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真的没关系” [打印本页]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1-1-10 20:38
标题: “真的没关系”
“真的没关系”

2011年1月4日记

        今日下午,从家里回单位,和同事先吃完了饭,就背包在车站等公交车。一会,车来了,我跟同事准备上车。可巧,一位等另一趟车的男子吐痰,他似乎也没看周围情况,转头就吐,我恰好走过他身边去上车,那痰正好吐我裤子上。当时我“呀”的一声,低头看了下裤子,因为排在后面着急上车,加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在心里嘀咕了下“怎么在公众场合吐痰啊”“怎么不看着点呢?”,同时也没扭头看他,就上车了。只听他不好意思的连说了两声“对不起”。
        上车坐下后,取纸擦裤子上的痰,心里突然感觉不舒服起来——人家都说对不起了,自己为什么就没回应句“没关系”呢?甚至都没看他一眼,唉~~ 估计那种公众情况下,他已经很窘迫很不好意思了,为什么就不能说声对不起来让他消释尴尬呢?如果是我吐痰,我可是会窘迫的要命,即使道歉取得原谅也会心里别扭很多天~~~
        可现在想还有什么用呢?回头看车站,已经渐渐远离了,继续等车的人也好几个,当时没扭头看那人,又知道谁是那人呢?唉,但愿那人马上忘记这糗事,平静下来。想起佛学里说的心的无量感应功用,就心里开始念叨着——但愿那人能感应到我的心意,或者,回家做梦能梦见我,梦见我微笑着对他说了句——“真的没关系”~~~

作者: 墨韵    时间: 2011-1-11 09:01
一定会感应到的!人与人之间如果都能这样多好呀!
作者: ye2403    时间: 2011-1-11 14:15
风云的境界,我不及……
看样子快修成正果了。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1-1-11 20:42
风云客可谓用心良苦——假如论坛里人人都有这样的心态,那还会有无谓的争端吗?!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1-1-13 22:01
::: 在 墨韵 的贴子提到 :::
一定会感应到的!人与人之间如果都能这样多好呀!
完全都可以做到的,期待~~~~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1-1-13 22:03
::: 在 永不服输 的贴子提到 :::
风云的境界,我不及……
看样子快修成正果了。
没什么及不及的啊,各有优点与不足的~~~
是磨心出茧果了~~~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1-1-13 22:04
:::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风云客可谓用心良苦——假如论坛里人人都有这样的心态,那还会有无谓的争端吗?!
惭愧~~我饮水自知的,做的很不够~~~
古月兄才是用心良苦的~~~
唯有祝福~~~
作者: 栖梧    时间: 2011-1-17 09:35
对方出于诚心,已经道歉了,至于风云君愿不原谅,他不得而知。但能为自己的过错坦诚致歉,他心里应该已经释怀了吧? 虽然他不知道风云君的心意,但风云君并没有深责,而且还为自己没有及时回复耿介,风云君如此襟怀,也是堪赞!一沙一世界,真心即好!我们无法探究别人的心境,但自己有一颗真心,就觉得安稳!

看过风云君的诗词文章, 感触很深,学习!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1-1-19 20:06
::: 在 栖梧 的贴子提到 :::
对方出于诚心,已经道歉了,至于风云君愿不原谅,他不得而知。但能为自己的过错坦诚致歉,他心里应该已...

看过风云君的诗词文章, 感触很深,学习!
栖梧一片雅意~~~
唯有祝福~~~
作者: 邪魔老奴    时间: 2011-1-22 23:30
哥哥是真君子,其实哥哥当时做的是对的,如果当时说一句没关系,估计那人更尴尬。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1-1-30 23:22
::: 在 邪魔老奴 的贴子提到 :::
哥哥是真君子,其实哥哥当时做的是对的,如果当时说一句没关系,估计那人更尴尬。
兄弟说的也有道理!总之,随顺人心吧~~~
作者: 寥廓冬雪    时间: 2011-2-4 14:37
各自有道。
作者: 纫佩折兰    时间: 2011-2-14 17:11
久不见,问好风云!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1-2-20 16:03
::: 在 寥廓冬雪 的贴子提到 :::
各自有道。
大姐雅意!祝福~~~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1-2-20 16:04
::: 在 纫佩折兰 的贴子提到 :::
久不见,问好风云!
久不见折兰,祝福~~~~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1-2-20 16:04
在佛教论坛常看见很多好文章,很有感觉——

大藏经里面有段故事:在一个深山里面,有七个人志同道合,发愿修行,他们认为人生险恶,人在世间几十年时间,生命不长,却在社会上造了很多的业。所以他们想找一个比较清静的地方,共同论道、精进修持,这是他们共同的理想。但是,经过了十二年的时间,每一个人的心态还是一样,起伏不定,满心烦恼。他们虽然离开了人群,也不觉得快乐啊!他们的烦恼在那里呢?是欲和情未断。一群人在这清静的环境相处久了之后,发觉没有什么乐趣,于是回顾在家时有父母兄弟,还有很多男女感情……而在深山里的十二年中,什么都没有得到,等于是浪费人生。于是这七个人又再聚会互相讨论,他们都认为,不如再回社会,娶妻、成家、做事业,所以他们相偕离开了修行十二年的地方。

  那时佛陀知道这几个修行人心不定、意不静,有还俗的心态,于是就在他们必经之地打坐,这七个人从深山走到出口的地方,看到佛陀很庄严地坐在树下,他们那时还不认识佛陀,但是,看到佛陀就自然地生起恭敬心,七个人不约而同地向佛跪拜顶礼。

  他们坐好之后,佛陀就问他们说:“你们从那里来,往那里去,你们修行已经多久了?抱什么样的心态入深山,又为了何事离开静处?”七位修行人将他们的经过,一五一十向佛禀白。佛陀说:“修行乃是一条心路历程,必定要修持到不被动态的情所感染,能够视富贵如浮云,视名利如敝履。能够看开乱象,道就在其中!世间最乱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是非,和社会人群愚痴争斗的情形,修行最主要就是要看开这些心欲,如果看不开这些俗情乱相,又再投入社会,你们的心会更乱。”

  佛陀又说:“一切苦就是因‘集’而成,集合名利、情爱,有这种种心欲会集,所以苦不堪言啊!修行虽然是苦,但先苦后甘,修正的快乐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假使追求名利、追求情爱,虽然乐在前头,最后受苦时却万劫难拔啊!因为一切业因已在人群乱相中形成了!”佛陀的这些启示,我们也可以拿来应用,确实一切苦就是由“集”而来,集合一切的人我是非而来,就是因为有人我是非,所以才有苦。

  有时别人说话无心,听者却有意,故意抓住对方的把柄及缺点钻牛角尖,这都是自招惹的烦恼,假使我们对人都用宽心,对一切的事看轻一点、看淡一点,用宽大的心胸互相关怀,无争无斗,我们的心念就能很平静,心若与人无争则人安,与事无争则事安,与世无争则世安,与道无争则道安,真正的得道就是“无争”,这就是“道心”。道心分秒都在我们的面前,得道的路也在我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