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第十期作业46字以下小令欣赏 [打印本页]

作者: 疏帘淡月    时间: 2010-11-2 12:26
标题: 第十期作业46字以下小令欣赏
      应古月兄所邀,现将第十期作业小令总结其下。


捣练子——晨曲
弹旧曲,
对西窗。
采撷秋黄伴酒香。
昨夜雨丝残桂蕊,
一帘幽梦入重阳。
很净爽的一首小令,刚好是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段。题目就开宗明义的告诉我们了这短短的几句话写的就是“晨曲”这么简单。然而第四句时,时空发生了转变。这一转,诗人将读者的思路引到自己的笔端,让我们从“晨曲”一下开始回忆昨夜的那一场细雨。桂花零落,一帘幽梦。结句转入主题“重阳”结合“黄花”“桂蕊”,全篇扣题严谨。


忆秦娥--重阳送别
重阳节,
平明送客伤离别,
伤离别,
菊花捧起,
未言先咽。
虽说十五能圆月,
中间多少难眠夜,
难眠夜,
书笺频寄,
路遥山叠。
这首词写的是送别,比较注重现实的笔法。整首词第一句似乎与之后的送别场景衔接的比较生硬。这句“虽说十五能圆月”虽然作者有注释,但仍然感觉似乎与中秋弄混了。《忆秦娥》这个词牌似乎被李白写尽了,后来者应该把李词的滋味嚼透,才好写出有自己特点的词来。


捣练子、遥赠常年在外的亲人
游子怨,
醉人狂,
重九登高望故乡。
庭院桂花香几许,
毫笺转辗寄篇章。
这是比较传统的重阳感怀。时下的重阳节,人们已经没有登高怀远的习惯了,所以,像这样的感慨是很少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了。闲话扯远了。这首小词依旧很简单,也没用什么特别的手法。“庭院桂花香几许”若写成疑问句似乎更好一些。这样尾句刚好是一个委婉的回答。等高望故乡,家乡庭院的桂花香到了什么程度呢?赶快修一封家书吧。言下便有了写信的内容。也大大拓展了这首小令的外延了。

太常引    重阳忆旧日同窗
秋深露冷草疏黄。闻道又重阳。前夜梦迷茫。怪说是、悠悠太行。
旧时风物,少年狂放,今日满头霜。燕北有人伤。看菊酒、盈盈泪裳。
这首《太常引》读来很有味道。首句以秋景启兴,便引出重阳之题。后句述梦,又正是首句之景,即梦中之“悠悠太行”正是“秋深露冷草疏黄”。至此,似乎与题目大大的偏离了。然而接看下片,便明了了作者的用意。一句“旧时风物”正是告诉我们,上片所梦之境亦是作者曾历之地,也就是当年与同窗“少年狂放”的地方。下片第一句还用了今昔对比,另有一种沧桑之感。后句写所忆之人,结句回到现实,独自对菊花酒,百感交集。全篇虚实相映,浑然一体,读之余味不尽。

诉衷情令   重阳忆旧日同窗
太行风雨走青骦。轻薄少年郞。凭高不识丘壑,酬唱袖襟扬。
霜一领、酒千觞、醉重阳。如今心事,几日相逢、共话苍桑。
起句开门见山,从回忆写起,豪气十足。太行莽莽,同学年少,策马前行,意气风发!后句将这一心胸发展的极致,“凭高不识丘壑”大有俾睨天下、雄视表里河山的气概!山高人为峰,视千丘万壑如平地尔!下片归于现实,当年豪气少年,如今已是霜染衣领。痛饮千觞独自醉去,一发怀念旧友。结句抒发寄托,也更加深对好友的怀念。

