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七律 菊 [打印本页]

作者: 小访    时间: 2010-10-1 21:39
标题: 七律 菊
   
  底事谪沦三径远,
  素秋乞罢问灵签.
  江洲暮啜楚歌起,
  池馆朝吟湘泪添.
  薄采芳心同露酒,
  爰留幽梦共霜帘.
  归来日日东篱下,
  一醉谁同簪帽檐.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0-10-1 21:48
欣赏!
问好小访!祝节日快乐!
作者: 小访    时间: 2010-10-1 21:50
:::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欣赏!
问好小访!祝节日快乐!
呵呵,先生在线哦!佳节同祝!
作者: 筝韵箫音    时间: 2010-10-1 22:22
好律。欣赏,问好朋友。
作者: 小访    时间: 2010-10-2 08:18
::: 在 筝韵箫音 的贴子提到 :::
好律。欣赏,问好朋友。
多谢筝韵箫音, 节日快乐!
作者: 兰室清风    时间: 2010-10-2 09:18
好律!欣赏!
作者: 司徒婉云    时间: 2010-10-2 12:18
一醉谁同簪帽檐.
问好小访,节日快乐![em:62]
作者: 秋雨枫    时间: 2010-10-2 14:58
欣赏!
作者: 小访    时间: 2010-10-2 17:44
::: 在 兰室清风 的贴子提到 :::
好律!欣赏!
谢谢清风先生肯定, 小访再接再励...
作者: 小访    时间: 2010-10-2 17:46
::: 在 司徒婉云 的贴子提到 :::
一醉谁同簪帽檐.
问好小访,节日快乐!
多谢婉云姑娘, 共祝佳节!
作者: 小访    时间: 2010-10-2 17:46
::: 在 秋雨枫 的贴子提到 :::
欣赏!
问候秋雨枫!  
作者: 这是剑    时间: 2010-10-2 19:00
归来日日东篱下,
  一醉谁同簪帽檐.
鼓掌!喜欢!
作者: 伊人月下着红妆    时间: 2010-10-2 20:27
喜欢这菊呢。
作者: 田心白水    时间: 2010-10-2 21:17
学习,问好。节日快乐
作者: 小访    时间: 2010-10-2 21:53
一并问候感谢剑\红妆\白水,坐等木甫指教, 渴盼``
作者: 木甫    时间: 2010-10-2 22:39
居然被点名了.......能偷个懒不.......

盐部可用韵字不多,所以押此韵比较难写,可见小访君是下了一定功夫的。首句似为菊花鸣冤(若有个人经历在内,当为托物言情之写法),说何事被贬落到隐居的偏远之地,这里『三径』指归隐之地,沦谪为迁就格律写成『谪沦』稍涩,但小恙无妨。然次句有点莫名其妙,素秋尚可与菊相关,但为何要乞,为何要问灵签? 且这两处动词下文亦没有回应,便有凑韵之嫌(如此处是用典,请恕小弟眼拙,有劳小访告知)。

颔联对得过稳,反而显,比较平稳得板滞,江洲、池馆过于空泛,暮啜与朝吟近乎合掌,然这些均是小问题,楚歌与湘泪两处用典都不是太恰当,『楚歌』是楚地之歌或困境时之悲歌,『湘泪』直观意象应是与竹相关(湘妃竹),最远还可以联想到屈子的忧国之泪,但与主题的菊似乎并无直接联系,在上下文没有呼应衬托之下,两句只是单纯的一联对仗,于诗中却感突兀。窃以为用典一定要稳,否则不如不用

颈联是此首诗中最好的两句,是好诗笔,不着一菊字但处处却流露着菊的神韵,而且给人一种清幽高雅的格调(全诗格调由此句所定)。我读的时候直觉用『与霜帘』比『共』字好,可避免与上句『同』字合掌。

结句用了熟知的东篱典故,不写菊而写主观感情了,似是有意表达怀才不遇,无人作伴之意,这类写法比较平稳,但亦失之于平淡。一来由于起承方面缺少铺垫,突然的转入此处会让人觉得空泛,而来若非真有类似的个人经历,写出这类句子来稍有做作或无病呻吟之感(比如说真正不识琴,但却动不动就在诗中写弹琴啊,抚弦之类的,读之便缺乏真情实意,感觉便隔了一层)。

个人以为以物为题的诗,要不全写物,点染精神;若要托物言志,抒发主观情感,最好能做到意在言外,将『有我』之情融入『无我』之境中是最上乘,小访的颈联已窥此妙,试看唐寅菊花诗结语『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便是一流的结法。

以上都是个人的一点拙见,仅供探讨,言重之处、疏漏之失,请小访多多包涵才是。
作者: 闲情雅致    时间: 2010-10-2 22:58
欣赏!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0-10-2 23:05
::: 在 木甫 的贴子提到 :::
居然被点名了.......能偷个懒不.......

