :::
春风谦虚了。率性所为,“老师”二字愧不敢当。不过白衣大哥是有目共...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