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我的大学【往事如风】(三)
[打印本页]
作者:
怂哥
时间:
2011-3-6 14:08
标题:
我的大学【往事如风】(三)
第二年,我们离开了峄山分校。
我记得是清明前后,坐在火车上,从车窗望出去,四野仍在残寒笼罩之下。未翻耕的水田里偶尔有野鸭等水鸟在觅食;远处小丘上座座坟茔前飘着白白的灵幡,这是典型的南方清明祭祀先人的形式--表坟挂纸。火车在“嘎嘎嘎”前行,窗口的景色像电影镜头变换那样翻新。不知为什么,上车时的兴奋和新奇没了,内心深处好一种空落落之感。巴不得早点离开的峄山,而今正一步步和你挥手告别,为何这般怅然与不舍?大抵人都如此,一个地方,一个环境,长时间的起居坐卧,日久生情;或者说,太过熟悉与了解,就会产生一种依恋,乃至依赖的心结,一下子无法放下与释怀。现在车上的我正是如此。
不到两小时的车程,当天中午便到了校本部。第一次来到这个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学,高高的门楼,显目的校牌--**师范大学,我觉得吧,符合我心目中的大学模样。同学们对校牌上的字品头论足,还有人说,是郭老(沫若)题的,言之凿凿。我不太懂书法,反正字很耐看,笔锋老道,遒劲有力,行而带草,应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的墨宝。
学校好大,安置好自己的床铺,便和新来的同学转了一下午,跑了个大致:学校背倚赭山,前面直通市里的中山路、长江路,左则有镜湖,右可直通劳动路。到江边也只一两公里。赭山最高处有一个当时叫“军事瞭望塔”,借助我们同学的关系登上去了,整个市区几乎尽收眼底,远处,滚滚东逝的长江没有尽头。我记得,后来还写了一首西江月的词,抒发登眺之感,内容已记不清。
到校本部,吃住条件改善了,课程也多了,活动更丰富了。我们听过来自各大学的教授们精彩的讲座,目睹过中国当时最年轻的数学家杨乐的风采,参与了全校的大型运动会,欣赏了学校的大型文艺演出......十年的荒芜,让我们对知识文化的饥饿感到了饥不择食的程度。当时刚把江青他们赶下台,一切尚未解冻,图书馆许多书借不出或借不到,我记得借一本《唐诗三百首》跑了三趟。我们开始读小说四大名著、托尔斯泰、契诃夫、大小仲马;联手抄张扬的《第二次握手》、无名氏的《梅花党》,然后偷偷的传阅;我喜爱诗词,将一本《唐诗三百首》一字不漏的抄下来,可惜的是这无价之宝后来不知所踪;还有看戏看电影,作为我们教学内容一部分,《天仙配》、《红楼梦》、《静静的顿河》、《雷雨》等,我们一个劲的往“肚”里装。偶尔,逛逛街,打打球,跑跑步,会会老乡,在林荫道上走走,到江边看看,吼上几声,惬意极了。
一切按部就班,我们真正进了大学。
(待续)
作者:
墨韵
时间:
2011-3-6 16:55
真好!
作者:
怂哥
时间:
2011-3-25 16:19
谢版主,问好。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