【霜天晓角】
霜凝菊蕊,雁字浮云外。
风送蝶衣飞舞,屈指又、重阳至。
栏底,愁暗起。伤穷离别事。
几度灞桥折柳,今犹是、人千里。
上片前三句写景,结句点出重阳。下片起的突兀些,好在第三句写明了离别,于是结尾的两句就跟着写离别去了。整首词上下两片有些脱节,似乎上片只写重阳,下片则只写了离别。如果单独拿出来,这两片都还尚可,但是作为一整篇看,就缺少了整体性。

【霜天晓角】·重阳(二)
菊承金蕊,落叶疏篱外。寒露夏衣才换,霜风冷、重阳至。
笺底,思更起。怕题重逢事。约度归期渐老,人何处?家万里。
此篇是一首思乡之作,起句写景,后句比较巧妙地嵌入一个生活细节,自然过渡到重阳这个话题上来。而重阳正有等高怀远之意,思乡之情就来的自然了。下片写临案修书,似有无限苦衷。怕题重逢事,实是必题重逢事。为什么呢?后句给出解释“归期渐老”,似乎是遥遥无期……然而家书中又必须题归期,这正是尾句“人何处?家万里”感慨的由来。总的来看,这是一首比较有生活的小令,感情细腻,结构完整。较之上一篇,明显有提高。

   浣溪沙  重阳登山
岁入重阳秋入寒
转蓬挣得今日闲
登高何必访名山

每步犹如新起始
半程回望最流连
仰头绝顶啸云天
这是一首读后令人感到振奋的小令,笔法可谓成熟。全诗写重阳登山,起句便直接交代了时间和环境,不艳饰,不拖拉,干净利落更不显山露水。二句写了原因,为后文的内容作了铺垫。“转蓬挣得今日闲”这里用了李商隐“走马兰台类转蓬”的诗意,凸显出重阳登高之不易,也是一种对人生的慨叹。三句承上,在重阳佳节到来之际,作者腾出时间,当然是要登高抒怀。诗句简洁大方,来的自然浑厚,可见笔法老道。何必访名山,又透露出作者不一样的胸襟与气度。
下片着重在登山的感受上,从“每步”、“半程”、“绝顶”三个角度分别加以描绘,理趣盎然!
整首诗围绕重阳登高这个主题,既有细致的描绘又有深刻的剖析。作者不曾用造作华丽的辞藻,只是对生活片段的简单拾取,便将深刻的人生道理讲得细致入微。可见,诗就在我们身边,俯拾即是,何必搜肠刮肚,做舍近求远的事呢?

浣溪沙  重阳
岁岁重阳又一秋  斑斓秀色漫山头  长空万里雁悠悠
昔日群芳含笑去  今朝硕果挂霜收  何须悲叹暗生愁
按古月兄的规则,小令是由淡月来评的,还没来得及看秀士兄是否已经评过了~~那我就来说两句吧~不客气喽~
这首《浣溪沙》,上片三句意境开阔,是对“秋”宏观描写,总体上达到了渲染秋天气氛的作用,很好的为下片评论作了铺垫。但是笔法略觉陈旧了一些,冬雪姐这首较以往似少了些力道。
下片着重评论,一组今昔对比借工整的对仗句法表现出来,其凸显主旨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值得注意的是,昔日群芳凋落,作者拟人化的加入“含笑”一词,使得对比中又有一层正衬在里面。尾句点明主旨,不必惜花伤情,人生当有收获。

