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是耶非?—— [打印本页]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0-12-3 20:45
标题: 是耶非?——
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了凡四训》


子贡和子路都是我的老祖先孔子的弟子。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时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善于经商,经济基础雄厚,口才也很好。
子路本名仲由,字子路,春秋时鲁国人,比孔子小9岁,生性至孝,喜好勇力。

   当时,鲁国有国法规定:凡是鲁人有替人在诸侯间,赎回被虏获臣妾的人,都可以向官府领赏金。有一次,子贡赎了人,但是却不接受赏金。孔子听到这件事后,很不以为然地说:“子贡这件事情做错了。说到圣人做事的原则,要考虑到可以移风易俗,所教导的方法,可以使老百姓施行,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立场。现在的鲁国,有钱人少,贫穷人多。如果接受赏金,就以为是不廉洁,那还有谁愿意去赎人呢?从今以后,恐怕不会有富人愿意替人向诸侯赎人了。”
    后来有一次,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那人赠送一头牛当谢礼,子路就接受了。孔子知道此事后,非常高兴地说:“从现在开始,鲁国会有更多人会去拯救溺水的人了。”

    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贡不接受赏金,应当是优良的行为;子路接受馈赠,应当是低劣的行为。但是,孔子却称赞子路而责备子贡。
    由此可见,世人做事,不是论眼前的优劣,而是看未来的流弊;不是在一时的成败,而是在久远的影响;不是在一身的毁誉,而是在天下的利害。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作者: 烟雨江南携鹤飞    时间: 2010-12-5 09:11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适从呢?
很是困惑 !!!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0-12-11 21:23
::: 在 烟雨江南携鹤飞 的贴子提到 :::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适从呢?
很是困惑 !!!
只尽一颗心,尽管可能短时间没有一个人理解,甚至笑骂~~~~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0-12-16 18:05
::: 在 烟雨江南携鹤飞 的贴子提到 :::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适从呢?
很是困惑 !!!
尽量 进而彻底放开心量,出发点尽量放高,所寄托尽量放远,涉及范围尽量放大,包容尽量放广,就不会无所适从和困惑了~~~~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