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明月棹孤舟——秋雨 [打印本页]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1-8-14 06:23
标题: 明月棹孤舟——秋雨
明月棹孤舟——秋雨

拂却烦疴残暑,
只消他、几丝冰缕。
阶声偏爱枕间闻,
凭织却、暮云春树。

帘梦清寒吹不去,
依然是、蝶儿栩栩。
心期自有清秋月,
任潇潇、打窗秋雨。

作者: 五龙闹海    时间: 2011-8-14 07:48
::: 在 山海风云客 的贴子提到 :::
明月棹孤舟——秋雨

拂却烦疴残暑,
只消他、几丝冰缕。
阶声偏爱枕间闻,
凭织却、暮云春树。

帘梦清寒吹不去,
依然是、蝶儿栩栩。
心期自有清秋月,
任潇潇、打窗秋雨。
凄婉好词! 喜欢!  问好兄弟!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1-8-14 08:55
欣赏学习好词!
问好风云!
作者: 鲁民    时间: 2011-8-14 11:59
::: 在 山海风云客 的贴子提到 :::
明月棹孤舟——秋雨

拂却烦疴残暑,
只消他、几丝冰缕。
阶声偏爱枕间闻,
凭织却、暮云春树。

帘梦清寒吹不去,
依然是、蝶儿栩栩。
心期自有清秋月,
任潇潇、打窗秋雨。
夜来窗下听秋雨,轻叩薄纱凋叶舞。
对影疏桐谁与吟,风声萧瑟潜心读。
作者: 贫道无德    时间: 2011-8-15 01:32
::: 在 五龙闹海 的贴子提到 :::
凄婉好词! 喜欢!  问好兄弟!

作者: 一醉千愁人    时间: 2011-8-17 15:12
细品,欣赏和问候
作者: 岳檀    时间: 2011-8-17 19:52
欣赏佳作。
作者: 玉蟾    时间: 2011-8-17 21:35
凄清婉和,学习山海朋友佳作,问好。
作者: amonk    时间: 2011-8-17 22:23
百卷经书,化作伤心句--------------------------
作者: 云醉月微眠    时间: 2011-8-17 22:27
大师妙言!

问好山山!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1-8-21 20:49
::: 在 五龙闹海 的贴子提到 :::
凄婉好词! 喜欢!  问好兄弟!
五龙兄雅评!婉是婉了,应没凄的
祝福五龙兄~~~~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1-8-21 20:50
:::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欣赏学习好词!
问好风云!
古月兄雅赏,客气了,相互学习!祝福~~~~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1-8-21 20:51
::: 在 鲁民 的贴子提到 :::
夜来窗下听秋雨,轻叩薄纱凋叶舞。
对影疏桐谁与吟,风声萧瑟潜心读。
鲁兄好咏!祝福~~~~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1-8-21 20:52
::: 在 贫道无德 的贴子提到 :::

{iconurl}/smiles/21.gif
贫道雅赏!祝福~~~~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1-8-21 20:52
::: 在 一醉千愁人 的贴子提到 :::
细品,欣赏和问候
一醉雅赏!祝福~~~~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1-8-21 20:53
::: 在 岳檀 的贴子提到 :::
欣赏佳作。
前辈雅评!久不见,问安~~~
祝福~~~~~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1-8-21 20:54
::: 在 玉蟾 的贴子提到 :::
凄清婉和,学习山海朋友佳作,问好。
玉蟾雅评!相互学习!祝福~~~~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1-8-21 20:57
::: 在 amonk 的贴子提到 :::
百卷经书,化作伤心句--------------------------
[em:22] A兄“幽默”赏了~~~
似喜非喜似伤亦非伤,清净是最好的——“心期自有清秋月~~~~”
祝福A兄~~~~~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1-8-21 21:00
::: 在 云醉月微眠 的贴子提到 :::
大师妙言!
“大师”去掉,这个当真当不起的。
问好山山!
久不见了,近来安好?踪迹变幻莫测啊
祝福云宝~~~~
作者: 云醉月微眠    时间: 2011-8-21 23:38
大师是对楼上的A大师说的!

这个踪迹么-------------像雾像云又像风呗!

考考你,用上头那句话写个词瞧瞧!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1-8-24 18:51
::: 在 云醉月微眠 的贴子提到 :::
大师是对楼上的A大师说的!
那就把“言”字去掉~~~
这个踪迹么-------------像雾像云又像风呗!
考考你,用上头那句话写个词瞧瞧!
哪句?像雾像云又像风?
得需要润笔费80金币,多了不要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