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关于应用中华新韵的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0-11-22 11:44
标题: 关于应用中华新韵的讨论
关于应用中华新韵的讨论


        霜天的诗友当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喜欢用新韵填词赋诗。
      目前《中华新韵》有十三韵、十四韵、十八韵等多个版本,各个版本划分韵部出入甚大,应用中容易造成混乱。经本版几位版主研究,认为有必要对如何应用《中华新韵》的有关问题,发动全体诗友进行一次公开讨论,以便统一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对版规相应内容重新修订。
      为此,谨提出几个方案:
      1、仅指定一个版本作为本版块的新韵版本。
      2、几个版本都可以使用,但作品必须注明哪个版本。
      3、维持现状,出现争议时再补充说明。
      4、其它。
      应注意,我们只是讨论如何应用。与此相关联的问题可以顺带讨论,例如:各版本的优劣分析、个人习惯和喜好哪个版本及其理由等。与此无关的话题,请不要带入本次讨论。
      恭请诗友们各抒己见!


附:关于几个版本的具体差异情况,难以一言而蔽之。仅提供几个渠道供大家自行参阅。
一、霜天顶部《“霜天”版古典诗词知识应用文集(新手必读)》中
16、《中华新韵》(转贴)
      amonk               www.shici.org/oubb/112/327160.html
        这是十三韵的版本。
二、霜天顶部《“霜天”版古典诗词知识应用文集(新手必读)》中
33、《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  (转帖)
      历阳勒氏    http://www.shici.org/oubb/587680.html
        这是十四韵的版本。
三、网上搜索到的《中华新韵(十八韵)韵部表 、中 华 新 韵(十四韵)》
      http://www.poetry-cn.com/?uid-3555-action-viewspace-itemid-20565
        这是包含十八韵、十四韵和词韵简编的版本。
作者: 思过居士    时间: 2010-11-22 12:46
各位版主辛苦了。
我觉得可以指定十四韵的为主要版本,因为这个版本比较通行,用的人也多,当诗友按照十四韵填时只要注明新韵就可以了,而依据个人喜好用其他版本时就说明一下用的是哪个版本。
作者: 赵卓君    时间: 2010-11-22 12:59
第二个方案可行,但注不注,这个可以放宽,因为写诗多的朋友一看就知(这也算是新手学习的一个内容)。
诗传统默认:平水韵。
词当今默认:中华词韵。

还是老建议:欢迎来说白话,嘻嘻!
作者: 老佛刀    时间: 2010-11-22 14:48
看了胡兄的题目,有些汗颜了,因不善古韵,随手在网上下载了一个中华新韵,还真不知道是还有什么版本的,仔细看看,是中华诗词学会 2005年5月颁布的十四韵。

至于用什么韵,个人认为,百花齐放为好。愿意标注,是人家的习惯,不愿意标注,是人家的权利,更何况,此地高手如云,这点知识,自然是了然于胸了。

瞎嘚啵几句,见笑哈。
作者: 栖梧    时间: 2010-11-22 16:24
我一直用中华新韵练习,版本就是楼上前辈说的那个版本。最近正想学习平水韵,不过看着挺难啊!
作者: 兰室清风    时间: 2010-11-22 19:39
《中华韵典》不知是属于哪一种?即有新韵,又有古韵。
作者: 烟雨江南携鹤飞    时间: 2010-11-22 22:01
原则上还是支持老佛刀的建议!!
本人一直都是以新韵发表诗作的,但还是在诗作的后面标注了新韵!因为本人的确对于古韵还不是捻熟于胸,又担心让人误解,所以就一直给予注。
想来版主们对于本人所作的诗词肯定是了然于胸,对于新旧韵也是一看便明,但我为什么一直要标注新韵呢,就是因为诗词的韵有古今之分呀!
这正是自己要特别注意的!!
作者: 历阳勒氏    时间: 2010-11-23 00:15
秦似编著的当为正版   (个见)
作者: 风轻月明    时间: 2010-11-23 15:16
我对古韵不熟悉,一直用新韵。是在这里记录的一个中华诗词新韵,
不只属于哪一个版本?
作者: 这是剑    时间: 2010-11-23 17:55
我是新生不知道还有那么多版本的 就是一直用菲菲给我的一个14韵的版本!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0-11-23 21:21
感谢楼上诸位的积极参与。
关于几个版本的具体差异情况,难以一言而蔽之。仅提供几个渠道供大家自行参阅——
一、霜天顶部《“霜天”版古典诗词知识应用文集(新手必读)》中
16、《中华新韵》(转贴)
      amonk               www.shici.org/oubb/112/327160.html
        这是十三韵的版本。
二、霜天顶部《“霜天”版古典诗词知识应用文集(新手必读)》中
33、《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  (转帖)
      历阳勒氏    http://www.shici.org/oubb/587680.html
        这是十四韵的版本。
三、网上搜索到的《中华新韵(十八韵)韵部表 、中 华 新 韵(十四韵)》
      http://www.poetry-cn.com/?uid-3555-action-viewspace-itemid-20565
        这是包含十八韵、十四韵和词韵简编的版本。
作者: 雨霁轻尘    时间: 2010-11-23 21:26
来听听~~
作者: 白衣客    时间: 2010-11-23 21:58
应古月大哥之邀也在此对新韵平水韵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家之言,供各位参考。

