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七律】《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阅后 [打印本页]

作者: 木甫    时间: 2010-10-3 19:01
标题: 【七律】《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阅后
钩探乙部发微澜,郑史孙书未尽删。
昨夜梦魂归故土,当年明月照边关。
已成碧血烽烟里,更在苍生涕泪间。
重谱精忠存大义,至今犹念汉江山。

* 乙部:即史部。
* 郑史孙书:郑所南《心史》与孙盛《阳秋》二书合称,见陈寅恪《广州赠蒋秉南先生》句『孙书郑史今传付,一扫乾坤万古愁』。此处借指留存下来未被清廷删减修改的历史。
作者: 这是剑    时间: 2010-10-3 19:02
严重鼓掌 问好先生!昨夜梦魂归故土,当年明月照边关。喜欢!
作者: 贫道无德    时间: 2010-10-3 19:09
先生切肉之痛深表挂怀。
问候先生。
作者: 幽幽灵枫儿    时间: 2010-10-3 19:18
欣赏,学习,问好!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0-10-3 19:59
::: 在 木甫 的贴子提到 :::
钩探乙部发微澜,郑史孙书未尽删。
昨夜梦魂归故土,当年明月照边关。
已成碧血烽烟里,更在苍生涕泪间。
重谱精忠存大义,至今犹念汉江山。

* 乙部:即史部。
* 郑史孙书:郑所南《心史》与孙盛《阳秋》二书合称,见陈寅恪《广州赠蒋秉南先生》句『孙书郑史今传付...
欣赏学习!问好木甫兄弟!
我在学诗过程中,最头疼的是《平水韵》中那些古仄新平的字(当然,由于粤语保留了“入声”,因此不包括入声字),例如本帖第一句的“探”字,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属平声。
还有那些平仄通的字,也有很多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场合属平,什么场合属仄,例如“醒”。
这类问题还请多加指点!先谢过了!
作者: 木甫    时间: 2010-10-3 20:28
::: 在 贫道无德 的贴子提到 :::
先生切肉之痛深表挂怀。
问候先生。
借问道长能作个法替小弟消消灾否?
作者: 木甫    时间: 2010-10-3 20:36
:::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欣赏学习!问好木甫兄弟!
我在学诗过程中,最头疼的是《平水韵》中那些古仄新平的字(当然,由于粤语保留了“入声”,因此不包括入...
还有那些平仄通的字,也有很多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场合属平,什么场合属仄,例如“醒”。
这类问题还请多加指点!先谢过了!
台湾杨维仁先生为平仄易误用字做过总结,网上可查,现转贴一篇http://www.hanwenxue.com/html/we ... 20090529/43833.html。此外,徐晋如在其《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书后也附有一篇,可以对照杨先生的阅读。

还有就是查韵书,如《诗韵合璧》,上面就列明了各个韵字在不同韵部的用法与常用搭配。最后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查《康熙字典》(汉典上有)。但要懂得反切法,里面汉字的读音收集最全,并标明不同读音的不同意义,还有引文。
作者: 白衣客    时间: 2010-10-3 21:19
说实话,清朝统治者在修史一事上的宽容程度甚至超过历代改朝换代后的汉族统治者,每个朝代末年都是腐败横行政府昏庸,但近300年的统治历史即便是汉族也无非仅汉唐两代。
作者: 木甫    时间: 2010-10-3 21:39
::: 在 白衣客 的贴子提到 :::
说实话,清朝统治者在修史一事上的宽容程度甚至超过历代改朝换代后的汉族统治者,每个朝代末年都是腐败...
这个宽容程度只属顺康之世,当时朝局刚稳,尚须笼络汉族士绅,但到了雍正乾隆则已经大肆收紧,以致日后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有清一朝之文字狱,以及修《四库全书》时对古籍之毁弃,为有秦以来的另一高峰,对此史家亦有公论。

