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山海风云客 的贴子提到 :::
也是讨论了很多次的问题了。
其实这个问题,就看个人的倾向了,我是主张“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爱这爱那无人怪”的,但至少应该做到“萝卜...
旧韵有它的历史意义沉淀在里面,尤其是入声字,我很喜欢,现在按照一些地区的方言去读,也是非常押韵的...
总之,我赞成双规、偏向旧韵,但都应该“各轨各守规”。
问候刀兄,祝福新年快乐!
也祝福各位~~~~
::: 在 万古刀 的贴子提到 :::
其实,《宽韵》也是新韵
::: 在 万古刀 的贴子提到 :::
宽韵说略
赵京战
中华诗词学会《21世纪初期发展纲要》中,关于诗韵改革提出了“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方针。2004年6月《中...
在旧韵的使用上,诗韵改革仍有未完成的工作。
目前,广大诗词爱好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作者在诗词创作中,突破了《平水韵》的限制,基本上按照比《词林...
既然事实如此,我们就应该承认它存在的合理性。循其实而责其名,实既至而名应归,这是自然合理的。...
我们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呢?
第一个道理就是承认事实、顺应潮流。前面已经谈到了古人、今人在诗词创作中对旧韵的突破和拓宽,我...
第二个道理就是,旧韵在划分韵部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着某些不合理性。这也是古人今人对它进行突破...
旧韵特别是平水韵,在韵部划分上的不合理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科举考试的需要,旧韵韵部存在着“强硬划分”现象。如“一东”和“二冬”,古人也认为没有任何差别,却...
2、由于古代没有注音系统,用“反切”、“读如”注音,很难找到统一的划韵标准,因此,旧韵韵部存在着“划分...
那么,元曲的音韵是不是也是对《平水韵》、《词林正韵》的突破和拓展呢?不是。因为《中原音韵》(曲韵...
3、诗词不同韵,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都是不很合理、不太必要的。看不出它在诗词发展...
对于旧韵作出适当的调整,主要是以《词林正韵》为基础,参照“同身同韵”的原则,适当合并韵部,暂名为《...
1、第一部“东冬”与第十一部“庚青”合并为“东庚”部,可以通押。但仍保留原词韵的“东冬”与 “庚青”两个...
2、第六部“真文”与第十三部“侵独用”合并;
3、第七部“寒删”与第十四部“覃盐”合并;
4、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部,即所有的入声部合并,全部通押。但仍保留原词韵的“屋沃”、“...
关于入声部合并,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诗韵新编》早就认为,入声可以通押。书中把入声字按照汉语拼音...
《宽韵》与《平水韵》、《词林正韵》的韵部对应状况,可以从下面的表中,更清晰的看出来。(表中所举韵...
《宽韵》与《平水韵》、《词林正韵》韵部对应表
宽 韵
(诗词通用)
平 水 韵
(诗 用)
词 林 正 韵
(词 用)
第一部
东庚通押
(一)东冬
一东二冬
第一部 东冬
(二)庚青
八庚九青十蒸
第十一部 庚青
第二部 江阳
三江七阳
第二部 江阳
第三部 支微
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
第三部 支微
第四部 鱼虞
六鱼七虞
第四部 鱼虞
第五部 佳灰
九佳(半)十灰(半)
第五部 佳灰
第六部 真文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十二侵
第六部 真文
第十三部 侵独用
第七部 寒删
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
一先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第七部 寒删
第十四部 覃盐
第八部 萧肴
二萧三肴四豪
第八部 萧肴
第九部 歌波
五歌
第九部 歌独用
第十部 佳麻
九佳(半)六麻
第十部 佳麻
第十一部 尤求
十一尤
第十二部 尤求
第十二部
入声通押
一(屋沃)
一屋二沃
第十五部 屋沃
二(觉药)
三觉十药
第十六部 觉药
三(质陌)
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
十四缉
第十七部 质陌
四(物月)
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
十六叶
第十八部 物月
五(合洽)
十五合十七恰
第十九部 合恰
(注:具体字表不再列入,读者可自行与《平水韵》《词林正韵》对照使用。)
比较上表中所列的《宽韵》与《平水韵》、《词林正韵》的韵部对应状况可以看出:《宽韵》只是沿着《词林...
诗词通用的《宽韵》,还算不算旧韵呢?当然算。《宽韵》只是对《平水韵》、《词林正韵》的韵部做了少量...
在使用新韵和旧韵的问题上,我们的方针是“双轨并行”。在使用旧韵中的《宽韵》和《平水韵》《词林正韵》...
2005.10.01.
