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闲谈版第一期讨论精华选编 [打印本页]

作者: 长剑长歌    时间: 2010-10-28 11:25
标题: 闲谈版第一期讨论精华选编
第一期讨论题目:诗词有必要继续存在吗?其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1、赵卓君:因为赋诗让人秀慧,填词让人理顺,对联让人敏锐,作曲让人富有!
其存在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1、丰富精神文明建设
2、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3、增强自身思维能力

2、古月求衣:诗词曲赋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我辈应该为好好继承出一点力,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力——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

3、囿狐绥绥:我想,诗歌其实是一个发乎于心而又止乎于心的过程,或者说,是一场心灵的独白。

翻看古人的那些诗词,有时候忽然会有这样的想法:登楼赋也好,饮酒歌也好,抑或就算是贺寿赠友,当那些诗人们拈起笔时,他们想到的是什么?是为了名留千古,还是仅仅为了说出心里的那几句话?我想是后者,我也情愿是后者。

每个人心中都有喜悦与牢骚,这种喜悦与牢骚是不需要去迎合别人的眼光的。

记得曾经跟朋友讨论过:不曾迎合读者的文字未必是好的文字,但是那绝对是真实的文字;相反的,那些迎合者或许只是一些骗子与巫师。那些千古传颂的诗歌往往是因为它与读者有了更多的契合,而不是诗人们的有心为之。他们所做的只是把眼头的故事心底的情愫烙在纸上,然后长长地吁一口气。

记得高中的时候,往往是为了诗而造情,看到一个新的词牌,也不管有没有什么情感,便少年不识愁滋味来,然后期待着别人的赞扬。或许是经历了一场并不太顺利的高考罢,却也开始了为了情而造境的过程。坦白的说,现在我写的诗里面的意境绝大多数都是虚幻出来的,但是心在了,总比当年的真实了许多。如同加西莫多,无论外表如何,只要心是坦诚的,那便是美的。这时候,对于别人说什么反而看淡了,我的,不是你的。

毕竟,受到拘束的诗不是纯粹的诗,而没有真情的诗只是一具干尸。

所以,诗歌的意义在于真心,而不是迎合或者造假。

4、AMONK:歌以咏志,我写诗不过是表达一下我的情感和想法。为什么用诗来表达呢?因为它简短、凝练、含蓄、有韵味。无论别人看不看,无论别人怎么评论,都不要紧。
即使别人都不写,都不喜欢,只要我自己喜欢就行了。所以,只要我在,诗歌就在;我死了,反正感觉不到,诗歌存不存在就无所谓了。

5、白衣客:简单的说诗是表达个人情感的一种特殊的文字体材,是一种艺术。因此它的存在不在于作者,而在之读者。只要人追求美和真天性不泯,它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6、九彩鹿:喜欢古典诗词的原因是,觉得它是浓缩的语言,区区几十字所表达的情感甚至能超过一本书,其意境和引起的共鸣,令人久久难忘,某些情境下,有种非用诗词表达而不可替代的感觉,这种感觉真的是“欲辨已忘言”呀!这种体裁存在了几千年本身,就说明它生命力之旺盛,它曾给过并会继续给喜欢它的人们无尽的情趣和享受。

7、邪魔老奴: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诗便是一副心灵的净化剂。经历了这么长的岁月,也许自有其存在的意义。诗人的世界是虚拟的,也许这正是诗的魅力