另两宋立国三百一十九年,长江以南地区自两晋经南朝入隋三百余年间虽历政权更迭,但亦未入当时胡人之手。

就事论事,纯学术探讨,亦无意引起满汉之争,还请白衣兄多包涵
作者: 白衣客    时间: 2010-10-3 22:17
无意与木甫兄争执,更盖不到满汉的高度,但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后人之所以提起清朝就联想到的全是负面资讯,因清朝离我们最近,作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继承者和受益者,御用史学家们必须这样编制教材。以至于反清复明的题材如此受欢迎,这是符合统治阶级民族主义杠杆取向的。

修史是大事,不是一年一修,康熙主修过后雍正乾隆总不至于几百年前的事几十年后就否定自家祖宗的观点。
看看清朝治下修编的明史——太祖:“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武定祸乱,文致太平”;成祖:“躬行节俭,知人善任…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而宪宗则有“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的句子,可以讲写的秉直公诚。
至于宋为什么不说也是因为“两宋”实际上南宋时期的中国已是残瓯,更不要说魏晋南北朝。
清朝割了很多地,赔了很多款,其他朝代不割地不赔款。
明朝国土面积710万平方公里(灭亡时为350万平方公里)
清朝的国土面积是1310万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
350万平方公里,三分之一个欧洲,慈禧太后活到现在也割不完吧。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0-10-3 22:56
::: 在 木甫 的贴子提到 :::
台湾杨维仁先生为平仄易误用字做过总结,网上可查,现转贴一篇http://www.hanwenxue.com/html/wenxue/wenxueyuan/20090529/43833.html。此外,徐晋如在其《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书后也附有一篇,可以对照杨先生的阅读。
还有就是查韵书,如《诗韵合璧》,上面就列明了各个韵字在不同韵部的用法与常用搭配。最后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查《康熙字典》(汉典上有)。但要懂得反切法,里面汉字的读音收集最全,并标明不同读音的不同意义,还有引文。
谢谢木甫兄弟!请用茶!
作者: 贫道无德    时间: 2010-10-3 23:36
::: 在 木甫 的贴子提到 :::

借问道长能作个法替小弟消消灾否?
哈哈,惭愧死。修炼许多年.......犹是借酒消愁。
敬先生。祝好。
作者: 贫道无德    时间: 2010-10-3 23:45
扯不断理还乱的事咱不说。
且喝酒。
敬楼上诸位。
作者: 木甫    时间: 2010-10-4 09:57
::: 在 白衣客 的贴子提到 :::
无意与木甫兄争执,更盖不到满汉的高度,但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后人之所以提起清朝就联想到的全是负面资讯,因清朝离我们最近,作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继承者和受益者...

修史是大事,不是一年一修,康熙主修过后雍正乾隆总不至于几百年前的事几十年后就否定自家祖宗的观点。
看看清朝治下修编的明史——太祖:“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武定祸乱,文致太平”;成祖:“躬...
至于宋为什么不说也是因为“两宋”实际上南宋时期的中国已是残瓯,更不要说魏晋南北朝。
清朝割了很多地,赔了很多款,其他朝代不割地不赔款。
明朝国土面积710万平方公里(灭亡时为350万平方公里)
清朝的国土面积是1310万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
350万平方公里,三分之一个欧洲,慈禧太后活到现在也割不完吧。
历史就是这样,个人有个人不同的看法,所以才有学术研究的价值,无意强求统一的价值观。既然兄将观点列出来,我也不妨阐述自己的见解:

首先不明白兄列出这历朝历代的国土面积有何意义,我的诗中一点也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回帖说两宋立国多少年,江南汉族政权多少年,纯粹是就兄跟贴而论,诗中亦无涉及。说到这个疆域国土,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观点去安放在前人身上,在魏晋唐宋明这些朝代人心目中的中华之地严格来说大致不超过关内十八省,至于新疆、西藏、蒙古、东北、安南等地存在着长短不一的少数民族政权,或是从属于藩属的朝贡体系,或是割据征战,非要说历史上汉族统治者不思进取,放弃这些“现在的国土”,只怕又会有人指责“大汉族主义”了。而且比较一个朝代的得失,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不能只用国土面积去衡量,否则元朝该是至高无上的天朝了,文天祥也只会成为“阻碍国家统一”的“罪人”了。