(本文将发表与《中华诗词》杂志2006年第3期)
来源:http://www.zhscxh.com/gdscshow.asp?articleid=202
::: 在 山海风云客 的贴子提到 :::
这个只是定义的争论了(韵书中字数多的韵部。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圣俞 戏曰:‘前史言 退之 为人...
::: 在 五龙闹海 的贴子提到 :::
好贴!
《中华新韵(十四韵)》正是赵京战副会长主持研讨、最终定稿并于2005年发表在《中华诗词》刊物上的。
刚入门时,因不懂入声字,比较偏好使用新韵。后来熟悉了入声字,正像风云客兄弟所言——喜欢上了旧韵。赞...
问好二位!
::: 在 万古刀 的贴子提到 :::
对不起,山海兄,刚才有事打错字了,呵呵,应该是:“其实,《宽韵》也是旧韵 ”
很愿意与诸位诗友商榷,真理不辩不明。
::: 在 青衫客 的贴子提到 :::
青衫愿意和大家探讨古韵,新韵,与“宽韵”的问题。
尤其,刀刀所说的“旧韵”既是“宽韵”。
::: 在 山海风云客 的贴子提到 :::
哦 看到了, 呵呵 刀兄往日所作,确是旧韵,只不过宽用了,宋人以将已有例子,诗作这样标注也未尝不可的...
祝福刀兄~~~~
::: 在 水槛风清 的贴子提到 :::
我是北方人,从小学的就是标准的普通话,对于旧韵的一些读音没有体验。只是一次看叶嘉莹女士的教学视频...
::: 在 五龙闹海 的贴子提到 :::
好贴!
《中华新韵(十四韵)》正是赵京战副会长主持研讨、最终定稿并于2005年发表在《中华诗词》刊物上的。
刚入门时,因不懂入声字,比较偏好使用新韵。后来熟悉了入声字,正像风云客兄弟所言——喜欢上了旧韵。赞...
问好二位!
::: 在 吻蝶 的贴子提到 :::
喜欢这个~读得顺畅就行~久不见,抱抱刀刀~
::: 在 幽紫清心 的贴子提到 :::
我也来哥哥这里学习!~~
呵呵..
问好哥哥!~~
:::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赞同风云客的见解——
1、“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爱这爱那无人怪”和“萝卜是萝卜,白菜是白菜”。
2、尽量去选用一个韵部中现代读音相叶的字,以求无论今古都声情和谐。
3、旧韵有它的历史意义沉淀在里面,尤其是入声字........入声的那种声情有时能很好的配合诗意,有不可替...
4、赞成双轨、偏向旧韵,但都应该“各轨各守规”。
::: 在 青衫客 的贴子提到 :::
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刊物《中华诗词》,在二○○六年第三期,有《中华诗词》常务副主编赵京战的文章《宽韵...
可以说,是:赵京战误导了大家。
可以参考【汉典】“宽韵”的释义。
::: 在 万古刀 的贴子提到 :::
呵呵,我说的是:“其实,《宽韵》也是旧韵 ”。不是“旧韵”既是“宽韵”。青衫兄给弄颠倒了。
::: 在 随聊几则 的贴子提到 :::
呵呵,吟坛有争,当是好事,这反映着对一种文化需要的追求。
什么是宽韵?词义是“韵书中字数多的韵部”。不过,赵京战先生说的不是那个意思,文面上的理解应当是处理“...
咱在想:《宽韵》能不能成为本版块今后评估今体诗合律的依据呢?
::: 在 青衫客 的贴子提到 :::
对于刀刀所提出的“宽韵”也是“旧韵”,更加诧然。
就算按赵京战说的“宽韵”,也和“旧韵”是风牛马,各不相关。
譬如中华新韵这样的韵书,是在普通话四声的基础上,归纳的韵表。
而且,新韵取消入声字,还把很多古仄字,纳入平音字。
由此,得出所谓的:“用韵至宽,诗韵与词韵相通用。”
这是新韵的特点。和“旧韵”有何干系?
现代人习作诗词,总觉得新韵较容易入手,古韵相对困难。
才给这些新韵有立足与发展的空间。
其实,新韵与古韵有很多冲突、矛盾的地方。
本来,古诗词中,作仄音的入声字,在新韵里作平音用,格律诗还弄来押韵。看到都难受。
古韵的陌生和不解,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知识教育,这是教育制度的弊端与不足。
是对古诗词的扼杀、亵渎。
::: 在 青衫客 的贴子提到 :::
网上看到一些台湾、香港的诗词赛事作品,要求或注明::
诗韵按【平水韵】,词韵按【词林正韵】等。
国内很多诗词论坛、文学网站,都如此。最多,加个:【中华新韵】。
没见加个:“宽韵”。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