诉衷情:
中秋才过又重阳,杯酒动愁肠。西山几许归雁,趁暮色、两三行。
家已远,梦犹伤,夜苍茫。算来还是,几度飘零,一世奔忙。
这首《诉衷情》,起句便让人有一种共鸣,时间过得真快。月饼还没过保质期,重阳就来了。我还没来的及完成我的任务,不但重阳已经走远,这轮庚寅的九月也就要完结了……扯远了,回到这首词上,起句写时光飞快,二句直接入愁,愁得是什么呢?作者没有直接交代,而是描摹了黄昏雁行的情景。 先不说这句描写的作用,看这“趁”字,写出了一种急切的、紧迫的情绪。而大雁为什么要这么急切呢?是因为它们要回家。所以,二句这一“愁”字的解释,就都在这一“趁”字上。套用一句古语,便是“雁”犹如此,人何以堪。
下片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愁事离家之痛、思乡之苦。结句透露出无限的悲伤与无奈,也把整首词的感情推到了极致。如此的离恨,如此的归雁,如此的重阳,在这一节点上的情感是难以抑制的。
这首词颇得宋词做法,感情真挚,读之令人动容。
作者: 寥廓冬雪    时间: 2010-11-2 13:31
谢谢淡月斑斑的点评。那些日子你总不在就以为是秀士一并点呢,现在好了,有了两位高人的指教,真真受益匪浅了。敬茶!有机会再喝酒哦!
作者: 南山客    时间: 2010-11-2 14:17
多谢淡月兄的鼓励和点评,受教了,问好。
作者: 菊紫    时间: 2010-11-2 20:32
受益非浅,多谢!淡月辛苦!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0-11-2 21:44
淡月兄弟辛苦了!
敬酒!
作者: 兰室清风    时间: 2010-11-2 22:48
拜读!学习!问好!
作者: 赵卓君    时间: 2010-11-3 00:01
感觉第八篇点评得最入味,
其它的亦一一慢品过,欣赏各位好令和淡月高才,学习问好!
作者: 栖梧    时间: 2010-11-3 09:56
慢慢欣赏、体会、学习!
辛苦了!
作者: 五龙闹海    时间: 2010-11-3 10:16
淡月兄弟辛苦了!  五龙敬茶!  感谢大家支持!
作者: 白衣客    时间: 2010-11-3 21:42
欣赏学习淡月的精彩点评!白衣敬酒[em:103]
作者: 纫佩折兰    时间: 2010-11-3 22:13
辛苦,辛苦!致意!呵呵!
作者: amonk    时间: 2010-11-3 22:18
小子,终于回来了啊---------------------------
作者: W566938    时间: 2010-11-3 22:50
再次欣赏!
问好淡月兄~~~~~~
作者: 幽幽灵枫儿    时间: 2010-11-3 22:51
学习着
作者: 历阳勒氏    时间: 2010-11-4 13:02
::: 在 疏帘淡月 的贴子提到 :::
      应古月兄所邀,现将第十期作业小令总结其下。


捣练子——晨曲
弹旧曲,
对西窗。
采撷秋黄伴酒香。
昨夜雨丝残桂蕊,
一帘幽梦入重阳。
很净爽的一首小令,刚好是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段。题目就开宗明义的告诉我们了这短短的几句话写的就是“晨曲...

捣练子、遥赠常年在外的亲人
游子怨,
醉人狂,
重九登高望故乡。
庭院桂花香几许,
毫笺转辗寄篇章。
这是比较传统的重阳感怀。时下的重阳节,人们已经没有登高怀远的习惯了,所以,像这样的感慨是很少能引...
非常感谢淡月斑竹赐评!
“庭院桂花香几许”若写成疑问句似乎更好一些。这样尾句刚好是一个委婉的回答。
斑竹精妙点评,佩服!就按斑竹的意思,请修改成疑问句,谢谢!
敬酒!!!!!!!!!!!!!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0-11-7 22:47
再次问好淡月兄弟!
推荐此帖加精。恭请其他版主复议!
作者: 五龙闹海    时间: 2010-11-8 10:00
:::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再次问好淡月兄弟!
推荐此帖加精。恭请其他版主复议!
支持,加了!
作者: 钟无盐    时间: 2010-11-9 12:17
各位老师辛苦了~~
作者: 情中皇叔    时间: 2010-12-6 15:36
好课堂
作者: 秋天的泪    时间: 2010-12-8 02:57
学习了~~
作者: 绿如海    时间: 2010-12-8 09:37
学习+欣赏
作者: 逍遥墨客    时间: 2011-8-6 09:01
晚辈领教了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