盐部可用韵字不多,所以押此韵比较难写,可见小访君是下了一定功夫的。首句似为菊花鸣冤(若有个人经历...

颔联对得过稳,反而显,比较平稳得板滞,江洲、池馆过于空泛,暮啜与朝吟近乎合掌,然这些均是小问题,...

颈联是此首诗中最好的两句,是好诗笔,不着一菊字但处处却流露着菊的神韵,而且给人一种清幽高雅的格调...

结句用了熟知的东篱典故,不写菊而写主观感情了,似是有意表达怀才不遇,无人作伴之意,这类写法比较平...

个人以为以物为题的诗,要不全写物,点染精神;若要托物言志,抒发主观情感,最好能做到意在言外,将『...

以上都是个人的一点拙见,仅供探讨,言重之处、疏漏之失,请小访多多包涵才是。
大赏木甫兄弟精彩点评!
太需要这类点评了!
谨代表霜天晓角向您表示衷心感谢!敬酒!
作者: 春逝空    时间: 2010-10-2 23:45
最好给个注解啊。嘿嘿。更好理解些,有点学浅了。。。
问好。
作者: 小访    时间: 2010-10-3 00:11
::: 在 木甫 的贴子提到 :::
居然被点名了.......能偷个懒不.......
>盐部可用韵字不多,所以押此韵比较难写,可见小访君是下了一定功夫的。首句似为菊花鸣冤(若有个人经历...
>颔联对得过稳,反而显,比较平稳得板滞,江洲、池馆过于空泛,暮啜与朝吟近乎合掌,然这些均是小问题,...

颈联是此首诗中最好的两句,是好诗笔,不着一菊字但处处却流露着菊的神韵,而且给人一种清幽高雅的格调...

结句用了熟知的东篱典故,不写菊而写主观感情了,似是有意表达怀才不遇,无人作伴之意,这类写法比较平...

个人以为以物为题的诗,要不全写物,点染精神;若要托物言志,抒发主观情感,最好能做到意在言外,将『...

以上都是个人的一点拙见,仅供探讨,言重之处、疏漏之失,请小访多多包涵才是。
哈哈哈,就等着木甫兄的斧正呢, 果然学到不少,太感谢了, 不知说什么好了.
盐部确实恼人,我忘了自己起句怎么就一下子打到这个韵部, 然后挑来挑去发现天啊怎么接着写啊,谁让和它有缘,算了硬着头皮继续...构思时这样想的: 菊为何被贬谪在秋霜时节三径之远?那么菊对秋乞签问原因, 答案是增添了屈原的悲愁,楚辞三次提及菊, 最常见的是徒餐落英那个, 因为有菊, 楚辞多了一份凄凉意,接下那个我用时想到会有问题,因为湘泪确实第一想到的就是湘竹, 然当时想到的是潇湘妃子, 她以菊花诗夺魁,以菊自比,孤标傲世,旁人不解, 前者增屈原的悲,此处添黛玉的泪. 此处严重检讨, 典故人物这样对不合适. 确实拼凑.第联多谢木兄赠"与"字:)你若不说,我实不知这样的好。尾联正如木兄所批,只凑个尾罢了。结的与前面的意思都不符合。
木兄所评处处准确精当,简直还原了做这首诗时的思维历程,当时明知的缺陷和思维的不连贯,皆被说出,小访能不五体投地吗?哈哈哈。坐等兄长高见,果然抛砖引玉,兄长不吝赐教,感激之至,奉香茶一盏~~~~一并为来此楼诸位先生奉上,多谢多谢!
作者: 小访    时间: 2010-10-3 00:18
:::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大赏木甫兄弟精彩点评!
太需要这类点评了!
谨代表霜天晓角向您表示衷心感谢!敬酒!
诚如是,若非如此,怎能更上层楼?一并感谢先生,带动霜天氛围越来越好!
作者: 小访    时间: 2010-10-3 00:27
::: 在 春逝空 的贴子提到 :::
最好给个注解啊。嘿嘿。更好理解些,有点学浅了。。。
问好。
问候春逝空,不是先生学浅,是小访学用典故没学明白,嘻嘻。我只读了叶葱奇和刘学楷的李商隐,从李商隐下手,再打算上溯到杜诗,这个路子不知对不对。请先生指教。奉茶了~~~:)
作者: 木甫    时间: 2010-10-3 12:26
:::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大赏木甫兄弟精彩点评!
太需要这类点评了!
谨代表霜天晓角向您表示衷心感谢!敬酒!
古月兄过奖了,小弟才思有限,未必就是真知灼见,大家多交流
作者: 木甫    时间: 2010-10-3 12:36
::: 在 小访 的贴子提到 :::
问候春逝空,不是先生学浅,是小访学用典故没学明白,嘻嘻。我只读了叶葱奇和刘学楷的李商隐,从李商隐...
刚开始就从李商隐入手恐怕不太适合,因为他喜用典故,作品也比较晦涩难懂,这方面没有大量文史知识积累是很困难的。写诗不一定就要堆砌各类典故或词藻,最重要是写出真感情。初学时不一定非要写得富丽精工或者推陈出新,先将词句写平稳了,诗心诗眼锻炼熟了,自然便会笔力精进,也渐渐会知道哪门哪派的法子最适合自己。另外有空可以多读清人的诗,章法圆熟,易于取径
作者: 童言    时间: 2010-10-3 12:57
原玉点评俱精,获益良多!
开头我以为“素秋乞罢问灵签”是陈妙常呢
[em:37]
作者: 木甫    时间: 2010-10-3 13:00
::: 在 小访 的贴子提到 :::