8、水起:说说我的看法,其实喜欢诗词的人不少,但真正研究的少,研究得精妙有见地的就更少,就拿我们班的同学,有一次我的歪诗不慎“走光“,竟好评如潮,说一句不怕被说是妄自菲薄或故作谦虚的话,我那几斤几两实在难登大雅之堂,有一个哥们儿,还贴到了他的空间,我虽然有点飘飘然但还是清楚地认识到功力不够,必被行家耻笑,不禁心头一凉,然事已久矣,请删不及,只得作罢。再有一次,我们学校的贴吧中有个人写了一首8行(实在不敢说是律诗。)的藏头(此处亦不敢冠以“诗“)来攻击另一个同学,居然一时佳话,我的后座激动地给我说“写得好好啊!“一类的话,让人无语且痛心:如此题材粗鄙且出律的产物居然也能受到追捧,一方面说明诗词作品的巨大影响力,一方面又有着烂芋头装好土豆的现象。
        另一方面,虽然喜欢诗词的人很多,但只是喜欢文学之人之一部分,无法像电影,旅游,购物,音乐等一样,做到全人群通杀,局限性也是一大当代古诗词之弊之一,不像古时或近代,知识分子或有身份地位的人接通笔墨。说到底是普及上的问题,其实诗词作品一直都是在教材之中占有一块比重的,显然国家也不是没有心血,但诗词作品一直都是摆着生硬的面孔对待学生的:老师要求背诵,非背不可。如此,一些记忆力不好或不爱背东西的学生就怀有抵触情绪,何谈喜爱?很多老师讲诗词除了要求背诵就只讲一讲要考的点,又只是记!这种填鸭式造就的学生从第一次接受“强灌“时起就很难再对诗词起兴趣,难以造就。而且诗词在考试中占的比重小,把答案记熟就不会得低分,这又造就了学生的轻慢情绪,家长也更愿意让孩子去上作文或别的什么补习班。这些学生长大了也不大对诗词感冒。
        再说回来,其实之所以我和那位仁兄一歪一伪而受称赞,很大原因也是因为年龄,都觉得“哇!他才多少多少岁就怎么怎么样“,自然就觉得不错,但如果是一个老大爷,也许反映就不会那么强烈了,或者说即使有写得一手好诗的作手,也不一定有多少人觉得他的作品有多好,这是因为群众的欣赏水平还不够高,只知道看字面的华丽堆砌,这是远远不够的,以前我们学《密州出猎》一词,也是我那位后座,在老师说这词很受欢迎时低低地说不过如此,我为之绝倒。不知体会作者雄阔气象,只知道说不够华丽,又怎能指望能对诗词有着深刻认识呢?
         上两段主要说了普及上的困难,笔者认为,诗词人中良莠不齐的现象也有,在我们的身边,有的人(咱们坛子好像没有)用诗词就是为了显示自己,老实说,笔者一开始也是如此。这样功利性的学习也是不行的,比如自己一想出个好句子就四处宣扬,恨不得世人皆知,当然这也许是初学者的通例,虽有失沉着内敛谦虚之势,但确实可以理解。可有的人的行为就有些过激了,比如剽窃他人作品四处招摇,可就会惹人厌恶轻视了。
        综上所述,我觉得诗词时至今日日形衰颓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却是缺少规模,对于常人来说,谁是当代诗词第一人?比如说到田径有刘翔,说到篮球有姚明,说到诗词一盘沙,对于很多人来说,那个所谓的中华诗词协会神龙不见首尾,很难看到他们的活动痕迹,如果他们是政府组织,就是不作为,如果是民间组织,那就是缺少干劲。
        纸上谈兵,徒呼奈何。
        而诗词的意义,自然是陶冶情操,丰富内涵,更深层次的,却是它就和我们的中医一样,承载着先民的智慧与文化,而且都面临着销亡的命运。

9、幽冥隐士:作为有狐和水起他们学长级别的人,他们经历过的基本上也是我所经历过的,所以我很能理解他们的想法,也没什么可多说的了。回想起高中时候,实在是很幼稚、很天真,但同时也很悲凉。在我长达十六年的学校生涯中,居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一个真正懂诗词、热爱诗词的人(包括语文老师),而在如今,说起一个人会写诗词,无非是写情诗、藏头诗的代言罢了,说一个人有文学涵养,更像是一种善意的调侃。我一直坚持的看法:诗词不能是孤芳自赏,假如不能将它加以发扬和传承,那么假以时日,真正的诗词必然会灭绝。。。

10、不过、诗词存在的意义或许不止是继承传统,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寄托。诗词现在之所以有这种不尴不尬的地位,教育可能是主要的原因吧。
“只要人追求美和真天性不泯,它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白衣兄这句话我非常喜欢、但是,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诗词的地位乃至水平依然在下降。。。
作者: W566938    时间: 2010-10-28 18:27
我,抒情也用它;泄愤也用它,尽管有时力不从心,词不达意……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0-10-28 20:24
支持长剑!支持这类讨论!
作者: 后庭花主    时间: 2010-10-28 22:01
对于我,刚接触诗词的时候,也总喜欢用些前人的意象事物嵌入诗句中,但后来接触的多了,总觉得这样的嵌入有些勉强,而且不甚符合现在的时代生活与心情体会,有时候写着写着就会用些看起来很平常随意的字词,我觉得那些更能表达出我心中的情感想法。而且我觉得,那些看起来很平常的字词,其实并不平常,只是因为它们被用的广泛频繁了,所以我们才觉得平常,如果仔细琢磨一番,还是有另一层体会的。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