韵的使用使诗歌更便于诵读,增加了美感,同时也带来了文字上的限定。
对于近体诗而言,依韵择词便成了作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尤其是词汇量不大的初学者做不到信手拈来,很多时候出于叶韵要求甚至需要丢弃了更切合句意的字词。虽则无奈,但不叶韵美感会大打折扣或不能称其为“诗”,这点权衡之后是必需要遵循的。
平水韵的形成主要是出于古代时的诵读习惯,兼有倡导者的个人观点和讹误。如“衣”古音发rei,自然和归、微等叶韵,但现代这样读就会闹笑话。再如“儿”字古代不读er而是读yi,所以它和齐、西同韵。普通话作为国家标准语言也就是几十年的事,很多古语发音在方言中仍能找到(据说广东话“儿”仍读宜)。除了读音的变化平水韵中也包括了人为习惯和已经形成的讹误,据资料介绍“一东”、“二冬”两个韵当时读音也相同,因为字较多人为划分了两个韵部,但不能通押。再如,十三元中有些字古音也不叶,前人成了习惯定式便如通假字(名人错别字)一样得以流传了。既然“韵”来自于诵读习惯,使用新韵是必然的事情。当然平水韵有着数万首唐诗宋词精华,应该了解和学习,但不必“强制遵循”。有种强调“诗必平水”的复古观点,如著名的诗词“百花潭”论坛,精华帖多是一些诵读拗口满篇堆砌甚至用繁体字发表,有些可笑,我感觉并未理解诗真正的魅力。诗来源于生活,基础于生活,“寻常风物口头语”说的精炼了就是诗。诗不能成为少数人拿着密码本的游戏,那最终会让诗离现代人越来越远。
因此我认为接受新韵推广新韵是必然的事。至于十四韵还是十八韵普通话中an/ian/van/uan,eng/ong/ing读音接近,区分不区分都是可以的。
作者: 南山客    时间: 2010-11-25 09:22
赞同白衣版主所见。尤其是这点:an/ian/van/uan,eng/ong/ing读音接近,区分不区分都是可以的。
再者依平水韵作诗,也可以尽量选取其中符合现代读音的。
作者: 涵蕊    时间: 2010-11-25 10:26
汗,就是随便下载了一份中华新韵,关注的真的不是很多。
偷看大家讨论!
作者: 一醉千愁人    时间: 2010-11-25 15:02
其实我也时常不甚注意韵的区分,大概是自己的懒惰吧,每次都需斑竹的提醒,汗颜。惭愧,还要认真学习啊
作者: 绿如海    时间: 2010-11-25 15:04
历史总是在向前走,新韵是必然趋势!。
作者: 墨韵    时间: 2010-11-25 15:05
学习!问好朋友们!
作者: 历阳勒氏    时间: 2010-11-25 22:47
::: 在 白衣客 的贴子提到 :::
应古月大哥之邀也在此对新韵平水韵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家之言,供各位参考。

韵的使用使诗歌更便于诵读,增加了美感,同时也带来了文字上的限定。
对于近体诗而言,依韵择词便成了作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尤其是词汇量不大的初学者做不到信手拈来,很多时...
平水韵的形成主要是出于古代时的诵读习惯,兼有倡导者的个人观点和讹误。如“衣”古音发rei,自然和归、微...
因此我认为接受新韵推广新韵是必然的事。至于十四韵还是十八韵普通话中an/ian/van/uan,eng/ong/ing读音...
支持!~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0-11-25 23:03
恭请诗友们注意:本帖子的主旨是讨论如何应用好《中华新韵》问题,请不要把话题延伸到本主旨以外。
如有心研讨本主旨以外的问题,可以另行发帖子。在本版顶部允许的时间内也可以置顶。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