哈哈哈,就等着木甫兄的斧正呢, 果然学到不少,太感谢了, 不知说什么好了.
盐部确实恼人,我忘了自己起句怎么就一下子打到这个韵部, 然后挑来挑去发现天啊怎么接着写啊,谁让和它有...
木兄所评处处准确精当,简直还原了做这首诗时的思维历程,当时明知的缺陷和思维的不连贯,皆被说出,小...

小访谬赞了,我只是粗略地说了自己的观感,未必就是正确。

按汝之解释,菊要去乞秋问签索解原因的话,未免拟人过甚,显得格局卑微了。楚辞提及落英,是喻其高洁,但仅以一句『暮啜楚歌起』就说到屈原之悲,过于牵强,而且楚歌最常用的是项羽的典故,强将其指向楚辞,难免另人费解。对句『湘泪』同样也是这个道理。而且『起』『添』两句结字都未能很好地阐释了典故的意义,屈原的悲歌非为啜了菊英而起,黛玉之泪也绝非吟了菊诗而流。所谓『不稳』其实就是典故运用起来有所偏差,或词不达意,或引起混淆,虽然字面解释过得去,但却令人费解。

然后颈联又写回了菊花高洁的精神,上一联写下的意思便被突然中断,跳转到另一层上去了,最后结句与屈原悲和黛玉泪更是毫不相干,这样一来全诗便只见词藻的堆砌,少了骨骼。所以小访可以先理顺一下诗思,确定是要赞颂菊花之高洁,还是要借菊花而兴怨,先竖起骨骼,再在词句上去丰满,如果此韵部太难,不妨换一个宽韵试试,多些选择,更易入手。
作者: 春逝空    时间: 2010-10-3 13:14
::: 在 木甫 的贴子提到 :::
居然被点名了.......能偷个懒不.......

盐部可用韵字不多,所以押此韵比较难写,可见小访君是下了一定功夫的。首句似为菊花鸣冤(若有个人经历...

颔联对得过稳,反而显,比较平稳得板滞,江洲、池馆过于空泛,暮啜与朝吟近乎合掌,然这些均是小问题,...

颈联是此首诗中最好的两句,是好诗笔,不着一菊字但处处却流露着菊的神韵,而且给人一种清幽高雅的格调...

结句用了熟知的东篱典故,不写菊而写主观感情了,似是有意表达怀才不遇,无人作伴之意,这类写法比较平...

个人以为以物为题的诗,要不全写物,点染精神;若要托物言志,抒发主观情感,最好能做到意在言外,将『...