兄说的割地赔款,我诗中与回帖从没有说过其他朝代没有。但相比于汉初与匈奴和亲送贡、唐初向突厥称臣,两宋的割地赔款,有明一朝是骨头最硬的,没称过臣、纳过贡、赔过款、送过地(丢失的国土都是打仗打输的,如西北、东北、安南;澳门是官员受了贿赂,但葡萄牙是要向明廷缴纳租借费的,与晚清的殖民地不可等而论之)。

最后解释我诗中的问题,结句“汉江山”并不狭指当时汉人的国土,而是泛指广义上的文化、衣冠、传统之类,抒发个人情感总是可以吧。至于明季的政治的昏庸黑暗抑或清朝的功过不在本诗的论述范围。而且《明朝那些事儿》到1644年就嘎然而止。我写此诗纯粹是抒发对明末那段痛史的痛感,赞扬的是民族英雄的精忠,不上升到整个明朝整个清朝的高度。至于我说清朝删改历史(这里我只说明末的一部分),这也是有确凿证据的,比如清人建国前对明朝的臣服、对后来抗清事迹的隐讳,或粉饰或删节。其实一个朝代为维护自己形象和统治的合法性去摆弄文字倒也无可厚非,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现在也有。我诗中提及仅就那一段历史事实说话,倒不见得我就对清朝是一个全盘负面的看法吧,不知兄的反应为何激烈。然则兄是否认为就因为明末政治败坏,就不可以对明末风云中涌现出的精忠事迹进行讴歌呢
作者: 小访    时间: 2010-10-4 10:18
欣赏好诗. 看诸位的交流, 长见识.

昨夜梦魂归故土,当年明月照边关。
让我想起: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喜欢.
作者: 白衣客    时间: 2010-10-4 11:37
::: 在 木甫 的贴子提到 :::

历史就是这样,个人有个人不同的看法,所以才有学术研究的价值,无意强求统一的价值观。既然兄将观点列...

首先不明白兄列出这历朝历代的国土面积有何意义,我的诗中一点也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回帖说两宋立国多...

兄说的割地赔款,我诗中与回帖从没有说过其他朝代没有。但相比于汉初与匈奴和亲送贡、唐初向突厥称臣,...

最后解释我诗中的问题,结句“汉江山”并不狭指当时汉人的国土,而是泛指广义上的文化、衣冠、传统之类,...
这个问题咱哥俩扯远了,就此打住罢。:yes
作者: 五龙闹海    时间: 2010-10-4 13:14
::: 在 白衣客 的贴子提到 :::
这个问题咱哥俩扯远了,就此打住罢。:yes
是有些远了。 不过,从兄弟俩的探讨过程,可以看出兄弟间的旗鼓相当。我敬一杯!
作者: 秋雨枫    时间: 2010-10-4 14:26
欣赏
作者: 筝韵箫音    时间: 2010-10-4 16:11
好评古。学习过。问好先生。
作者: 木甫    时间: 2010-10-4 19:24
::: 在 小访 的贴子提到 :::
欣赏好诗. 看诸位的交流, 长见识.

昨夜梦魂归故土,当年明月照边关。
让我想起: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喜欢.

小访过奖了,所列两句乃前人所为逆挽法,略近于今之倒叙,我这两句只学来些皮毛,不似。
作者: 木甫    时间: 2010-10-4 19:26
::: 在 白衣客 的贴子提到 :::
这个问题咱哥俩扯远了,就此打住罢。:yes
是扯远了,莫伤和气;)
作者: 无情公主    时间: 2010-10-6 21:33
看过几首,先生好才情~欣赏~问好~
作者: 兰室清风    时间: 2010-10-6 22:51
欣赏!学习!问好!
作者: 春逝空    时间: 2010-10-7 00:27
这个。。。唯学习了!!!
问好木兄。。
作者: 木甫    时间: 2010-10-7 21:31
问好无情与兰室二位
作者: 木甫    时间: 2010-10-7 21:32
::: 在 春逝空 的贴子提到 :::
这个。。。唯学习了!!!
问好木兄。。
春兄过谦了,啥时教我点“空空派”哲学,嘻嘻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