以上都是个人的一点拙见,仅供探讨,言重之处、疏漏之失,请小访多多包涵才是。
呃。昨晚这个网页打开了很久才回的贴。现在才发现已有木兄如此精彩点评。佩服啊。学习中。。。
作者: 白衣客    时间: 2010-10-3 21:31
欢迎木甫和小访这类的探讨,鼓掌!
作者: 小访    时间: 2010-10-4 09:08
::: 在 木甫 的贴子提到 :::

刚开始就从李商隐入手恐怕不太适合,因为他喜用典故,作品也比较晦涩难懂,这方面没有大量文史知识积累...
昨天没上网,今天才知兄长这个很重要的指点, 我前几天也想着要不要读些清诗,觉得论工论技法,唐诗是比不过宋诗的,宋诗我尚不熟,清诗我更一点都不曾涉猎, 有人也告诉过我清诗的好, 敢请兄长推荐几家, 我找来集子研习,也好补多年的无知. 多谢木甫兄了~~~~~~~~~~
作者: 小访    时间: 2010-10-4 09:15
::: 在 木甫 的贴子提到 :::


小访谬赞了,我只是粗略地说了自己的观感,未必就是正确。

按汝之解释,菊要去乞秋问签索解原因的话,未免拟人过甚,显得格局卑微了。楚辞提及落英,是喻其高洁,...

然后颈联又写回了菊花高洁的精神,上一联写下的意思便被突然中断,跳转到另一层上去了,最后结句与屈原...
兄长所言极是, 我如今想来, 还是情为魂,意为骨, 章法为筋脉, 词藻为皮相这样的好, 若没有情意先发, 难免是拼凑.初学至少意思理顺. 在学诗此际能得到兄长指教是我的幸运, 霜天的各位版主前辈和朋友热心鼓励也让我有兴趣继续学习下去. 一并谢过....")
作者: 小访    时间: 2010-10-4 09:20
::: 在 白衣客 的贴子提到 :::
欢迎木甫和小访这类的探讨,鼓掌!
还记得做第一首五律时白衣兄的鼓励, 在这里再谢谢兄长~~~今后难免劳兄长指点迷津, 嘻嘻,也别忘偶尔鼓励鼓励小访好增加信心.
作者: 小访    时间: 2010-10-4 09:20
::: 在 童言 的贴子提到 :::
原玉点评俱精,获益良多!
开头我以为“素秋乞罢问灵签”是陈妙常呢
写桃花时再用这句哈哈,.问候童言.
作者: 木甫    时间: 2010-10-4 20:06
::: 在 小访 的贴子提到 :::
昨天没上网,今天才知兄长这个很重要的指点, 我前几天也想着要不要读些清诗,觉得论工论技法,唐诗是比不过...
学诗是长久的功课,切忌浮躁,我还只是皮毛。唐、宋、清诗各有所长,自可通读一遍,然而读诗还要明正格,五七言、律绝,不同的体裁间各有其筋骨理气、风格擅长。五律多读王孟之作,便可知上乘的境界是什么,七律读杜甫是必不可少的。七绝可参清人王士禛,其技法最为雅正工稳。有清一代,名家众多,宗唐宗宋各有擅长,甚至上溯汉魏六朝,或独辟蹊径,或集几家之大成,晚清近代更是大放异彩,所以一众名家之作均可通读之(如《清诗别裁集》《近代诗钞》等,尤其是晚清近代诗词,近来成为显学,市面有很多书籍)。通读之后,有了一些基本积累,再根据自己喜好与所长择其两三家或某一派别细读其诗人作品。如果小访很喜欢李商隐的诗风,李贺的诗也要读,后期还可以读樊增祥、易顺鼎以及李希圣三家的作品取径。

乱说了一些,不一定就是正路,上述一堆名字,我自己也未能尽阅,真个惭愧。而且毕竟各人有各人的修为和方法,小访当可再请教其他方家的法子,以免囿于一家之言。

仅共勉之。
作者: 小访    时间: 2010-10-5 14:28
::: 在 木甫 的贴子提到 :::

学诗是长久的功课,切忌浮躁,我还只是皮毛。唐、宋、清诗各有所长,自可通读一遍,然而读诗还要明正格...

乱说了一些,不一定就是正路,上述一堆名字,我自己也未能尽阅,真个惭愧。而且毕竟各人有各人的修为和...

仅共勉之。
多谢木甫兄指教, 先翻阅兄长所提及的三位清诗人, 在文本方面,明清是我最空白的时段. 兄长谦虚谨慎, 指教毫无保留,小访再次谢过!
作者: 春逝空    时间: 2010-10-5 21:50
再来学习。。。问候各位。
作者: 岳檀    时间: 2010-10-6 11:32
欣赏。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